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七大奇景下龍灣 海上桂林千島矗立
記者施宇寬/高雄報導 初次來到越南旅遊,感受到越南從落後一直到現代化的進程,而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下龍灣,也呈現非常美麗的景色,越南第二大城市河內的發展也是進步神速。車流量的擁擠,此起彼落的喇叭聲,雖有一點格格不入,但仔細的欣賞,北越之旅,增長見聞,收穫滿滿。 ▲從英雄島上眺望下龍灣,壯大與美麗盡收眼底。(圖/記者施宇寬 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4年12月17日,將下龍灣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使其成為越南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在煙波浩瀚的海面上,星羅棋佈著數千座的大小島嶼與奇峰怪石,山水相連,變化萬千,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這些典型的小島與桂林山水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又有海上桂林之稱。下龍灣也在2011年,入選新世界七大奇景。 ▲天井洞,經過了天井洞,會有不同的風味與景象。(圖/記者施宇寬 攝) 搭乘印度支那號遊下龍灣,沿途船方也會安排登上小島,也是第一次近距離欣賞下龍灣的風景。下午搭快艇到天井洞,坐上小船前往,大概10人一個船。有船夫幫忙搖槳,人潮很多,外國人也很多。接著去驚訝洞,裡面都是鐘乳石,有石柱,也有石筍,大概一百年會形成一公分,目前只有少數的地方,還繼續形成,裡面非常的壯觀。這個最大洞穴已有60萬年歷史,廣達1萬平方公尺,是下龍灣周邊已知的最大洞窟。深入其中,隨著越來越寬闊的視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石灰岩刻下目不暇給的面貌。 ▲驚訝洞,裡面是鐘乳石,有石柱,也有石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石灰岩刻下目不暇給的面貌。(圖/記者施宇寬 攝) 船上用完早餐,就搭船去英雄島,島上有好多個階梯,是唯一個島礁裡面有沙灘的,塔上有一座英雄觀景台,視野非常的棒,沙灘拍照也很漂亮,登高可以看見座落海上的島嶼以及船隻。 ▲從驚訝洞往下看,可見下龍灣眾多島嶼棋佈在海上的景象,美麗動人。(圖/記者施宇寬 攝) 之後搭車到河內,大概兩個多小時,下午導遊再介紹當地非常有名的產品腰果、杏仁餅及咖啡等。也逛了胡志明總統的故居以及辦公的地方,還有起居室等。 ▲胡志明總統辦公室。(圖/記者施宇寬 攝) 當地的導遊,把北越的歷史,觀光,文化都談得非常的生動,尤其是胡志明主席。胡志明是越南的國父及主席,在越南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為了越南的未來發展及獨立運動,打敗了法國、美國的統治,應該是奉獻了自己的生命吧。 談到北越、南越的歷史,戰爭犧牲了很多的人,年輕人特別多。導遊阿三的爸爸媽媽都是軍人,也為國奉獻。好像戰爭約40年之久,讓越南退步很久,所以越南像30年前的台灣,統一後,目前也朝向現代化的努力去邁進,因為人工比較便宜,很多大廠由大陸或其他的國家搬移到越南,利用便宜的工資來生產世界有名的商品。戰爭,讓這個城市退步了好多年。所以談到烏俄戰爭,都有深深的感觸,戰爭帶來的就是一個災難,對百姓、土地、經濟、文化等亦是如此。戰爭是可怕的,身為領導者更要謹慎。 越南的住房,紅色的磚瓦,以及有名的法國麵包,跟法國殖民有相當的關聯,因其深受法國的影響。越南鄰近中國,和中國也有很深的淵源。 ▲36古街裡面的舊城牆。(圖/記者施宇寬 攝) 越南蓮花廳比台灣的海港餐廳還要大,裡面的菜色多樣,非常的豐富,令人刮目相看。36古街有千年的歷史,36古街座落在河內這座城市的中心地帶,發展至今有千年歷史,一直都是河內工業與商業貿易活動的中心。每一條街都有特色,有中藥房、有五金行、服飾、有按摩…等,在古代是非常熱鬧重要的集會場所,是當地人日常生活採買的所在,也是到河內旅遊時,感受當地日常生活及文化故事的最佳場域。當中我們一行還經過聖若瑟主教堂,也到還劍湖環繞一圈,還劍湖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湖中仙人托夢給國王,將高級的鐵賜給國王,鑄成寶劍,打勝仗歸國,再將寶劍歸還,沉入湖中,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另外旁邊,有水中戲偶的表演,也相當有創意,但是故事劇情稍長,不過整體的寓意很好,也有神仙的故事在裡面。 ▲聖若瑟主教堂。(圖/記者施宇寬 攝) 北越不僅風景漂亮,也可以感受到胡志明為越南所做的一切,了解他深受越南民眾的愛戴原因。每一個動盪的時代,都有一位偉人堅持理想,造福百姓。一個國家也是一樣,也需要一個堅忍不拔的偉人,來帶領、創造。或許未來美麗的新世界,有人會帶領我們前往。
淡水耙文蛤文化巡禮 & 文蛤料理冬季嚐鮮正當時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北淡水河口是臺灣養殖文蛤的起源,因淡水河口的沙質海底相當適合文蛤生長,早期盛產文蛤,只需簡單的漁具及利用天然的潮水就能採捕文蛤,現仍有淡水漁民遵循著古老漁法,讓淡水在地特有的傳統漁法在今日傳承了下來,透過文蛤放流復育,並採季節性捕撈,使淡水河口生態得以永續平衡。 ▲文蛤苗放流實況。(圖/淡水區漁會提供) 為保留與傳承淡水河百年傳統「耙文蛤」文化,每年新北市政府及淡水區漁會在淡水河口進行文蛤苗增殖放流計畫,放流數以百萬計的文蛤苗至淡水河,希望透過放流計畫讓淡水河的蛤苗復育繁殖,延續淡水河的耙文蛤文化,重現淡水河文蛤的昔日盛況。過去皆認為臺灣養殖的文蛤是來自日本的麗文蛤,然而今(112)年3月農業部水產試驗所透過DNA鑑定技術,確認我國養殖的文蛤並非日本的麗文蛤,而是土生土長、尚未被描述的新種,正式在國際SCI期刊發表並將其命名為「臺灣文蛤」(Meretrix taiwanica),這也就是說,淡水河的文蛤是正港原生種的「臺灣文蛤」。 ▲「臺灣文蛤」冬季蛤肉飽滿肥美,嚐鮮正當時。(圖/淡水區漁會提供) ▲淡水漁人碼頭內木棧道下的大胖活海產文蛤料理新鮮可現點現做。(圖/淡水區漁會提供) 冬天的文蛤最好吃,夏季雖然是文蛤生長快速的盛產期,但因為活動量也大,蛤肉會比較瘦;等到天氣轉涼進入冬天,文蛤生長速度會變慢,並將營養囤積在體內,這個時期的蛤肉更飽滿肥美,嚐鮮正當時。鮮美可口的炒文蛤及飄香四溢的清蒸酒香文蛤,做法相當簡單—油鍋放入薑蒜爆香,加入辣椒略炒,再簡單用醬油或鹽調味,待文蛤打開淋上米酒就很鮮美;而清蒸酒香文蛤,只需放入米酒及薑片蒸煮就可以輕鬆上菜;若是想做大鍋菜,可嘗試蒜頭香菇文蛤雞湯,做法為將雞腿肉汆燙後放入薑片、清水、雞腿肉熬煮30分鐘後,先把薑片撈起再加入蒜頭、香菇、少量米酒及肥美的文蛤,即可顧好全家大小的胃!如想要嘗試南洋風味的文蛤料理,可以來個綠咖哩文蛤義大利麵,利用市售綠咖哩調理包,煮滾後加入豌豆莢、豬肉、紅蘿蔔、蘑菇等食材,最後加入文蛤待開殼,香噴噴的綠咖哩文蛤料理即刻上桌,讓人食指大動。 ▲文蛤雞湯。(圖/淡水區漁會提供) ▲「大胖活海產」炒蛤蠣。(圖/淡水區漁會提供) 新北市漁業處表示,文蛤為高蛋白低脂優質食品,更具備大部分魚貝類的營養素,如蛋白質、鈣、磷、鉀、維生素B12、維生素E及牛磺酸等。文蛤營養豐富又美味,也是平價、好料理的水產食材,不管是煮湯還是做成各種料理都很適宜。如果不想自己動手料理,推薦您到淡水漁人碼頭內木棧道下的大胖活海產也有文蛤料理,現撈新鮮的文蛤現點現做 ,店內邊用餐邊欣賞無敵山河美景,吃完還能在漁港散步走走,感受漁港風情。
北高雄文化指標岡山文化中心 集藝文展演休閒於一身
記者秦毅君/高雄報導 岡山文化中心是北高雄的藝術中心,位於岡山簡易庭對面,鄰近縱貫線岡山新舊省道交會處,是岡山人多元藝文、展演、休閒等多功能的綜合性場地。從民國67年9月徵收台糖蔗園農地約四公頃起,到73年7月1日成立高雄縣立文化中心,至99年12月25日縣市合併後改制為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岡山文化中心,成為北高雄文化發展的重點基礎。 ▲岡山文化中心。(圖/秦毅君提供) ▲岡山文化中心林間小徑。(圖/秦毅君提供) 文化中心的建物分為北側演藝廳、東側圖書館及南側皮影戲館三大主體;而佔地廣闊的綠地上有多項大型裝置藝術,另有文化廣場是戶外展覽及活動的最佳場所,還有林間小徑可供附近居民散步健走。兒時在台糖甘蔗園內吃甘蔗、抓田鼠、控土窯,或是頑皮受罰不敢回家時的藏匿處,已是令人難以忘懷的美好童年回憶。 ▲岡山文化中心步道。(圖/秦毅君提供) ▲演藝廳。(圖/秦毅君提供) 演藝廳具有完全合乎標準的嶄新表演設備及舞台、音響燈光系統,常有藝文團體、藝術活動等表演展出,對北高雄人而言,不用再跑到高雄市中心就可以觀賞藝文演出,實在是富饒了北高雄人在地的文化生活。 ▲圖書館。(圖/秦毅君提供) ▲圖書館內是親子共同成長的文化空間。(圖/秦毅君提供) 圖書館的藏書豐厚,還有兒童閱覽室,是親子共同成長的文化空間;一樓的展覽室展覽項目多元;若想進修才藝,也有許多的文化課程可以學習。在以往網路不發達的年代,是當地人寶貴的精神糧食,足以滋潤內在心靈的發展。 ▲圖書館內有許多的文化課程。(圖/秦毅君提供) ▲皮影戲館。(圖/秦毅君提供) 皮影戲館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文化寶藏,皮影戲是一項珍貴的傳統藝術,三百多年前自大陸潮州傳入,在這裡成為臺灣皮影戲的重要根據地與保存地點。館內分為「傳習教室」、「展示區」、「資料室」、「劇場」、「數位皮影劇院」、「體驗區」等六大主題區,互動式的導覽兼顧傳統保存與現代科技發展,為全台唯一的傳統皮影藝術博物館。 ▲目前正在興建中耗資2.5億經費的岡山運動中心。(圖/秦毅君提供) 在文化中心停車場東面的溜冰場及其空地,為目前正在興建中耗資2.5億經費的岡山運動中心,於2022年7月開始動工,預計2024年12月完工,總樓地板面積約5000平方公尺,建築外觀結合岡山兩大在地特色,和岡山眷村改建的勵志新城一樣的空軍軍機意象,以及傳統的籃籗會竹編,整體上採現代工業風。這座運動中心包含溫水游泳池、一座籃球場、六面羽球場,還有攀岩、健身中心、瑜伽教室及商業空間,可符合全年齡的運動需求。 ▲溜冰場及後方正在興建中的岡山運動中心。(圖/秦毅君提供) 岡山文化中心前有公車站,後距南岡山捷運站(岡山高醫站)約500公尺,且在停車場(岡山南路/介壽東路口)及後門(中山南路側)皆有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交通上十分便利,不論是藝文活動還是運動健身,或靜或動皆適宜,實為北高雄身心靈不可或缺之寶。# 開放時間:09:00–21:00(週一及國定假日公休,週六17:00休館) 一樓展覽室開放時間略有不同,請電話確認 連絡電話:07-6262620~3 地址:高雄市岡山區岡山南路42號 ▲岡山文化中心公車站。(圖/秦毅君提供)
美濃拔蘿蔔記 親近大自然 體驗快樂的豐收
"拔蘿蔔 拔蘿蔔 嘿喲嘿喲拔蘿蔔 嘿喲嘿喲拔不動 小姑娘 快快來 快來幫我們拔蘿蔔" 記者施宇寬/高雄報導 從小唱的兒歌拔蘿蔔,歌詞朗朗上口,但現今都市長大的小孩,可能還不知道什是蘿蔔,要怎麼樣拔蘿蔔? 記者第一次參加水底寮自然農耕團隊的美濃拔蘿蔔活動,團裏每一個人都很期待,報名也很踴躍,12月初蘿蔔的售價大約1斤15元,小朋友拔得很高興、興奮,大人也不遑多讓,親近大自然,快樂的豐收,是一次美好的大自然與親子之旅。 ▲小朋友快樂參與拔蘿蔔,應該是人生的第一次。(圖/記者施宇寬 提供) ▲大人笑得很開心,也是人生的第一次。(圖/記者施宇寬 提供) ▲甜美的笑容,令人開心,旁邊的狗狗也很開心。(圖/記者施宇寬 提供) ▲豐收,總是令人喜悅。(圖/記者施宇寬 提供) 大家依照自己的需求來採。主辦方也提供每人一份柚子林豆腐花綜合豆花,太陽下流汗後,特別好吃。採完後,就在附近逛逛,散步,在夕陽下美濃溪畔,景色優美,心情也很舒暢。 ▲柚子林豆腐花,綜合豆花非常好吃。(圖/記者施宇寬 提供) ▲拔完蘿蔔後,夕陽相伴,散步在美濃區旁。(圖/記者施宇寬 提供) 結束後就到888板條店用餐,豐富的菜餚,讓大家吃的非常的滿足高興。用餐溫飽後,滿載而歸。大自然總是帶給我們溫暖美好,讓我們更珍惜著地球環境,共生共榮共存,熱情的參與,也給農夫增加一些收入。
美濃搖籃咖啡 書香咖啡香 共融藝術 沉靜您的心靈
記者施宇寬/高雄報導 深度令人更有內涵,靈性開啟另一扇窗,每次來到搖籃咖啡,總是自然地沉浸在古色古香的建築物中,品嚐著咖啡、點心,與朋友交談、心靈舒暢、放鬆的心情配上咖啡的香味,縱使在忙碌的心靈,總能獲得溫柔寧靜,來到美濃,一定要來搖籃咖啡,放慢腳步,體驗不同的人生。 ▲內部的擺設,相當的古樸,令人舒適。(圖/施宇寬提供) 美濃搖籃咖啡已經來過許多次了,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驗。除了咖啡、飲品有特色之外,原本美濃警察分駐所的歷史建築內,透過專業室內的擺設,呈現出藝術文學書香的空間。外表看起來並不顯眼,但是古色古香的建築,裡面木作東洋式的裝潢,溫馨溫暖的設計,加上蔡執行長專注的理想,陳列了楊牧山風海語的特展以及王俠軍各式藝術品的展覽,搭配上咖啡、文學、藝術形成有內涵的共享藝術文化,讓你不虛此行。 ▲另一邊內部的空間,古樸的設計。(圖/施宇寬提供) ▲特別有風味的拍照畫面。(圖/施宇寬提供) 搖籃咖啡具有專業的水準,有冷萃咖啡、冰滴,也有各地精選的單品咖啡如巴拿馬翡翠莊園藝妓、耶加雪啡、瓜地馬拉、哥倫比亞、印尼亞齊…等各地的咖啡,還有台灣高山茶、蝶豆花、蜂蜜檸檬不同的選擇。另外手作千層蛋糕,有原味、芝麻以及抹茶紅豆口味…等,有各式各樣的風味,相當地好吃,任君挑選,值得品嚐。 ▲搖籃咖啡搭配千層蛋糕,配上白柚醬。(圖/施宇寬提供) ▲店內的價目表。(圖/施宇寬提供) ▲店內的價目表。(圖/施宇寬提供) 或許沒有和執行長聊天,只會覺得是一個很好品嚐咖啡的環境,因為剛好有機會和蔡執行長聊天,才明白薛伯輝基金會透過一個據點,營造美好的環境,將美好的夢想實現,不只是喝咖啡,也可以自然地讓喝咖啡的人默默的奉獻,盡一點點微薄的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有了歷史、藝術、文學的薰陶,感受蔡執行長那一份對愛與理想的執著與力行。就如同薛伯輝基金會的理念,用愛擁抱世界,一心追求完美,盼以有限生命栽種無限夢想。 ▲楊牧:讓我們一起向種植的山谷滑落去印證創生的神話,去工作去開闢溫和的土地。 (圖/施宇寬提供) 搖籃咖啡陸續地推出很多的活動,其中一項深深吸引著記者,就是陪伴力量大。家中有75歲以上年長者由子女陪同來搖籃咖啡,店家免費請年長者喝飲品,在我們有能力的時候,陪陪家中的長輩,到處走走、逛逛,能夠得到彼此的關懷,珍惜共溫快樂的生活。 ▲陪伴力量大的文宣。(圖/施宇寬提供) ▲白柚醬的慈善愛心活動。(圖/施宇寬提供) 到搖籃,有一股思緒湧上心頭。搖籃是我們成長的地方,也是我們培育下一代的地方,那份精神糧食需要一直傳承下去,或許是子母相抱的那份力量,讓你我也能溫暖的成長,成為他人倚靠的肩膀,願你我都能平安長大,成為搖籃的推手。# 地址:843高雄市美濃區永安路212號 電話:076819265 營業時間: 星期一~星期五 12:00–17:00 星期六~星期日 09:00–18:00 ▲搖籃咖啡,店內的一角。 (圖/施宇寬提供)
老街慢漫行 岡山歷史古蹟之旅
記者覃超君/高雄報導 位於岡山區岡山路與壽天路之間的平和路段,是資深岡山人印象中的岡山老街,做為岡山區最古老的商圈之一,其範圍包含為維仁路、開元街、平和路(當地人又稱此為中街)、民生路,因為緊鄰文賢與平安市場,以生活用品販售為主。岡山老街最早可追朔至清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對於喜好歷史建築的古蹟迷,是個非常值得探訪一遊又充滿歷史文化的好地方。 ▲岡山文賢市場。(圖/覃超君提供) ▲岡山平安市場。(圖/覃超君提供) 岡山在明清時期因位置優越及商業發展迅速,是平埔族與漢人的交易據點,更是高雄與台南間的重點中繼站。明鄭及日據初期,人稱「竿蓁林」或「阿公店」,作為早期漢人移民往北開墾的重要基地,生活用品多在此地補給,逐漸形成商圈的雛形,繼而繁榮興盛。 ▲岡山老街的街景。(圖/覃超君提供) ▲美軍飛行到達岡山的地標,躱過轟炸保留下來的岡山地標,岡山大水塔。(圖/覃超君提供) 處於日據時代的岡山在1920年因為有大、小崗山之地標,自此正式更名為岡山。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因岡山是日本空軍重要據點,遭受美軍無情的毀滅式轟炸,1944年的10月「岡山大空襲」被稱為台灣史上最大的空襲事件,也是阿公阿嬤的惡夢點,唯留下岡山大水塔,為美軍飛行到達岡山的地標,故而保留下來。二戰後隨著另一波移民潮,為岡山注入了新血,再次帶來繁榮,促使岡山現代化,為岡山展露出重新閃耀的發展。 ▲舊火車站原址前方的古厝。(圖/覃超君提供) ▲舊火車站原址前方食堂的舊招牌,岡山駅。(圖/覃超君提供) 邊走邊看漫步於老街上,令人興起思古幽情,從岡山火車站出發先來到舊火車站原址,檜木造的舊站已遭祝融,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僅剩佇立於前方的兩排古厝,證明其曾經存在過。依稀記得走出舊火車站,嘴裏吃著熱騰騰酥脆的蔥油餅、心裡想著當時在一銀騎樓下的第一鴨肉冬粉;又或者離別的惆悵及出外人對未來的期許、還是返鄉的喜悅之情,皆是老岡山人念念不往的回憶。 ▲建安醫院是岡山第一家醫院,別緻的「高」字窗與上方家徽。(圖/覃超君提供) ▲優雅時尚的太吉西藥房。(圖/覃超君提供) ▲太吉西藥房鑲嵌了英文店名及洗石子半弧形的優美外牆。(圖/覃超君提供) ▲百年的藥行述古堂。(圖/覃超君提供) 過了岡山路,在平和路上的建安醫院是岡山第一家醫院,台灣第一位女性鋼琴教授高慈美也出生於此,此建築別緻的「高」字窗與上方家徽是一大特色;不遠處的太吉西藥房,類巴洛克風格式的建築,鑲嵌了英文店名及洗石子半弧形的優美外牆,猶如衣著西洋服飾的優雅時尚女士,是必看的重要歷史建築指標;再向西行來到用豬血作為匾額黏著劑的述古堂,以及另外的明光眼科醫院,都是老街上超過百年的藥行與醫院診所之一。 ▲明光眼科醫院。(圖/覃超君提供) ▲民生路上的太原診所,目前由第三代傳承。(圖/覃超君提供) ▲太原診所的大門迴廊及六角青磚。(圖/覃超君提供) 民生路上的太原診所,更是活生生地述說了老街區中的歷史建築與故事。在岡山3間日本時代老診所中,是目前唯一仍在執業未改做其他用途的診所,目前由第三代傳承。古老的六角青磚及優雅的巴洛克式洋房內,讓人好似穿梭時空,彷彿隨時會出現穿著格子呢絨裙、綁著辮子的女學生,或是一身和服美麗溫婉的醫師娘,這樣從迴廊走出的女子,默默傳遞著岡山的舊日美好時光。 ▲太原診所內華麗的西洋柱。(圖/覃超君提供) ▲平實簡單而不失雅致的仁壽醫院。(圖/覃超君提供) 漫步到維仁路上的仁壽醫院,老屋有著樸實的抿石子外牆,上下開合直式木窗,平實簡單而不失雅致,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氣息,時間宛如靜止在認真看診的醫師身影上。 ▲彌漫著濃濃中藥味的和春中藥行。(圖/覃超君提供) 早年隨著漢人的移入,為了與平埔族人的交易,生意人將貨物沿著阿公店溪(彌陀舊港口),運送到仁壽橋附近交易,於是岡山成為鄰近鄉鎮的水陸運中心,這也是岡山老街的起源,來到仁壽橋附近最賺錢的開元街(開錢),街上有著民國初年開張,至今仍彌漫著濃濃中藥味的和春中藥行,還有隐约看得出劉小兒科字樣的古建物店家。 ▲隐约可見的劉小兒科字樣古建物。(圖/覃超君提供) ▲岡山老街的街景。(圖/覃超君提供) 老街的街景有許多日治時期所建的西洋式建築、洋樓以及少數被翻新後的清朝中式建築,這裡的建築風格,都帶著一股濃厚的歷史氣息,對建築迷而言,是一趟非常有趣的古蹟之行。很可惜的是街景未有完善整理,導致許多建築特色被招牌所遮蓋,有待政府能更完整的規劃,為岡山留下文史發展的城鎮記憶,也能帶來觀光新契機。# ▲岡山老街的清朝中式建築遺址。(圖/覃超君提供)
12/15-12/17新北市德國耶誕派對 享受道地德式美食免出國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新北歡樂耶誕城」,今年再度與德國經濟辦事處合作,12/15(五)至12/17(日)連續三日11點至22點,於新北市市民廣場舉辦「德國耶誕派對」,屆時將集結超過50個德國文化特色攤位,包括德國傳統美食、甜點,還有各式德國禮品, 將市民廣場打造成最道地的德國耶誕村。 ▲「德國耶誕派對」活動。(圖/2022年資料照-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科提供) 現場除攤售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德國豬腳、香腸、啤酒等德式佳餚,還有德國耶誕節家家戶戶必備的德式麵包、傳統節慶蛋糕「史多倫」、薑餅、手工巧克力等各種道地美食。另外,經典熱紅酒更是必須造訪的攤位,加熱紅酒與新鮮水果混釀,搭配豐富天然香料,濃厚的微醺香氣,讓耶誕氛圍療癒身心;現場同時也提供無酒精版的「耶誕熱果汁」,讓孩童也能體驗正宗的德國風味。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表示,透過本次活動將德國的飲食、文化、耶誕氛圍帶到新北市市民廣場,不僅將是一場美食盛宴,更是一場國際間文化的交流饗宴,期望藉由「德國耶誕派對-一起享受異國氛圍」與國際的朋友加深友好情誼,創造更多美好的互動。 此外 ,在市集上可找到德國節慶佈置裝飾品、家電用品、服飾配件等,活動也規劃打卡換啤酒、週末舞臺表演等,不用出國就能玩遍德國。三日限定的「德國耶誕派對」免費入場,歡迎民眾到「2023新北歡樂耶誕城」,感受獨特又歡樂的耶誕過節氛圍。 民眾可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前往:搭乘捷運板南線、環狀線至板橋站下車後,步行約5分鐘抵達新北市市民廣場。更多「2023新北歡樂耶誕城」相關訊息,請上新北市觀光旅遊網、新北歡樂耶誕城官網或加入新北旅客Facebook粉絲團查詢。
高雄輕軌之旅–C10光榮碼頭站 飽覽愛河第一排水岸美景
記者林澄璋/高雄報導 光榮碼頭,高雄市3大碼頭之一,坐落於愛河出海口的東岸,也是高雄亞洲新灣區佔地最廣的建設--流行音樂中心主體分佈之一。與光榮碼頭對岸相望的是真愛碼頭,2座碼頭同時是輕軌行經的站名。 光榮碼頭正式名稱為「高雄港13號碼頭」,是海軍軍港。這裡曾是二戰後遣返留台日僑的登船處。早年當兵抽中金馬獎,軍人離台前會在壽山公園下的金馬賓館暫時住宿,13號碼頭則是役男搭乘運輸艦航往前線駐防的前哨站。當時碼頭圍牆高築戒備森嚴,一般民眾認識不深。這段含淚離別的軍旅生涯相信是許多外島服役老兵共同的甘苦回憶。 ▲光榮碼頭舊名稱為「高雄港13號碼頭」,曾是二戰後遣返留台日僑的登船處。(圖/翻拍自駁二藝術特區/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臉書) ▲「高雄港13號碼頭」是早年役男搭乘運輸艦航往前線駐防的前哨站。(圖/翻拍自國家文化資料庫) 隨著高雄港空間逐漸解放,圍牆陸續被拆除,13號碼頭於2005年10月30日解除管制,移交給高雄市政府並取名為光榮碼頭。正式對外開放後的光榮碼頭經過近年來的開發打造下,風貌已大幅蛻變。搭輕軌到站下車後,映入眼簾的是6座高低錯落的場館,取名為「鯨魚堤岸」。走上充滿綠意的鯨魚背上方,是眺望港灣風光的最高點。鯨魚下方的岸邊是筆直的步道,由白色鋼管界定出的休憩場域不僅是散步的好去處也是自行車手必遊的單車路線。 ▲位於光榮碼頭上的「鯨魚堤岸」是6座高低錯落的場館。(圖/林澄璋攝) ▲鯨魚下方的岸邊是筆直的步道,由白色鋼管界定出的休憩空間。(圖/林澄璋攝) 另一旁早年役男從13號碼頭搭乘軍艦出海的港岸,現在已化身為六角形珊瑚礁造型的複合商業空間,目前有遊艇業者進駐。為了方便行人步行至對岸的真愛碼頭,園區設有天空步道串連,全長735公尺。步道上有4棟獨立商業空間,造型以海豚為發想,整條步道又稱「海豚步道」。 ▲六角形珊瑚礁造型的複合商業空間,目前有亞果遊艇集團業者進駐。(圖/林澄璋攝) ▲「海豚步道」全長735公尺,串連光榮碼頭及真愛碼頭。(圖/林澄璋攝) ▲白色建物為「海豚步道」上的獨立商業空間,造型以海豚為發想。(圖/林澄璋攝) 夜晚的光榮碼頭更是別具景緻。臨港岸邊亮起的步道燈,搭配鯨魚群場館時而變換的裝飾燈光,漫遊在步道上猶如置身國外。沿著步道通往寬闊的親水廣場,眼前矗立1座高5公尺英文I字型的光藝術裝置。這是「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由台灣藝術家何采柔所創作。LED螢幕漸漸開啟的時光門縫,輪播高雄港過往的歷史與地貌影像,特別吸引民眾在此借位打卡拍照。 ▲晚上臨港岸邊亮起的步道燈,搭配鯨魚群場館時而變換的裝飾燈光,漫遊在步道上猶如置身國外。(圖/林澄璋攝) ▲晚上臨港岸邊亮起的步道燈,搭配鯨魚群場館時而變換的裝飾燈光,漫遊在步道上猶如置身國外。(圖/林澄璋攝) ▲光榮碼頭I字型的光藝術裝置由台灣藝術家何采柔所創作,特別吸引民眾在此借位打卡拍照。(圖/林澄璋攝) ▲LED螢幕漸漸開啟的時光門縫,輪播高雄港過往的歷史與地貌影像。(圖/林澄璋攝) 如果想欣賞整片港灣璀璨夜景,登上鯨魚背的高點是最佳的選擇。徐徐涼風下,居高遠眺七彩光雕的高流中心、俯瞰底下愛河灣港埠的私人遊艇靜靜停泊海面上,不只浪漫繽紛,更像一幅畫作,堪稱高雄市最美的水岸景觀。 ▲登上鯨魚背遠眺七彩光雕的高流中心。(圖/林澄璋攝) ▲俯瞰愛河灣港埠的私人遊艇靜靜停泊海面上,不只浪漫繽紛,更像一幅畫作。(圖/林澄璋攝) 海豚步道上的獨立商業場館晚間有木木咖啡及比爾比夫熱情森巴微醺館燒烤餐廳包場營業,是光榮碼頭園區內的餐飲美食。鄰近步行約3分鐘,位於苓雅區海邊路巷弄裡的福記臭豆腐是開業十幾年的豆腐特色店。招牌現煎豆腐捲,酥脆的外皮加上滑嫩的豆腐及荸薺內餡,軟硬搭配滑而爽口。而距離碼頭步行約7分鐘,位於青年路上的鍾家高雄綠豆湯大王是經營近50年的高雄老店。人氣商品紅豆薏仁料多飽滿,冬天低溫時吃上一碗熱騰騰紅豆湯加上兒時記憶中抹上奶油及草莓醬的烤吐司,簡單的幸福感溫暖心頭。 ▲海豚步道上晚間營業的咖啡館 -「木木咖啡」。(圖/林澄璋攝) ▲海豚步道上採包場式經營的比爾比夫熱情森巴微醺館燒烤餐廳。(圖/林澄璋攝) ▲位於苓雅區海邊路巷弄裡的福記臭豆腐。(圖/林澄璋攝) ▲店內特色豆腐餐-豆腐捲、脆皮臭豆腐、福記元寶。(圖/林澄璋攝) ▲在地經營近50年的老店--鍾家高雄綠豆湯大王。(圖/林澄璋攝) ▲料多飽滿的紅豆薏仁湯加上抹上奶油及草莓醬的烤吐司,幸福感滿分。(圖/林澄璋攝) 改造後的光榮碼頭被賦予全新的活力與動能,不僅吸引台灣燈會及跨年演唱會到此舉辦,平時也是創意市集擺攤及帆船競賽的理想場所。走過歷史展望未來,搭一趟輕軌走訪光榮碼頭絕對是體驗港都水岸風光魅力的最佳方式。# ▲光榮碼頭舉辦創意市集擺攤。(圖/林澄璋攝) ▲街頭藝人現場點歌高唱。(圖/林澄璋攝) ▲愛河灣舉辦8〜15歲足齡者樂觀型帆船競賽。(圖/林澄璋攝)
首奪金質獎的「環山獵人步道」 永續泰雅族文化之美
記者黄琪雅/台中報導 位於臺中市和平區內梨山的「環山部落獵人步道」於今年3月期間全線開放,環狀路線共有2.5公里,其中老少咸宜的小環線為1.2公里,讓大家可以透過登山的小旅行,體驗泰雅族傳統的狩獵生活與文化。 ▲結合泰雅族文化典故及圖騰的淨化祈福之地 。(圖/臺中觀旅局提供) 此步道位於1600公尺的環山部落旁,周圍3000公尺以上的群山環繞,是沿著泰雅族人狩獵古徑而建設。沿途可見部落的典故和圖騰、以前獵人休息的半穴居遺址及獵人射箭競技場等。而步道指標更深具特色,運用了泰雅族人的織布紋路、繡眼畫眉鳥形象及疊石指路的文化等。更有趣的是,其實此區常可見山羌和山豬出沒,部落嚮導會示範陷阱製作,展現泰雅族人的古老智慧。 ▲梨山環山步道常有山羌和山豬出沒;部落嚮導示範陷阱製作 。(圖/臺中觀旅局提供) 為了還原步道原貌且不破壞當地生態,在建設過程中多就地取材,以原木和石材營造整體環境,融入地景。唯一較不同的是,在遇到溪流時,為了安全而建造簡易的吊橋,讓來此旅遊的人無須如舊時獵人般需要涉水過溪。 ▲不若舊時獵人涉水過溪,此為新建的繩索橋。(圖/臺中觀旅局提供) 和平區是泰雅族一直以來的居住地,但因地處偏僻,目前留在此區的族人多為老年人和幼童。為了保留原鄉傳統文化以及促進和平區的觀光,臺中觀旅局投入5900萬元致力於將此失落的獵人步道尋回。在設計和施工團隊的不懈的努力下,以及泰雅族耆老和老獵人的協助探勘路線和提供寶貴的建議下,終於建設出適合登山小旅遊的特色步道。 ▲獵人射箭競技場與休憩平台。 (圖/臺中觀旅局提供) 此步道也在12月1日榮獲公共工程界的奧斯卡獎—行政院的公共工程金質獎,可見其良好的工程品質及環境保護的用心,更為環山部落永續旅遊發展盡一份心力。 ▲此環狀線步道於今年3月全線開放,約2.5公里,也可以選擇輕鬆的1.2公里的小環線。 (圖/臺中觀旅局提供) 想要體驗部落旅遊除了自駕前往外,大家也可搭乘865臨線公車自豐原至梨山,再轉乘1751路或1764路公車前往環山部落,跟隨舊時獵人的腳步,融入群山的懷抱之中。
美濃在地人與情 區長謝鶴琳擘畫美濃願景 慢遊好天地
記者施宇寬/高雄報導 謝鶴琳區長與三位媒體記者在會談中侃侃而談,從美濃區長,一直到旗山戶政主任,累積豐富的行政經驗,這次回歸就任美濃區長,談話中更沉穩、細膩,也更關心民眾服務的便利性,談到美濃有關於藝術、文化、美景、教育、經濟的發展,包羅萬象,在短短的談話中,可見未來美濃更好的願景。 ▲美濃翠綠的水稻田以及三山環繞。(圖/施宇寬攝) ▲美濃區長謝鶴琳,不斷地訴說他的想法以及願景。(圖/施宇寬攝) 上一屆區長鍾炳光,是美濃人,這一任謝鶴琳區長也是在地美濃人,在地人服務桑梓,熟悉地方,有地利之便,更有濃郁在地情。對地方的服務,也能善用地方的資源,結合公私部門的力量,共同開創更美好的遠景。 ▲美濃區長謝鶴琳神采飛揚侃侃而談。(圖/施宇寬攝) 在擔任旗山戶政主任期間,從做中學,積極的幫忙民眾解決問題,因為戶政的資料是全國連線,處理窗口的業務,只要合法,均可立刻處理,而且便利。只要資料連線一致,民眾申請相關的資料,在各地的戶政都可以申請。但如果碰到特殊的例子,如要申請印鑑證明,規定必須要當事人在場,如果家屬幫忙申請,規定是不行,畢竟牽涉到不動產的事項比較複雜且慎重,還有事關重大財產權利的問題。如必須用到印鑑證明,如果沒有當事人到窗口,授權家屬代理,就是無法取得證明。 ▲美濃旅遊導覽地圖以及交通資訊,可以輕鬆地暢遊美濃。(圖/翻拍自美濃區公所網站) 合法就便民服務,如果有問題,就必須要謹慎面對、審慎評估,提供民眾的保障。也是公務單位必須要了解拿捏得當,在公職的服務當中才不會出錯。謝區長服務熱忱,積累經驗,身處公門好修行,同時也驅動公務員用心學習,研究法令,行常軌正道以造福民眾,增進福祉。 ▲沿山漫遊與縱行古蹟兩大主題,遍行美濃客家莊。(圖/翻拍自美濃區公所網站) 謝區長特別強調美濃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在廣大沒有邊際的鄉村田野,又有靈山、旗尾山、月光山等三山圍繞,還有美濃湖、美濃溪,河流湖泊穿梭其間,清靜、悠閑,生活便利,又有在地的美食,客家小炒,是適合居住的地方。所以可以規劃不同的旅遊方式,可以騎單車漫遊,也可以住宿,停留一晚體驗美濃的自然悠閑的生活,也可以品嚐美食、咖啡、文化,讓人生有更不一樣的經驗跟體驗。 ▲旗山自行車路線以及美濃七彩自行車路線。沿路風景優美。(圖/翻拍自美濃區公所網站) ▲美濃獅子頭水圳旁邊的花旗木。(圖/施宇寬攝) 區公所近期推行綠化的工程,譬如在水圳旁種植花旗木,每到花開的時候,也吸引大批的遊客前來駐足觀賞。這一切很不容易,事先要跟水利局溝通、借地、使用、種植,事後每年都還要花費請人割草維修,這些支出都很可觀,但是只要是對民眾有利的,區公所就全力以赴。美濃區公所積極進行綠化工程,美濃區到處綠樹成蔭,讓這個鄉鎮充滿小鎮風情,但同時也投入基礎建設,提升交通、水電等基本設施,使得鎮內環境更宜居。這些舉措不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也為區內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環境。 ▲一年一度的高雄美濃花海,遠眺相當美麗,值得蒞臨美濃一遊。(圖/美濃區公所提供) 謝區長特別強調有文化才有深度,美濃是客語的族群,保留這個客語的文化很重要。他也觀察到,客家文化的語言必須要保留,語言留,文化則存。「譬如說有一些商家是在交通的要道,都會用客人比較熟悉的語言來做買賣,所以很多情況下就變成語言同化。甲仙客語就比較少,美濃中壇或是美濃市區講客語的也比較少,大部分都講台語比較多,所以保留客語的文化就相對很重要。」 ▲美濃獅山頭山上往下眺望美濃,有山圍繞著廣大的農田。(圖/施宇寬攝) 謝區長說美濃的文化包含了許多要素,像電影原鄉人所敘說的人物鍾理和,美食板條,麻糬(粢粑),水蓮,水稻,敬字亭,伯公廟,藍染,客家山歌,陶土陶藝,東門樓,紙傘,夥房,都是客家文化的代表,讓美濃變得多采多姿,也更有內涵與文化。美濃文化觀光及建設大部分的資源,除了市府以外,就是中央客委會大力的補助,讓美濃文化的傳承可以由更多的創意及商業的活動,讓原本的文化再搭配農產品的特色,讓現代人能了解早期客家文化的活動,使文化更貼近現代人心,並同時開創好商機,活絡經濟,也讓文化得以更方便的傳承。 ▲非常優美的美濃湖,值得駐足,欣賞、健走。(圖/施宇寬攝) 區公所為了打造美濃更優質更美好的環境空間,在本轄區也陸續挹注重大建設,諸如:美濃中正湖環湖環境設施工程、美濃文創中心、景觀橋、清水大排改善工程等。 ▲一年一度的高雄美濃花海。(圖/施宇寬攝) 在觀光行銷方面,從年初的彩繪大地花海季以及一連串的區政特色活動,使得遊客在漫遊美濃時,有了不同的深度體驗,也讓美濃區近年除享有『微笑之鄉』美譽外,並在2012年榮獲臺灣十大觀光小城、並參加2018臺灣城鎮品牌獎獲銅獎、入選2019年「小鎮漫遊年」台灣30經典/客庄小鎮。期待因為這些深具在地美濃客庄文化特色的農產業田園活動,帶動觀更多光休閒人潮,促進經濟商機。 ▲一年一度的高雄美濃花海。(圖/施宇寬攝) 美濃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適合人們居住,回到早期純樸的生活,以農耕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配合天地的運作,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而現今人類心理壓力、失眠、操心煩惱等等,壓著人喘不過氣來,看看美濃的自然風景與人文,再回頭看那科技以及繁華的商業的生活,哪一個才真是人類所追求的生活目的呢?值得我們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