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雪若/高雄報導
肇建於清光緒20年間的赤山福德祠,位於高雄市鳳山文山特區內文南街,終年領受當地居民香火不斷,走近祠門前,供桌案前祭品、鮮花整齊擺放,室內環境整潔光亮,看得出居民對當地的土地公的敬戴。
▲ 赤山福德祠終年領受當地居民香火不斷。(圖/記者黃雪若 攝)
鄰近社區因為都市更新土地開發,已經從樸實的農村,蛻變成熱鬧繁華的現代商圈,尤其近10年來,南高雄近鳳山的餐飲消費圈,已漸成氣候,商圈內各種商店林立,幾條重要街道,也各有特色。
▲ 赤山龍目井,相傳是兩百多年前赤山居民熱忱款待一名地理師而得的水源。(圖/記者黃雪若 攝)
早年赤山當地以看天吃飯的農民居大多數,福德祠旁不遠處有一口龍目井,現在仍有泉水湧出,若有過往路人,可以自己使用壓水機取水(見圖),相傳兩百多年前一名地理師,受到赤山居民熱忱款待,非常感謝,臨去時回禮讓居民做個選擇,一是好水,二是賢人,「出賢人」得到庇蔭的人有限,赤山不是很富裕的小農村,若得好水可是全庄受惠。
▲ 赤山龍目井,現在仍有泉水湧出,提供民眾自行使用壓水機取水。(圖/記者黃雪若 攝)
▲ 赤山龍目井泉水甘醇 二百餘年泉水不斷。(圖/記者黃雪若 攝)
在地理師的指點下,開鑿的赤山龍目井共有兩口,兩百多年來水源終年不竭,一座位於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門口西側(鄰赤山福德祠旁),另一座位於文育街(鳳邑玄天宮旁邊),是早期赤山地區居民的重要飲用水,鳳山傳統美味赤山粿就是用這泉水製作,甘醇的水質,讓做出來的赤山粿遠近馳名。聽了上面這則饒富古趣的傳奇故事,讀者是否跟記者有同樣的想法,莫非地理師(指點水源的奇人)就是赤山土地公。
▲赤山粿馳名遠近。(圖/記者黃雪若 攝)
物換星移,世事更迭,赤山已不復一眼望去阡陌綿延,一片綠油油的舊情景,熱鬧繁榮的街景,直逼高雄市區精華地帶,赤山土地公的轄下,居民大多由外移入,人口倍增,住在赤山福德祠附近居民仍是秉持傳統,讓赤山福德祠香煙縈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