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鳳昭、秦毅君/高雄報導
位於高雄梓官赤崁西路底濱海的劉德波故居,從廢墟到轉化為「港仔門工作室」的發展,在這寧靜的近海小巷,有著不一樣的文化藝術。駐守在此的藝術家楊逸老師,幫忙港仔門工作室讓百年洋樓老屋變身為漁村藝文基地、職人工作坊、社區共學、小型展演場等等。
▲赤崁海濱。(圖/秦毅君提供)
▲港仔門工作室小型展演場。(圖/林鳳昭提供)
楊老師曾有過風風雨雨的更生人經歷,現為默默回饋社會的藝術家,滿溢熱情一心返贈社區。因年少吸毒、販毒,從17歲開始進出監獄,最後一次出獄,母親已然不在身邊,驚覺人生不能再如此蹉跎歲月虛擲光陰;後因照顧父親三年接觸了長照行業,現認有7位媽媽宛如自己的母親,對楊老師來說是心中無可抹滅的親情。這樣大起大落的變化,他冀望用個人的故事,鼓舞曾犯過錯之人,只要有心向善悔改,自新改正永遠不晚,就像他人生的改變,原已是朽木卻能將之蛻變化腐朽為神奇。
▲滿溢熱情回饋社會的更生藝術家楊逸老師。(圖/張鳳月提供)
▲位於高雄梓官赤崁西路底濱海的劉德波故居。(圖/秦毅君提供)
▲百年歷史的劉德波洋樓。(圖/秦毅君提供)
百年歷史的劉德波洋樓緊鄰昔日港仔門漁港,早年和上海往來,經營布匹生意,為赤崁當地第一棟洋樓,有一百多年歷史,由上海建築師設計。因後代遷出而殘破不堪,原屋身的結構牆,內在是最樸實的土埆磚牆,冬暖夏涼,若維護得當可流傳百年;屋頂的基座尚存,是現今難見的卡榫工法。洋樓及其旁的三合院瓦房經整修重建,古舊和童趣的結合,象徵世代交替傳承,百年洋樓自廢墟再現新風華。
▲屋頂的基座尚存,是現今難見的卡榫工法。(圖/張鳳月提供)
▲右下角的薄霧玻璃和百年洋樓同一時期。(圖/林鳳昭提供)
▲劉德波洋樓一樓牆上掛了一個算盤,勸人凡事不須要太計較。(圖/秦毅君提供)
劉德波洋樓一樓牆上掛了一個算盤,非常特別,經過楊老師的解說,原來是勸人凡事不須要太計較,這是楊老師的處世智慧,令人值得學習。閒暇時,楊老師也會和老人家交流如何以蚵殼製作藝術品。而日前劉德波的媳婦過百歲生日,楊老師藉港仔門工作室之由,使劉家後人重聚於此,回憶早時過往的點點滴滴,喚回溫馨地兒時迴想,還約定了下一次的見面。
▲楊老師和老人家交流的蚵殼製作藝術品。(圖/張鳳月提供)
▲港仔門工作室。(圖/張鳳月提供)
▲劉文禧故居,為閩式三合院紅磚建築混搭巴洛克式風格。(圖/林鳳昭提供)
相隔不遠的劉文禧故居,為閩式三合院紅磚建築混搭巴洛克式風格,見著古色簡樸的古厝,令人興起思古幽情,猶如走入時光隧道,彷彿由丫鬟陪侍身著旗服的劉家千金,正從不遠處盈盈而來。古厝外,赤崁西路曾是最熱鬧的赤崁老街,楊老師說早年製冰廠、雜貨店、理髮店和酒家等林立。漫步在靜謐的巷弄間,難以想像此處曾經有過這樣的繁華。
▲漫步在在靜謐的巷弄間。(圖/秦毅君提供)
在這少人知曉的梓官赤崁老街上,臨海的廟旁附近有一口赤崁古井,為先民開墾即有,自古該村的百餘戶人家都靠這口井水生活,時至今日井裡仍有活水,古井已用木板封住,井前設有壓水機可汲出井水。古井離海岸線約50公尺為自然湧泉,水質竟是不鹹,四季水滿品質極佳。
▲赤崁古井。(圖/秦毅君提供)
▲土埆磚牆,冬暖夏涼,若維護得當可流傳百年。(圖/張鳳月提供)
▲洋樓及其旁的三合院瓦房經整修重建,現為港仔門工作室。(圖/秦毅君提供)
僻靜的老巷小街,平日不見遊人如織,但近幾年有赤西里里長劉英凱、楊老師、返鄉青年的努力下,社區共學幫助在地莘莘學子、每週四有熱鬧的夜市、港仔門工作室有藝術品展覽,並且不定期舉辦古聚落導覽活動,或是小型演唱表演(可於港仔門工作室臉書專頁查詢),百年的洋樓自廢棄的墟野,華麗轉身再現風華。#
▲百年的洋樓原是廢棄的墟野。(圖/張鳳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