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健康
彰縣衛生局追查檢出蘇丹紅辣椒粉流向 市售問題批號產品均已下架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有關雲林縣衛生局公布濟生股份有限公司製售之「家用四合一調味料組合(有效日期2025.12.12)」產品,其中「細粉紅辣椒」調味料品項經抽驗檢出蘇丹色素三號(suddan III),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規定,彰化縣衞生局於接獲通報第一時間,立即清查全縣57家全聯門市,問題批號產品均已下架,共下架638瓶。 衞生局表示,蘇丹色素(蘇丹紅)是親脂性偶氮化合物,為工業用紅色染料,可用於溶劑、機油、鞋油及地板蠟等,但禁止添加於食品中,是環保署107年6月28日公告之毒性化學物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亦將之歸為三類致癌物。 案內「細粉紅辣椒」調味料檢出蘇丹色素三號(suddan III),已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10款「添加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之添加物」規定,依同法第49條規定,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八千萬元以下罰金,衛生局呼籲食品製造業者,食品加工過程如有使用添加物之需求,一定要使用衛生福利部公告合法之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並應遵守「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定,衛生局未來仍將持續加強市售產品查核,以維護民眾食品衛生安全。
全榖雜糧纖維排行榜第一名居然是「它」 可以護眼還具抗氧化作用
攝取足夠的全穀雜糧類食物,有助維持身體的整體健康,特別是消化道健康、血糖控制和心血管健康。有營養師列出全榖雜糧類纖維排行榜,其中第一名可是跌破眾人眼鏡,大家平常奉為高纖聖品的地瓜、燕麥,膳食纖維含量竟然都輸「它」。 營養師楊斯涵近日透過粉絲專頁「楊斯涵營養師的美味生活」發文指出,食物界的天然膳食纖維來自於蔬菜、水果、豆類、堅果,以及全榖雜糧類,全榖雜糧類主要提供澱粉,若選擇未精緻的全榖雜糧,則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根據衛服部每日飲食指南三餐中,未精緻的全榖雜糧宜佔1/3。 楊斯涵說明,未精緻的全榖雜糧指的是,原態(原型)的全榖雜糧。以1份全榖雜糧=70大卡,含碳水15公克、蛋白質2公克的膳食纖維質含量。 她還特別列出全榖雜糧類纖維前八大排行榜,分別是玉米、南瓜、燕麥、地瓜、芋頭、馬鈴薯、山藥、五穀米,相比精緻的白米、白麵條等白澱粉,可以獲取到更多的膳食纖維。 《全榖雜糧纖維排行榜》 1.玉米:膳食纖維,4.0克/85克;碳水,15.1克;蛋白質,2.8克;脂肪,2.1克。 2.南瓜:膳食纖維,2.1克/85克;碳水,14.7克;蛋白質,1.6克;脂肪,0.2克。 3.燕麥:膳食纖維,1.7克/20克;碳水,13.5克;蛋白質,2.2克;脂肪,2.0克。 4.地瓜:膳食纖維,1.4克/55克;碳水,15.3克;蛋白質,0.7克;脂肪,0.1克。 5.芋頭:膳食纖維,1.3克/55克;碳水,14.5克;蛋白質,1.5克;脂肪,0.6克。 6.馬鈴薯:膳食纖維,1.1克/90克;碳水,14.2克;蛋白質,2.3克;脂肪,0.2克。 7.山藥:膳食纖維,1.0克/80克;碳水,14.2克;蛋白質,2.2克;脂肪,0.1克。 8.五穀米:膳食纖維,1.0克/20克;碳水,14.6;克蛋白質,1.7克;脂肪,0.6克。 (以上資料來源取自楊斯涵營養師的美味生活粉絲專頁)
老阿祖雙腿冰冷酸痛醫師診斷血栓 打通雙腿動脈術後甩開輪椅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90歲的劉姓老阿祖,兩個月前因左腳又冷又痛到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就醫,員榮心臟外科主任賴金湖醫師經電腦斷層發現,阿祖左大腿血管長段完全栓塞,右下肢血管嚴重阻塞,所以沒辦法走路,如果未即時處置,最嚴重可能要截肢。賴主任先放置人工血管,讓左腳血流順暢,一個月後再用心導管方式,在右腳放置支架,打通雙腿動脈。手術後,阿祖好像打通「任督二脈」,可用助行器走路。 老阿祖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不好等多種疾病,兩個月前因左下肢冰冷腫痛,被送到員榮急診,急診室翁聖富醫師憑藉身體理學檢查及豐富經驗,懷疑有急慢性動脈阻塞,迅速安排下肢動脈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左側股動脈完全阻塞。隨即會診心臟外科賴金湖主任,經由病史評估,身體理學檢查及電腦斷層影像,臆斷是左下肢股動脈慢性阻塞(非急性動脈阻塞缺血),便安排住院,於隔日在導管室進行氣球擴張血管成型術。但因左側股動脈有超過25公分完全阻塞及嚴重鈣化,始終無法有效地打通血路。 ▲90歲老阿祖注射顯影劑後,可看到左腳側股動脈完全阻塞(圖中紅圈處),血液流不過去,只能以人工血管代替。(圖/員榮提供) 因病患左下肢冰冷疼痛的症狀依然持續,賴主任制定左下肢動脈繞道手術,考量病人年紀大,本身慢性疾病多,屬於中度以上的手術麻醉風險。在確定病患及家屬的意向後,便會診心臟科及麻醉科,做手術前的評估,評估後研判心臟及麻醉風險為中度,家屬相當信任賴主任,隨即進行手術。 手術過程大致順利,但難度頗高:首先是左側股膕動脈粥狀硬化以及鈣化的程度非常嚴重,所以需要先做動脈內膜切除;其次是左側的膕動脈深度至少有10公分深,血管縫合不易;最後是動脈因為栓塞發炎,所以跟周邊組織都有嚴重的沾黏。所幸經過四個小時的細心手術,非常順利,左足的冰冷感及疼痛,也在術後第一天就有了顯著的改善! ▲患者右腳接受心導管手術前,注射顯影劑可看出嚴重阻塞血液無法暢通(左圖),心導管支架置放後,血管流暢(右圖紅圈處)。(圖/員榮提供) 老阿祖雖然已90歲,卻仍十分健談,個性也很樂觀開朗,換藥時的疼痛,僅僅是皺一下眉頭,而不抱怨;每當賴主任查房時,總是語帶感謝,患者住院15天後順利出院。 賴主任指出,急性下肢動脈阻塞的症狀除腿部突然變冰冷外,還會麻木、疼痛,腿顯得蒼白缺血色及腳掌上方摸不到脈博,如果未能即時打通動脈,可能因肢體壞死需要截肢! 慢性阻塞因血管是慢慢狹窄最後才阻塞,所以患者剛開始可能覺得走一段路腿就會很酸,要坐下來休息一下才能再走,即是所謂的「間歇性跛行」,患者走不動的原因是因為血管阻塞造成下肢血流不足,如果放任不處理,會慢慢地變成腳部缺血性疼痛,足部皮膚壞死、潰瘍或傷口無法癒合,最後也難逃截肢的悲慘後果。
保護力不可少 籲民眾把握年前最後一場新冠XBB疫苗社區接種
記者邱猷權/嘉市報導 為主動防堵新冠疫情,嘉義市政府祭出疫苗接種獎勵措施,自113年1月22日起,設籍嘉義市出生滿6個月以上市民,至本市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接種任一劑新冠XBB疫苗,皆可獲得200元禮券,此項獎勵措施實施至113年5月31日或禮券用罄為止,籲請把握機會。只要出生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且與前1劑其他新冠疫苗間隔達3個月以上,即符合接種資格。另外,提醒曾經確診者須間隔3個月後才能接種新冠XBB疫苗。 衛生局為提高民眾接種的可近性及方便性,特別開設新冠XBB疫苗接種站,於2月3日(六)下午1:30-4:30在東區家樂福北門店。此場新冠XBB疫苗施打對象限12歲以上民眾,請民眾攜帶身分證、健保卡及小黃卡前往接種。設籍嘉義市之市民於此場次接種新冠XBB疫苗,除可獲得200元禮券外,衛生局加碼贈送新鮮蔬菜禮盒1份。 同時更鼓勵嘉義市企業、公司、社區或職場等揪團超過30人以上,即可向衛生局報名集中接種,衛生局將派員前往設立接種站提供新冠XBB或流感疫苗接種服務。 衛生局表示,目前嘉義市有59家院所可接種新冠XBB疫苗,其中有48家提供隨到隨打服務,有關疫苗接種等相關訊息可至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官網/主題專區/ COVID-19疫苗接種資訊專區(https://health.chiayi.gov.tw/cp.aspx?n=7501)查詢,也歡迎電洽衛生局詢問(05-2338066)。
疾管署急籲國人「春節前接種」新冠XBB疫苗 憂疫情年後將掀高峰
記者邱猷權/嘉市報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去(2023)年12月新增110萬例病例及近1萬例死亡,與去年11月相較,住院數及重症數分別上升42%及62%,各項數據顯示COVID-19疫情傳播有增加趨勢,且全球COVID-19陽性率仍處於高點,東南亞及日、韓等亞太國家陽性率上升趨勢,WHO評估今(2024)年1月各項指標將持續上升。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亦上升且處流行期,去年9月26日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皆占99%。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以EG.5 (58%)為多,其次為JN.1 (31%)及XBB.1.5 (5%)等;境外檢出病毒株以JN.1 (66%)為多,其次為EG.5 (22%)及BA.2.86 (7%)等。 ▲養成衛生好習慣就是你我最佳旅伴。(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且適逢近期新年尾牙聚會、學校寒假開始等人群聚集及移動頻率增加,病毒傳播風險上升,預期農曆春節前可能達到疫情高峰,又近期國人規劃出國旅遊人數眾多,建議民眾出發前儘早接種新冠XBB疫苗,以及時獲得保護力。 民眾旅途中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落實衛生好習慣;入境若有發燒或急性呼吸道症狀,應主動告知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進行發燒篩檢及健康評估,入境後如有症狀持續或加劇等情形,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主動告知旅遊史,以供醫師評估及時診斷通報。
北醫大與貝殼生技簽約 AI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矯正器技轉
記者孟憲玉/台北報導 近年來,台灣患有睡眠障礙的人口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由2014年的12.78%上升至2022年的26.81%。值得注意的是,每年使用安眠藥的顆數已超過10億顆,突顯睡眠障礙已成台灣一項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引發睡眠障礙的多種原因中,根據美國學者的統計,約有20%的成年人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其中90%未經診斷及治療;從台灣人口估算,此症可能影響逾3百萬民眾,急需有效的改善。 然而,目前治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方法存在著一些挑戰,包括手術切除軟組織與上下顎骨整形、和陽壓呼吸器等。這些方法不僅具有侵入性風險,還讓患者抗拒就診,整體患者就診率低於1%,治療率更低。 ▲左一為貝殼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元傑,左二為前北醫大口腔醫學院王大源院長簽技術轉移。(圖/貝殼生技公司提供) 為了應對這一現代健康挑戰,台北醫學大學於2020年起,結合牙科與胸腔科的權威專科醫師,跨領域合作進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研發。透過引入人工智慧(AI)模型進行影像資料分析,他們成功研發出一種可客製穿戴及客製化位移口腔肌肉的矯正器。這項創新技術無需手術、整形或配戴呼吸器,僅需在睡眠期間佩戴,即可有效開啟呼吸道,輔助患者獲得更好的睡眠品質。 前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王大源指出,傳統的治療方式主要使用「陽壓呼吸器」,然而其機器龐大,攜帶不便,且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噪音,影響患者的睡眠品質。而新研發的矯正器,克服了這些缺點,提供了更為方便、舒適的選擇。 ▲右一前北醫大口腔醫學院王大源院長與大家聊對於呼吸中止症的嶄新角度,期盼可以幫助更多世人。(圖/貝殼生技公司提供) 台北醫學大學為了將這項先進技術推廣,於近日與貝殼生技有限公司簽署技術轉移協議,將「用於矯正阻塞呼吸中止症的咬合器製造方法」技術授權給貝殼生技公司。這一合作將有助於進一步將臨床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透過系統性的市場推廣,推動社會福祉,真正改善人們的睡眠生活。 貝殼生技作為台灣新興的生技公司,致力於AI睡眠醫療科技的推動。這次技術轉移協議不僅是對貝殼生技的肯定,更是睡眠治療領域的一大突破。該公司將藉此機會積極參與台灣及國際產學合作,推動創新科技的應用,期能為台灣的醫療科技在國際市場創造新機,詳見歐舒穩公司官網 。
全臺優秀高中生齊聚北醫大 新藥探索超新星科普培訓
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由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STEM領域及女性研發人才培育計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辦理「新藥探索超新星Supernova科普培訓營」,報名相當踴躍,有來自全臺北部、中部、南部及東部共105所高中近400位高中生參加甄選,最後錄取100位優秀學子參與科普課程活動。 課程活動於北醫大跨領域學院舉辦,吳麥斯校長特別抵達現場支持鼓勵及勉勵期許優秀年輕學子們未來進入北醫大,課程由計畫主持人醫學科技學院潘秀玲院長暨教授、計畫團隊堅強教授師資群及博士後研究員、碩博士班研究生群共同授課及輔導,課堂中由跨校及跨年級的高一至高三同學們共分為20組,師生共140人共聚學習,共同認識與了解新藥研發創新創業領域,各小組團隊最後以一分鐘電梯簡報進行發表,由各組團隊針對藥物研發進行募資說明演練。 ▲北醫大新藥探索超新星科普培訓師資團隊包括潘秀玲、許怡欣、皇甫維君、許凱程、楊雅婷等教授群及博士後研究員與碩博士研究生群擔任小組團隊助教與隊輔。(圖/主辦單位提供) 此次科普培訓課程活動持續著力於新藥研發科普智識普及與青年人才培力,課程活動開始由潘秀玲教授分享「新藥研發與創新創業」課題,接續由許凱程教授分享「智慧型小分子藥物設計」、皇甫維君副教授分享「遇見臨床試驗旅程」,最後進行小組團隊成果發表,由北醫大教育部創創教育計畫協同主持人管理學院許怡欣教授、台商資源國際集團楊雅婷執行長共同設計「新創團隊路演一分鐘電梯簡報」引導團隊進行演示發表,課程中亦安排醫技系潘玟伃助理教授分享學習資源與科系職涯探索,並由醫科院與管院優秀博後及碩博士研究生群宋亭儀、吳逸玟、葉雲萱、黃明敏、施皖曦、陳俊鴻、許家銘、蔡宇鈞、郭奕辰、彭兆翔、詹堉丞、林恩裕、方金于庭、楊淳麟、陳瑀柔、陳穎萱及黃展辭等,擔任活動行政團隊與小組助教隊輔,藉此科普培訓課程活動進行跨世代間教與學交流討論與相互培力。 跨世代教學師資陣容通過生動活潑、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讓青年學子們更加了解新藥研發創新創業領域智識,最後能學習透過角色扮演,小組成員擔任藥物研發團隊各角色,學習創新創業電梯簡報方法,把握搭乘電梯60秒時間,向投資人介紹說明醫藥新創與進行投資邀約。期待學子們秉持科學精神,持續關注醫藥科技發展,共同投入並持續學習,成為台灣新藥研發超新星。
影音/九旬阿祖突然性情大變家人以為中邪 求助醫師診斷因更換看護身心不適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https://youtu.be/fs4vJjLBrIc 彰化一名九十五歲的老阿祖,一個多月前突然神情大變,老是懷疑有人偷錢,還有被害妄想症,日夜不睡,一直碎唸,跟照顧的兒子大吵,直到遠住台北的女兒將她帶到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找身心科洪瑄隄醫師診治,洪醫師查出阿嬤因更換看護,身心不適,給予藥物後,情況明顯改善。洪醫師呼籲,老人家如神情大變,生活認知功能退化等,都可求助身心科。 這名老阿祖平日與兒子同住,以前從未看過身心科,也沒有認知功能障礙,日常生活都可自理,且個性溫和,生活起居則由外籍看護照料。一個多月前,原本的外籍看護因到期要離開,也請新看護接手,且事前也告知阿嬤此事,但阿嬤卻因此失眠、常自言自語、情緒起伏變大,並看到已經過世的親人來找她,家人以為中邪,帶阿嬤到廟裡拜拜。兩周前,老阿祖不小心跌倒撞到頭部,從此不吃不喝,日夜不睡,且懷疑東西被偷等被害妄想症情況更嚴重,一直碎碎唸、胡言亂語、覺得有人要害她,與同住照顧他的兒子大吵,全家人都受不了。 ▲身心科醫師洪瑄隄指出,家中長輩,突然間常自言自語、情緒大變、猜疑或妄想,都可向身心科求助。(圖/員榮提供) 老阿嬤住台北的女兒返回彰化,帶阿嬤到員榮就醫,身心科洪瑄隄醫師得知阿嬤曾撞到頭,先送急診進行電腦斷層,確定未受傷,再根據家人的描述,研判阿嬤有適應性障礙,合併精神症狀,是「譫妄」症典型症狀。譫妄症是突發性的「腦當機」,多好發於年長者身上。譫妄症是種短期內出現的意識混亂或伴隨精神異常的現象,由於症狀類似精神病,有時患者會被誤會是老番顛、中邪等,因此延遲就醫。 洪醫師研判,阿嬤與原先的外籍看護相處多年,不但有感情且生活起居都已有默契,突然要換看護,心情難免大受衝擊,加上之後頭部撞傷,加劇她的病情,先给了一週的止痛藥及低劑量抗精神病藥物,之後,再回診一次,情況已有很大改變,又回復以往個性溫和、慈祥老奶奶的樣子,也可以配合家人生活起居。洪醫師呼籲,如果家中長輩,突然間情緒大變,或猜疑、妄想等情況,都可向身心科求助。
影音/服抗凝血劑防血栓車禍反血胸 醫師呼籲:服用抗凝血劑遇到意外特別注意其後續影響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https://youtu.be/jVHcc5288NU 心血管患者常使用口服抗凝血劑防止血栓,但彰化一名80歲的王老先生車禍撞及胸腔肋骨後,仍持續服用,反而讓出血點擴大血流,造成血胸,胸膜腔內布滿血液,差點休克。衛福部彰化醫院胸腔創傷微創重建中心主任林聿騰提醒民眾,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遇到意外要特別注意其後續影響。 這名老先生表示,日前騎機車摔倒導致胸腔疼痛,就近到某地區醫院看診,被診斷出右胸1根肋骨斷裂,追蹤即可,但他一直很痛,又聽說肋骨斷裂會慢慢癒合,就一直服藥忍痛,而他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糖尿病,也是持續服用含有抗凝血劑的慢性病藥物。過了3天後,他胸腔持續很痛,連呼吸都痛,接著還出現呼吸困難,臉色慘白,所以他才轉至衛福部彰化醫院就醫。 ▲王老先生車禍撞及胸腔肋骨後,仍持續服用,反而讓出血點擴大血流,造成血胸,胸膜腔內布滿血液,差點休克。(圖/彰化醫院提供) 主任林聿騰指出,患者到院時臉色慘白,隨時會昏倒的感覺,檢測血液發現其血紅素低至5g/dl,比一般男性正常的14~18低了很多,有休克之虞,而且胸膜腔內滿是血液,研判胸腔內一定有出血點,經內視鏡手術止住血管的出血點並輸血後才開始好轉。 林聿騰說,患者右胸肋骨有9根斷裂,並不是只有1根,有的斷裂處可能是車禍之後才顯現。在患者止住出血點之後1週,在胸腔創傷微創重建中心進行微創肋骨手術,固定9根肋骨及重建胸廓。 ▲林聿騰表示,一般人會稱抗凝血劑是來「通血路」,以免血栓阻塞血管,減低中風的機率。(圖/彰化醫院提供) 林聿騰表示,一般人會稱抗凝血劑是來「通血路」,以免血栓阻塞血管,減低中風的機率,而患者長期服用的慢性口服藥之中有2種抗凝血劑,患者並不知其藥中有抗凝血劑,在車禍後就醫時也未告知醫師有長期服用,其在車禍造成胸腔小血管出血後,因抗凝血劑而凝血功能不佳,以致無法止血,慢慢造成血胸。 林聿騰說,血胸是指肺部和胸壁之間的胸膜腔有血液的積聚,症狀可能包括胸痛、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胸痛、頭暈目眩、血壓低、焦慮不安、心律加快、皮膚冰冷、出汗、臉色蒼白等。 ▲患者右胸肋骨有9根斷裂,有的斷裂處可能是車禍之後才顯現。在胸腔創傷微創重建中心進行微創肋骨手術,固定9根肋骨及重建胸廓。(圖/彰化醫院提供) 林聿騰指出,就因為抗凝血劑會導致血液凝固能力下降,所以,預計要進行手術、侵入性如大腸鏡等檢查或拔牙,醫師都會要求幾天前就要停止服用抗凝血劑,避免血流不止。 林聿騰強調,除了預計手術要停用抗凝血劑之外,萬一發生突發意外,恐有內出血之虞時,最好要告知醫師,以避免血胸等情況的發生。
七旬婦腰椎傷痛半年生不如死 精準固定「二次翻修」秒止痛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宜蘭74歲呂姓婦人脊椎受傷,經過多次骨髓灌漿治療,原以為可以逐漸康復,沒想到疼痛不減反增,每天往返急診打針「止痛」,最後連止痛針都成效有限,讓她「痛到不想活」,經羅東博愛醫院固定手術精準治療,術後隔天疼痛感消失,痛半年生不如死噩夢總算解決。 呂婦去年初在家裡撞到鞋櫃跌倒,意外傷及脊椎,家人將她送至急診,當時考量呂婦有慢性病史,加上骨質疏鬆等症狀,醫師最後選擇骨髓灌漿治療幫忙穩定患部。沒想到治療好一陣子,疼痛依舊,去年9月接受脊椎固定手術,卻反讓患部疼痛加劇,一早醒來不僅痛到無法起身,連日常生活都有困擾,每天只能往返急診,靠嗎啡注射「止痛」。 痛到忍無可忍之下,轉診至羅東博愛醫院,脊椎微創中心主任陳劍龍檢查發現,先前手術並未完全「治本」,骨頭不穩定導致骨頭往後壓迫神經,才出現疼痛感,陳劍龍利用3D電腦導航系統,以精準3D立體影像與定位技術為患部精準定位,並在第三、第五腰椎處重新打入鋼釘固定,將原先他院施作的手術「二次翻新」,穩定脊椎患部、減輕脊椎的壓力,術後隔天疼痛感就消失,讓呂婦人重拾笑顏。 陳劍龍表示,疼痛與呼吸、心跳、血壓、體溫並列為五大生命徵象,婦人就醫時,如按照疼痛指數分級,疼痛指數到達了10分,不僅疼痛劇烈無法忍受,也影響睡眠品質,對生活造成不便,團隊首要目標就是改善她的疼痛感,不痛才最重要。 「骨質疏鬆造成的壓迫性骨折,可以透過灌漿緩衝病徵,但如果合併神經性壓迫,單純灌漿沒辦法解決問題。」陳劍龍說,呂婦因壓迫劇烈,引起脊椎疼痛,必須以手術固定患部,達到減壓效果,才能避免神經再遭壓迫。由於呂婦先前已做過灌漿,加上有心律不整等問題,手術風險高,羅東博愛醫院投入內、外科團隊會診,精準醫療成功將脊椎「二次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