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道德經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豈虛語故。成全而歸之。
註解:
曲己從物、物莫能爭,古行此道,豈是虛言,事成之後,全歸聖人。
以靈修觀點解說:
修行至高無上之人委曲以上四項(不自是、不自見、不自伐、不自矜)而不爭其德行道於萬物。唯有修行至高無上之人才能持有之,古代行此道之人那有空談呢?因此世上之一切清靜皆全歸於修行至高無上之人之功勞。
這一句是描寫 靈性上師下凡行道委曲了以下四點:
第一點:不會因為祂是神仙而顯得與凡人不同。
第二點:不會因為祂懷有道德之神性力量,比別人更聰明。
第三點:不會因為祂具有善良之德性向別人誇功。
第四點:不會因為自己擁有神性的力量,而自認了不起。
因此不與萬物爭奪德性,能平常地行道在萬物之間。這種德性只有神仙才能得之。因此,古代行道之人皆是神仙,哪有是凡人呢?也就是神仙才有神性的力量行道。而不像現代藉著宗教形式,就表現出自己是行道之人。因此凡人要修道必須要有機緣,才能碰到真正的神仙;凡人向神仙求道,才是真正在修道,因為只有神仙才能開示凡人修道。其原因是唯有神仙,才擁有清氣;有了清氣開示,才能啟發元神體來修道。所以靈修者追隨著神仙修道,所得到的成果或是清靜都歸於 靈性上師的賜予,而不是自己所努力的。道與俗反。假如在凡俗上觀點,則會自己認為所得到的成果是自己的努力,這是違反自然,因為唯有神仙,才能賜予凡人福報。
〔本章要旨〕
聖人之德性超乎凡夫,順應「道」而行,委曲(不自是、不自見、不自伐、不自矜)而不爭其德。也就是向求道者描寫真正神仙的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