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市新農兵橋正式通車 嘉邑行善團舉行竣工謝土典禮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千呼萬喚下,花蓮市新農兵橋今(26)日終於開放通車,苦心新建的嘉邑行善團上午良辰吉時舉行謝土典禮,縣政府祕書長饒忠代表縣長徐榛蔚與市長魏嘉彥、嘉邑行善團理事長徐文志等多人焚香禱祝,並在眾人見證下剪綵通車,場面熱絡。

▲花蓮縣政府祕書長饒忠(左六)、市長魏嘉彥(右六)等人為新農兵橋聯手剪綵啟用。 (圖/縣政府提供)

原農兵橋於民國67年啟用,是花蓮市西區與美崙地區的交通要道,年久失修,以致橋梁橋面下陷,橋墩與橋頭多處龜裂,被列為危橋,且由於橋面寬度僅6.5公尺,過於狹窄,經常發生塞車或車禍,因而透過新建工程,拓寬橋面至10公尺、長84公尺,並重新規劃調整東西側引道,也串聯周邊美崙溪自行車道,納入引道工程施作,完善整體橋梁的安全與功能性。

▲花蓮市新農兵橋是串連花蓮市西區與美崙地區的交通要道。 (圖/縣政府提供)

饒忠指出,縣長徐榛蔚感謝嘉邑行善團的善心,與花蓮縣政府共同協助花蓮市公所重建橋梁,串接花蓮市區與美崙,橋梁主體工程總經費4,500萬元,於109年7月15日起封閉施工,歷時1,168日竣工。

▲花蓮縣政文書長饒忠(左)與市長魏嘉彥(右) 均相當感謝嘉邑行善團的善行義舉。 (圖/縣政府提供)

饒忠表示,在嘉邑行善團大力協助下,總算完成友善便利的橋梁,106年時任縣長的立委傅崐萁力挺,縣政府補助市公所430萬元辦理設計規劃,後續引道工程的改善,縣府分別於109年、112年,再度補助671萬元和312萬元進行改善,總計補助市公所1,383萬元完成興建。

新農兵橋是嘉邑行善團以善款興建的第558座橋梁,也是繼仁本橋、仁睦橋及光明橋之後,在花蓮興建的第四座橋梁。理事長徐文志表示,花蓮市公所是第一個與嘉邑行善團簽署捐贈合作契約書的政府部門,感謝時任前市長的魏嘉賢議員專程前往嘉義市,在完善監造機制的同時,也確保施工品質,以利往後順利由市公所接管。

徐文志也說,新農兵橋的興建資金來自民間捐款,資金籌措不易,而在花蓮辦理工程比西部地區較為困難,施工期間更遭遇天災、氣候及疫情影響,造成缺工、缺料、原物料價格大漲,影響施工期程,嘉邑行善團也負起責任,除了要為造成不便向民眾致歉外,未來有需要提供資源協助的地方,行善團仍非常樂意進一步合作。

▲嘉邑行善團理事長徐文志(左)說明與建新農兵橋發生的種種困難。(圖/市公所提供)

市長魏嘉彥說出三個感謝,表示第一個要感謝嘉邑行善團經由新城鄉前鄉長錢自立、國盛里長張芝瑜奔走引薦,匯集十方善眾愛心,遠赴花蓮挹注資源,在工程延宕之際,徐理事長也多次率團到訪會勘,排除萬難。第二個要感謝市民代表會監督及支持,長期做為公所及人民間的橋梁,向市民朋友說明施工進度,爭取大眾理解。

▲嘉邑行善團理事長徐文志(左二)、市長魏嘉彥(左三)、縣府祕書長饒忠(右三)等人參與新農兵橋謝土典禮。(圖/市公所提供)

第三個感謝則要獻給市民朋友,感謝大家對漫長工期的包容,施作期間也要謝謝在地闕家親屬完成母親遺願,以及鄰近地主彭先生分別展現無私精神,提供土地幫助工程順利完成。此外,魏嘉彥 也特別感謝花蓮縣政府,在兩任縣長的接力支持下,補助千萬經費,協助市公所建構安全便捷的道路橋梁。

市民代表會主席李振瑋、副主席黃達祥也率領多位市民代表到場,表示新農兵橋完工通車,代表們終能放下心中大石頭,感謝嘉邑行善團照護花蓮,協助用路人能夠安全走過新農兵橋,同時感謝縣府在經費上的挹注,代表會往後也將持續支持市公所辦理各項建設,讓花蓮市越來越好。

魏嘉賢指出,在他市長任內陸續修繕尚志橋、三號橋、國福橋與菁華橋,也積極與嘉邑行善團合作,為公共建設品質把關。他很感謝嘉邑行善團力挺,在新農兵橋的命名方面,也基於尊重地方,未依慣例為橋梁重新命名,而保留農兵二字,讓這座橋梁名稱留存原有的文化歷史和在地性。

謝土典禮出席人士除了饒忠、魏嘉彥、魏嘉賢、徐文志、李振瑋、黃達祥外,還有立委傅崐萁辦公室執行長林宗昆、前縣議員潘富民等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