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孟尚/新竹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表示,一名42歲王女士半年來都有反覆上腹疼痛的問題,尤其是在晚餐飯後,經常突然半夜痛醒,多次就醫,靠止痛藥緩解就不以為意。最近一次腹痛非常嚴重,到該院院急診就醫,經過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膽囊裡有一顆約一公分左右的結石導致急性膽囊炎,經一般外科醫師夏正杰和病患溝通後,病患接受螢光3D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術後第二天出院回家,疼痛解除,回門診持續追蹤。
一般外科夏正杰醫師指出,因膽結石而引起的腹痛,常會被當成胃炎或是胃食道逆流而服用藥物控制,但是疼痛卻仍舊反覆困擾病人。膽結石疼痛有三項特徵,首先,因膽囊位在右上腹,疼痛感常出現上腹偏右或是胸口的位置;另外飽餐一頓後,會因食物中高油脂引起膽囊收縮而導致疼痛;最後疼痛會伴隨著噁心或是於夜間突然出現。與膽結石相關的膽囊炎、膽管炎以及膽源性胰臟炎等,輕則造成腹部疼痛,重則導致腹膜炎甚至於敗血症。此外,各類膽囊相關疾病如膽囊瘜肉等,也有可能帶來腹痛不適甚至是演變成膽囊癌的情形。
膽結石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在台灣盛行率約為5~10%。好發族群號稱F4,為40歲以上(forty)、女性(female)、懷孕(fertility)及肥胖(fat),在四大族群盛行率甚至可以高達30%。因此,建議在飲食可盡量避免高油脂,減少膽結石發生的機會。
一般外科夏正杰醫師表示,一旦發生膽結石,可透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來處理,雖然這是相當普遍的手術,但仍然有3%左右的手術併發症發生率,其中包含膽道損傷。膽道損傷常發生在總膽管或是總肝管,後續可能帶來膽道狹窄、黃疸、反覆膽管炎等併發症。因為發炎而導致膽囊管與總肝管或總膽管之間的沾黏,亦或是組織水腫、術中出血等因素都會影響術中醫師判斷解剖構造而導致膽道損傷的發生。
因此,建議使用螢光3D腹腔鏡,手術前於血管注射靛氰綠,利用藥物經由肝臟代謝排入膽道中的特性,在手術過程中搭配使用螢光3D腹腔鏡,醫師藉由切換腹腔鏡鏡頭光源,利用遠紅光讓膽道中的靛氰綠透出螢光,讓手術醫師更清楚地辨識膽道的走向,減少手術時造成膽道損傷的機會。研究顯示使用螢光3D腹腔鏡可以讓術中造成膽道損傷的機會從1.31%降到0.12%。縮短手術時間,減少病人身體的負擔,進而更快的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