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  工程視察

記者張辰卿/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6/27日下午視察「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張善政指出,桃園市府於大漢溪流域從復興巴陵到石門水庫後池堰至鳶山堰間,每日截流5萬9,950噸的生活污水,為確保大漢溪中庄調整池及鳶山堰之水質安全,此計畫於中庄攔河堰旁公有地創造兼具河川環境營造以及水質改善兩大功能之人工濕地,將大漢溪水環境休憩與水質改善上補足最後一塊拼圖,完善此河段公共友善政策最後一哩路。

張善政說,人工濕地設計考量現況地形特性及水質淨化需求,全場域包含七個生態濕地池塘,蓄水容積約4.4萬噸,每日處理10,000噸的生活污水,污染削減率BOD 50%、SS 40%、NH3-N 65%,污染削減量總計約162公斤,且水質淨化處理過程不需用使用電力與額外添加化學物質,另設計亦有考量於生態保育與棲地營造的高敏感區域進行退縮,在全場域範圍約21公頃內創造出水域面積約5.5公頃、陸域面積約15.5公頃的水岸濕地公園。

▲「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具備水質淨化之核心,大漢溪整體景觀承先啟後之功能。(圖/桃園市政府水務局提供)

張善政補充到,此計畫由經濟部水利署及行政院環保署共同補助,總經費約新台幣1.83億元,於111年3月28日開工,112年6月15日完工,預計112年12月31前完成試運轉,是兼具水質淨化、節能減碳、生態綠化以及棲地保育的多功能環境教育場址。

張善政最後說到「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除具備水質淨化之核心功能,亦有大漢溪整體景觀上承先啟後之功能,配合桃園市政府接續推動「大龍門環狀旅遊帶計畫」,並透過中庄吊橋的串聯,左岸的大嵙崁人工濕地、瑞興人工濕地、中庄調整池景觀園區,以及右岸月眉人工濕地、山豬湖生態園區、大嵙崁地質公園將形成146公頃的河岸藍綠交織帶,為大漢溪最大的水岸綠廊,作為民眾休閒遊憩及環境教育的最佳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