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案2死、3加護 王必勝:「毒素」可能性高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案擴大,衛福部27日晚間專案會議,經過綜合討論,認為毒素的因素比微生物的因素可能性高,包括「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農藥、重金屬、人為下毒等可能性,皆有進行討論,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這是一個嚴重而少見的案子」,希望能儘快釐清案件原因。

王必勝晚間王必勝透過臉書表示,目前「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有11位相關個案,其中2人死亡、3人加護病房、1人普通病房、5人輕症返家,另有2例剛通報的案例正釐清當中;疫調顯示個案都是餘3/19~3/23之間在同一餐廳,且有食用「粿條」或「河粉」餐點,因此推論為食物中毒案件。重症病人的病程及臨床表現都很相似,以腸胃道的症狀後,快速發展為肝衰竭及酸中毒為主,病程快速且兇猛。

晚間的專案會議,衛福部邀請照顧到相關病人的北醫、馬偕、新光、三總的醫師代表,分享個案的臨床表現及目前檢驗結果。另外也邀請了6位毒物學的專家,以及張上淳教授、法醫研究所潘醫師、衛福部CDC及TFDA、化學署代表共同與會,主要目的是交換各種訊息,並討論聚焦可能的原因,以進行後續的檢驗和調查。

經過綜合討論,認為毒素的因素比微生物的因素可能性高。而影響粒腺體的毒素符合臨床症狀,包括「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農藥、重金屬、人為下毒等可能性也都有討論到。
王必勝表示,會議上也做了分工,包括食藥署、疾管署、法醫研究所、台大、北榮對食材、病人檢體及環境檢體的後續檢驗,各大醫院端持續治療並回溯通報病程類似的病人,並請各大醫院急診室提高警覺。法務部方面,除了已由北檢發動偵辦,28日也將進行不幸過世者的解剖。另外,新北市政府也已經去查驗粿條的供應商,並令其暫時停止營業,以預防事態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