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琪十年磨一劍 與台灣野鳥散步寫生再出新作

足跡走遍台灣許多鳥點,林麗琪謙稱「散步」,實際上,她是深度觀察記錄島上的自然生態和鳥類蹤跡。十年來,她把重心放在賞鳥與畫鳥,書寫一本新作《野鳥散步》,終於在近期出版。

筆者滿懷期待地拜讀每一個篇章,書中的一些鳥蹤畫影,與我這幾年的追鳥路線有很多重疊,所以讀來格外親切,而且為她以畫家暨鳥友的視角,詮釋每一種台灣的鳥類感到新奇有趣。

▲林麗琪耐心觀察,筆觸細膩,終成力作;右上為小鸊鷈、右下為環頸雉。(左圖:周俊雄攝;右圖:林麗琪繪∕春山出版)

認識鳥友林麗琪是在2021年初,追蹤宜蘭第一筆「迷鳥」八隻斑頭雁的壯圍水田,一位靜靜站在田邊的女子,雙手握著不算輕的四百毫米砲管相機,緊盯著水田中優游或準備起飛的斑頭雁。她說,住在台北,卻又說「走路」來拍斑頭雁。原來她是春節回娘家,順便來追鳥,斑頭雁的鳥點離宜蘭壯圍娘家不遠。

初識這位「鳥人」,突然讓我茅塞頓開,眼前的她不就是我2001年購讀的《林麗琪的祕密花園》作者本人。她把山林步道和花園水澤的各種花草樹木及動物昆蟲,以生動多彩的水彩畫筆和細膩的觀察形諸文字圖畫,書寫成一本賞心悅目,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圖文書。後來,她又出版《我的自然調色盤》和《野花散步》兩本圖文書,真是同時具有繪畫和寫作能力的雙料作家。

▲林麗琪的插畫白腹鰹鳥。(繪圖:林麗琪∕春山出版)

林麗琪《野鳥散步》新書,記錄她近十年來追蹤台灣各種野鳥的精采故事,以鳥類攝影師的身分親自上山下海,走訪田野溪床,拍攝各種候鳥、留鳥和迷鳥的漂亮身影,作為她的水彩繪畫創作素材。全書分為山林、田野與平原、水之涯和城居生活四大部分,總共七十幾個單元,她畫筆和文字所描繪的鳥類大約有一百種,近兩百幅繪畫,可說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同樣身為觀鳥人,她的耐心和毅力,連我都自嘆不如。十年來,林麗琪幾乎到全台知名的觀鳥據點「散步」,她每次回到鳥友們號稱的「拍鳥天堂」故鄉宜蘭,走訪的深度和廣度又超過凡人。

▲在壯圍水田拍攝的斑頭雁。(圖∕周俊雄攝)

有一次,她搭船從北海岸鼻頭港出海賞鳥,船隻遭遇大雨大浪。她說:「坐在甲板上,像難民般任憑風吹雨打。大浪潑灑在甲板的海水,隨著搖晃的船身流動。褲管、鞋子都濕了,我的臉頰有鹽的結晶顆粒和嘔吐後留在嘴唇上的胃酸。恍惚中,我想起海上求生的《魯賓遜漂流記》。」兩眼昏花的她打起瞌睡,仍然儘量撐開眼皮觀看海鳥的動態。儘管暈船不已,這個單元她不辱使命,畫下一隻黑鳶飛越鼻頭角的大景,以及一隻白腹鰹鳥雙腳攫住棕櫚葉鞘,隨著灰藍色海浪載浮載沉的特寫畫面。

林麗琪雖然不具美術科班的專業,但是她自學繪畫,後又進入鄭明進畫家的媽媽繪畫班,她的基礎好又認真向學,很快地獲得老師和出版社的肯定。曾為國立台灣博物館繪製植物明信片,為中華郵政繪製草本花郵票和玫瑰花明信片,並曾獲得小太陽最佳插畫獎。


▲正在展翅的南澳環頸雉。(圖∕周俊雄攝)

在《野鳥散步》這本新書,她在散步見聞所描繪的,除了各種鳥類之外,更穿插許多她在植物觀察和記錄的特殊細節。例如,她描繪小鸊鷈有葉蹼的腳和身體不成比例,顯得異常誇張,「彷彿魚木的三出複葉」;她到宜蘭大南澳觀察稀有留鳥環頸雉,就特別畫出環頸雉「在大花咸豐草和紫花藿香薊的草叢穿梭,好像牠是在花海中游動的魚兒」。不過,在觀察拍攝環頸雉的過程中,鳥友非常重視環頸雉公鳥振翅啼叫的畫面,林麗琪沒有把這個精采的場面畫出來,算是僅有的美中不足。

台灣不缺一本賞鳥的新書或圖鑑,但是林麗琪的《野鳥散步》(春山出版,2022年12月出版)一書,從鳥類觀察、攝影,轉變成寫實繪本,加上作者累積二十多年的植物觀察和彩繪的經驗,在台灣的山林、田野、海濱,甚至城市追蹤鳥跡的同時,走讀這本圖文並茂的新書,絕對是一個珍貴難得的閱讀體驗。(本文作者∕資深媒體工作者暨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周俊雄博士)

編輯:陳木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