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環保
梅嶺美術館人與自然的連結 丘紀堇「共生—編織一個淨零的生活」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法籍台裔藝術家丘紀堇個展「共生—編織一個淨零的生活」4月8日至20日在嘉義縣梅嶺美術館展出,作品聚焦「永續發展」議題,展出「細胞分裂」與「共生系列」等裝置藝術,新舊作品共10餘件。 ▲「永續花器編織工作坊」讓民眾實際動手體驗,體會「共生」與「循環」的創作精神。(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丘紀堇為逢甲大學專任副教授,長年投入藝術與環境永續議題,去年底在台北國立藝術教育館舉辦同名展覽,獲得廣大迴響。 ▲藝術家丘紀堇個展「共生—編織一個淨零的生活」亮相梅嶺美術館。(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其中備受矚目的作品「每個人終將孤獨的死去」以廢棄布邊編織製作成椅凳與地毯兩用裝置,象徵人類與自然的連結與孤絕,靈感取自法國哲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哲思,獲2024年IF產品設計獎入選肯定。 ▲「永續花器編織工作坊」讓民眾實際動手體驗,體會「共生」與「循環」的創作精神。(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另一件「認識即共生」影像裝置,引用Paul Claudel在藝術詩學中所提「認識即共生(Connaître, c’est co-naître)」的概念,從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出發,引導觀眾反思生活方式與環境的連結。 ▲「永續花器編織工作坊」由丘紀堇及李美陵2位老師講解材料及技法。(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丘紀堇也舉辦「永續花器編織工作坊」,由丘紀堇及李美陵2位老師講解材料及技法,讓民眾實際動手體驗,體會「共生」與「循環」的創作精神,現場反應熱烈、互動踴躍,歡迎藝術愛好者、關心環境永續議題的民眾前來梅嶺美術館參觀與交流。#
推展美濃湖生態旅遊 深度體驗水雉棲地天堂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高雄美濃不僅是南台灣客家文化重鎮,美濃湖更是台灣第二級珍貴稀有之保育類動物的水雉之重要棲地,於不同季節造訪美濃湖,都可以觀賞到水雉多樣的姿態與習性,每月第二個週六,更可參加由「高雄野鳥學會」舉辦的水雉棲地據點觀察或水草種植體驗等活動。該課程全程免費,並由專業解說員介紹美濃棲地生態與水雉復育工作;目前4月12日及5月10日場次已開放報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在水草池體驗槳板觀察濕地。(圖/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提供) 美濃位於東高雄九區門戶,是南台灣最重要客家族群與文化聚集地,曾於2019年獲交通部觀光署「經典小鎮」與「客庄小鎮」殊榮肯定;其中,擁有豐富濕地生態環境的美濃湖,更為台灣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水雉(學名:Hydrophasianus chirurgus),提供了理想繁殖與棲息的環境。為積極維護並營造適合水雉棲息的自然生態環境,觀光局於108年度「美濃湖水環境改造工程」中,於美濃湖北側積極打造大灣棲地、種苗池及水雉復育工作站等,闢建「水雉復育園區」;並與高雄野鳥學會合作,協同地方社群共同投入保育工作,透過生態監測、棲地維護與環境教育,確保水雉族群穩定繁衍。 ▲美濃湖水雉身影。(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因其輕盈優雅的步態,被譽為「凌波仙子」的水雉,於每年4月至9月之繁殖季節會在湖面漂浮的水生植物上築巢育雛,形成獨特的生態景觀。目前於美濃湖與湖畔野蓮田,全年均可觀賞到水雉翩翩飛舞。而高雄野鳥學會於3月底推出兩梯次的水草種植活動,一經公告即報名額滿;目前4月12日及5月10日的「棲地據點觀察」免費活動仍有部分名額,有興趣的民眾可至高雄野鳥學會官網報名(https://www.kwbs.org.tw/)。#
114年「手植希望 綠網相連」植樹節活動報名開跑
生活中心/臺南報導 迎接3月植樹月,臺南市政府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訂於114年3月22日(星期六)上午假臺南市南區綠9綠地(南區清水路及安平港聯外道路口處北側)共同舉辦「手植希望 綠網相連」植樹活動,於114年3月7日上午9時起開放網路報名,誠邀市民朋友一起為臺南增添綠意。 ▲114年「手植希望 綠網相連」植樹節活動報名開跑。(圖/臺南市農業局提供) 植樹活動不僅是綠化城市的重要行動,更象徵著對環境永續的承諾。每棵樹都是未來的一部分,希望透過本次活動提升市民對生態保育的關注。本次植樹節活動地點為去(113)年植樹場地向北延伸,將串聯堤防沿線路側綠帶,透過民眾參與方式先移除外來入侵植物,栽植台灣原生樹木,進一步串聯周邊綠地及海岸保安林,讓民眾更加認識外來入侵植物危害,並以實際行動恢復原生樹種的生態優勢。 臺南市政府農業局表示,現場植樹體驗採事先報名制(名額上限220名),網址為https://reurl.cc/zp9Gyp ,額滿為止。本次植栽主要由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以「適地適木」原則規劃栽植多種臺灣原生植物,藉由植樹活動拉近民眾與樹木的距離,喚起大眾對植樹綠化的重視。 活動當天設有多個主題攤位,規劃有國土生態綠網、動植物保育、環境永續、國產木材應用及稅務諮詢等主題攤位,讓參與者深入了解生態與環保議題,並提供最新樹木資訊,適合親子同樂,共同探討生態奧秘。 為鼓勵全民參與綠化,本次活動除線上報名者可獲贈1株植栽外,另加碼提供月橘、蘄艾(海芙蓉)及小葉赤楠等台灣原生樹種,共計700株,而贈苗活動採發票兌換方式,民眾可憑114年發票3張兌換1株苗木,每人最多可領取2株,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2025布袋候鳥季3月8日登場 候鳥經濟帶動生態與地方發展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布袋鹽田濕地是候鳥來台度冬的重要棲息地,為了讓民眾能欣賞候鳥北返前換上繁殖羽的美麗姿態,嘉義縣政府3月8日將在布袋濕地生態園區舉辦「2025布袋候鳥季~聽春雨.看春羽」活動,邀請大家欣賞春季水鳥的迷人風采。 ▲布袋鹽田濕地是候鳥來台度冬的重要棲息地。(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活動當天設置超過40個攤位,包括在地美食、文創商品、光電相關資訊及生態宣導等,還安排專業解說員賞鳥解說、濱海植物導覽及生態保育短講等豐富活動,寓教於樂,適合親子一起來體驗。 為了推動「候鳥經濟」,今年特別結合布袋、太子與東石商圈,以及濕地標章店家,推出「消費即享優惠」活動,消費者在貼有「候鳥經濟生活圈」LOGO的店家消費,可獲得店家專屬優惠,賞鳥也能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布袋濕地生態園區1938年開闢為鹽場,隨著產業變遷,2001年結束曬鹽,因長期荒廢而形成良好的濕地環境,2007年被內政部評定為國家級重要濕地,成為臺灣西岸重要的生態廊道。#
卑南溪研擬友善環境 兼顧揚塵防治與小燕鷗繁殖共存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二級保育鳥類小燕鷗每年5至8月期間,會從南半球飛來台灣繁殖棲息,其中,臺東卑南溪出海口是主要繁殖棲地之一,同時也是河川揚塵主要區域,為在揚塵防治的同時兼顧小燕鷗的繁殖需求,臺東縣政府於日前邀請相關單位進行會勘,共同研擬友善棲地的改善措施,期盼今年在卑南溪出海口能見到更多小燕鷗翱翔的身影。 卑南溪出海口不僅是小燕鷗的重要繁殖棲地,亦是揚塵治理的關鍵地區,過去透過水覆蓋工法有效抑制揚塵,改善空氣品質。然而,為保護小燕鷗的繁殖環境,於日前邀請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分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第十海洋保育工作站、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縣府建設處、農業處及環保局等單位,至卑南溪出海口進行會勘,研擬小燕鷗繁殖棲地友善環境作為,僅在必要時進行水覆蓋施作,避免對小燕鷗造成干擾,達到揚塵防制及保護生態共存之目標,讓今年有更多小燕鷗來卑南溪出海口繁殖棲息。 經由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調查,小燕鷗在卑南溪出海口沙灘繁殖干擾因素有犬貓活動、人員或車輛闖入,造成騷擾或誤踩,流浪犬隻偷蛋情形,進而影響小燕鷗繁殖棲息環境,故此次會勘主要針對小燕鷗繁殖棲息季節,加強出海口沙灘民眾車輛進出管制及設置警示牌禁止飼養流浪動物等內容,並與相關單位研擬如何讓民眾活動及附近區域活潑好動的流浪犬,對小燕鷗干擾降到最低。 卑南溪出海口雖為河川揚塵關鍵區域,不過,由於每年5至8月小燕鷗繁殖棲息期間,並不是揚塵好發季節,所以在那段時間,出海口區域非必要時,將不主動施作水覆蓋工法,藉以兼顧小燕鷗繁殖需求。 環保局呼籲,揚塵防治與保育生態之間取得平衡,透過各單位的合作努力,期望卑南溪出海口能成為既能防治揚塵又友善小燕鷗繁殖的典範。#
臺南黑琵度冬數量增加 持續進行棲地保育營造
生活中心/臺南報導 黑面琵鷺在臺灣最主要的停棲地點是臺南,於曾文溪口及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學甲及北門濕地等區域皆可見黑琵族群停棲覓食,臺南已成為黑面琵鷺在臺灣最大的棲息覓食場所。 ▲臺南濕地景致。(圖/臺南市府農業局提供) 為提升野鳥救護應變能力,降低來臺度冬黑面琵鷺傷亡數量,自民國93年開始,每年皆邀集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各保育團體於候鳥季進行「黑面琵鷺大量鳥類傷患救援演習」,確實精進野鳥救護實務經驗,強化各相關單位配合聯繫默契;此外,自110年度起本市及配合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持續推動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在七股、安南地區的陸上魚塭為黑面琵鷺營造更多友善的覓食棲息環境。 ▲黑面琵鷺在漁塭中覓食。(圖/臺南市府農業局提供)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公布1月19日台南所記錄到的數量為2536隻,與113年1月22日紀錄之1849隻相比,數量有所提升。未來將持續進行黑面琵鷺棲地保育營造,並呼籲各界共同守護珍貴的濕地環境,一起落實關心黑面琵鷺保育行動。更希望民眾在欣賞候鳥優美姿態的同時,也能為黑面琵鷺保育盡力,幫一年一度來臺的嬌客營造更友善的度冬環境。#
「斷捨離」屏東縣二手物市集 1月18日尋寶登場
生活中心/屏東報導 又到年終大掃除的時候,有堆放在家裡生灰塵長蜘蛛網想要「斷捨離」又捨不得的物品嗎?屏東縣政府環保局幫大家解決困擾!在114年1月18日下午兩點至六點於屏東市千禧公園舉辦二手市集活動,提供民眾一個二手物交換平台,讓民眾在大掃除的同時,也可以整理家中閒置且堪用的物品,讓每樣二手物找到新主人,資源循環再利用。 ▲屏東市千禧公園舉辦二手市集活動。(圖/屏東縣府環保局提供) 活動當日將有超過60攤的二手物攤位,民眾可攜帶二手物品至現場攤位進行二手物交換或經鑑價後兌換園遊券,市集園遊券可在現場二手物攤位使用,但也要提醒大家提供的二手物品必須清潔乾淨無破損且堪用,另外活動現場還有家用廚餘桶,提供民眾免費領取,歡迎大家一起來尋寶。#
稀有冬候鳥「白秋沙」現蹤茄萣 保持距離最美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臺灣稀有冬候鳥「白秋沙」再度現蹤高雄茄萣濕地!雌鳥頭上及後頸栗褐色,眼先有黑斑,背面灰褐色,吸引不少鳥友聚集拍攝及觀賞棲息情形。工務局局長楊欽富表示,茄萣濕地鳥況紀錄不斷進步,顯現市府投入茄萣濕地保育生態成功。再度到訪的「白秋沙」及「寒林豆雁」,讓人感受茄萣濕地魅力無窮,也讓鳥迷們更期待下一波「嬌客」的到來。 ▲白秋沙又名小秋沙、斑頭秋沙鴨,在臺灣是稀有的冬候鳥。(圖片來源/高雄市茄萣區觀光發展協會) 白秋沙又名小秋沙、斑頭秋沙鴨,繁殖於歐亞大陸的寒帶地區,冬季遷移至歐洲北海、韓國、日本等地度冬。臺灣位於主要度冬地南緣,過去紀錄稀少,臺灣亦無繁殖記錄,是稀有的冬候鳥。今年茄萣濕地雨水豐富,使只有豐水年才會出現的稀有鳥類陸續到訪,除候鳥季甫開場就提前出現的黑面琵鷺及雁鴨科等,稀有物種「寒林豆雁」也都再度光臨。 ▲稀有鳥種寒林豆雁再度光臨。(圖片來源/高雄市茄萣區觀光發展協會) ▲稀有鳥種寒林豆雁再度光臨。(圖片來源/高雄市茄萣區觀光發展協會) 公園處表示,將持續努力營造鳥類友善棲地,迎接這些各地遠道而來的朋友。另外也提醒鳥友,保持適當距離欣賞,秉持「不驚嚇、不引誘、不破壞、不捕捉、不追逐」原則,共同守護珍貴自然資源與維護永續生態。# 供稿來源: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 ▲茄萣濕地。(圖片來源/陸岡寧)
愛河挖寶「小樹市集」週末登場 二手親子用品和手作文創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微涼暖冬的天氣非常適合安排出遊,來高雄愛河走走,逛一趟親子用品二手市集「小樹市集in高雄」,本週末12月14、15日在高雄愛河河西路園道登場,活動期間除有家長媽帶著小朋友來擺攤,把家裡承載小朋友成長回憶的玩具、衣物、書籍等出清販售,還會有小朋友自創的手作產品提供選購,度過悠閒的微涼暖冬。 ▲小樹市集即將在高雄愛河河西路園道登場(圖為去年活動盛況)。(圖/高雄市府觀光局提供) 親子二手市集「小樹市集」在高雄是一年舉辦兩次,分別在春夏、秋冬換季時期;市集活動除以抽籤方式決選,每次都特別規劃特色主題,努力營造適合家庭親子共同參與的氛圍,因此成為許多家庭假日全家一起出動和朝聖挖寶淘寶的活動。高雄的秋冬場次兩天分別共有600個家庭前來愛河擺攤,預計吸引上千個家庭共同參與活動。 ▲小小老闆和小小顧客體驗二手市集買賣樂趣。(圖/高雄市府觀光局提供) ▲小朋友體驗二手市集挖寶樂趣。(圖/高雄市府觀光局提供) 今年小樹市集高雄秋冬場除有「親子二手攤位」,還有「小老闆文創手作攤位」;鼓勵小朋友運用書本知識,自製小書繪本或自創手作產品,並體驗將知識轉化成商品,同時也教育培養小朋友從小就學會愛惜物品,以及回收物品再利用、環境友善的環保概念。期望透過簡單、溫馨有趣的市集販售活動,讓小小朋友體驗當小小老闆,提倡環保永續、惜物愛物的教育意義。 ▲小樹市集是許多家長挖寶的好所在。(圖/高雄市府觀光局提供) ▲小樹市集提供資源再利用的概念。(圖/高雄市府觀光局提供) 「小樹市集」活動位於愛河河西路園道,建議民眾請多搭乘捷運、輕軌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前往。此外,今年最終場的「乘風而騎」單車活動也搭上聖誕風,將以「聖誕變裝派對」為主題,邀請民眾12月15日戴上聖誕裝飾一起乘風而騎。蓮池潭兒童公園下午3點到晚上7點有聖誕市集、歌手演唱及舞台活動,大小朋友一起變裝同樂,度過氛圍感十足的週末時光。更多旅遊資訊,請上觀光局官方網站「高雄旅遊網」及FB官方粉專、IG粉絲團查詢。#
二手物義賣再生家具拍賣 嘉有好市集邀民眾共襄盛舉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嘉有好市集30日將在戀人公園熱鬧登場,當天有二手物義賣、再生家具拍賣及感恩惜福水果特賣,集結小農、文創、青創及環保4大特色,超過100個攤位進駐,周末一起逛市集,購買在地好物,消費滿額還能兌換好禮。 ▲嘉有好市集周末一起逛市集,購買在地好物。(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為響應感恩節,本次「嘉有好市集 惜福感恩購」推出四大活動,「來客禮」:活動當日攜帶寬45X高30公分以上的環保購物袋(不包含塑膠袋)的前300名民眾,可在服務台領取當日市集抵用券100元。 ▲嘉有好市集每次市集都規劃不同特色活動。(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集章活動部分,在市集消費滿100元就可獲得1點集章,滿8點可兌換火雞肉潛艇堡(數量有限,換完為止)。 ▲嘉有好市集現場還有「感恩惜福果」特賣。(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在二手物義賣區消費滿200元可兌換火雞肉潛艇堡(數量有限,換完為止),義賣所得將捐贈給嘉義縣紅十字會愛心專戶。「再生家具定時拍賣」分為上下午兩梯次拍賣,第一梯次10點至10點30分、第二梯次13點30分至14點,下午梯次將有神秘嘉賓一同參與拍賣。 ▲嘉有好市集是民眾週末假期的熱門選擇。(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為響應環保政策,環保局推出舊衣零錢收納包DIY體驗,藉由手作活動推廣舊衣回收,邀請民眾以「回收」、「再利用」取代「丟棄」、「再購買」;現場還有「感恩惜福果」特賣,邀請小農攤商舉辦蔬果特賣,提倡吃當地,食當季,避免食物浪費。 ▲嘉有好市集邀請多元攤商進駐。(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有好市集是民眾週末假期的熱門選擇,每次市集都規劃不同特色活動,邀請多元攤商進駐吸引民眾消費。市集響應淨零綠生活,同時也融入環境教育內涵,讓民眾透過寓教育樂方式認識環保政策,歡迎民眾把握機會,作伙來逛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