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的故事] 美濃開基伯公廟歷史悠久 承載客家人的信仰與回憶

▲開基伯公壇休息亭內常有善男、信女在內乘涼休息。

記者施宇寬/高雄報導

在高雄市美濃區,常見的土地公廟大約就有四百多座,分布在各個村莊,有時候在路邊、橋頭、田邊、墳墓旁邊等,幾乎是無所不在,堪稱是台灣土地公廟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可以說美濃客家文化跟土地公信仰有著非常緊密的結合。

俗話說「田頭田尾土地公」,可見土地公信仰的普遍性,土地公就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由來故事很多,據說在堯舜時代有一個專門在教導民眾農耕的農官,百姓們感謝祂對於農民的照顧,歸天之後尊稱祂為土地公,並且建廟祭祀。

▲美濃伯公廟入口全景。(圖/記者施宇寬攝)

美濃最早的土地公廟是「開基伯公壇」,位於靈山山麓下的「美濃開基伯公壇」,建於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當時右堆統領林豐山、林桂山兄弟帶領四十餘人從武洛越過荖濃溪入墾美濃山下,並在靈山山腳下建立開基伯公,每日往返於美濃和里港武洛之間,是為客家人移墾美濃地區之始。乾隆元年開始至今,大概280多年了,是相當古老的一座土地公廟。百姓感念土地公靈佑地方,為報恩情多次擴建到今天的規模。

▲在美濃伯公廟每天都有附近住家長輩主動為土地公上香供茶。(圖/記者施宇寬攝)

清朝初年,百姓從大陸渡海到台灣開墾,對於未來的結果完全無法預料,雖然抱持著十足的決心,但是生活中身體病痛各種不如意,只能真心懇求土地公庇佑,求得全家平安、農田收穫順利。基於對土地的認同、未來的期許,與生活的安定和繁榮,而將信仰融入在生活當中,形成精神的寄託,這是美濃客家人對於土地公非常獨特而且親近的情感,也造就了美濃與眾不同的土地公在地文化。

▲重建後紀念的碑文序。(圖/記者施宇寬攝)

▲重建紀念碑,記錄捐助人及金額。(圖/記者施宇寬攝)

「春祈秋報」是美濃開基伯公每年最重要的祭典,農曆元月百姓向伯公祈福,又稱「新年福」。美濃民眾對土地公虔誠的信仰,以及靠自身勤勉的努力,展現出自助天助,帶來豐收,創造美好的家園,心中更敬畏大自然以及感恩土地公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