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環保
探索海洋文化展開冒險 無動力獨木舟橫渡小琉球 挑戰體力與耐力極限
生活中心/屏東報導 今(7)日在屏東青洲灣沙灘首度盛大展開,屏東縣政府主辦的運動i臺灣2.0 計畫「2024 獨木舟橫渡小琉球」, 120位愛好水域運動的民眾不分老少,挑戰以無動力的獨木舟橫渡至小琉球中澳沙灘的方式,探索大自然海洋文化,挑戰自我,展開難忘的海洋冒險。 ▲本活動結合運動i臺灣2.0計畫水域活動,從5、6月份就開啟一連串的水域安全課程。(圖/屏東縣政府體育發展中心提供) 本活動結合運動i臺灣2.0計畫水域活動,從5、6月份就開啟一連串的水域安全課程,包含海洋安全宣導、獨木舟技能、體能教學 及獨木舟實作演練,7日重頭戲-獨木舟橫渡小琉球,活動當天有60艘獨木舟、120人共同橫渡小琉球,全程約11浬,橫渡時間約4小時,是一場體力與耐力的大考驗。 ▲2024獨木舟橫渡小琉球。(圖/屏東縣政府體育發展中心提供) 抵達小琉球後並進行SUP淨海活動,清理海上的漂浮垃圾,愛運動同時也以行動熱愛大自然,活動特別邀請屏東身心障礙-視障親友團隊共襄盛舉,最吸睛且彰顯人性光輝與生命鬥志的團隊,以熱血無礙的精神橫渡小琉球,期盼藉此鼓勵更多的身心障礙者走入陽光與大自然,踏入運動的行列,讓「愛運動˙動無礙」的社會氛圍傳遞出去。# ▲2024獨木舟橫渡小琉球。(圖/屏東縣政府體育發展中心提供)
堅持環保媒材小眾品牌辨識度高 兼具美學實用和創作的手作革物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堅持使用永續環保媒材,從東京歸國創業的袋包設計師陳俞方,在駁二大義倉庫C8-4創建個人品牌「Yufang手作革物」,成為品牌一大亮點,雖是小眾品牌,卻有極高的辨識度。堅持做好一件事,讓陳俞方的袋包品牌在手作市場成功突圍,支持兼具美學和實用的手作事業,與創作並肩而行。 ▲「Yufang手作革物」創辦人陳俞方在東京學習袋包設計。(圖/Yufang手作革物提供) 陳俞方在東京留學、工作長達7年,原打算進修飾品設計,回台後幫助家裡事業,卻因緣際會接觸袋包,決定轉換跑道從事袋包設計,畢業後進入日本當地獨立品牌擔任企劃工作,從企劃到生產、百貨快閃店到國際時裝週,累積豐富的經歷和創作養分。 ▲「Yufang手作革物」雖是小眾品牌,卻有極高辨識度,歸因於手作工藝家陳俞方只堅持創作自己想做的。(圖/Yufang手作革物提供) 6年前,她返台創業,以自己為名創立品牌「Yufang」,並加入「駁二人才回流計畫」,開啟駐村展售。陳俞方說,剛開始對品牌定位及市場環境,都感到陌生,於是就專心創作,做自己想做的,幾年過去,有穩定客群成為「鐵粉」,專屬她的獨特袋包風格也漸漸成形。 ▲手作工藝家陳俞方堅持使用木質手柄及植鞣革等天然環保材料製作。(圖/Yufang手作革物提供) 「Yufang手作革物」的作品沒有太多商業氣息,講究簡約低調的質樸設計,堅持使用環保素材,例如植鞣革、木質手柄,成為品牌一大亮點,由於創意靈感皆來自生活,雖是小眾品牌,卻富有辨識度,在袋包界小有名氣。 ▲陳俞方專心創作袋包,大從後背包、提袋,小至皮夾、零錢包,創作類型多樣化。(圖/Yufang手作革物提供) 她表示,台灣手作市場越來越活躍,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突圍並不容易,但只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和特色,總有一天可以累積欣賞的受眾,而這個堅持,就是讓創作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一看就知道是我的作品」。近期陳俞方也在實踐大學高雄校區任教指導設計日本袋包,深度讓學員認識袋包打版,傳授扎實基礎技巧,未來希望有機會獨立授課,比照大學教育推出專業的工作坊,讓喜好手作工藝的人獲得更好的教學。#
優化低干擾與大自然親近 鳥松濕地步道升級完成 澄清湖友善親子旅遊環境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優化對自然生態的低干擾,又可與大自然親近,是我們所期望的理想。而位於高雄澄清湖大門旁面積約3.8公頃的鳥松溼地,為台灣首座以濕地生態為主題的教育公園,不僅是休憩及觀賞濕地生態的最佳場所,更是到訪澄清湖最佳順遊景點。澄清湖景區自107年起陸續更新園區步道及賞鳥設施,近期完成鳥松濕地人行步道更新及澄清湖大門入口廣場整建,透過減量設計,持續打造低碳永續、友善的親子旅遊環境。 ▲澄清湖入口廣場環境改善空拍照。(圖/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提供) 考量生態保育並兼顧人與環境間的共生互動,以低干擾方式進行鳥松濕地環境優化。過程中,衡酌園區喬木根系發展及濕地生態,園區步道全採用生態廊道的設計,以高架鋼樑施作離地30-50公分的木質棧道,不只增加生物穿越通道空間外,也可讓民眾於濕地林間自由穿梭,確保鳥松濕地自然生態保育風貌。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長莊清富表示,這種設計方式常見於國家公園生態敏感區、野生動物保護區等環境,高架的木棧道或浮橋有利於野生動物的穿越和遷移,對環境的衝擊性低,又增加民眾與自然的親近。 ▲鳥松溼地木棧步道更新。(圖/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提供) ▲澄清湖入口廣場環境改善空拍照。(圖/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提供) 除完成濕地人行步道,澄清湖大門入口廣場環境也透過減量設計方式進行改善,將既有硬舖面、綠雕、水景等老舊設施汰除減量;另以中央水舞噴泉及澄清湖大門牌樓為視覺主軸,創造出對稱、流線及通透的廣場空間,同時採用鋪面分割設計,以不同植栽色調搭配,提昇大門入口整體空間質感。家住高雄三民區的陳先生也說,改善後的入口廣場煥然一新且明亮通透,新植矮灌木為入口增添迷人風采,增設的夜間照明設施也方便夜晚遊賞。 ▲澄清湖入口廣場水舞設施。(圖/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提供) ▲澄清湖入口廣場夜間照明設施。(圖/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提供) 目前鳥松濕地委由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管理,不定期舉辦環境講座、戶外解說、水稻收割體驗等生態教育相關活動。有關鳥松濕地更多活動相關資訊,可上高雄旅遊網(https://khh.travel/)及「鳥松濕地粉絲團」Facebook社團查詢。# ▲高雄市野鳥協會舉辦水稻收割體驗活動照片。(圖/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提供)
烏來給樹營地 泰雅族獵人文化體驗
記者鄭玉吟/台北報導 新北市烏來給樹營地的環境清幽,原住民與野生動物在此和平共處,營地主人給樹與其族人等,以傳承泰雅族文化為使命,平日在這裡舉辦傳統文化體驗,是一座泰雅族的獵人學校。透過一步步的努力及口耳相傳,吸引眾多國內外遊客前來露營或遊玩,夏令營最多時有150位,大家以愉快心情前來採索。 ▲給樹營地射箭體驗,有專人在旁指導。(圖/記者鄭玉吟攝) ▲給樹營地活動前的擺設,桌上有一瓶原住民自釀的小米酒。(圖/記者鄭玉吟攝) 給樹因著聖靈的感動,自33歲開始經營營地,經由數十年來的努力,此地已初具規模。遊客到此可親自體驗搭帳棚之樂、泰雅族特有服飾穿著、紋面、竹筒飯製作、狩獵陷阱教學、傳統烤肉、弓箭射擊、搗麻糬DIY、山豬步道植物解說、猴子爬樹、盪鞦韆及傳統午餐野宴等,活動內容十分豐富,歌舞歡聲不斷。 ▲給樹營地用桂竹製作竹筒飯。(圖/到訪遊客提供) 給樹針對營區的經營表示,烏來這個地方,土地的限制太嚴重,應該稍微讓原住民去做一些文化的使用,有些土地可以適度開放,大家秉持一個生態的觀念,讓土地在有限度的開放下,得到一個保障,以讓泰雅文化能夠綿延流長。 ▲給樹語重心長的表示:希望政府放寬部分土地管制,讓原民文化得以傳承。(圖/記者鄭玉吟攝) ▲營地附近山林屬原住民保留地,由公所管理,營地指派專人在沿途進行植物導覽。(圖/記者鄭玉吟攝) 當耳邊輕輕響起泰雅族美麗的歌聲,原住民朋友親切的笑容、泰雅族的勇士精神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已深深烙印在每個遊客心中,正因對當地文化有更多的瞭解,內心自然湧現更多的尊重與感佩,感謝給樹及族人為保存泰雅文化所做努力,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泰雅文化得以持續流傳。# ▲給樹營地進行搗麻糬DIY,一旁響起美妙的歌聲及有力的加油聲。(圖/到訪遊客提供) https://youtu.be/cAlbLO5EuBU?feature=shared
響應2024國家海洋日 環保局6月7日推「永續東海岸×淨灘尋寶趣」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為響應6月8日國家海洋日,並傳遞海洋保育觀念,臺東縣環保局將於6月7日(五)上午八點三十分至十二點在臺東市海濱公園(馬卡巴嗨公園)舉辦「永續東海岸×淨灘尋寶趣」活動,當天除了淨灘活動之外,更推出「打擊海廢闖關」遊戲,亦有優質環保攤商美食市集,歡迎自備環保餐具、環保杯踴躍參加,共同維護臺東美麗海洋的環境。 ▲臺東享受著臺灣最長最美的海岸線。(圖/臺東縣環境保護局提供) 臺東享受著臺灣最長最美的海岸線,守護海岸環境並落實海洋保育,更是臺東的責任,透過長期辦理淨灘活動,鼓勵人民親近海洋向海學習,進而達到海洋永續保育目的,喚起民眾對海洋環境議題的重視,同時響應SDG第14項「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的目標。 此次「永續東海岸×淨灘尋寶趣」活動,除了進行淨灘行動外,特別規劃「打擊海廢闖關」遊戲,沙坑尋寶、海怪對決-射擊及海洋清道夫-擲沙包等三項關卡,讓當天活動更多元有趣,並且有效傳達海洋保護的意識。 6月7日當天全家大小朋友踴躍前往參加淨灘活動,用實際的環保行動,守護美好環境與永續臺東,都能成為愛護海洋資源的一份重要力量,若對活動有相關疑問,可撥打服務專線089-239687 廖小姐洽詢。#
臺東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6/1盛大登場 永續方舟館配合開放免費參觀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為鼓勵民眾養成友善環境的生活習慣,臺東縣環保局永續方舟館將於6月1日(六)上午九點至下午兩點,在館內及門口草皮舉辦臺東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活動將匯集環境教育場域、綠色遊程體驗、無塑美食及MUJI無印良品等30多家綠色品牌,當日也推出市集限定親子線上集章闖關活動,響應無紙化學環保,體驗永續新生活的各式樣貌;永續方舟館當日亦配合市集時間,特別開放民眾自由參觀,活動詳情請查詢永續方舟館臉書粉絲專頁(https://pse.is/4wqarq)。 ▲臺東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圖/臺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愛地球也可以是一項很潮的生活態度,「淨零綠生活」更將永續理念具象化,邀請民眾以食、衣、住、行、育樂、購等六大面向作切入,從小小的行動開始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鼓勵環境教育結合學校、企業、民間團體、社區,以及在地組織的力量共同推廣,透過執行低碳飲食、減少衣物採購與循環利用、居家減碳、低碳交通、綠色旅遊、綠色消費等環保行動,讓守護環境的力量得以持續深根,從而建構出臺東獨特的淨零綠生活風格。 ▲臺東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圖/臺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6月1日的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將是一場淨零綠生活饗宴,當天將聯合臺東縣內七大環境教育場域,共同推廣環境保護、生態保育、食農教育及文化保存的知識與內涵,現場也規劃環境教育教具體驗區,讓民眾認識回收資源分類與循環再利用的重要性。活動現場並邀請在地樂團、臺東社區大學舞團,以及無塑美食攤位與攤車等眾多綠色商家,民眾可自備環保餐具與環保杯,一邊享受美食一邊欣賞表演,並加入線上集章闖關活動,在遊憩中響應無紙化,用實際行動支持環保愛地球、落實全民綠生活。 ▲臺東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圖/臺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永續方舟館配合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時間同步開放免費參觀,並於6月3日起至8月30日止,於行政機關上班日的下午兩點至五點止,開放自由參觀,館內有許多富含環保教育知識的數位互動裝置、多媒體遊具等體驗。#
左營龜山春季淨山活動 清淨家園齊心做環保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左營區公所今(18)日上午在大小龜山舉辦「春季淨山活動」。這次活動由代理區長何瑞貞邀集轄內39位里長及里內300位環保志工,並結合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導覽講師一同發起「齊心做環保、左營會更好」聯合淨山活動,一同為愛護環境付出心力。 ▲左營龜山淨山活動。(圖/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活動中環保志工們無懼烈日,手持鐵夾、垃圾袋等清掃工具,沿著龜山步道,以最實際的行動,逐一撿拾步道周邊棄置的垃圾,並在導覽老師解說下清除銀合歡等外來種植物,展現積極守護環境的決心。活動後,環保志工們看著今日淨山豐碩的成果,深刻感受到垃圾對自然環境帶來的危害,紛紛熱情表示,未來將持續奉獻自己的力量,投入社區環保工作,為里鄰環境維護做出更多的貢獻。 ▲左營龜山淨山活動。(圖/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左營龜山矗立於蓮池潭泮,由空中迴廊「見城之道」連接串起大小龜山,重現舊城歷史風華,其豐富的自然生態,都值得民眾深入探訪,可說是左營特色景點,亦是左營居民重要的休閒場域。希望透過此次的淨山活動,喚起民眾對環境保護議題的關注,傳達環境教育永續發展理念,更呼籲大家共同響應垃圾減量行動,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只有從源頭做起,才能有效減少人造垃圾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為我們地球貢獻一份力量。#
桃園煉油廠減碳轉型 朝環境永續邁進
記者鄭玉吟/台北報導 位於桃園市龜山區的桃園煉油廠,於1977年4月正式生產,面對目前政府發布之2050淨零排放政策,已配合中油公司的政策,致力推動「優油、減碳、潔能」三大轉型策略,期以研發帶動轉型,朝淨零及環境永續目標努力。 ▲桃園煉油廠入口。(圖/記者鄭玉吟攝) ▲桃園煉油廠存放原油設施。(圖/記者鄭玉吟攝) 桃園煉油廠廠區有著完善的汽、柴油成品自動化灌裝設施,擔負台灣中、北部民生用油、桃園機場航空燃油供應之重任。其進品的原油,經加工後主要的產品包括:天然氣、LPG、汽油、柴油及航空燃油等。 ▲桃園煉油廠公關課張彥堂進行解說。(圖/記者鄭玉吟攝) ▲桃園煉油廠相關設施模型圖。(圖/記者鄭玉吟攝) 桃園煉油廠公關課張彥堂表示,在台灣很幸福,那個油很便宜,只要有飛桃園機場的飛機,一定都加滿油再走。當問及配合淨零排放政策,公司如何減碳時,張彥堂進一步指出,廠區從編列預算到整個環保工程的運作大概5到8年,均有長期的規劃,並持續掌握接下來未來10年的環保標準,已盡可能將廢氣、廢水及焚化爐之污染降至最低。此外,中油公司也一直在做轉型,開始在做電池,現在加油站可能有Gogoro 或者中油的充電器,新竹、台南也有先進太陽能板與智慧型的加油站。 ▲桃園煉油廠排放設施。(圖/記者鄭玉吟攝) ▲桃園煉油廠管線設施。(圖/記者鄭玉吟攝) 桃園煉油廠基於安全等多重考量,平時實施管制不對外開放,惟歷經數十年來的保護,廠區內有綠油油的草坪與相思樹等多種樹木,還有眾多鳥類在此棲息,宛如一座大型的生態公園。未來將秉持環保與經濟兼顧的理念,持續優化廠區環境,強化工安措施,為地球減碳及環境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桃園煉油廠後山步道一片綠意盎然。(圖/記者鄭玉吟攝) https://youtu.be/YFXWwrtgn2Y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環境教育中心 承先啟後持續推動臺東優質環境教育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是繼米國學校環境教育園區後,臺東縣第七處通過認證的環境教育場域,更是縣內第一個布農族的環境教育場域,他們響應SDG4優質教育、SDG11永續城鄉、SDG15保育陸地生態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長期在地深耕融入珍貴的布農族傳統文化,嘗試找回人和大自然的永續及對等關係,同時促進了眾多原住民青年返鄉,一同為環境教育和生態倫理的推廣事業奮鬥。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環境教育中心。(圖/臺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經過2年的努力,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在今年3月通過環教場域認證,為許多有興趣參與認證且正在努力的夥伴注入一劑強心針,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在未來透過各種分享和交流活動,將申請經驗傳遞給更多具有潛力的場所,讓臺東的環境教育可以持續點亮更多場域。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保留珍貴森林及布農文化。(圖/臺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阿力曼館長則說,為了要保留珍貴森林及布農文化,避免被財團開發,他以個人力量推動保護,找回人類跟大自然的永續共存的模式,至今已累積20餘萬人次進入,「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並不在彰顯人類知識權力的偉大,相反的,它讓人謙卑走入森林,成為森林的一部份」,正式獲得認證成為環境教育場域,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會持續讓森林博物館的精神被更多人看見與認識。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在未來能夠透過各種分享和交流活動,將申請經驗傳遞給更多具有潛力的場所。(圖/臺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以森林銀行概念為出發點,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環境教育中心規劃了「一日布農生活」及「森林銀行之小樹之歌」兩大環教課程方案,讓來訪的朋友可以通過課程體驗布農族的文化,並了解氣候變遷及環境永續議題,館方在辦理環境教育體驗的同時也不忘考量土地的環境負載力,所以一天僅開放300人進入,可透過博物館網站(http://www.forestculturemuseum.com.tw)預約體驗,一起感受傳統文化及原始森林之美帶來的震撼。#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保留珍貴森林及布農文化。(圖/臺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消失中的草地明珠美麗環頸雉 斑斕富麗的臺灣特有亞種
記者盧嘉生、秦毅君/高雄報導 害羞的環頸雉與中海拔藍腹鷴、高海拔帝雉,並列為臺灣三大雉雞。而棲息低海拔的平地、丘陵的環頸雉,屬二級保育類,是臺灣特有亞種,由於生態環境和農民的田地重疊,加之外來種混血的問題,被稱為草地明珠的牠已漸漸消失中。 ▲環頸雉雄鳥在頭、胸、背部有亮麗的羽色。(圖/盧嘉生提供) 每年三、四月時,環頸雉正值繁殖期之際,只有這個時節才比較容易見到牠的蹤影,嘹亮的嘓、嘓啼叫聲,不善於飛行常隱身於草叢中,受驚嚇時才作短距離飛行。雄鳥在頭、胸、背部有亮麗的羽色,臉紅色,頭頂藍綠色帶褐色,後頭有羽冠,頸部有白色頸環,是十分美麗的鳥類。 ▲環頸雉不善於飛行常隱身於草叢中。(圖/盧嘉生提供) ▲害羞的環頸雉是平原鳥種。(圖/盧嘉生提供) 身為平原鳥種的環頸雉,覓食種子、根、漿果、嫩芽及昆蟲,但也喜歡旱作物如花生、地瓜、玉米等,故與農夫有實質上的衝突。隨著人為的開發、棲地的破壞與早年外來亞種的引進,皆是造成環頸雉族群的生存不易。 ▲環頸雉覓食種子、根、漿果、嫩芽及昆蟲。(圖/盧嘉生提供) ▲環頸雉。(圖/盧嘉生提供) 被暱稱為 「啼雞」的環頸雉,原為早期臺灣田野間最常見的鳥類之一,也有人稱牠為「臺灣雉」。這斑斕富麗的臺灣特有亞種,已為保育類第二級,法律條文禁止捕捉與獵殺,如何保有牠們的生存?讓我們的下一代還能見證這美麗的物種?是一個深刻的問題。# 影片來源:睿傳媒 https://youtu.be/teM6uuGl8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