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德經 上德不德章第一(5)

▲假若凡俗上一切或是人與人之間相處都以靈性為主,則會產生靈性與靈性,共同產生清氣,而形成平和喜悅之天下。(圖/睿傳媒資料室提供)

文學/道德經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註解:

失自然而後有德業,失德業有仁行,失仁行有義路,失義路有禮儀,存禮儀則薄於忠信,而失自然爲紊亂之首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失去自然之後才有德業,失去德業才有仁行,失去仁行才有義路,失去義路才有禮儀;如心中存有禮儀的話,則輕於忠信而失去「自然」此是混亂之禍首。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上古時候之人沒有禮,因為上古是太平時代,也就是神仙治國之時代,人與人之間相處,自然由心靈發出互相親切相待,因此沒有人為因素之禮。其原因是神仙本是清氣,而有具有感化作用力,由此感化促使人自然地平和相處。

但到上古之後,立即談到禮。為什麼有了凡俗上之禮?因為上古 之後,人心不復古。也就是很少神仙下凡治理天下事,便由凡人自稱王來治理天下事,以致以制定凡俗上之禮維持秩序,由此人為因素之禮來維持人與人之間彼此相處,但卻失去了自然。因為這種禮就是凡俗上假性之禮,也就是不是由心靈發出來,而是外表假裝出來,以致造成虛假之禮。人人刻意去做虛假不實之禮,終致違反了自然,而導致產生假德性、假性仁義之情形。

假若心中存有禮儀的話,便失去人和,而失去自然,這種情形是混亂之首。相對地,假若凡俗上一切或是人與人之間相處都以靈性為主,則會產生靈性與靈性,共同產生清氣,而形成平和喜悅之天下。因此靈修是凡俗上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