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案增1死 北市分店全停業、檢方偵辦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北市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疑似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多人食用餐點後出現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症狀,有2人就醫後不幸死亡,引發高度關注;臺北市衛生局今(27)天命業者所有分店停止供應餐點,並將案件移請檢調偵辦。

針對這起疑似食物中毒案,北市衛生局會同衛福部食藥署、疾管署及專家共同調查,現場抽驗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等全數食材,由食藥署攜回調查;而除了先前陸續出現的疑似個案之外,3月26日晚間及3月27日,衛生局再接獲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北馬偕醫院各通報民眾1人,分別於3月19日及3月21日食用該餐廳供應餐點後,也出現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症狀。

衛生局統計,截至27日下午2時為止,總計接獲7人通報就醫,分別由新北市衛生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光醫院、三軍總醫院及臺北馬偕醫院通報,其中一名39歲男性及一名66歲男性不幸死亡。

北市衛生局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1條,立即命業者所有分店寶林咖啡館微風北車店、寶林咖啡館饒河店、寶林茶室信義A13,暫停作業、停止供應餐點,並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9條第2項情節重大足以危害人體健康之虞,移請檢調偵辦。

另外,衛生局也於3月24日採集病患及餐廳環境檢體、工作人員手部檢體,其中人體檢體(肛門拭子及糞便等)送至疾管署檢驗,現場採集的環境檢體及手部檢體(拭子)依食藥署公告之微生物檢驗方法進行檢驗,檢驗方法微生物培養過程為12-14天,但若微生物無生長或非食品中毒菌時,將即時公布檢驗結果。

衛生局說明,食品中毒定義「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稱為1件食品中毒案件。若為肉毒桿菌毒素引起或急性食品中毒(如化學物質或天然毒素中毒等),倘患者僅一人,亦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經流行病學調查推論為攝食食品所造成,也視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因目前陸續發生多起食用炒粿條引起類似食品中毒事件,各大醫院急診第一時間如有接獲同一用餐地點疑似食品中毒,務必依照衛生局食品中毒事件通報流程辦理,如有疑似個案,請務必詢問是否曾到「寶林」用餐。

衛生局呼籲,為預防食品中毒事件發生,不論外食或自行烹煮,都需特別注意餐飲場所之衛生狀況,避免生食,且食材充分煮熟,迅速食用完畢,並確實遵守「清潔」、「迅速」、「加熱或冷藏」、「避免疏忽」四大原則,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同步呼籲民眾如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應於第一時間通報,並集中至醫院就醫,以利醫師判別是否為疑似食品中毒案件通報衛生單位調查,並協助採樣。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89。以上稽查結果,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