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又創歷史新高 政府應明訂法規保障長時間在户外工作的勞工朋友免於受到熱傷害及水中毒

▲ 熱傷害風險族群及熱傷害預防方式。 (圖/取材自新北市政府衞生局)

記者鄭俊宏/高雄報導

最近外國人對台灣的觀感大多是好感正面的,諸如台灣人很好客且很善良,台灣美食便宜又好吃,便利商店多又方便,治安良好等等。而無法忍受的就是台灣的交通,以及濕熱天氣。尤其歐美國家初來的外籍人士形容當到達台灣在打開機艙門的那一剎那,驚恐得形容簡直像進在入蒸籠內。

工業汙染釀成今日極端氣候讓全球越來越熱,過去不曾是問題,時至今日氣候變遷引起諸多問題,台灣熱傷害人次居高不下就是一個證明。

根據國內聯合報的報導:國內訂有高溫作業指引,明訂高度危險行業需參考「綜合溫度熱指數」,制定工作與休息時間規定等,但僅納入鍋爐、鋼鐵等製造業在室內工作,但在戶外連續工作的工人 、農民、運送員等並未列入。

近來連日高溫,致死頻傳。在嘉義一位39歲種瓜農民在35度C氣溫下工作,太熱到瓜棚下休息時猝死,另有有登山客獨自下山中暑身亡,都是例證。

▲各大媒體爭相關注勞工在戶外高溫工作環境造成熱傷害議題。(圖/取材自自由時報)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任朱柏齡表示高溫環境也要注意濕度 太陽輻射 風速等相關因素,以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預報與標準來規範工作與休息。

一名美國維吉尼亞州的35歲婦女艾希莉薩默斯(Ashley Summers),112年7月4日在湖邊,由於天氣太熱、太渴,她在20分鐘內,灌下將近2公升的水。但在回到家後,艾希莉在車庫暈倒,家人發現,緊急將她送醫急救,仍舊回天乏術。

希望政府能儘早釐定明確法規,要求雇主設置工作場所溫度相關測量儀器,以計算工作現場的綜合溫度熱指數,來規範應設置的防熱措施,並依所量測指數計算工作和休息時間,保障户外長時間高溫工作的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