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欣欣 / 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博物館目前於鐵道部園區廳舍一樓特展廳舉辦「林野:力的交界」特展,將展覽時間延伸至113年10月13日。此次特展由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洪廣冀領導的環境史研究團隊與臺博館策展團隊攜手合作,透過臺灣環境史的視角,重新聚焦於臺灣沿山地區,介於平原與山脈之間的地帶。
本次展覽強調「林野」在臺灣環境史中的關鍵性,並突顯了其多元、繽紛、與不規則的特性。館內展示了許多淺山地區的生活器物,以及博物館的林產物標本,旨在讓觀眾更容易理解發生在林野間的故事。
▲林野隱含林產資源、族群互動、國家力量及世界的影響。(圖/臺博館提供)
展覽開幕典禮中,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林業發展歷程深刻影響社會、經濟發展,並引發對自然保育的省思。他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能讓社會大眾更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生物多樣性以及氣候變遷等現代性議題。
策展人洪廣冀指出,「林野」是一個族群交流的邊界,展望著一片猶如馬賽克拼貼畫的圖像。觀眾透過黃藤、樟樹、相思等林產物與族群間的互動,可以探索淺山人地相處的微妙藝術,進一步理解臺灣島嶼山林的歷史。
展覽分為三個時期,以三幅臺灣史及藝術史上的代表畫作為引子,分別是19世紀末沈葆楨督繪的風俗圖《番社貿易圖》、名畫家郭雪湖的膠彩畫《圓山附近》、以及陳澄波1936年描繪淡水附近景緻的畫作《滿載而歸》。透過這三幅畫作,觀眾能夠窺探清代至近代的臺灣林野演變,以及人地互動的轉變。
此外,展場還設有多種互動體驗裝置,包括以動畫廣播劇重現1912年林杞埔竹林收歸國有事件的民間視角、模擬「巡山員出任務」的打地鼠遊戲,以及扮演清代通事體驗協調漢人、原住民公平交易的砝碼天平遊戲。
▲策展人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洪廣冀導覽臺灣林野地景下人地相處的微妙藝術。(圖/臺博館提供)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位於臺北市延平北路一段2號,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全票100元、半票50元。展覽詳細內容及相關推廣活動可查詢臺博館官網https://www.ntm.gov.tw,或致電(02)2558-9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