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影音/看過600年前的稻米嗎?蘭博宜蘭米故事特展帶您認識稻米的故事

實習記者鄭方穎/宜蘭報導

 

您看過六百年前的稻米嗎?蘭陽博物館舉辦了「呷飯配滷蛋-宜蘭米故事特展」,不但有礁溪淇武蘭遺址發掘的碳化稻米,還有水稻種植的數位互動體驗,帶大家一起認識全台最有梗的水稻文化。

水稻種植的數位互動體驗讓大人和小孩是玩得不亦樂乎,「呷飯配滷蛋-宜蘭米故事特展」共分為「好土好營養」、「好春!好冬!」、「巡田水,品牌米」、「勁宜蘭,米品牌」和「呷飯囉!」5個單元來介紹宜蘭米故事。

▲小朋友在展覽中體驗水稻種植的數位互動體驗。(圖/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表示,宜蘭1年超過200天下雨,造就非常特殊的水稻文化,也吸引超過上百處推動友善耕種的水稻品牌者,共同培養出優質的宜蘭米及水田環境。這次特別把史前考古的米展出來,米一般是不太容易存放的,一般放到600年都會爛掉。我們現在常看到的糯米、在來米、蓬萊米等三種米,600年前是葛瑪蘭族他們種的米,那他們那時候就有種出不同的稻米,這是我們蘭陽平原上面,傳統原住民的水稻文化。

▲特別展出600年前礁溪淇武蘭遺址發掘的3種碳化稻米。(圖/鄭方穎攝)

大家熟悉的櫻桃鴨、宜蘭鴨賞,這些鴨跟水稻共生,早期稱為「討冬」,今日的合鴨米、稻鴨米、鴨間稻,都能反映出宜蘭水田的特殊性。另外,透過米食的餐桌遊戲,也能認識世界各國的米食料理及各種米的特色。

▲蘭陽博物館館長林碧琳,拿著此次展覽特別設計的米抱枕。(圖/鄭方穎攝)

全台最有梗的水稻文化「宜蘭米故事特展」,有著宜蘭特殊台語腔與米食文化,讓民眾深度體驗,探索這片土地的農業發展和文化傳承。展覽時間將展出到2025年1月7日,宜蘭縣學生可免費參觀,非常適合親子共遊,相關資訊請參考蘭陽博物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