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文化

走進鹿港天后宮 祈福遵規矩 天道必應 神佛庇佑

記者林政典/彰化報導 中國文化的精髓在於傳統的道德文化,什麼是道德文化?就是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從古至今先人留下榜樣令人稱頌,這種偉大的情操,都藏在廟宇之中裡面的圖畫,等著我們去發掘,這是一代傳一代的珍貴寶藏,所以進入廟裡燒香請求神佛庇祐,必須由古聖先賢的故事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舉止。 法律是約束人類的行為舉止,只有廟宇裡面先賢的故事才能夠淨化人心,所以法律不能凌駕於道德之上。# https://youtu.be/m05jRj2Zm3Y ▲走進鹿港天后宮 祈福遵規矩 天道必應 神佛庇佑。(影片拍攝製作:記者林政典)

中華傳統節日-清明節

記者蕭從智/高雄市報導 開車往台1線路上,瞥見路旁停滿了車,延綿數百公尺。人群簇擁在露天的墳墓區,焚香祭拜。腦海裡直覺地閃過:「又到了清明節」。 ▲清明節是華人掃墓祭祖及追念先人的日子。(圖片來源 / 屏東縣內埔鄉公所)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民俗節日、華人掃墓祭祖及追念先人的日子。清明時節雖然已是春光明媚,卻因為天氣變化大,給人的感受總是陰晴不定,細雨綿綿的灰濛色彩。最傳神的筆墨描寫莫過於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清明》,勾勒出清明春雨紛紛,淒迷煙雨的意境。 清明節氣,是春季的第五個節氣,此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反映了這個節氣天地間陰氣潛退,陽氣漸盛的特點,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氣象。而桐花是清明最具代表的節氣之花,全台各地桐花祭約在每年4~5月間,白色桐花接力綻放,枝頭一片雪白,引人入勝。 ▲每年4~5月間是全台繽紛浪漫的桐花祭。(圖片來源 /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清明除了是對先人表達慎終追遠的緬懷,清明連假也是家人相聚,外出踏青賞春的好時光。可以說清明的美是文化之美,也是風光之美。清明嚐鮮正當時,傳統應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春捲,又稱「潤餅」。在薄薄的餅皮裡灑上糖粉,包覆著各樣的配料,讓人口齒留香。古早味的紅龜粿、草仔粿也是清明習俗小食。這些習俗冷食的傳承與歷史上感人肺腑的寒食節故事息息相關。 ▲清明節日高雄市三民傳統市場春捲攤商生意興隆。(圖 / 記者蕭從智 攝) 清明時序天地陰氣衰退、陽氣漸昇,相對的人體內肝陽亢盛,容易發怒跟急躁。清明養生著重不怒,這時候可以多聽聽音樂、看看書,讓心情靜下來,愉快的心情有助於養肝。 春雨紛紛草木新,我們在清明掃墓祭祖,飲水思源;更在和煦的春風裡,擁抱自然,展望未來。 #

幽默大師林語堂 中文打字機發明者 陽明山故居展出

記者鄭玉吟/台北報導 林語堂先生出生於清光緒21年福建省龍溪縣,是一位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外的作家,因其提倡幽默文學,有「幽默大師」之稱,著有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及蘇東坡傳等經典名著,文學上的成就,使他在生前獲得兩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而位於台北市陽明山麓的林語堂故居,是一座藍白相間的歐式洋房,在故居的閱覽室,擺放著先生的全部著作、藏書及手稿等,還有他花費多年的時間,投入十幾萬美元所發明的「明快中文打字機」。 ▲林語堂先生於民國55年離美返台定居,故居的閱覽室,擺放著林先生的藏書及手稿。(圖/記者鄭玉吟 攝) 林語堂先生說:「我對華文打字機及華文檢字問題,可以說是自1916年起,經過50年的思考,並傾家蕩產為之。」林先生運用暢銷書的版稅收入試製中文打字機,經過不斷的摸索及改良,「明快中文打字機」於1947年在紐約發明成功,造價12萬美元,後於1951年,由美國麥根塔勒公司收買過去。 ▲林語堂先生發明第一台有鍵盤的華文打字機。(圖/記者鄭玉吟 攝) 然而機器雖好,成本太高,所以麥根塔勒公司不敢進行製造;多年以後,林先生的女兒試著向廠商要回這台機器,但恰逢公司在幾個月前搬遷,機器裝在箱子裡面已被清走,以致我們未能見到打字機的原型。後來,這台打字機的鍵盤授權使用於IBM的中譯英機器,另神通計算機也根據林先生發明的上下字形檢字法,發明簡易輸入法,可見其卓越貢獻。 ▲林語堂先生著有: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老子的智慧、蘇東坡傳等經典名著。(圖/記者鄭玉吟 攝) ▲林語堂故居開設「有不為齋」餐廳,透過飲食來重溫林語堂家的滋味。(圖/記者鄭玉吟 攝) ▲比利時畫家Alard所繪林語堂先生年輕時神態。(圖/記者鄭玉吟 攝) ▲本次假日參觀,巧遇餐廳於開放前,為華興中學的學生準備午餐。 (圖/記者鄭玉吟 攝) 林語堂先生因思鄉情切,於民國55年離美返台定居,該住所是政府所贈,由林先生親自設計,平日先生喜歡行至陽台,欣賞夕照落於觀音山際,去世後長眠於故居後園中,享壽82歲。目前故居開設之「有不為齋」餐廳,主打閩廈家常菜,提供各式餐飲茶點;林語堂故居則委託東吳大學經營,提供研究林語堂學的資料,並宣導林先生的各類成就。# ▲林語堂先生於民國65年長眠於故居後園,山上故居清幽靜謐,墓園對面是觀音山。(圖/記者鄭玉吟 攝) 林語堂故居參觀時間: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週一休館。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141號。

逛逛 永和智光黃昏市場

記者李金/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智光商職附近,民享街與民光街周邊的智光黃昏市場,市場主街還是以民享街為首要而向四方延伸,約下午二到三點左右攤位上的吃食、物品陸續擺放出來,到四點後就已就位完成,五點後便可見人潮洶湧。 市場一入口就可看到賣『麥仔煎素食餅』的傳統麵餅,小小一個並不起眼的,就一爐灶而已,但已有40年以上的資歷了,甜鹹皆有,可當正餐又可當點心,新品 (高麗菜餅)餅皮內餡都好吃,先買一個邊走邊吃囉。 ▲市場入口處的傳統美食『麥仔煎素食餅』攤位。(圖/李金 攝影) ▲一個爐灶就是一生,煎出了店家的輝煌歲月。(圖/李金 攝影) 往裡走沿途可看到販賣煎炸物、炒飯、炒麵、炒菜、滷味等等,各電視媒體爭相報導的美食。還有現切食物及各式即食菜餚,讓下班或無法下廚的人,回家後餐桌上增添幾份美味菜色,蔬菜水果則可買回去現炒現吃,當然還有賣服飾用品的攤位,讓大家慢慢逛慢慢買。 ▲炒飯、炒麵即食佳餚讓下班或無法下廚的人,回家後餐桌上立即增添幾份美味菜色。(圖/李金 攝影) 另有一家排隊美食就是『永安蔥油餅』,幾乎天天是排隊的,不只賣蔥油餅還賣黑豬肉餡餅、蘿蔔絲餡餅、韮菜盒子等,平價又實吃。 ▲蔥油餅、豬肉餡餅、蘿蔔絲餡餅平價又實吃,攤位前幾乎天天都是排隊人潮。(圖/李金 攝影) 約傍晚五點半後,天色已暗,回頭一看,哇哇!!真是人潮滿滿,人手提好幾袋,想想這就是市井百姓生活的一部份天地,還蠻趣味的。 ▲市場內川流不息, 滿滿的人潮。(圖/李金 攝影) 續向前走突然被叫賣聲吸引,原來是魚貨產品叫賣,有時聽不懂他喊什麼但覺有趣,喊到一價格可以買的人就買走,然湊熱鬧觀望的人也是有的,或許在等越晚越便宜才下手吧。 夜暗了,收穫也有,該回程了。黃昏市場約到晚上八點左右就陸續收攤了,這或許是跟夜市不同之點,夜市是越「夜」越熱鬧的。#  

[土地公的故事] 鳳山赤山福德祠 神威庇蔭鄉村變城市 兩井泉水賜福當地人

記者黃雪若/高雄報導 肇建於清光緒20年間的赤山福德祠,位於高雄市鳳山文山特區內文南街,終年領受當地居民香火不斷,走近祠門前,供桌案前祭品、鮮花整齊擺放,室內環境整潔光亮,看得出居民對當地的土地公的敬戴。 ▲ 赤山福德祠終年領受當地居民香火不斷。(圖/記者黃雪若 攝) 鄰近社區因為都市更新土地開發,已經從樸實的農村,蛻變成熱鬧繁華的現代商圈,尤其近10年來,南高雄近鳳山的餐飲消費圈,已漸成氣候,商圈內各種商店林立,幾條重要街道,也各有特色。 ▲ 赤山龍目井,相傳是兩百多年前赤山居民熱忱款待一名地理師而得的水源。(圖/記者黃雪若 攝) 早年赤山當地以看天吃飯的農民居大多數,福德祠旁不遠處有一口龍目井,現在仍有泉水湧出,若有過往路人,可以自己使用壓水機取水(見圖),相傳兩百多年前一名地理師,受到赤山居民熱忱款待,非常感謝,臨去時回禮讓居民做個選擇,一是好水,二是賢人,「出賢人」得到庇蔭的人有限,赤山不是很富裕的小農村,若得好水可是全庄受惠。 ▲ 赤山龍目井,現在仍有泉水湧出,提供民眾自行使用壓水機取水。(圖/記者黃雪若 攝) ▲ 赤山龍目井泉水甘醇 二百餘年泉水不斷。(圖/記者黃雪若 攝) 在地理師的指點下,開鑿的赤山龍目井共有兩口,兩百多年來水源終年不竭,一座位於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門口西側(鄰赤山福德祠旁),另一座位於文育街(鳳邑玄天宮旁邊),是早期赤山地區居民的重要飲用水,鳳山傳統美味赤山粿就是用這泉水製作,甘醇的水質,讓做出來的赤山粿遠近馳名。聽了上面這則饒富古趣的傳奇故事,讀者是否跟記者有同樣的想法,莫非地理師(指點水源的奇人)就是赤山土地公。 ▲赤山粿馳名遠近。(圖/記者黃雪若 攝) 物換星移,世事更迭,赤山已不復一眼望去阡陌綿延,一片綠油油的舊情景,熱鬧繁榮的街景,直逼高雄市區精華地帶,赤山土地公的轄下,居民大多由外移入,人口倍增,住在赤山福德祠附近居民仍是秉持傳統,讓赤山福德祠香煙縈繞。#

[土地公的故事] 木柵渡船頭福德宮-守護木柵在地的居民

記者梁志祥/台北報導 木柵渡船頭福德宮,是屬於駐守河流的土地公廟,傳說昔日木柵道南橋未設,先民往來景美溪,依賴船隻擺渡,潺潺流水危險四起,有人因此而溺斃,因此有“死人窪口”的舊地名。在此建立廟宇,說明了護佑船渡的生命安全,而本廟駐守於景美溪畔,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守護木柵人的財富不使外流之意。 ▲木柵渡船頭福德宮內義工。(圖/記者梁志祥攝) 早期的木柵渡船頭福德宮,廟身只有半人高,無法容人進入。隨著時代進步,在當地地方人士的努力擴建下。現已大不同,前有拜亭,上有高大的篷頂,旁有圍牆,足以遮風擋雨。大門口石階處有鐵門,保護廟產安全。 ▲木柵渡船頭福德宮神像。(圖/記者梁志祥攝) 廟內除了供奉土地爺ㄧ尊,亦供奉石頭公一尊。平時雖少有專人在場服務,但主事者和義工,亦投注不少心力維護整潔使其井然有序。隨著時空流逝,昔日木柵的渡船頭已不復存在,只留存在人們記憶中,然而只有土地公,世世代代默守在溪畔,守護木柵在地的居民。# ▲福德宮內石頭公。(圖/記者梁志祥攝)    

[土地公的故事] 永和店仔街福德宮 庇佑一方百姓

記者李金/新北市報導 福德宮供奉的福德正神就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土地公,保護一方百姓家園,掌管人間鄰里大小事,普受人民尊敬愛載,雖是天上派下的一小官,卻是民間最接近的保護神。 ▲永和店仔街福德宮廣場也是民眾休憩閒聊處 。(圖/記者李金 攝) 新北市永和區秀朗路的永和店仔街福德宮建於清朝康熙年間,迄今已有350年以上的歷史,原本只是鄉村路邊小祠,後因屢顯靈驗,有求必應,幾經擴建,現已成為北台灣有名土地公廟之一。 永和店仔街福德宮主殿內供奉土地公及土地婆,最有名的是他們的前方還有尊『帶子土地公』照看鄉里小孩,全台僅此有帶子土地公。另一般虎爺公都在神桌下方,此間的虎爺公是獨立出來建於廟後方自己有神桌的。 ▲土地公土地婆前方的帶子土地公。(圖/記者李金 攝) 永和店仔街福德宮另建側殿,配祀多位神明金身,包括關聖帝君、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五路財神等等,而五路財神有獨立空間,他們的前方有一大型金元寶,信徒只要摸摸金元寶再摸摸自己的所有口袋意謂保佑荷包滿滿,很受信徒喜愛。另廟內有尊彌勒佛及廟外一尊土地公都可摸摸肚子鬍鬚拐杖手等各有其代表意義。 ▲有獨立神桌的虎爺公。(圖/記者李金 攝) 土地公聖誕為農曆二月初二與十二月十六,商家也都會固定在每月的農曆初二、十六供奉水果或牲禮以示尊崇。 ▲摸元寶荷包滿滿。(圖/記者李金 攝) 永和店仔街福德宮週邊附近有樂華夜市,如是傍晚後過來可逛逛夜市或走約15分鐘左右往頂溪捷運商圈逛逛韓國街及探索美食或一樣走約15分鐘左右往永安捷運商圈逛逛,都是很棒的回程。#

[土地公的故事] 高雄小港福德祠 平安麵乞龜文化祭

記者蕭從智/高雄市報導 位於高雄市小港區的「小港福德祠」是當地著名的土地公廟,據廟方提供訊息,本廟創建於清光緒年間,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正殿中龕主祀福德正神,左龕奉祀文判官,負責文書庶務;右龕奉祀武判官掌管懲惡肅兇。中龕下方有侍奉虎爺。 ▲「小港福德祠」正殿外觀。(圖/記者蕭從智攝) ▲左龕奉祀文判官,負責文書庶務。(圖/記者蕭從智攝) ▲右龕奉祀武判官掌管懲惡肅兇。(圖/記者蕭從智攝) 福德祠管轄區僅有小港區港興里,據廟公分享, 1970年政府計劃興建十大建設居民們遷村重建福德祠於現址,當時廟裡供奉神明有幾十尊,1978年一場無名火將所有神像燒毀,只有福德正神是土雕沒有損傷,且祝融後神像頂上覆蓋紅瓦片令信徒嘖嘖稱奇。同年由眾信徒合資敬獻「福德正神」匾於正殿正門上方。 ▲中龕下方侍奉虎爺。(圖/記者蕭從智攝) ▲廟埕有搭建棚子,是提供香客休息的地方。(圖/記者蕭從智攝) ▲福德祠熱心公益,行善不落人後。(圖/記者蕭從智攝) 福德祠每年盛事為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日及八月十五日土地公得道日。當天除了會在戲台安排歌仔戲團演戲酬神外,還有信徒贊助上千萬斤的素麵條供香客免費食用。而農曆元宵節亦是一年一度的乞龜文化祭,遊客更是萬頭攢動。廟方會提供香客祈求各式的平安龜和金龜,也會結合附近學校舉辦藝文表演,還有各式美食打卡攤位,與大小朋友歡慶同樂,人潮絡繹不絕。#

[土地公的故事] 美濃開基伯公廟歷史悠久 承載客家人的信仰與回憶

記者施宇寬/高雄報導 在高雄市美濃區,常見的土地公廟大約就有四百多座,分布在各個村莊,有時候在路邊、橋頭、田邊、墳墓旁邊等,幾乎是無所不在,堪稱是台灣土地公廟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可以說美濃客家文化跟土地公信仰有著非常緊密的結合。 俗話說「田頭田尾土地公」,可見土地公信仰的普遍性,土地公就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由來故事很多,據說在堯舜時代有一個專門在教導民眾農耕的農官,百姓們感謝祂對於農民的照顧,歸天之後尊稱祂為土地公,並且建廟祭祀。 ▲美濃伯公廟入口全景。(圖/記者施宇寬攝) 美濃最早的土地公廟是「開基伯公壇」,位於靈山山麓下的「美濃開基伯公壇」,建於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當時右堆統領林豐山、林桂山兄弟帶領四十餘人從武洛越過荖濃溪入墾美濃山下,並在靈山山腳下建立開基伯公,每日往返於美濃和里港武洛之間,是為客家人移墾美濃地區之始。乾隆元年開始至今,大概280多年了,是相當古老的一座土地公廟。百姓感念土地公靈佑地方,為報恩情多次擴建到今天的規模。 ▲在美濃伯公廟每天都有附近住家長輩主動為土地公上香供茶。(圖/記者施宇寬攝) 清朝初年,百姓從大陸渡海到台灣開墾,對於未來的結果完全無法預料,雖然抱持著十足的決心,但是生活中身體病痛各種不如意,只能真心懇求土地公庇佑,求得全家平安、農田收穫順利。基於對土地的認同、未來的期許,與生活的安定和繁榮,而將信仰融入在生活當中,形成精神的寄託,這是美濃客家人對於土地公非常獨特而且親近的情感,也造就了美濃與眾不同的土地公在地文化。 ▲重建後紀念的碑文序。(圖/記者施宇寬攝) ▲重建紀念碑,記錄捐助人及金額。(圖/記者施宇寬攝) 「春祈秋報」是美濃開基伯公每年最重要的祭典,農曆元月百姓向伯公祈福,又稱「新年福」。美濃民眾對土地公虔誠的信仰,以及靠自身勤勉的努力,展現出自助天助,帶來豐收,創造美好的家園,心中更敬畏大自然以及感恩土地公庇佑。#

[土地公的故事] 台北市中庒仔福德宮 散發濃濃人情味的土地公廟

記者陳諭瑩/台北報導 中庒仔福德宮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上,為主祀福德正神之廟宇,該廟宇興建於1941年,後來也成立財團法人的組織型態,更於1995年重新修建,為仿古之建築,廟宇上也雕龍畫棟,相當美觀。 土地公的尊稱是『福德正神』,台灣每個地方幾乎都有土地公的存在,這是我們特有的人文情懷,對土地公的信仰淵遠流長,除了「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更源自於民眾對土地的尊敬與感恩,土地載育萬物生成五榖,供給民眾生活之所需,有了土地公的庇佑,可以過得更安心,是最貼近人民生活的神明,也是各行各業的守護神。 ▲中庒仔福德宮主祀為福德正神,是當地居民的守護神。(圖/記者陳諭瑩攝) 中庒仔福德宮同時也奉祀福德正神夫人~俗稱土地婆,以及配祀觀音佛祖、保儀大夫、玄天上帝、關聖帝君、天上聖母、五府千歲、三太子、地藏王菩薩等多位神明,還有相傳是福德正神的坐騎~窩在神明桌下的虎爺公。 土地公廟旨在宏揚五倫八德,鼓勵人群正義,促進信眾和睦福利,並對於參與地方公益事業不遺餘力,管轄的範圍為附近之中庒里、中卲里、新生里、興亞里、中原里等信眾都會來朝拜,香火鼎盛。 ▲土地公廟旨在宏揚五倫八德,鼓勵人群正義,促進信眾和睦福利。(圖/記者陳諭瑩攝) 因為中庒仔福德宮頗為靈驗聲名遠播,且公益善行有口皆碑,獲得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前副總統連戰及前台北市長高玉樹致贈匾額以示嘉勉,上面的題字依序為『福佑平安』、『慈德佑民』、『福佑吾民』、『三星拱照』,也正是這塊土地上的民眾最直接、最殷切之盼望。 ▲廟宇雖不大,卻頗受好評,前總統李登輝及陳水扁都致贈匾額。(圖/記者陳諭瑩攝) ▲前副總統連戰致贈的匾額。(圖/記者陳諭瑩攝) 福德宮透過很多方式與社區保持互動,散發濃濃的人情味,固定舉辦各種活動,包括土地公聖誕及得道升天的日子,也就是每年農曆之二月初二及八月十五會盛大舉辦祭典,並邀請附近的里民共襄盛舉,營造熱鬧喜氣的氣氛,就在今年的二月份為慶祝土地公生日,特地發給入廟信眾一人一顆雞蛋,正當全台鬧蛋荒、價格也上漲之時,溫馨送禮暖人心,民眾爭相排隊,長長的人龍,隊伍綿延數百公尺,空前盛況令人大開眼界,現場還備有多種美食,供應「平安餐會」讓民眾填飽肚子,也凝聚了地方感情。 ▲前台北市長高玉樹也致贈匾額。(圖/記者陳諭瑩攝) 福德宮照顧鄉里回饋社會,善行義舉繁多,捐贈清寒紓困,急難救助等公益,除於106年捐贈消防局1000只住宅用火災警報器,108年捐贈消防局熱影像探測器3具外,更致力於提升緊急醫療救護品質,去(111)年再度集十方信眾善款,捐贈消防局高頂救護車1輛,增進消防人員救災救護效率,保障民眾生命安全,協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守護鄉里,關懷社區的精神不落人後,處處可見。# 中庒仔福德宮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庒里236巷35號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