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彰基次世代定序帶原者篩檢  避免遺傳疾病代代相傳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彰基醫學中心醫療長陳明醫師, 3月10日受邀於中華民國人類遺傳學會春季會,針對「帶原篩檢」(Carrier Screening)題目進行演講;陳明醫療長回顧國內外相關的經驗以及出版,並提出自己的許多個案分享,得到很多回饋及學習。

▲彰基醫療長陳明醫師針對「帶原篩檢」(Carrier Screening)題目進行演講。(圖/彰基提供)

陳明表示,大概直到二十年前,產檢沒有那麼複雜,大家只知道我們台灣人和地中海或東南亞的人們一樣,要注意地中海貧血的問題,這是台灣人最常見的隱性遺傳疾病,大概二十個人就有一個是帶因,而地中海貧血的篩檢,可以透過簡單的全血球計數初篩,有需要的才進入基因診斷,但這二十年,遺傳疾病的篩檢隨著國人的認知增強,陸續又加入了脊髓肌肉萎縮症以及X染色體脆折症的產前篩檢,加上本來就非常被重視的唐氏篩檢從母血計算機率,到加上頸部透明帶計算機率,最後變成非侵入性產前利用胎兒在母血中游離DNA進行檢測,項目越來越多,產檢要做的東西變得越來越複雜。才會有新手爸媽發表為何產檢一次花了9800元,其實這應該就是有產前篩檢的抽血項目一起執行所造成的。

遺傳疾病,有幾千上萬種,很多的發生率低,可能是幾十萬分之一,但全部遺傳疾病加總起來個案就不少,由於隱性遺傳疾病帶因者不會發病,但兩個帶因者婚配可能後代就有風險,通常近親通婚的機會高,但人類有幾萬個基因,每個人都有幾百個基因可能出現突變,只是兩個夫妻都突變在同一個基因的機會很小,而突變究竟是不是致病性的突變,也會影響小孩子是否有罹病風險。

▲彰基基因實驗室通過CAP認證,獲衛福部批准LDTS(實驗室自行開發檢測)認證計畫。(圖/彰基提供)

陳明指出,由於次世代定序和一代定序不同,它可以一次抓下大量的基因外顯子片段,然後再用運算能力強的電腦伺服器去分析,這使得一次抽血就篩檢多種遺傳疾病是不是帶因,在臨床上成為可能,美國的許多廠商的做法是因為美國是一個民族大熔爐,有西歐裔、西班牙裔、非裔、亞裔、猶太裔等族群,他們選定只要超過占美國人口1%比例的族群,其比較好發的遺傳疾病就列入篩選的方式,推出一些數百個基因的篩檢套餐,我們認為這些套餐固然是好,特別美國人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們到底有多少族群的融合,但並不一定符合台灣人的需要,現在我們台灣除了漢人,也有原住民和東南亞的新移民。

因此,彰基所發展的帶原篩檢,是列入所有衛福部公告罕病,以及台灣比較常見的疾病,即使發生率可能較高,不列入公告罕病,例如聽損也加以列入,來給患者選擇,但即便如此,也遇到很多困難的地方,以下舉幾個例子:

  1. 有拿著美國實驗室出具報告說某種罕病帶因,希望陳明醫療長替她們做絨毛取樣,但他告知這個突變點在美國可能少見,但在東亞族群已經在正常人被發現且報告,所以可能不致病,病人聽信她僑居地醫師的建議,當他做了絨毛取樣發現父母的帶因都遺傳給小孩,如果是致病突變就有風險的情況下,回僑居地之後沒有繼續懷孕。
  2. 有拿著其他醫學中心實驗室報告,說她第一個孩子(可能發育慢些或者癲癇等症狀使得父母非常辛苦)的突變點找到了,希望做產前診斷甚至胚胎著床前基因檢測,但因為當時只驗小孩,而找到的點是一個顯性遺傳疾病,經過夫妻雙方抽血檢測,是從夫妻其中一方來的,這樣的突變可能就不致病,也就是說,第一個孩子的病因,可能仍然沒有找到。

▲彰基基因實驗室以次世代定序執行的遺傳疾病帶原篩檢,避免遺傳疾病代代相傳。(圖/彰基提供)

即便如此,帶原篩檢,仍然可以幫助很多人,特別可以透過侵入性的產前診斷,例如絨毛取樣或者羊膜穿刺,在懷孕十幾周的時候,判定孩子有沒有遺傳疾病的風險,甚至早就可以配合試管嬰兒療程,去進行胚胎篩選,也就是胚胎著床前遺傳診斷(PGT)去避免遺傳疾病一代傳一代,確實也是現在少子化但更注重後代是否健康的國人們可以正面考慮的。

彰基基因實驗室從2010年通過美國病理醫師學會(CAP)認證,次世代定序在最近的兩次評鑑都列入接受國際專家考核的項目,也都順利通過,沒有明顯缺失;衛福部日前也因彰基基因實驗室通過CAP認證,而全面性批准其所發展的檢測,也就是LDTS(實驗室自行開發檢測)認證計畫,這是提供準父母或孕婦,以次世代定序執行的遺傳疾病帶原篩檢,有底氣、有自信的原因。

陳明特別說明,次世代定序也可直接以絨毛取樣或者羊膜穿刺取得的檢體去進行幾百種單基因遺傳疾病的分析,但不能取代基因晶片,也就是俗稱的羊水晶片,它們是看不同的突變型式以及不同的遺傳疾病,基因晶片是看小胖威利或者威廉斯症候群等等片段缺失的疾病;所以,現代化的產檢項目,可以檢查的疾病越來越多,是科技昌明的表現。

陳明祝福希望想要生育子女的父母們,都能一圓子夢,並且生下健康的寶寶,平安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