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宜蘭縣大同鄉樂水部落112年小米收割祭儀將於6/24日盛大登場
記者樊德惠/宜蘭報導 宜蘭縣大同鄉樂水部落重要的小米收割祭儀,將於6/24日(週六)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半在樂水社區綜合運動場舉行,活動採總量管制,並以邀請方式開放一般外賓參與。宜蘭縣大同鄉觀光休閒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曾勝二表示,trakis小米對於泰雅族tayal而言,無論是生活、文化、社會等,都佔有極為重要的核心地位,除了是主食外,在釀酒、醃漬、貢品及禮品需求上,也非它莫屬。泰雅族在播種穀物的作業上,唯有小米是必須帶入gaga的儀式,在四大節慶(播種祭tmbux trakis/收穫祭qmloh trakis/豐收祭smlkotas/守月祭lmagu byacing)儀式,均以小米為主要產物象徵。 樂水部落在復育小米的履歷初衷,並非單純用在商業經濟角度為著眼,而是希望藉由小米的復育,重現文化的氛圍,並激起部落族人對「gaga」的生命記憶,同時藉由trakis收割作業,逐步帶入文化儀式的復甦,繼而回復部落整體生活秩序及生命核心的回歸與重整,並找尋部落最初的文化圖騰,重新構連部落系統性的基因脈動。這次活動可視為在地文化復振與傳承的重要指標,更具有凝聚部族情感與重構民族自信的積極鋪陳,並藉由小米的優美文化與故事,連結部落體驗深度行程,透過規劃與行程安排,促使「文化」與「產業」合體銜接,藉以營造部落特色品牌,並轉化成為實際的風土經濟,提供在地產業一種更新的取向與模式,實際助益部落永續發展的機制。 「文化(gaga)」是民族祖先的脈絡,倘一個民族沒了文化根源,如同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即將喪失族群主體意識與自我認同的價值。沒有文字的泰雅族群,完全運用及依賴口耳相傳的方式保存、傳承文化,並以口述歷史的內涵去命名傳統領域的河川、山脈…及一切賦予泰雅生命意義的生態連結。為能延續族群的生命脈絡,守住祖先流傳下來的教訓與生活技能「gaga的起源」, 唯有振興部落祭儀「kbaiay gaga」與民族食材與環境,才能喚起部落族人的自覺及重現對祖先歷史記憶的重視,而部落的生民命脈也才能重回歷史的正軌。 過去上自政府以至各原民團體,不斷呼籲並推動所謂保留、維續原住民文化「gaga」的舉措,所以經常性辦理歌謠、舞蹈、族語、座談等活動不一而足,但片面及沒有系統的推行活動,成效始終有限,倘要整體性、系統化並持續回復部落文化的復甦成型,恢復「民族祭儀」是最有效且符合部落生活與社會內涵的具體手段,因為祭儀的辦理,自然而然相應而生的庶務包含耆老、吟唱、服飾、釀酒、醃肉、搗米、歌謠、舞蹈及族群回歸等現象,均會陸續成型並上軌道,因此恢復「民族慶典及祭儀」也是恢復原住民文化首當的要務。 這次活動內容安排與規劃,悉依部落長者口述記錄及相關史料蒐整編排建構,依循夢占(mspi)、祈福(mgaga)、摘穗(qmoloh)、感恩祭(smyus)及分享(qutux nniqan)等階段來呈現祭儀的內質與面貌。爰此特以舉辦「摘穗祭儀」,期彰顯部落文化再生之特殊意涵,並賦予部落族人更為豐富的文化承傳旨趣。活動內容包括耆老祭團摘穗祭儀式、迎賓歌(舞)、與大地共舞、來賓與部落耆老及泰雅公主合影、泰雅樂(舞)展演、各式農特產美食及手工藝展售、部落人文巡禮導覽行程、泰雅搗米樂(部落麻糬)、品嘗小米酒、品嘗泰雅醃肉(得麼面)等。本次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但來訪遊客午餐請至部落美食攤位自購,相關問題請洽詢 0978-297989 / 0928-029210。
郭綜合醫院長官包粽粽香增進情感
記者黃文博/台南報導 在端午節將屆,台南市郭綜合醫院特舉辦長官包粽傳情活動,藉以了解傳統民俗文化,吸引院內同仁爭相前往欣賞長官的民俗手藝,個個對她們賣力綁粽的精神敬佩不已。 醫院在員工餐廳將肉粽的食材炒好的米、香菇、蛋黃、肉塊等,各式材料、工具備妥,院長鄭雅敏、副院長楊惠琳、許豪斌、總務長鄭文雄及人事主任張惠茹圍上圍裙就定位,張主任駕輕就熟的按部就班操作,個個粽子綁的非常結實、有稜有角;而院長鄭雅敏從一開始折粽葉緊握、裝饀到綁妥,均很有架勢,受到各界的讚許後,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也愈包愈有趣。彼此藉活動感受有如大家庭般的溫暖,頓使在場觀賞者感到無比的溫馨。 副院長許豪斌 、總務長鄭文雄,也洗手後嘗試包粽子的樂趣,兩個大男生穿上圍裙上陣時,一時有些手忙腳亂,但有包粽子經驗的人事主任張惠茹從旁協助下,也各自完成包粽的初體驗。 在場幫忙的醫院營養師郭家伶認為現代人要吃出健康、不發福,建議所準備的食材以營養均衡為主,所精挑的豬肉,先用純天然釀製的香醇蔭油滷得既香又軟、營養米則選黑糯米可配合包括糙米、燕麥、小米的五穀米。 郭家伶趁機作衛教,教導大家均衡的健康飲食,她表示,市面所包的粽子熱量從三百五十卡至五百卡等,相當於一碗半至兩碗飯的熱量,民眾如有血壓高、血脂異常、糖尿病、腎臟病、過重或肥胖等問題時,郭營養師提醒食用時淺嘗即可,市面上肉粽較油膩,她建議食用肉粽可配味噌湯去除油膩,幫助消化。
美濃衛生所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個案 一次門診大腸鏡 成功切除息肉
記者施宇寬/高雄報導 美濃衛生所之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個案與義大醫院合作,順利轉診就醫,做大腸鏡發現息肉切除。美濃衛生所與義大醫院合作之一次門診大腸鏡綠色通道,讓病人感受到尊重以及便利,減少就醫次數,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應持續推廣,讓更多的民眾受惠。 ▲義大醫院戴部長與美濃衛生所快速通關的合作,讓民眾減少就醫的次數,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圖/取自義大醫院官網) 個案男性53歲,因為大便裡面帶有鮮血,時而有時而沒有,這個情形已經三到四年左右,鮮血都在大便後面產生,一個月大概會有10次的頻率,之前都以為是痔瘡,所以沒有就醫。個案兩年前都是吃外食為主,但這兩年都自己煮,一般來講不挑食,但以肉類為主,之前的工作是在便利商店服務,目前在賣小吃,大腸與香腸,但不常食用這些物品。 ▲美濃衛生所之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個案與義大醫院合作,順利轉診就醫,經大腸鏡切除息肉。(圖/義大醫院戴啓明部長拍攝) 美濃衛生所與義大醫院合作的第一個一次門診大腸鏡案例,大便潛血陽性的個案,FOBT:>999(+)陽性,由衛生所開立瀉藥及衛教三天低渣飲食,檢查當天吃瀉藥,之後直接到義大醫院做大腸鏡檢查,內科部戴啓明部長當天就發現病人大腸共有3顆息肉,最大一顆為在乙狀結腸3.5公分大的息肉,幾乎把整個腸道塞滿了,而且息肉已有出血現象,經內視鏡切除,幸運的是病理報告為良性管狀絨毛腺瘤。 義大醫院戴部長與美濃衛生所快速通關的合作,讓民眾能夠減少就醫的次數,能夠盡快得到良好的醫療,病人都相當的滿意。另外要提醒大腸癌,是台灣第一名發生率的癌症,如果在大便習慣有改變,糞便裡面有黑便或是鮮血,以及有潛血陽性反應,盡快就醫及做大腸鏡檢查。 另外也可以多利用,國民健康署,免費提供 50-74歲民眾每 2年 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平時做好均衡飲食,規律生活,若有任何的問題,盡快就醫,任何的癌症,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有很好的預後,建議民眾關心自己的健康,有任何的異狀、問題,可尋求就近家醫科診所詢問了解,提供更好的意見或轉診,做更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5歲以下小朋友不明原因頭痛嘔吐勿輕忽!就醫驚見腦部腫瘤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室管腦膜瘤是僅次於星形細胞瘤和髓母細胞瘤的第三常見於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該病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發病率最高,儘管現有聯合最大安全切除和輔助化學放射治療,但該病在兒童中仍然是最具挑戰性的惡性腦腫瘤之一,復發機率超過50%,其5年總生存率為50-81%。 2018年,年僅兩歲的許小妹因為不明原因嘔吐就醫,被診斷出患有室管膜瘤,即使經歷多次手術及治療,腫瘤細胞仍不斷侵蝕他弱小的身體,直到五歲的許小妹妹仍因為腫瘤轉移到腿部而飽受病魔侵擾。直到主治醫師建議接受癌症新創公司的對於兒癌免費贊助檢測進行CTC藥物篩檢服務,這項創新的技術讓她找到了兩種潛在的治療藥物,為她的復發和追蹤治療提供了希望。那一刻,她與家人的心頓時充滿了喜悅和感激。對於癌症病患及其家屬而言,不斷反覆切片的生理負擔是他們最為痛苦的。然而,創新技術服務的CTC藥物篩檢成為他們在這個時代尋找潛在治療藥物的新選擇,為他們帶來了曙光。 ▲CTC個人化抗癌藥物檢測技術2022年入選Berkeley SPH 生醫創新培訓計畫,在舊金山和公衛學院院長Michael 合照。(圖/精拓生技提供) 在許小妹的案例中採用新興檢測方式找到新藥物的過程,也在今年三月,於 MDPI期刊上共同發表了原發性顱內室管膜瘤的相關論文,裡頭數據實證了治療方式的用藥有效性,無疑為罹患罕見癌別、復發性、抗藥性腫瘤的病人帶來了新的機會。 創新技術服務協助臨床決策並非偶然,台灣在地生醫新創公司其擁有著獨家創新的精準醫療技術-個人化抗癌藥物檢測服務,通過仿生腫瘤類器官培養系統,創造一個體外腫瘤替身,讓患者減少以身試藥的風險,協助醫生和患者制定最佳治療策略。 此技術團隊也在2023年5月甫成功入選MassChallenge2023瑞士加速器計畫。此計畫全球高達1,220 個申請,亞洲唯一生技入圍的殊榮。這不僅是對其技術的國際認可,更是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的重要里程碑!在醫療生技裡,創新研究、新興治療方式的推廣是讓需要的人們知道在這個不斷變動的世界裡,還有很多可能逆轉自己情況的選擇。
秀傳醫院舉辦「秀出健康明天”肺”更好宣導 提高大眾對肺癌與風險因子的認知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彰化縣防癌協會25日在彰化秀傳舉辦「秀出健康,明天更好--癌症防治宣導活動」,共有60多位民眾參加。66 歲的延平里里長陳雯嘉在會中現身分享自己的經驗,她沒有吸菸或任何不良習慣,卻罹患原位肺癌,還好只有0.6公分,接受了微創手術切除,術後恢復良好,後續只需1-2年一次的規則追蹤即可。她強調肺癌篩檢非常重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可以健康地活出彩色的人生。 一位50歲的何先生也分享,他是老菸槍,因為咳嗽好幾個月,到秀傳醫院做胸部X光檢查發現肺部有一個8公分的腫瘤;因為發現時腫瘤太大無法手術,於是先接受了半年的電療及化療;後來腫瘤縮小很多,經過多科醫師討論後,安排整個左肺的全切除微創手術,目前規則追蹤治療中。 秀傳院長黃士維致詞時表示,癌症已連續43年高居國人死因的第一名,其中肺癌致死率也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每年有超過1萬人死於肺癌。在過去,80%以上的肺癌被診斷出來時,幾乎已是末期,很少能存活超過2-3年;而最近幾年來,大家對肺部保健與健檢的意識抬頭,越來越多的初期肺癌被提早診斷出來,並在微創手術後被完全治癒,所以早期肺癌篩檢相當重要。 秀傳副院長、胸腔外科名醫李佳穎在宣導時說,香菸是肺癌相關的一級致癌物,這大家都很清楚,但是在肺癌的患者中,有超過一半的人,終其一生沒有吸菸的經驗;根據國健署年報顯示,自從1990年後,台灣的吸菸比率是年年下降(32%降到14%),但肺癌發生率卻是年年上升(每10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 李佳穎副院長進一步指出,台灣PM2.5來源三成是外來霧霾(大陸為主),六成為本地工業及交通排放產生,中部地區的南方有全台PM2.5排放量全台第一高的六輕,北方有第三高的台中火力發電廠,再加上三不五時外來「紅色供應鏈PM2.5」三方夾擊之下,中台灣每年幾乎有1/3的時間處於嚴重空污情況;因此,在中部地區的民眾,是相對受害最深的一群人。 李副院長說,在各界的奔走之下,國健署於去年7月開始,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包括(一)50-74歲男性、45-74歲女性,父母兄弟姊妹子女等一等親有肺癌病史;(二)50-74歲的老菸槍,30包菸年以上;目前透過這個方案接受檢查的民眾,有2-3%已被診斷出早期肺癌。 彰化縣防癌協會陳家玉理事長表示,今日的活動希望能透過對社區民眾的衛教,提高大眾對肺癌與風險因子的認知,提早發現像里長這樣的早期肺癌患者,避免發生因延遲診斷造成後悔莫及的悲劇。
⟮ 獨家專訪 ⟯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 吳懿哲 暢談熱門話題 心臟病中西醫診療觀點
https://youtu.be/XWQ7YBF86iA ▲⟮ 獨家專訪 ⟯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 吳懿哲 暢談熱門話題 心臟病中西醫診療觀點。(影片/睿傳媒製作)
鼓勵打疫苗保健康 宜縣長者打3劑就送500元禮券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響應中央鼓勵長者接種疫苗政策,只要是縣籍65歲以上(47年次)或原住民55歲以上(57年次)長者,且符合接種資格(未完成基礎劑、基礎加強劑及第1次追加劑),即日起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即可獲得500元禮券。 依據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自112年度3月20日起開放輕症確診免隔離政策以來,至5月中旬為止,國內COVID-19確診(併發症)仍累計5千多名個案,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75%。進一步分析發現,確診個案如已接種滿3劑疫苗(含)以上,死亡機率確實較低;而超高齡(85歲以上)族群接種3劑疫苗後,保護效益十分良好。 由於近期COVID-19疫情再次上升,為加強65歲以上長者的保護,降低其感染COVID-19之重症及死亡風險,自今(24)日起至12月31日止,將延長「疫苗加一」活動。推動主軸為「疫苗打3劑,長者勁安心」,呼籲未完成基礎劑、基礎加強劑及第1次追加劑」等三類對象之長者踴躍接種,以增進免疫保護力。 衛生局提醒民眾,接種COVID-19疫苗具有安全性,副作用一般而言皆為輕微症狀。常見症狀包括疲倦、肌肉痠痛等,通常在幾天後可緩解,且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請尚未完成基礎劑接種(第1、2劑)及今年尚未接種過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的鄉親踴躍接種。如果曾確診的民眾,接種疫苗時間則須與確診日期間隔3個月(84天)以上。另外,提醒今年1月1日以後已注射過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之長者,並不屬於本次活動施打對象範圍。 縣長林姿妙再次提醒鄉親,落實勤洗手及注意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防護措施,有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並就近就醫及充分休息,待痊癒後再上班上學,以免病毒傳播。相關防疫資訊可參閱疾管署網站,或運用line搜尋官方帳號「疾管家」、「@taiwancdc」可即時獲得防疫訊息;亦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或宜蘭縣政府為民服務專線1999諮詢。
⟮ 獨家專訪 ⟯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 吳懿哲 暢談熱門話題 心臟停跳二十分鐘 急救存活是否生命奇蹟
https://youtu.be/WpueCCXZ-uE ▲⟮ 獨家專訪 ⟯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 吳懿哲 暢談熱門話題 心臟停跳二十分鐘 急救存活是否生命奇蹟。(影片/睿傳媒製作)
沉默殺手:高血壓相關疾病為我國重大死因 722是管理血壓好幫手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高血壓有著「沉默殺手」的稱號,因為它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之共同危險因子,依據110年衛生福利部國人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為十大死因的第2位、第4位及第6位,且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率及排行呈上升趨勢。 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世界高血壓聯盟連續3年倡議「準確量血壓,控制血壓,延長壽命」(Measure Your Blood Pressure Accurately, Control It, Live Longer),呼籲世界各國政府重視測量血壓的重要性。 控制血壓的關鍵 居家血壓量測「722」 國民健康署107年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結果發現,18歲以上國人一年內有23.6%沒量過血壓,為持續宣導民眾掌握自己的血壓狀況,並協助醫師正確診斷,社團法人台灣高血壓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最新「2022台灣高血壓指引」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量一次血壓,並搭配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取其平均值。如血壓值超過130/80 mmHg,醫師建議積極進行飲食、運動和作息調整,再進一步諮詢是否需要接受藥物等治療。 血壓健康管理 個人自省、家庭支持雙管齊下 國民健康署111年委託台灣高血壓學會針對民眾血壓自我管理行為與影響進行焦點團體訪談中發現,血壓管理需「以家庭為整體評估」,尤其具高血壓家族史之家庭,可及早發現潛在高血壓個案,且個案居家血壓管理遵從性高。研究也指出,單靠個人力量控制血壓容易成效不彰,需要周圍親友的提醒與支持,共同管理血壓值,除提高民眾對高血壓的關注,亦能提升平日對高血壓自省之態度;建議家中成員彼此關懷血壓狀況,多一聲問候:今天量血壓了嗎?並相互交流血壓管理的成果。 拒絕高血壓 從年輕開始 造成高血壓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吸菸、喝酒、缺乏適量運動、體重過重、攝取過多的鹽分等。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預防高血壓最重要的就是定期量測血壓,做好血壓管理及從年輕時開始調整健康的生活型態,如採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的飲食(三低一高飲食)、拒菸酒檳榔、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才能掌握健康的契機與關鍵。
鼓勵接種次世代疫苗 設籍宜縣幼兒接種疫苗可獲500元禮券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宣布16日起提供滿6個月至未滿6歲幼兒Moderna COVID-19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追加劑接種,只要是設籍宜蘭縣滿6個月至未滿6歲幼兒,至合約醫療院所或第40波快打站接種BA.4/5次世代疫苗或Pfizer-BioNTech幼兒劑型疫苗完成第3劑基礎劑接種者,即可獲得500元禮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宜蘭縣符合接種資格約3,000多人, 5月16日起至6月30日止,縣府將推動「宜蘭縣幼兒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運動」,鼓勵滿6個月至未滿6歲幼兒接種「Moderna COVID-19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追加劑」或是「幼兒Pfizer-BioNTech第三劑疫苗」,幼兒莫德納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可提供滿6個月至未滿6歲,並以Moderna疫苗完成基礎劑接種之幼兒作為接種追加劑使用;但不適用於滿6個月至未滿5歲以Pfizer-BioNTech幼兒劑型疫苗完成基礎劑接種之幼兒,該些對象仍需以Pfizer-BioNTech幼兒劑型疫苗完成第3劑基礎劑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