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文化
傳承三百多年 2023西螺太平媽遶境活動 睽違三年再次展開
記者黄琪雅/雲林報導 睽違三年,2023【螺陽迎太平】西螺媽祖遶境活動終於在日前(11/3)晚間由明華園孫翠鳳主演的起駕戲《劍神呂洞賓》拉開序幕。遶境時間自11/4至12日,共9天8夜,將行經雲林、彰化、南投3個縣市,共10個鄉鎮。預計停留雲林西螺、林內、莿桐、斗六、彰化溪州、北斗、田中、二水及南投名間、竹山等二百多家寺廟進行會香活動。 ▲2023西螺媽祖遶境大會香行經3個縣市、10個鄉鎮,路線承襲「東邊看到山、西邊看到海」的歷史傳承。(圖/西螺福興宮提供) 西螺人稱「媽祖宮」的福興宮建廟至今已307年,是濁水溪流域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也延續了三個多世紀西螺地區人民對媽祖的敬仰。【螺陽迎太平】是雲林地區最重要的宗教活動之一,更是國內唯一在秋收之後舉辦的媽祖遶境謝平安的活動。據先人代代相傳,西螺「媽祖宮」最早遶境路線是「東邊看到山,西邊看到海」,此路線也一直承襲至今。今年遶境活動依舊是先由東邊看到山的聚落為主,11/4晚間8:00起駕後,再沿著濁水溪流域前行。11/12回駕當日將再次由明華園日字戲劇團演出回駕太平戲,為今年遶境活動劃下圓滿句點。 ▲西元1717年建廟的西螺福興宮是濁水溪流域重要的媽祖信仰宗教中心; 每年農曆十月的媽祖遶境活動是全國宗教百景的重要民俗慶典。(圖/西螺福興宮提供) 為了盛大恭送媽祖遶境出行,11/4當晚9:00在神轎抵達西螺大橋時立即開始了約10分鐘的高空煙火秀。表演範圍橫跨整個西螺大橋甚至壯觀。現場人數雖為數不少,但因為場地範圍廣闊,因而觀眾們多可悠閒觀賞。更有觀眾讚嘆當晚煙火表演十分精彩,無人機表現亦非常亮眼,可媲美今年的國慶焰火表演。明年大家或可一道相約坐在草皮上,盡情觀賞點亮西螺大橋的媽祖遶境煙火秀。 ▲11/4當晚絢爛的西螺大橋高空煙火秀,施放範圍涵蓋整個西螺大橋上方,極為壯觀。(圖/黃素丹攝) ▲當晚無人機的表現十分精彩,在西螺大橋上空刻畫出「守護神」、「西螺」、「太平媽」、「福興宮」等字樣。(圖/黃素丹攝) ▲10分鐘的煙火秀象徵著西螺太平媽祖遶境活動壯麗登場。(圖/黃素丹攝) 伴隨著【螺陽迎太平】西螺媽祖遶境大會香活動,由雲林縣政府主辦的【西螺太平媽祖文化祭】已經在10月底由寶寶的爬行比賽與古禮抓周及太平媽盃三對三籃球賽揭開序幕。其後更有獎品禮物豐富的11/19(日)祈福馬拉松和12/3(日)祈福自行車挑戰賽。此次媽祖文化祭結合了宗教觀光、運動休閒、傳統藝術表演、教育推廣、青少年與幼兒活動等多元面向,希冀讓媽祖信仰更加活潑、媽祖文化更加融入各年齡層人民的生活中,也讓大家能為守護文化資產而盡一份心力。# ▲西螺太平媽馬拉松今年邁入第五屆,全台選手將用雙腳跑過西螺大橋,一起參與這場結合運動休閒與傳統廟宇文化底蘊的西螺盛事。(圖/西螺福興宮提供) https://youtu.be/NhXpfKEvm2g ▲2023西螺大橋高空煙火秀現場。(黃素丹攝/音樂出處 @nocopyrightmusic-ed2qv )
百年前漂洋過海 佇立南臺灣的綠巨人
記者林澄璋/高雄報導 雨豆樹,饒富詩意的樹名,是南臺灣的綠巨人,常能在學校、公園及行道路旁與它相遇。112年起,高雄環狀輕軌最後一哩路「大順路段」持續推進,施工路段中遇到原有206株雨豆樹形成的綠色隧道,市府為了保護這段街道指標景象,以站就樹來設計,頓時讓雨豆樹的名字躍然於新聞版面上。 ▲高雄環狀輕軌最後一哩路「大順路段」,以站就樹設計保護雨豆樹廊道。 (圖/記者林澄璋攝) 雨豆,英文RAIN TREE,原產於多水又陽光充足的中南美及西印度。1903引進台灣,因適應高溫雨水,嘉義以南成為它們的落腳地。陰雨天濕度高時,雨豆葉子會低垂讓雨水順勢流下滋潤四周地面;又花開時節,陣風吹拂,雄蕊大片飄落如同雨下,故得名雨豆。 ▲陰雨天濕度高時,雨豆葉子成閉合低垂狀。(圖/記者林澄璋攝) ▲雨豆樹花開時期,粉紅色花朵非常討喜。(圖/記者林澄璋攝) 由於雨豆樹高大,除了用來當公園綠蔭樹、行道樹外,當初引進與甘蔗有直接關連。早期嘉南平原、高雄等地蔗田種植面積廣泛,農忙時收成的甘蔗被砍下堆放在五分車,途中停靠收集,等車斗堆滿後再送進糖廠榨汁製糖。由於天熱,甘蔗久曬容易發酵變質,所以在五分車停靠處種植成排的雨豆樹,樹蔭濃茂,成了甘蔗最佳的遮陽傘。百年前引進的雨豆樹最早落腳在高雄岡山,而全台超過及近百年的雨豆樹也能在南台灣尋覓到。 ▲橋頭台糖公司高雄區門口旁2株高聳雨豆樹,前方遠處為五分車。(圖/記者林澄璋攝) 中山大學 藏身學生宿舍旁的百年校寶 從中山大學後門萬壽路進入校區,往左邊的路直下,於彎道旁一眼就能看到這株位於L棟女生宿舍旁的高挑雨豆樹。由於離校區較偏僻,在校生也不一定知道這顆校寶。據樹旁的告示牌記載,編號鼓山004,推估樹齡至少有98年。樹形高聳,與旁邊的宿舍建物齊高。由於近百年的歲月,樹皮明顯駁落。另一株位於女生宿舍門口旁的雨豆樹身形相對較小。這二株雨豆樹分別坐落宿舍左右兩側,車來人往、迎新送舊,看顧多少莘莘學子的青春年華。 ▲中山大學L棟女生宿舍旁的高挑雨豆樹。(圖/記者林澄璋攝) ▲另一株位於女生宿舍門口旁的雨豆樹身形相對較小。(圖/記者林澄璋攝) 橋頭糖廠 著名的雨豆樹廣場 全台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廠,橋頭糖廠於明治33年(1901年)由日本皇室及三井財閥出資興建,隔年完工。從橋頭捷運站下車出站,隔著興糖路,前方的草皮廣場上有一株百年明星雨豆樹,樹形優美挺拔,冠幅濃密如傘,超過630平方公尺。日治時期,這處戶外廣場是相撲場,也是靶場。百年過後,廣場成了孩童學生戶外活動及天然文藝表演場所。樹的根部四周由一個以咾咕石堆砌成的旋轉石階梯,站上石梯仰望老樹,枝幹交織舒展,甚是美麗。 ▲橋頭糖廠內百年明星雨豆樹。(圖/記者林澄璋攝) ▲雨豆樹廣場成了孩童學生戶外活動及天然文藝表演場所。(圖/記者林澄璋攝) 台南公園 隱蔽都會綠蔭中的巨木 百年歷史的台南公園,前身是日治時期引進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樹木實驗的栽植地,園內還保留了幾株百年老樹。走在公園南路的行人道上,往右邊看去,眼前是列管編號006的百年雨豆樹。厚實的身驅、粗壯的枝椏很難不吸引路人的目光。由於這株雨豆樹一哥主幹內部有腐朽,農業局每年定期追蹤治療並在周圍設置木棧道,讓市民可以近距離觀賞並減少碰觸。穿過公園內著名的燕潭,可以隱約目視扶疏的葉子懸掛半空中,走近一瞧,你會驚訝眼前這株碩大的老樹就像是把遠山中的神木搬遷到都會綠意裡的巨木。編號042雨豆樹二哥坐落公園北側小丘上,空曠的土丘只有這株雨豆,恣意的享受獨有的天空,高聳挺拔濃葉蒼鬱,山丘上正在除草的工人對比下顯得瘦小。老樹旁有石桌椅可乘涼泡茶下棋,這裡是親民的友善場域。 ▲台南公園編號006的雨豆樹一哥。(圖/記者林澄璋攝) ▲農業局每年定期追蹤治療雨豆樹一哥主幹內部腐朽病況。(圖/記者林澄璋攝) ▲台南公園編號042的高大雨豆樹獨然佇立在公園北側小丘上。(圖/記者林澄璋攝) ▲老樹旁有石桌椅可乘涼泡茶下棋,這裡是親民的友善場域。(圖/記者林澄璋攝) 堪稱全台最美校樹 嘉興國小操場有1株百年雨豆樹於2016年獲得全國最美校樹特優獎(僅三校名額)。幾年前校方為保護老樹根系生長,捨棄一截約40米操場跑道不鋪,成為全國僅有U型跑道。初見老樹時,還以為是棵大榕樹,枝葉濃密、樹型優美、綠蔭廣大如覆盆。當時全校空無一人,靜靜站在校樹前,看著開滿粉色的雄蕊點綴妝頭,有一股祥和的氣場。這株老雨豆,貼切的說應該是一位慈祥的樹爺爺,優雅佇立百年校園裡,默默守護一群群活潑開朗的子弟。# ▲高雄岡山嘉興國小百年雨豆校樹,綠蔭廣大如覆盤。(圖/記者林澄璋攝) ▲校方為保護老樹根系生長,捨棄一截約40米操場跑道不鋪,成為全國僅有U型跑道。(圖/記者林澄璋攝)
「捕捉臺北光景」 首獎《映像中的臺北》獨得8萬元獎金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112年度臺北市公用頻道影片徵選競賽「捕捉臺北光景」,21日於臺北三創生活園區Clapper Theater舉行頒獎典禮,本次共53件作品參賽,46作品通過初審,主題涵蓋臺北巷弄街景、人文風情、生活紀錄與美食等,最終首獎由《映像中的臺北》脫穎而出,獲得獎金8萬元。 競賽首獎《映像中的臺北》由3位電影相關系所畢業的年輕團隊勇奪8萬元獎金,藉由青年們的視角,探索不一樣的臺北,影片製作技巧純熟且富有創意,獲得評審一致好評。第2名則由在臺就業外籍人士趙小姐的作品《臺北光景:穿梭時空的旅程》獲獎,透過鏡頭捕捉移居者在臺北的生活情景與現代感,進行穿梭時空的旅程。而以臺北街頭、美食及藝術文化為主軸的作品《Taipei Amazing》榮獲第3名,參賽者曾先生從事影像工作3年,喜歡攝影及表演,透過這部作品描述他心中獨有的臺北。 觀傳局表示,今年以「捕捉臺北光景」為主題,透過參賽者的獨特觀點,看見臺北多元的城市景像,無論是熱鬧的臺北街頭、經典的古蹟建築、優美的人文風景或市民朋友的日常生活紀錄,都刻劃出臺北市融合現代與過去軌跡的豐美面貌。 觀傳局為讓市民都能欣賞學員的精彩作品,特別與有線電視第58頻道非凡新聞台合作,將於11月下旬播出「捕捉臺北光景」專題節目,參賽作品也將於臺北市公用頻道(CH3)播映,並於活動網站(https://www.undiscoveredtaipei.tw/)上架,相關資訊請密切注意活動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ndiscoveredtaipei/),邀請民眾一同欣賞精彩作品,將臺北光景盡收眼底。
屏東傑出演藝團隊接力演出 傳遞華夏客家文化之美
記者覃超君/臺東報導 屏東傑出演藝團隊藍衫樂舞團、蘇家班掌中劇坊,分別於11月4日、11日在屏東演藝廳音樂廳、實驗劇場帶來精彩演出,透過演藝團隊傑出的表演,不斷精進藝文團隊表演創作能力,提供表演舞台扶植團隊穩定營運。 首先登場的是11月4日晚間7時半以「移墾」和「耕讀」為主題,深入探討六堆客家文化核心價值觀的《歸來‧六堆》,由藍衫樂舞團在屏東演藝廳音樂廳演出。這部作品透過舞蹈,呈現了六堆先民對家園的珍愛和對傳統的傳承,旨在呼喚後代子孫不忘祖宗言,弘揚六堆客家的文化精神,傳遞華夏文化之美。 ▲蘇家班掌中劇坊11月11日將於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演出《所羅門王的金鑰匙》。(圖/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蘇家班掌中劇坊於11月11日下午3時,在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演出《所羅門王的金鑰匙》,故事描述了劇團團長阿財因得到一本傳說中能致富的劇本,開啟了一場與魔靈爭戰的奇幻冒險。本場演出不僅融入了法國布袋戲藝術大師楊輝的戲劇指導,還結合了台灣金光布袋戲的演繹手法,呈現出一場輕鬆、活潑又富有刺激性的親子劇場。 兩場節目購票請洽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統,屏東藝遊卡會員享購票75折-8折優惠,每卡限購4張,欲了解更多活動資訊,請瀏覽屏東藝遊網站或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官網。#
「薪傳歌仔戲劇團」致力傳承與推廣 為傳統藝術傳遞文化魅力
記者秦毅君/彰化報導 「薪傳歌仔戲劇團」由國寶藝師廖瓊枝老師所創辦,廖老師於1988年獲頒教育部薪傳獎,為開拓更寬廣的薪傳之路,成立「薪傳歌仔戲劇團」,以實踐傳統歌仔戲的傳承精神,推出許多內台經典劇目。劇團以其細膩的身段與優美的唱腔,堅持傳統歌仔戲的演出風格,使歌仔戲藝術持續地精緻化,「具備高度的專業戲劇素養,深耕歌仔戲人才培育與舞台培力」更是劇團多年來致力於演出、傳承與推廣工作所堅持的原則與理念,使薪傳歌仔戲劇團從2013至2023年連年獲得文化部及國藝會評選為年度演藝團隊。 ▲「薪傳歌仔戲劇團」伸港福安宮演出,做為巡演的終點。(圖/彰化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連年推出的「傳統藝術開枝散葉-民間劇場重塑計畫」,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擇選全國各地適合的宮廟廟埕,或戶外廣場辦理傳統戲曲演出。今年度的彰化場次,由彰化縣政府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共同主辦,年初已於3月份在大村鄉大庄慈雲寺演出三天。在臺南市、新北市的場次演出完畢後,又再度回到彰化,來到伸港福安宮演出,做為巡演的終點。前兩日分別由高雄市的「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帶來《蒼狼血印》,以及台南市的「鶯藝歌劇團」演出《五府千歲與萬善爺》;22日晚間則是由「薪傳歌仔戲劇團」帶來膾炙人口的劇碼《三人五目》。 ▲「薪傳歌仔戲劇團」帶來膾炙人口的劇碼《三人五目》。(圖/彰化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本次演出的劇碼《三人五目》是民眾耳熟能詳的故事,媒婆崔水好熱中撮合世間男女,這次以其三寸不爛之舌撮合獨眼小姐與跛腳公子的好姻緣,情節詼諧幽默,令人捧腹大笑,是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 ▲「薪傳歌仔戲劇團」帶來膾炙人口的劇碼《三人五目》。(圖/彰化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今年度「傳統藝術開枝散葉計畫」在彰化伸港福安宮的演出中畫下了完美的句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辦理開枝散葉計畫多年,讓傳統戲曲深入常民生活,重新體驗傳統戲曲的親和力,傳遞優質的傳統戲曲促使現代人能欣賞與感受,讓文化得以傳承。# ▲傳遞優質的傳統戲曲促使現代人能欣賞與感受,讓文化得以傳承。(圖/彰化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臺東原住民文化「原物志」原民之美 分享原民資產保存成果
記者秦毅君/臺東報導 悠久而複雜的遷移演化史,使臺灣擁有語言、文化互異的族群多達二、三十種,為全世界南島語族語言、文化最分歧之地區,臺東縣政府文化處針對館藏千餘件原住民族文物,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進行系統性文物普查,並指定其中5案6件原民文物成為臺東縣文化資產古物,今年與南藝大再度合作將研究成果集結成《原物志》一書出版。藉由文物普查與新書保存臺東原民文化,預計將書籍配送至各鄉鎮市立圖書館,分享原民文物的珍貴知識與文化,讓臺東原民之美讓更多人看到。 ▲10月21日《原物志》新書發表會,進行新書開箱儀式。(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科提供) 臺東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原住民族,作為這片土地最早的居民,他們的故事與歷史,是獨特且無法抹滅的一部分。臺東縣政府文化處針對館藏原住民族文物,啟動一系列文物普查數位建檔、文化資產價值調查研究。對於這份豐富的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凝聚成《原物志》這本書,記錄了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古物的珍貴知識與訊息,透過藝術史的研究與科學方法,分享原住民族的物質文化,傳遞文化給後人。 ▲南藝大盧泰康教授。(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科提供) 縣府自106年起委託南藝大盧泰康與邵慶旺老師團隊,展開對文化處館藏原住民族文物的全面性普查工作;隨後於108年啟動第二階段的深入調查研究,透過嚴謹的藝術史探究與科學檢測,揭示這些文物的重要文化資產價值。其中6件文物更因第二階段調查研究的成果,獲得指定為文化資產古物的殊榮。 ▲南藝大邵慶旺專任助理教授。(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科提供) 《原物志》一書收納了臺東縣文化資產古物「雅美(達悟)族銀質頭盔」、「雅美(達悟)族陶罐」、「古陶壺(排灣/魯凱族)」、「阿美族陶罐」及「排灣族複串琉璃珠胸飾」及藤盒的精彩研究成果,全書內容豐富,顯示臺東原住民族文化之厚實。#
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周公法鬥桃花女」 國寶級藝師10/14豐原登台
記者秦毅君/臺中報導 10月14日在臺中豐原登場的「藝起Art go go—山海屯城四方起藝」系列活動,將於這週六10月14日晚間7時30分邀請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在豐原區葫蘆墩文化中心戶外廣場演出《周公法鬥桃花女》,由台灣第一丑角國寶級藝師陳勝在、當家小旦鄭雅升將領銜主演。 ▲明華園日字戲劇團「藝啟微笑-藝展風華」。(圖/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表演藝術科提供) 去年「藝起Art go go」匯演也邀請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在葫蘆墩文化中心戶外廣場演出《猩猩膽》,現場近2千位民眾一同觀賞,佳評如潮。今年再次邀請明華園日字戲劇團演出經典大戲《周公法鬥桃花女》,這部作品為明華園首席編導、國家文藝獎得主陳勝國導演所編撰,故事節奏流暢、內涵華夏傳統禮俗教育意義,劇場式舞台轉場效果尤為人稱讚,是歌仔戲界首屈一指地華麗精湛演出作品。 ▲明華園日字戲劇團演出「周公法鬥桃花女」。(圖/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表演藝術科提供) 在後疫情時代,盼藉由「丑藝與女戲」的表演藝術能量,正向傳遞給社會大眾,《周公法鬥桃花女》故事融合民間信仰真武大帝傳說、台灣嫁娶禮俗,觀眾可藉由觀戲了解嫁娶時常有的繁文縟節,而八百二十歲長壽仙人彭煎(彭祖)求仙壽過程也巧妙融入劇情,劇中鬥法、戰智慧、詼諧笑料不斷。 ▲明華園日字戲劇團演出「周公法鬥桃花女」。(圖/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表演藝術科提供) 「藝起Art go go—山海屯城四方起藝」系列活動好戲連連,節目內容包含現代戲劇、馬戲、唸歌、掌中劇及歌仔戲等,將持續至12月3日止。10月另有君舞蹈劇場、台灣揚琴樂團、台灣音樂世紀樂團、凡徒表演藝術及台灣青年管樂團在歌劇院登場,大開劇團在中山堂,以及瓊瑢舞蹈團在葫蘆墩文化中心演奏廳帶來精彩劇作。民眾可至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網站「台中市文化局 2023 TCPA+」品牌旗艦館(https://www.opentix.life/o/tcpa)查詢更多節目資訊。#
112國慶焰火在臺中 一日暢遊
(記者黄琪雅/台中報導) 大家若沒有趕上前幾日國慶週的系列活動,趕緊安排國慶日來台中一日遊吧。今年的國慶焰火將於10月10日當晚8點起在台中最大的都會公園—中央公園璀璨登場,將結合爵士風格配樂,連續施放36分鐘,近3萬發的焰火彈。期間一大亮點是在8點30分時將展開無人機搭載煙火的精彩表演。 國慶日當晚除了璀璨焰火表演外,中央球場區邀請到全台許多街藝好手前來表演。自傍晚5點起,至7點30分,包括了鋼鐵特技、魔術雜耍互動秀、大型氣球秀、國際級扯鈴秀等。街藝匯演沒有設置舞台,讓觀眾可以更融入於表演中。而在漢翔公司南側草皮的主舞台區將由聶雲、曲艾玲主持,自晚間5點30分起有一連串的表演,包括舞蹈、樂團及知名藝人演出,直到晚間9點30分。因此大家在看完焰火表演後,別急著離場,欣賞演出的同時,亦可以疏散離場人潮。 ▲有「街頭小太陽」之稱的魔術互動表演藝人—周子益。(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市政府規劃了國慶焰火的「合適觀賞點」和「次佳觀賞點」共15處,讓大家可以不一定要擠進會場才能觀賞到璀璨焰火。當然,若想近距離觀賞焰火,首選就是焰火施放現場的中央公園裡的停機坪,地點寬敞且臨場感十足,大家記得早些前往卡位。 ▲國慶焰火「最佳」和「次佳」15處建議觀賞點。(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中央公園「主舞台」、「街頭藝人匯演場地」和「民眾觀賞區」。(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交通方面,建議大家多使用大眾交通運輸前往。搭乘高鐵或捷運,可搭乘至「文華高中站」或是「文心櫻花站」,沿指標再步行20分鐘左右到會場。亦可搭乘捷運到「市政府站」再轉乘市府線接駁車。搭乘火車,則建議於台鐵松竹站下車,再轉乘「松竹線」接駁車。接駁車往會場時間為下午4時至晚間8時;離開會場往接駁站的時間為晚間8時30分至晚間10時30分,原則上10分鐘一班車,乘滿即發車。大家可以視自身情況把握搭車時間。(交通路線的詳細資訊請見台中市政府官網) 另外,會場周圍亦有設置停車處,大家可以透過網址查詢,可點擊「導航」,並提供最新剩餘車格資訊。 ▲搭乘接駁車及捷運的交通資訊。(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交通管制資訊。(圖/臺中市政府交通局提供) 在晚間「璀璨國慶之夜」來臨前,大家可以參考台中市政府推出的「山城悠揚爵士行」、「海線濱海夕陽遊」、「屯區親子歡樂行」等特色之旅,把握連假最後一天,規劃出適合自己的國慶一日暢遊。 ▲山城爵士悠揚行。(圖/臺中觀光旅遊局提供) ▲濱海夕陽遊。(圖/臺中觀光旅遊局提供) ▲屯區親子歡樂行。(圖/臺中觀光旅遊局提供)
「雙城情緣」音樂會10/13壯盛登場 經典之夜奏響璀璨樂章
記者秦毅君/臺南報導 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和高雄市國樂團聯演的「雙城情緣」音樂會,將在10月13日晚間於臺南文化中心盛大開演,共同奏響璀璨的樂章。本場演出由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團長、知名指揮家黃光佑領銜,為南台灣音樂史留下美好印記。 ▲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聯合高雄市國樂團,共同奏響璀璨的音樂會。(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長期以來,「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和「高雄市國樂團」以專業和奉獻精神深耕國樂領域,持續不斷地精進藝術表現。他們透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演出,為觀眾帶來多元化的音樂體驗,同時也為國樂的長遠未來鋪平了道路。此次的「雙城情緣」,是兩大樂團繼2013年的【如果遇見秋天,在臺南。】和【中秋鳴樂】,以及2023年的【梁祝琴緣】之後的第四次聯袂演出,音樂會的編制多達80人,讓國樂的層次更加豐盈充沛。 本次公演在獨奏家的安排上亦見巧思,雙打擊協奏曲《龍年新世紀-太陽》邀請了兩團擊樂高手林芝妏和王盈智,雙二胡協奏曲《楚頌》則由兩團二胡精銳張仕杰和陳思潓擔綱。這樣的安排展現了南臺灣國樂的高水準和多樣性。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喜逢「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創立七十週年,全台以不同方式歡慶此一樂界盛事,感念國樂前輩們自始即堅持從創作中找尋並保存對這塊土地的情感與聲音,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舉辦了「國樂學會創作發表會-合奏作品」網路票選,旨在掌握本世代臺灣國樂的脈絡,並於此次演出得票最高的兩首作品:劉昱昀的《大稻埕邊的亭仔腳》及朱雲嵩的《遶境隨想》,充分體現了國樂的傳承與創新。前者讓聽眾感受到「大稻埕」不僅是個物產集散地,更是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發跡地;後者則演繹香火繚繞、鐘鼓齊鳴的場景,萬民虔誠的心靈在樂音中得以昇華圓滿。 音樂具有超越時空和跨越族群的特質,是形成多元文化的珍貴元素。「雙城情緣」經典之夜無疑展現了此一特質。開場的《龍年新世紀》是關迺忠大師完成於21世紀第一個龍年的經典之作,本次演出第一樂章〈太陽〉,搶鮮迎接2024的龍年,太陽是光和熱的源泉,也代表著信念和力量,全曲充滿祝福的美意。李博禪的《楚頌》,透過二胡娓娓道出:柔情虞姬和英勇項羽在烽火中長相廝守的淒美愛情。作品採奏鳴曲式,用「英雄」主題與副主題「愛情」交織貫穿整曲。旋律間的氣韻考驗著演奏家如何扮演英雄美人,動靜綿延,情意深遠的形象生動鮮明。趙季平的《鄉愁》融合了藝術性和鄉土性,「鄉愁」是許多人心中一種說不出的隱痛,也是孤獨無助時強而有力的精神支撐,此曲兼具傳統與創新,傳達了深厚的情感。彭修文的《秦・兵馬俑幻想曲》則寫秦代士兵長年行役,離別故土和妻兒父母殷殷期盼的心情。六首樂曲,樂思層層遞進。經典之夜,樂音經典,觀眾不僅欣賞到兩大樂團的出色演奏,更能感受到音樂世界的廣闊和無限深遠。 「雙城情緣」於10月13日(週五)晚上7:30,假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舉行,票價為:300、500、800、1000、1200元,購票請洽OPENTIX售票系統,或逕赴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歸仁區信義南路78號;Tel:06-3306505)、7-ELEVEN ibon 便利生活站皆可輕鬆購得。另外,18至21歲青年朋友使用「青年文化幣」購買音樂會門票,可享超級購票優惠及「限量、專屬」青年席位。#
「鼎昌號」李宅保存再生計畫 揭開屏東市百年老宅神秘面紗
記者秦毅君/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現正進行屏東市「鼎昌號」李宅保存再生計畫,積極發掘潛在文化資產與推動歷史再造場域,為了讓民眾了解老建築保存與再生的多樣工法,縣府城鄉發展處將於10月13日開放鼎昌號參觀,由修復建築師講解修繕過程,歡迎民眾報名參加。 ▲屏東市「鼎昌號」李宅空拍圖。(圖/屏東縣政府城鄉發展處提供) 城鄉處指出,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係文化部針對尚未具備文化資產身份,卻具有文化資產價值的老建築,補助所有權人進行維護與保存,並委由縣府代辦機關推動,目前縣內執行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中,鼎昌號李宅為具有豐富歷史脈絡的補助標的。鼎昌號李宅鄰近萬年溪畔,是座擁有華美庭院與建築的精緻老建築,隨著時空轉換,漸漸被繁華的城市發展掩上了面紗。然而李氏家族渡台奮發,在屏東白手翻身鉅富等等事蹟,代表著台灣近代史興衰起伏,饒具歷史文化意涵。 城鄉處期盼透過活化老宅,串聯縣內各族群的生活足跡,讓在地的歷史紋理、地景風貌,經由保存與再生手法,持續傳承與深化。目前鼎昌號修復工程已進入尾聲,城鄉處特別開放參觀,邀請民眾參與,由李宅委託規畫團隊林光浩建築師,講解修復李宅的歷程,及分享接觸修復老建築經驗中的種種故事,更希望藉由民眾沈浸老屋環繞場域氛圍,能更珍惜身旁的老建築。活動時間為10月13日下午2時於屏東「鼎昌號」李宅(屏東市自由路121號)辦理,歡迎有興趣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相關訊息請洽詢城鄉發展處建築管理科,電話:08-7320415轉3341、縣府輔導團隊社團法人屏東縣建築師公會,電話:08-7326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