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醫學會發起誓師大會  催生「健康指導技術士」

記者張辰卿/新北報導

醫療進步的時代,國人壽命增加,平均餘命成長至2021年的80.8歲。然而連帶也伴隨許多社會問題,人口結構改變,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據醫界研究統計顯示,台灣老人臨終前,平均至少得忍受臥床長達8年的煎熬。

換句話說,這8年如同坐牢,老人家一口氣吊著,既活不好,也死不了。即使政府逐年增加長照預算,提出「五個增加」推動長照2.0,在推行上仍有困難,因為少子化人力短缺,年輕人也不願從事長照工作,幫老人家「把屎把尿」。

由台灣輔助醫學會發起,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前校長林志城領軍的「輔助療法健康指導技術士暨建康中心成立聯盟」誓師大會,7/9日在輔仁大學國璽樓盛大舉行,結合各界菁英,希望政府重視。

▲台灣醫界、學界、產業界組成聯盟,要替老齡化民眾爭取樂活與尊嚴。﹝圖/輔助醫學會提供﹞

來自醫界、學界、產業界將近40多位專家,包括輔助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陳韜名、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國立台灣大學食品與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的沈立言教授、輔仁大學法律學院生技醫藥法學研究中心召集人張明偉副院長、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主任汪雅婷、亞洲大學博士林錚苑等共同組成聯盟,提出解方,希望政府採納。

林志城校長指出,台灣老齡化的趨勢逐年成長,但亞健康的人口比例卻高達八成,更令人憂心的是,老齡化能否樂活才是重點,如果都要躺個7、8年才能撒手人寰,不禁令人擔憂,下一個會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此外,私立大學多年面臨招生不足,校舍空置的問題,加上許多運動管理、藝術、園藝系等學生讀了四年書,因為缺乏專業執照的認證與工作場域,畢業即失業,因此林志城強調,只有「經常」的照顧好自己,才不會變成「長照」的對象。

而台灣在面臨長照困境下,台灣輔助醫學醫學會也聯合120多個團體,推出一套能滿足老中青三代的解決方案。既可以增加青年就業,讓年輕人擁有一技之長,也能讓老人獲得照顧,達到樂齡生活,還能解決中年人被一家老小夾在中間的壓力。

在就業端方面,輔助醫學會理事長陳韜名表示,醫學會正推動聯合衛福部與勞動部,推動各項技術士證照。目前輔助醫學會的構想是將空置的精華地段校舍打造成社區健康中心,並讓這些相關科系學生取得健康指導技術士資格證,提供民眾園藝治療、音樂治療、運動治療等等。如此一來,預計每年可以增加5到10萬個工作機會,同時也能滿足社區照護的需求。

在照護端方面,未來只要申請,就能有專人到府接送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到社區健康中心唱歌跳舞,還有專業技術士安排運動治療,2025年台灣將踏入人口超高齡化,這種趨勢勢在必行。

許多人一般只請看護到府陪伴老人兩小時,但老人長時間仍舊獨自在家,長期下來身體與心理每況愈下,本來還能走,久了變成只能躺。有了更多的日照中心與技術士勞動力投入,平時就能到社區享受專業技術士提供的服務,這才是解決老齡化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