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共創:用設計翻新在地文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自今年推動「萬華地區社會設計導入暨樂齡文化活動示範計畫」,因應萬華特色推廣在地文化,規劃樂齡文化活動方案,以社會設計導入,透過走讀、創作、演唱會等文化體驗,帶領民眾重新認識萬華,以不同角度體驗在地文化,翻轉紅包場和茶室的既定印象。期透過本案深化在地居民認同,喚起居民對自身生活環境的關注,並向大眾推廣在地文化價值。

社會設計凝聚社區共識 共尋解方

計畫執行目的係為洞察社會議題並結合地區既有特色,使市民了解社區發展脈絡及時代變遷的各種議題,並運用跨領域協作注入新的思維,與在地進行溝通交流,期藉由社會設計核心,帶領民眾以不同角度體驗在地文化,重新詮釋區域樣貌。

本次計畫以社會設計導入,計畫內容共以茶室、紅包場為題,共規劃三條走讀路線,執行兩場採用群體提案評估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NGT)的共識會議,六場次的創作者走讀活動及一場樂齡文化活動。希望透過實地觀察與協作討論,探索文化的創新價值。共識會議邀集萬華在地協會、文史專家、茶室與紅包場業者、藝術創作者,以「如何推廣和翻轉紅包場及茶室文化」為題進行討論,開啟文化復興的起點。

藝術創作的文化轉譯

以在地文化及民眾共創為基底的藝術創作是本次計畫的一大亮點。本次邀請八位藝術文化領域之創作者,於參加共識會議及走讀活動後,透過不同的創作形式詮釋萬華,帶領民眾認識萬華區具在地常民生活特色之文化。

走讀活動規劃三條主題路線,主題一「剝皮寮的茶桌仔」以早期剝皮寮地區茶室文化為主軸,主題二「現代的茶室文化」以萬華茶室文化老街中神祕的阿公店為主題,主題三「西門町娛樂-紅包場」串聯現在僅存的歌廳業者,帶領民眾重回紅極一時的紅包場歌廳。

走讀活動結合了文史、產業、藝術等多方元素,讓民眾從多元的視角去認識茶室和紅包場。透過實地走訪、聽取專家導覽講解、與藝術家交流分享,參與民眾回饋表示,藉由走讀活動真正親身體驗到茶室及紅包場,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打破了因陌生、不理解而對這些場所產生的刻板印象及負面觀感,更是一次別具意義的文化交流。

創作者們以茶室及紅包場為靈感,透過創作形式發掘萬華面貌。參與陣容多元,包括與主要受眾「樂齡族群」同樣熟齡的網紅蕭爸(蕭文忠)及全臺年紀最大的脫口秀演員不知火(火姐),以熟齡視角重新開箱茶室與紅包場;現萬華歷史建築「青雲閣」主理人,並擔任德國LUMAS國際藝廊簽約攝影藝術家的黃絡秦;探索展場與劇場邊界的表演團體云云(張芸爾、李昀儒);深入萬華駐村的表演藝術家嚴婕瑄;推廣在地音樂文化的加蚋子音樂人呂尚霖;曾操刀吉卜力電影臺灣限定海報的藝術家董十行以及以文字刻畫地方記憶的在地作家周紘立。

以茶室為靈感的作品包含藝術家董十行電繪作品《紅與茶》,以萬華早期的獨特古典韻味、紅色服裝作為畫面中的亮點,代表客人們心中期待的紅牌小姐;音樂人呂尚霖聲音作品《殘響:末代茶室的回聲》,以茶室的環境錄音作為殘響,並模仿店內伴唱裝置之回聲效果,期待能在現代茶室中捕捉到「末代茶室」的蹤影;表演藝術家嚴婕瑄的《萬華女流》以茶室婦人的故事,藉由劇情情緒起伏、肢體表現張力傳達女性生命樣態;在地作家周紘立《純情青春夢》,以五篇極短篇來描繪茶室故事,各搭配一首「悲情」的經典台語歌,想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題曲,讓讀者用耳朵「看」故事。

以紅包場為靈感的作品包含攝影藝術家黃絡秦的攝影作品《在緋色之地重生In the Crimson REBORN》,描繪紅包場女伶懷著期待再次被看到的心情待在房內等待;表演團體云云 Yun Collective《夜幕青雲-新月》,結合青雲茶室及紅包場文化,將文化本身擬人化,演出文化發展的不同命運。本次成果發表記者會的影片內容可於臺北市政府文化局YouTube頻道觀看,以期讓這些創作作品觸及到各個年齡層的社會大眾。

重溫紅包場黃金歲月

紅包場歌廳過去在1970年代是西門町非常熱門的活動場所,全盛時期西門町同時擁有超過20多家的歌廳,帶動禮服、美容美髮、珠寶銀樓、生日蛋糕、鮮花花束、餐廳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紅包場不僅是一般的音樂表演活動,也孕育出許多早期知名歌手,陪伴老兵走過歲月,現今更是可以幫助樂齡族群的休閒活動,因此為了推廣紅包場文化,以及為樂齡族群打造一個歡樂的交流平台,文化局特於11月23日於西門紅樓北廣場舉辦舉辦「萬華記憶・風華再現」紅包場演唱會。

本次演唱會由李芊慧、韋莉莉擔綱主持人,特别邀請金鐘獎得主澎恰恰領銜,聯手曹雨婷、金澎、康雅嵐、吳雪芬、許仙姬、木炭兄弟、李倩等多位資深知名歌星,與民眾一同重溫美好經典,用歌聲帶領民眾重回那段令人難忘的黃金歲月。本次演藝工會理事長曹雨婷更穿上當年登台演出的孔雀秀服,演唱會更模擬早年在歌手生日會贈送花束及紅包圈的環節,邀請民眾體驗贈予紅包給歌手的互動模式,將紅包場文化從歌廳帶到演唱會。

演唱會由澎恰恰率先帶來經典歌曲〈我等到花兒也謝了〉、〈我家在哪裡〉揭開序幕,並與演藝工會理事長曹雨婷合唱〈深秋〉。演唱會接著由眾歌手輪番演唱多首70年代至90年代的經典歌曲:許仙姬演唱〈我愛我的歌迷〉,更以歌仔戲七字仔的表演展現傳統戲曲魅力;木炭兄弟以精采歌舞表演動感經典曲目〈台北細雨〉、〈失戀陣線聯盟〉帶動全場氣氛;李倩、吳雪芬深情演繹〈愛情的騙子我問你〉、〈可愛的玫瑰花〉、〈白色的愛〉等歌曲;金澎帶來多首臺灣民謠如〈安童哥買菜〉、〈恆春調〉,勾起觀眾對鄉土文化的情懷;康雅嵐以〈海鷗飛處〉、〈風從哪裡來〉等動人歌曲壓軸登場;節目最後由演藝工會理事長曹雨婷帶領所有演出歌手合唱〈明天會更好〉,為整場演唱會劃下溫馨的句點。活動當天現場有上千位民眾熱情參與,其中也有許多年輕民眾一同體驗早期追星抖內文化。

本次活動還串聯了「鳳凰大歌廳」、「金鑽Live House音樂餐廳」二家歌廳業者,透過民眾實際到歌廳拍照打卡、兌換紀念品的方式,讓民眾親自到歌廳感受復古魅力。

▲音樂人呂尚霖演奏作品《殘響:末代茶室的回聲》。(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表演團體云云 Yun Collective演出《夜幕青雲-新月》。(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萬華承載著臺北城的歷史,造就擁有豐富庶民文化的特殊樣貌。本次計畫以社會設計的導入,提升大眾對萬華區的認識,也為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讓樂齡族重溫美好時光,也讓年輕一代認識在地文化。期望透過社區參與、文化體驗活動,讓更多人認識萬華獨特的文化底蘊,翻新在地文化,翻轉萬華的既定印象,讓萬華成為更具包容性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