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建築系碩士生頻獲大獎 解決全球性議題獲國際評審青睞 

記者李喬智/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班周勤超、吳宛璇及劉曉曈在教育部技職之光中嶄露頭角,吳宛璇、周勤超作品《RE-INTERTWINE: Rethinking Beirut Port》勇奪多項國際大獎,因此獲頒競賽卓越獎;劉曉曈則是在就學期間就取得建築師證照,榮獲技職傑出獎「證照達人」,這些年輕學子未來都會秉持熱情在業界及學界學習深造,在建築領域慢慢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受大學畢業設計的影響,吳宛璇和周勤超開始對公共空間與都市設計產生興趣,攻讀臺科大建築研究所期間,《RE-INTERTWINE: Rethinking Beirut Port》正是他們第一個都市總體規劃與設計項目。他們以重建爆炸後的黎巴嫩貝魯特港口為出發點,重新分配整個貝魯特港口區域的發展,以新的公共運輸系統打造多樣化節點的城市生活圈,連接新與舊的城市街廓,使新的港口區可以與現有的街區達到良好的鄰里關係。

他們摒棄傳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城市設計方案,而是採用合作式的城市規劃和設計,讓市民可以參與部分開放空間的決策,創造一個符合公眾利益和環境包容的城市空間。《RE-INTERTWINE: Rethinking Beirut Port》也獲得2022 WASA世界建築學生獎綜合表達能力類別(Two-League)的世界冠軍獎牌。

此外,他們在2020年COVID-19席捲全球時設計出《REGENERATE》,解決負壓病房短缺及應付未來緊急醫療需求的模組化醫院,讓使用者可以依需求搭建出相應的移動醫療空間,展現解決全球議題的決心。《REGENERATE》也曾獲德國紅點、iF、美國建築大師獎等多項國際設計大獎,這些獲獎經驗也鼓勵他們不斷探索解決全球城市的環境與社會議題,並期許可以透過設計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社會環境。

周勤超分享,在就讀建築系的過程中並非一路順利,也曾認真思考轉換跑道的可能性,但在建築系陳彥廷副教授的協助下參與國際競圖並獲得評審肯定,周勤超重拾對建築的信心與熱情,順利找到新方向,並朝自己的目標持續邁進。兩人提到,臺科大的建築研究方法、參數化建模與設計、永續結構設計、版面設計等課程都相當重要,為他們在研究所學習期間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協助他們建立跨多項學科的協調設計能力,例如城市規劃、建築、景觀和互動設計。

吳宛璇和周勤超分享,在建築這條路上需找到成就感的來源,並確立自己的目標,保持「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心態,才能在建築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臺灣的建築師執照相當難考,每年錄取率均不到10%,但建築系碩士班的劉曉曈在求學期間就通過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順利取得建築師證書,領先其他學子一大步。她也大方分享備考時的撇步,劉曉曈就讀研究所期間除了選擇個人較有興趣的課程外,也修習與考試相關的課程,讓她能在上課的同時可以複習考試內容。

劉曉曈指出,準備考試時需要妥善分配讀書的時間,「透過自律以及有效率的方式去執行讀書計畫,但同時也要讓自己適當的放鬆,才能提振精神來達成目標。」她也感謝指導教授邱奕旭老師,在過程中給予許多與業界接軌的設計思維,並提供許多資源讓她可以充分準備考試。


▲劉曉曈畢業論文作品,探討模矩化住宅單元設計在南機場二期施行的可能性。(圖/臺科大提供)

除了取得建築師執照之外,劉曉曈在實作方面的能力也不容小覷,她曾參加住都盃挑戰賽取得首獎,也曾參加美國建築大師國際競圖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在Social Housing的類別獲得Student Winners。劉曉曈說,「成為建築師要有一顆孜孜不倦的心,建築這個領域十分的博大精深,要永遠保持對於不同事物的好奇心,並且努力去學習以及理解。」

他們期許自己能夠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更多優秀的作品,這些後起之秀也將在建築領域中注入更多年輕活力與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