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道德經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而無棄人。常善救物,而無棄物。是謂襲明。
註解:
以善救不善人,總令歸善,聖人不唯救人亦善,救物此是承襲昭明之理。
以靈修觀點解說:
因此修行至高無上之人,處理天下之事,沒有不可感化人從善,因而有教無類,事與物各有理能予應用,而救世萬物乃稟承此理之明來治理。
這一句是說,因此 靈性上師在人間處理天下的事情都以神性力量自然法則來感化,所以沒有不能感化人類從善,因為 靈性上師就是神仙,而神仙本身是個清氣磁力。因此祂處理天下的事情,都從神性磁力發出感化磁波。當靈修者接受到此種感化磁波,也就自然地被神仙感化而從善。
這種感化方式,都從神仙的神性力量對著靈修者之元神體,以致靈修者的元神體接受到清氣磁力,立刻被神仙感化。就如同 道主開示弟子靈修一樣。只要靈修弟子符合 道主的神性軌道,立刻心中浮起喜悅,又充滿了新希望。
由於每一個人的因果業障有所不同,因此所感化靈修弟子靈修的層次因而有所不同。有時候開示弟子守一守中;有時候開示弟子虔誠地靈修;有時候更高層次的開示。此時候,必須看靈修弟子的本身靈性高低而定論,這種情形就是有教無類。
古時候神仙以口訣教化求道者,就是提昇求道者進入點化成神仙。因此在座靈修弟子追隨著 道主靈修,也會有此不同地受到 道主開示。而受到開示所獲得成果,也有所不同。因此每一個靈修弟子的靈性提昇,層次也會有所不同。
假如有些靈修弟子目前是在守一守中的階段,而有些靈修弟子 道主會以更高層次的開示。這種都是要由靈修弟子自己去力行是否能夠接 道主的開示。由此靈修弟子自己是否有緣份追隨著 道主靈修,這種只有靈修弟子自己去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