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道經 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1)

▲古代修道者首先自己要先心存修道之心,再提昇為求道之心,專心靈修,才不會被神仙考倒,以失去得神仙之機緣。(圖/睿傳媒資料室 提供)

文學/道德經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王侯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註解:

大道本無為,則無所不爲,王侯將有爲化萬物,萬物被化之後,復示以浮樸。

以靈修觀點解說:

大道本質是以感化而運行,因此對萬物沒有不能感化的,古代天子以牽強方式強制萬物,萬物被強制之後,則回復現實以虛假作樸實。

這一句是說,    大道本體是虛無,以清靜以及清氣感化力量自然運行著萬物,因此對於萬物沒有不能感化的。因為萬物必須倚靠著    大道本體之清靜以及清氣而成長,因此萬物也就自然地被    大道本體運行著而感化。

古代皇帝都以人為因素強迫方式去治理天下事情,天下的事情被強制治理之後,雖然百姓被強迫治理,但百姓之心卻存著虛假,因此回復現實,用虛假作樸實,應付皇帝之強迫治理。靈修與凡俗是一體兩面。靈修是清氣而生,凡俗是濁氣而生。

由此,靈修本質是清靜以及清氣這種感化之力量來自於    靈性上師。因此:人一旦力行修道,沒有不被      靈性上師之神性清氣磁力感化。但是人為了利益方式來靈修的話,雖然表面看起來是在修道,但碰到靈性上師之清氣磁力,則立刻顯出凡俗作虛假修道。

因此,古代修道者首先自己要先心存修道之心,再提昇為求道之心,專心靈修,才不會被神仙考倒,以失去得神仙之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