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健康

台東部落食尚創意⼤賞 烤茶地奪首獎 美食與工藝創新原民文化

記者秦毅君/臺東報導 台東縣政府於9月18日舉辦「台東部落食尚⼤賞暨釀市集啟動記者會」,特別邀請3位跨領域講師胡天蘭、林志豪、潘晨綱進⾏⽂化產業論壇對話,並辦理部落食尚大賞決選頒獎,由「烤茶地」獲首獎。縣長饒慶鈴表示,部落食尚計畫今年進一步推動店家與工藝師或工坊合作,利用陶土、月桃葉及藤編等製作食器,將食物與文創工藝連結,明年縣府規劃開放外縣市業者報名參加競賽,期待以多元豐富的飲食特色帶領民眾認識原民文化。 ▲利用陶土、月桃葉及藤編等製作食器,將食物與文創工藝連結。(圖/臺東縣原住民族行政處部落經濟科提供) 饒慶鈴指出,縣府推動「台東部落食尚」計畫邁入第5年,至今輔導29間店家,今年再結合工藝意象,發揮1+1大於2、產業再升級的概念,從食材延續至食器及工藝。食器不僅是食物的容器,更是文化、傳統和創意的體現,也為用餐體驗增加美感,讓祖先的故事及傳統技藝延伸至餐桌。今天食尚大賞看到結合工藝的多樣化食器,兼具美學與永續理念,並運用以洛神、荖葉、刺蔥等在地食材製作的餐點,為原民飲食文化激盪出更多火花。 ▲運用以洛神、荖葉、刺蔥等在地食材製作的餐點,為原民飲食文化激盪出更多火花。(圖/臺東縣原住民族行政處部落經濟科提供) 縣府原民處說明,上個月辦理器皿美學工作坊,邀請講者分享器皿搭配技巧與美學應用,也推薦以竹編、檳榔鞘、椰殼等製作食器的工藝家與店家合作,致力提升部落特色餐食。今年首度辦理部落食尚大賞,以「一口食」呈現,在決選中各店家展⽰了獨特的餐飲與食器搭配,經過激烈⾓逐後,從11間決選店家中頒發冠軍烤茶地、亞軍髒孩子工作室、季軍部落草地便當,分別獲得6萬、3萬及1萬元的⼯藝器⽫採購⾦,以及優勝蓋亞那工作坊、少妮瑤工作坊與最佳人氣獎烏尼曩工作坊,分別由縣長饒慶鈴等人頒獎,以鼓勵店家將傳統的⼯藝⽇常留在餐桌,帶領⼤家進入豐富的部落餐食五感體驗。 ▲美食作家胡天蘭表示,這次的體驗有別於各種美食競賽。(圖/臺東縣原住民族行政處部落經濟科提供) 美食作家胡天蘭表示,這次的體驗有別於各種美食競賽,台東原民美食與工藝的完美交織,彷彿詩意在舞動。品嘗每一道職人端出來的料理,同時間飄散著誘人的香氣,品味著創意的美妙,故事力和文化力非常動人,展現台灣最獨特也最具代表性的飲食料理篇章。 原民處補充說明,10⽉8、9⽇聯合「阿米斯⾳樂節」於都蘭⿐舉辦「台東部落食尚釀市集」,將呈現全新的「釀」作食尚盛典,「釀」更象徵著台東的⼈⽂與風⼟,經過時間發酵,所醞釀出台東獨⼀無⼆的部落風味;今年更進⼀步結合⼯藝意象,將「釀」的精神從食材延續⾄與⽇常⽣活的食器連結。另10⽉7⽇及10⽉10⽇安排「部落食尚專屬-南島藝文⼩旅⾏」套票活動,邀請各地旅客前往共襄盛舉。# 更多資訊請見台東部落食尚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tstylefood/)以及南島台東-台東縣原民處(https://www.facebook.com/aborigine089/)。    

《自然醒慢活祭》舉辦大地祝福與音療體驗 身心靈平衡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臺東縣政府首創身心靈休閒美學品牌《自然醒慢活祭》,今年「夏日療癒祭」已於9月16、17日在鐵花新聚落療癒登場,由創作鬼才DJ林強、金曲歌王陳建年、實驗搖滾樂團漂流出口等團隊輪番上陣,副縣長王志輝及社會處長陳淑蘭與數千民眾一同沉浸在音樂與自然結合的療癒氛圍。縣長饒慶鈴表示,臺東持續深耕身心靈休閒產業,今年不僅將課程走入社區和部落,還首次將臺東的慢活療癒魅力帶到臺北,10月底也將以溫泉為題,舉辦慢旅行,歡迎民眾一起來體驗臺東的療癒時光。 ▲《自然醒慢活祭》舉辦大地祝福與音療體驗。(圖/臺東縣政府社會處社會救助及社工科提供) 兩度受颱風攪局的「夏日療癒祭」,舉辦場地由杉原灣移至市區的鐵花新聚落,但仍保有一貫的自然療癒風格,更特別於活動首日開場加入「大地祝福」儀式,以鼓聲和吟唱連結臺東的土地與森林大樹,為近期受到颱風影響的臺東居民與土地,帶來心靈的撫慰和安定的力量。與一般音樂性演出不同的是,夏日療癒祭兩日活動皆由瑜珈老師林逸屏開場,帶領參與者透過瑜珈體驗打開肢體;入夜後,則由音樂接力,以音療派對、靈性舞會、手碟演奏等內容,創造一個讓觀眾自由漫舞、放鬆自我的療癒場域。 ▲夏日療癒祭由瑜珈老師帶領參與者,透過瑜珈體驗打開肢體。(圖/臺東縣政府社會處社會救助及社工科提供) 饒慶鈴表示,臺灣近年來音樂活動如雨後春筍般興盛,然而臺東以獨具的「療癒力」為主調,因此在《自然醒慢活祭》夏日療癒祭特意做出區隔,從演出節目到主題內容,皆將身心靈概念融入其中。希望民眾不僅享受音樂的美好,更能深度體驗並欣賞臺東的自然之美,從中獲得療癒的力量。 ▲藝術共創活動,吸引眾多親子家庭共同參與。(圖/臺東縣政府社會處社會救助及社工科提供) 夏日療癒祭的豐富內容不止於音樂。由在地藝術工作室Cool Color設計的「海洋生命樹」藝術共創活動,吸引眾多親子家庭共同參與,在老師引導下一起彩繪珊瑚造型的生命之樹與海洋生物,傳遞愛護海洋的觀念。同時,來自身心靈文創攤商及社區發展協會的40攤心靈市集,展售各式療癒小物、芳香精油、按摩指壓、自然美食等特色商品和服務,加上《自然醒慢活祭》自製文創商品,豐富多樣的內容讓活動更具吸引力。許多首次造訪自然醒慢活祭的民眾直呼:「好特別的活動,下次還要再來!」 《自然醒慢活祭》規劃將在10月28日至29日舉辦「淨心慢旅行」系列療癒遊程最終場,知本溫泉深度紓壓二日遊。# 感興趣的民眾請把握報名機會,詳細活動訊息請詳見官方網站(https://taitungspirit.pse.is/4xad28)、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tungSpiritFestival)和社群平台(https://www.instagram.com/taitungspiritfestival/)。

愛在原鄉 陽明交大醫院斥資千萬 行動醫療e起出發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98年起加入宜蘭縣IDS(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團隊,照護南澳、大同原民鄉居民的健康,最近斥資上千萬元,啟動IoMT醫療物聯網,第一線醫療資訊經由遠距系統傳輸,與醫院醫師溝通討論,提供遠距照會服務,給予精準完善的治療。 陽明交大醫院19日在東澳復健醫療站,舉辦「愛在原鄉,行動醫療e起出發」記者會,由院長楊純豪、健保署長官及地方代表共同啟動IoMT醫療物聯網儀式,宣告陽明交大醫院的偏鄉遠距行動醫療將跨入新世代。 陽明交大醫院表示,結合公共衛生教育、醫療,自95年即從醫學生教育開始投入教育與醫療的資源; 98年起牙醫、西醫參與宜蘭偏鄉IDS(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的醫療服務計畫,關懷照護弱勢,前往南澳鄉提供耳鼻喉科、婦產科及牙科巡診服務;100年起另增加大同鄉的腸胃科、眼科及內外科山地巡迴醫療服務。 定點的東澳復健醫療站於102年2月起開始啟用,目前提供當地民眾家醫科、復健科、風濕免疫科及中醫科等專科看診,改善當地民眾復健醫療的可近性,免於長期奔波勞苦並減少藥物負擔,針對當地民眾就醫需求所設立的專科醫療科別,幾乎等於是小型綜合醫院。 此外,山地鄉牙醫醫療資源貧瘠,多年來,陽明交大醫院行動牙科醫療團隊每周定期至南澳衛生所駐診及國小學童巡迴醫療、塗氟及口腔衛教,偏鄉學童齲齒率大幅下降,民眾就近獲得牙醫資源,同時為減少偏鄉病患牙齒檢查和治療的等待時間與回診的次數,由經濟部國貿局、外貿協會與台灣精品企業贊助支持,並與台灣利他資源整合社會企業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團隊合作打造而成的「數位牙科巡迴車」增加機動性,提升到宅牙科醫療的廣度。 院方說,原鄉交通不便,醫療設備不足,原鄉部落長輩除了慢性疾病外,也有許多「專科醫療」需求,各大醫院考量整體醫療量能,要能持續前往偏鄉執行診療服務,的確不容易,如今陽明交大醫院參與偏鄉醫療超過十年,院方思考如何把醫院的專科設備與專業照護帶入原鄉,守護偏鄉醫療不中斷,而未來運用新醫療科技與遠距照護更將是發展重點。 2023愛在原鄉,將嶄新邁進E世代行動醫療里程碑,強化原鄉的行動專科醫療儀器,最近投入上千萬元,結合複合式遠距醫療資訊網路與電子病歷應用,可以將生理監測、專科檢查數據或影像即時傳至醫院資訊系統,必要時由專科醫療照護團隊,提供遠距照會服務,亦將建立遠距照護平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2023愛在原鄉行動醫療設備」由社會善心人士集結愛心,捐贈全自動隧道式血壓計、復健訓練智能機器手、12導程心電圖、手持電子眼壓計、手持無線裂隙燈、手持式數位眼底攝影機、高階攜帶型五官科鏡檢、鼻咽喉內視鏡檢查儀器、全身性體外超音波檢查儀器、耳鼻喉科治療台、生理監視器、看診/靜態醫療影像傳/資訊貯存傳輸等軟硬系統等共十二項醫療設備儀器,提升原鄉醫療可近性與及時性,提供更加舒適和便利的醫療體驗。

後疫情時代護理專業發展國際研討會即將登場! 

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112年10月14日至15日,將於集思會議中心交通部舉辦一場極具意義的國際研討會,探討後疫情時代的護理專業發展。 邀請到來自美國的Pamela Cipriano以及日本的南弘子Hiroko Minami兩位傑出學者,他們將一同分享國際對抗COVID-19疫情的措施和未來挑戰的因應策略。 自2019年底COVID-19爆發以來,全球各地都面臨巨大挑戰,對健康、人權、經濟、文化、社會和教育等多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護理專業作為全球最大的健康照護領域之一,在應對疫情、保護公共健康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經過近四年的COVID-19應對和復原,護理專業在後疫情時代將面臨如何更具彈性和可持續性發展的挑戰,這也是台灣護理界在應對未來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挑戰時的一個重要課題。 國際交流: 研討會將匯聚產、官、學界和國際學者專家,分享各國應對COVID-19疫情的實務經驗和專業建議。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進行經驗交流、反思,並共同形成共識,同時也將成為全球在地化護理專業發展的參考依據。 未來發展:將討論如何將護理專業人員視為國家級戰略資源,包括應對災難時護理人力的整備、動員與投入;護理專業賦權與角色功能擴展;人力資源管理與教育培養議題;創新照護模式;以及以全球在地化為基礎的區塊鏈連結/區域整合,以促進護理專業的永續發展。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10月1日,額滿即止,請速報名。 參加對象:歡迎護理及其他醫事人員、教育人員、相關學生或任何對此感興趣的人參加。 更多詳情見活動官網:https://pro-nursing.com/。

魚油母湯這樣吃!吃錯比沒吃更糟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為了保養身體,現代人經常會針對需求補充各式維他命、保健食品,但有營養師就提醒,經常遇到民眾為「省時間」或「怕忘記吃」等原因,也不管每種保健品的特性,「有吃有幫助」一口氣把各種保健品都吞下肚,結果可能浪費錢還沒辦法充分發揮效用。 營養師高敏敏在其粉專貼文指出,以下這些保健品可要記得分開吃: 1.葉黃素 & β-胡蘿蔔素 兩者都屬於胡蘿蔔素,在腸道中吸收的路徑相似,同時服用可能導致互相競爭。 2.鐵 & 草酸、植酸、單寧酸 草酸、植酸、單寧酸等,會影響鐵質吸收,例如咖啡、茶類,因此建議分開食用。 3.鈣 & 魚油 鈣屬於礦物質,和魚油同時吃下去,可能會形成皂鈣,使腸道無法正常吸收 造成便秘或吸收不佳。 4.魚油 &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有吸附油脂的特性,和魚油一起吃,容易降低魚油的吸收。 5.鐵 & 膳食纖維 由於膳食纖維會降低鐵的吸收,所以高纖建議飯後吃,鐵劑建議隨餐或飯後吃,稍微避開就可以囉! 6.鈣 & 鐵 鈣和鐵同時吃,會互相競爭吸收,建議分開補充,並注意混合在一起的保健品及食品。若想補充鐵與鈣,建議是每天輪流著吃,或空腹時吃鐵劑、睡前吃鈣片。 高敏敏並提醒,每款保健營養品內含多種成分,各有特性,加上每個人身體狀況也不同,因此建議服用的時段也會有所不同。記得除了服用時間要注意,保健身體前必須先理解自己的需求,購買時要看清楚標示,以及想要攝取某種保健品時,不妨先詢問醫生、藥師或營養師。

影音/經濟部研發10項可攜式醫材 攜手彰基醫院推動長者健檢

記者曹靜怡/彰化報導 運用科技專案開發的10項可攜式醫材設備,經濟部與工研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共同舉辦「社區行動健檢服務啟動記者會」。先以彰化縣大城、芳苑、埔鹽三鄉鎮為場域,啟動智慧行動健檢服務,將服務帶入醫療資源不足的鄉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6xwL-MxvoU 經濟部與彰化基督教醫院合作,導入工研院及金屬中心兩個法人單位研發能量,並攜手5家業者開發了10項可攜式醫檢器材,包括仁寶「手持式超音波」、杏澤科技「牙菌斑診斷儀」、明達醫學的眼底鏡/眼壓機及創新醫電的心電圖儀,選定醫師病患比例較低的大城、芳苑、埔鹽三鄉鎮推動鄉鎮長者健檢,除可協助長者早期篩檢出疑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肺癌和口腔癌的症狀,提供遠距跨專科會診行動健檢服務,預計可提供超過5,000人次服務。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此次與彰化基督教醫院導入之「社區行動健檢」,有三大特色,一、「流程高效」:首創電子識別,透過智慧動態排程、即時通知,協助引導受檢者完成所有檢測,無須逐站苦苦等候,健檢時間大幅縮短,從原先需花費超過1小時,到現在只用30分鐘就可完成。二、「在地便民」:健檢安排在民眾日常出入場所,且透過智慧醫療資訊平台,檢測數據圖文化呈現,受檢者在醫師總評時,即可一目瞭然自身健康狀況,讓成人健檢服務達到有效醫病溝通。三、「檢項多元」:影像醫材設備通常體積大、重量重,不便搬運移動,智慧醫療資訊平台整合多項輕量化醫材,可以提供多元遠距醫療照護。 力促此項社區健檢合作的立法委員謝衣鳯也表示,社區健檢項目繁多,參加的鄉親們大多是現場臨時報名的,常造成健檢現場混亂,透過工研院與元太科技合作,推出無紙化的電子識別證,不須長時間排隊等候,且每完成一項檢查項目,電子識別證即時更新動態。 立法委員黃秀芳提到,依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個區域中每一萬個人口,就要有10位醫師提供醫療服務」,截至110年為止,我國仍有240個鄉鎮市區的每萬人醫師人數少於10人。期待本次「社區行動健檢」的計畫能成功推廣,未來進而能強化偏鄉醫療照護、充實醫療資源。 彰基醫學中心總院長陳穆寬教授說明,彰基與體系分院服務區域遍布彰化、雲林、南投三縣,除了作為急重難症後盾,更積極將預防醫學概念帶到服務區域各鄉鎮;本次與工研院合作以電子識別證,大幅縮減醫護人員引導時間,並加速異常追蹤,成為本院於關懷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的助力,也是現代智慧科技與預防醫學的結合。

社區教育結合輕旅行體驗 竹縣鼓勵長輩走出家門交朋友

記者蔡孟尚/新竹報導 為活絡社區在地產業、建構社區共生基地,並鼓勵關懷據點長者走出家門,新竹縣社區培力育成中心盤點整合全縣社區教育體驗資訊,推出10條輕旅行路線,由社會處攜手社團法人新竹縣紅十字會,帶長輩們坐公車到竹北市新國社區活動中心參加「社區教育暨輕旅行體驗活動」,除了讓長輩們做體操活動筋骨,也安排摺紙DIY及據點共餐,希望藉由活動讓長輩們認識新朋友,提高長輩社會參與的意願。 新竹縣府祕書長陳季媛表示,為鼓勵年長者能多多走出戶外,縣府透過大眾運輸結合社區發展協會,盤點全縣關懷據點,在7個鄉鎮市規劃了10條輕旅行路線,鼓勵年長者朋友「揪團」洽詢社區協會,踴躍參加輕旅行活動,讓年長者更健康、更有活力。 社會處長陳欣怡表示,社會處自108年成立「新竹縣社區培力育成中心」,今年盤點10個有意願且有能量的社區,推出具有在地特色的輕旅行服務,如南平社區結合水梨產季推出水梨披薩DIY,讓長輩們能走出戶外,結伴成群,也讓據點間有交流機會。 這10條輕旅行路線附近都有公車站牌,以今天的活動來說,長輩們從家樂福附近的站牌坐竹北免費市民公車到竹北國中站下車,再走約200公尺就可以到新國社區活動中心,其他路線也可持敬老愛心卡乘坐公車抵達,非常方便,歡迎長輩們多加利用。 參加活動的73歲張伯伯表示,坐公車就能到達非常方便,只要先查清楚上車地點,摺紙活動也很有趣,上一次摺紙應該是小時候,感覺非常生澀,還好有老師一步一步地慢慢指導,是很不錯的體驗。 此次活動共有40位長輩參與,其中有一位長輩是聽障者,社會處也特別安排手語翻譯人員協助,讓長輩能更好的融入活動。縣議員蔡志環也特別到現場關心長輩,並現場獻唱了台語及客語歌謠,歡迎長輩們參與活動,也鼓勵長輩們年紀大了,要更關心自己、活得開心,「該吃就吃、該用就用」,不要只想著把東西留給子孫。 社會處表示,期望透過此活動培養共生與共融的社區文化,增加長輩的社會參與性,也歡迎新竹縣長輩們報名參加據點活動及社區輕旅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相關資訊網站如下:(https://social.hsinchu.gov.tw/News_Content.aspx?n=205&s=3794) 社區輕旅行相關資訊網站: (https://social.hsinchu.gov.tw/News_Content.aspx?n=186&s=251109)。

農業「人老地荒」有解 友善農友賴建全先生專訪

記者黃雪若/彰化報導 這篇訪談是以電話方式完成的,賴先生是位退休公務人員,年齡約60歲,自小生長在以務農為主的傳統家庭,老家主要是以種植葡萄、芭樂、稻米營生。賴先生在公務員職務退休後,回到彰化縣大村鄉貢旗村接手經營父母的葡萄園,因為對於退休後務農的計畫早有規劃,賴先生在擔任公務員時,很認真地收集學習有關有機友善栽種的知識及技術。 返鄉後,賴先生首先著手重新活化農地,農地經過長期的化學肥料及農藥的施作法之後,出現土壤劣化的惡性循環,農民長期依賴化學肥料及農藥,投資成本節節升高,結果一定是很難有滿意的收穫。 賴先生的作法是,先以耕耘機鬆土,加入有機肥料及微生物液讓空氣及酵素活化土壤,這個過程可以讓土壤自行修復,土壤如同人體,也有它們自己的復原機制。肥料方面,賴先生將之前收集學習的有機肥料及微生物液製作技術完全發揮應用在種植上,例如利用蓖麻油籽、肉桂油及葵無露等製成肥料或殺蟲劑葉噴,自製有機資材成果非常成功,收成豐碩超越父母種植時依賴化學肥料及農藥的產量及品質。 ▲友善無毒自然發酵的葡萄汁液。(圖/賴建全提供) ▲葡萄吐新芽以溶磷菌根灌,並以自己調配波爾多液葉噴殺菌的友善有機農法。(圖/賴建全提供) ▲友善無毒自然發酵的葡萄汁液。(圖/賴建全提供) ▲杭菊及萬壽菊可以自製萃取根灌液預防根腐線蟲。(圖/賴建全提供) ▲杭菊及萬壽菊可以自製萃取根灌液預防根腐線蟲,可以達到友善有機農法的功效。(圖/賴建全提供) 人老地荒的現象確實存在目前的農村中,但是,賴先生以自身學習有機友善耕作的實際經驗,提出積極有效的解決對策,也沉痛的建議相關農政單位,應該擔負起有機友善耕作教育訓練的責任,幫助農民改善耕作方式,化解農村「人老地荒」的惡質現象,因為長期農藥及化肥種植會造成環境惡化,收入無法支付生活需要,無法吸引年青世代接手農業,而土地在長期不適當的使用下,作物收成也就愈來越無法達到產量及產值的要求,沒有報酬當然就後繼無人了。       ▲香甜碩果的葡萄,驗證了友善有機農法的優點。(圖/賴建全提供) ▲平常以割草機人工修剪園區雜草,成為有機推肥的介質,可促進土壤的活化。 (圖/賴建全提供) ▲香甜晶瑩剔透的葡萄也是來自友善有機農法 。(圖/賴建全提供) ▲圖片:友善無毒自然發酵的葡萄汁(圖/賴建全提供) 賴先生對記者說,有機友善耕作的成本比農藥及化肥低,即使是大面積的耕作也可以適用,耕作方式對維護農民的身體健康及消費者食用的安全方面,有很大的助益;他建議相關農政單位,可以基於提供社會大眾健康的食材考量為前提上,擔負起有機友善耕作教育訓練的責任,強制規定各地區農會及縣市政府舉辦農業課程,每年至少應辦理10場次有機友善耕作教育訓練,幫助農民改善耕作方式,持續地推動農作友善有機耕作,創造農業更大的生機,根本解決農村人老地荒的惡性循環現象。#  

冀盼友善四重溪溫泉環境 屏東美人湯借鏡日本箱根溫泉

生活中心/屏東報導 屏東擁有台灣最南端的四重溪溫泉,自日治時期就被列為台灣四大名湯之一,近年更因為屏東縣政府舉辦四重溪溫泉季活動而聲名大噪,周春米縣長希望相關公共設施能更加完善,13日與縣府團隊及觀光旅宿業者前往日本箱根溫泉區參訪交流,認為可以導入高齡化友善設施及整體景觀規劃,提升四重溪溫泉品質。 ▲縣府團隊致贈溫泉業者琉璃珠產品感謝。(圖/屏東縣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周春米縣長一行還巧遇在當地實習的台灣學生,有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世新大學、高雄餐旅學校、台北城市科技大學等,聽到熟悉的鄉音,學生們都很感動又親切,拿著國旗熱烈歡迎周縣長一行,周縣長也鼓勵學生們努力學習,之後回到台灣有機會到屏東玩。 ▲巧遇在當地實習的台灣學生,拿著國旗熱烈歡迎周縣長一行人。(圖/屏東縣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四重溪溫泉素來有「美人湯」之稱,其泉質可飲可浴,縣府推動溫泉標章及實施溫泉總量管制,確保溫泉水質且避免泉源枯竭,已展現成效;另方面,縣府近年打造四重溪溫泉公園,營造日式氛圍,每年年底舉辦四重溪溫泉季活動,滿山遍野的星河讓百年溫泉華麗轉身,人潮爆滿。 為讓四重溪溫泉變得更好,周春米縣長此行特別安排至日本知名的神奈川縣箱根溫泉區參訪觀摩,並與當地溫泉業者交流,其中昭和年間便開業的「箱根小涌園」是由明治時期的莊園地改建成的度假村,以泡湯設施為中心,涵蓋多間不同特色的旅館,溫泉設施、住宿場域、公共環境等都值得借鏡。 ▲因應高齡化設計,友善長者入寢。(圖/屏東縣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屏東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周縣長對旅館內的高齡化設施特別有感,例如房間原本是榻榻米,因應高齡化,改在榻榻米舖設床舖,座椅的高度也調整,友善長者入寢及就座,非常貼心。此外,泡湯池的規劃舒適,整體的景觀設計融入自然環境,有些甚至可以成為網美景點,還有針對親子設計的遊樂設施,全齡化的規劃,提升遊客的體驗。 ▲因應高齡化設計,友善長者就座。(圖/屏東縣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交旅處指出,目前四重溪溫泉區的公共浴池,早於1985年啟用,2013年縣府雖整修並申請溫泉合格標章,但容納量小又老舊。縣府於2022年向交通部提出重建計畫並爭取經費,著重於大型湯池設置,在地人使用免費,並在國有地新建200輛停車場。此次觀摩不只做為四重溪公共浴池重建參考,更可做為溫泉村的整體提升規劃借鏡,並要導入高齡化服務設計,吸引長輩及退休人士到四重溪泡湯,創造更高的溫泉產值。#

魯凱神話藝術村走讀之旅 青葉部落「星空饗宴」回味無窮

生活中心/屏東報導 以「魯凱神話藝術村」聞名全國的屏東縣三地門鄉青葉社區,向來以傳統文化帶動社區產業,近年更透過屏東縣政府協助,輔導青葉社區運用社區故事與原民特色元素,成功推出「星空饗宴」餐桌品牌。 ▲傳統花環DIY。(圖/屏東縣城鄉發展處提供) 遊客來到社區時,先進行跨火驅邪的迎賓儀式,透過焚煙告知祖靈有客人造訪部落,請祖靈庇佑一切順利平安。緊接著族人帶領遊客製作屬於自己的花環後,由青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巴俊傑帶領遊客走讀社區,可以看見青葉社區棋盤式的整齊街道上四處都是魯凱族藝術家的作品,使遊客深度徜徉在魯凱神話藝術村的氛圍裡。 ▲與遊客一起傳統圍舞。(圖/屏東縣城鄉發展處提供) 餐桌開始前,遊客帶著火把繞場地一周,並由部落頭目點燃希望之火,代表著對土地的尊重與祝福。餐桌饗宴中的每道菜餚是社區主廚運用新鮮的紅藜、小米等在地傳統食材,透過創新的料理方式,創造出淡菜柚香紅藜沙拉、佐醬蕈菇小米魚排等的特色料理,不僅保留了濃郁的部落風味,更展現對食物與文化的尊重。最後在星空下族人與遊客們伴隨著部落音樂圍舞,與大自然共度美好夜晚。 ▲特色料理紅藜蟹肉蔬果卷。(圖/屏東縣城鄉發展處提供) 屏東縣政府城鄉發展處表示,青葉社區透過每一次遊客的參訪與體驗,逐漸提升社區遊程內容與服務精緻度。本次參與的遊客對於能在青葉社區深刻體驗到魯凱文化底蘊,以及大自然的獨特魅力,感到相當愉悅,期望以後能再參加更多類似活動。青葉社區亦有舉辦社區小旅行,6人以上即可成行,內容含社區導覽和特色餐點,一人只要499元,如需DIY體驗另計價,詳情請洽青葉社區發展協會08-7965667。#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