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礦工攝影展」高雄勞博館開展 黑暗到光明出坑之重生儀式

▲台灣挺過全球能源危機,是無數礦工以自己的青春血淚,造就經濟奇蹟燦爛的一頁。(圖/覃超君提供)

記者覃超君/高雄報導

不論在任何時候,勞工總是最軟(弱)的那一塊,那麼什麼時候來臨,勞工才能翻轉不一樣的生活呢?曾經在台灣職災史上傷亡率最高的危險行業「煤礦工」已逐漸被人所淡忘,「末代礦工攝影展」自10月17日起於高雄市勞工博物館一樓展館正式開展,透過一幅幅的礦工影像及策展人的導覽解說,回顧起那段在黑暗中,堅韌且辛酸的採煤勞動史,與末代礦工如何爭取權益及打造保存礦工文史的歷程。誰來做?又是誰真的做了什麼?

▲高雄勞工博物館。(圖/覃超君提供)

「末代礦工攝影展」邀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鄭怡雯副教授擔任策展人,並與猴硐礦工文史館合作,將礦工文史館整理累積的文物、攝影作品及北科大《猴硐礦業與勞動影像行動計畫》成果串聯,透過近三十位參展者的見證與視角,用影像穿越時空並交錯呈現與末代礦工有關的勞動史。到了遲暮之年的他們,為自己、為同事、為臺灣未來的勞工,試圖推進台灣煤礦封坑之後,未竟的公正轉型道路,以及為塵肺症晚年飽受折磨的末代礦工們發聲,再現這段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的煤業勞動史。

▲末代礦工攝影展。(圖/覃超君提供)

鄭怡雯副教授導覽解說指出,我們透過照片和物件來帶出他們當年在礦場的記憶,本次展覽由「末代的浮現、吶喊、見證、再造與共創」以及「末代的期盼」等五個主題所構成,以末代貫穿本展,集眾人之力,以影像訴說礦工一次次「出坑」與「重生」的故事。透過展覽蓄積的能量,讓現代人關注這段曾經輝煌且辛酸的煤業勞動歷史,面對職場安全的重要性,一起迎向坑口的那道希望之光,讓這次的「出坑」,走出台灣勞動文化保存與推廣的新路,呼應現況,直面臺灣勞工的真實問題。

▲末代礦工攝影展。(圖/覃超君提供)

高雄是臺灣少數以工業起家的城市,在高雄工業飛速發展的時代,無不仰賴國産煤炭的供給,台灣更因此挺過全球能源危機,是無數礦工以自己的青春血淚,造就經濟奇蹟燦爛的一頁,成就奇蹟的他們,卻為人所遺忘,「末代礦工攝影展」喚醒這段乏人問津的礦場勞動故事。「末代礦工攝影展」即日起開放參觀,展期至113年4月6日止,勞工博物館開館時間為每週二至週六上午9時至下午5時,展覽詳細資訊可上勞博館官網及FB粉絲專頁查詢。#

▲末代礦工攝影展。(圖/覃超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