【道德經】道經 太上章第十七(1)

▲遠古洪水氾濫成災、人心混亂的時代,神仙下凡當行道之人,觀看萬物紛亂的原因:沒有修道,身心無法啟發感化之力量,促使人民信奉領導的人,以致領導的人自己沒有清淨去消除百姓之盜賊之心。(圖/睿傳媒資料室提供)

文學/道德經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其猶貴言。

註解:

居位太上、下知萬物、故為無為之道。依順萬物、自然所生。有無為,清淨萬物自得其道。聖人觀物紛亂存於信貴言。

以靈修觀點解說:

上古洪荒亂世,修行至高無上之人觀察萬物紛亂之起因即是當上者不常存於身心力行感化之道,以啟民信奉,清淨自清,杜絕百姓起盜賊之心;當下者則日作奸賊,無法遵奉法則行事,難以道德仁義為做人處事之規則。

這一句是說,遠古洪水氾濫成災、人心混亂的時代,神仙下凡當行道之人,觀看萬物紛亂的原因:沒有修道,身心無法啟發感化之力量,促使人民信奉領導的人,以致領導的人自己沒有清淨去消除百姓之盜賊之心;當百姓日日做出盜賊之事,也就是百姓無法受到領導的人的感化,便無法信奉領導的人所設定的法則做事,因此百姓無法以道德仁義為做事處事之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