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連假是家人相聚,外出踏青賞春的好時光。(圖/ 記者蕭從智攝)

記者蕭從智/高雄市報導

開車往台1線路上,瞥見路旁停滿了車,延綿數百公尺。人群簇擁在露天的墳墓區,焚香祭拜。腦海裡直覺地閃過:「又到了清明節」。

▲清明節是華人掃墓祭祖及追念先人的日子。(圖片來源 / 屏東縣內埔鄉公所)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民俗節日、華人掃墓祭祖及追念先人的日子。清明時節雖然已是春光明媚,卻因為天氣變化大,給人的感受總是陰晴不定,細雨綿綿的灰濛色彩。最傳神的筆墨描寫莫過於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清明》,勾勒出清明春雨紛紛,淒迷煙雨的意境。

清明節氣,是春季的第五個節氣,此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反映了這個節氣天地間陰氣潛退,陽氣漸盛的特點,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氣象。而桐花是清明最具代表的節氣之花,全台各地桐花祭約在每年4~5月間,白色桐花接力綻放,枝頭一片雪白,引人入勝。

▲每年4~5月間是全台繽紛浪漫的桐花祭。(圖片來源 /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清明除了是對先人表達慎終追遠的緬懷,清明連假也是家人相聚,外出踏青賞春的好時光。可以說清明的美是文化之美,也是風光之美。清明嚐鮮正當時,傳統應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春捲,又稱「潤餅」。在薄薄的餅皮裡灑上糖粉,包覆著各樣的配料,讓人口齒留香。古早味的紅龜粿、草仔粿也是清明習俗小食。這些習俗冷食的傳承與歷史上感人肺腑的寒食節故事息息相關。

▲清明節日高雄市三民傳統市場春捲攤商生意興隆。(圖 / 記者蕭從智 攝)

清明時序天地陰氣衰退、陽氣漸昇,相對的人體內肝陽亢盛,容易發怒跟急躁。清明養生著重不怒,這時候可以多聽聽音樂、看看書,讓心情靜下來,愉快的心情有助於養肝。

春雨紛紛草木新,我們在清明掃墓祭祖,飲水思源;更在和煦的春風裡,擁抱自然,展望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