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健康

高雄義大醫院與美濃衛生所 建立分級醫療雙向轉診模式嘉惠病人

記者施宇寬/高雄報導 義大醫院戴啟明內科部部長,和六龜衛生所林鴻所長日前分享C肝轉介的成功案例,嘉惠偏遠地區的病患,相當具有意義。 ▲ 義大醫院位於高雄市燕巢區。( 圖片來源:戴啟明醫師) 圖/施宇寬拍攝 此次與會人員有義大醫院戴啟明部長、家醫部林季緯部長、六龜衛生所林鴻所長、仁武衛生所何所長以及美濃衛生所所長,前燕巢衛生所高文要院長、診所醫師、以及義大家醫科醫師等。活動首先由戴部長經驗分享,以將病患轉介到義大做C型肝炎的治療為例,透過綠色醫療通道,能夠讓病患不用等待,就可以完成抽血、超音波等相關檢查,當天看報告,便捷流程減少就診的次數,讓病患非常的方便,之前有轉介的病患,都非常的滿意。 ▲ 義大醫院戴啟明部長於會議中分享C肝轉介的成功案例。(圖/施宇寬攝) ▲ 六龜衛生所林鴻所長於會議中經驗分享。(圖/施宇寬攝) 衛生所及其他診所紛表認同戴啟明部長造福患者用意,願意積極的配合轉介病患到義大醫院做進一步的治療。 會議也討論到四癌陽性的轉介或是相關的超音波、大腸鏡的檢查,都能有綠色醫療通道,方便民眾檢查與治療。透過衛生所、診所與義大醫院的合作,受惠的是三方面,最主要的是,病人能夠縮減看病的時間與次數,亦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療。更希望這一次的合作,能夠讓更多的病人能夠享用到這個便利性。戴啟明部長目前也將與六龜衛生所合作的成果,在醫學會上分享,受到醫學專家的重視與認同。#

鳳尾草土壤吸收重金屬  確認來源以保健康

記者徐婷婷/台中報導 美國與中國的研究發現,民間常用草藥—鳳尾草,可能會吸收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屬-砷,學者建議民眾採食鳳尾草,務必注意可能的危害,以免原本希望「採藥保健康」,卻沒料藥草「含毒傷身體」! 曾經風靡一時被認為具有抗腫瘤效果的鳳尾草(又名鳳尾蕨、雞足草),在台灣鄉間田邊或岩縫間隨處可見、看似野草的鳳尾草因被研究發現可能有抗腫瘤作用而名噪一時,更被行政院農委會列為「臺灣本土保健植物」。 ▲美國普渡大學植物學教授班克斯(Jody Banks)證實鳳尾草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砷」。 (圖/感謝莊溪老師提供  http://kplant.biodiv.tw/index.htm) 鳳尾草雖看似不起眼,但其藥用歷史卻是十分悠久,最早可見於唐代的《本草拾遺》中,它的醫療作用從最初的治療皮膚疾病、惡瘡、刀傷、痔瘡和便血等,一直到現代應用於抗菌、抗腫瘤、抗氧化衰老以及治療泌尿系统感染和慢性前列腺炎。 鳳尾草在台灣山林鄉間隨處可見。《台灣藥用植物圖鑑》中提到它是消腫、止血、跌打傷的重要藥材。過去識貨的民眾會採摘鳳尾草煮成青草茶飲用清熱解暑;日前美國普渡大學植物學教授班克斯(Jody Banks)證實鳳尾草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砷」且對其耐受性高。「砷」是一種慢性有毒物質,可經由食用、吸入或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1987年將砷列入為確定致癌物,證實其與膀胱癌、皮膚癌和腎臟癌息息相關。目前,含砷的土壤和水污染已使得全球數百萬人深受其害。 ▲圖為鳳尾草/鳳尾蕨植物葉背,學者建議民眾採食鳳尾草,務必注意可能的危害性,無論外敷或內服需慎之。(圖/感謝莊溪老師提供  http://kplant.biodiv.tw/index.htm) https://youtu.be/c6iyI13cTkU ▲鳳尾草在台灣鄉間田邊或岩縫間隨處可見是「臺灣本土保健植物」入藥確認來源以保健康。 (影片:圖/感謝莊溪老師提供  http://kplant.biodiv.tw/index.htm) 由此可知,在現代的生態環境未改善的情況下,若大量或長期服用鳳尾草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可磨滅的損害。因此,我們對於鳳尾草的入藥外敷內服要十分謹慎,更別再將之隨意煮茶飲用。但換個角度,此植物也許將成為淨化重金屬土壤和水源的功臣之一。#

高雄後花園 春遊澄清湖心曠神怡

記者梁志祥/高雄報導 澄清湖位於高雄市鳥松區,是高雄第一大湖,舊名「大埤湖」或「大貝湖」,媲美大陸的西湖,也是重要的水源地和風景區。是一處適合全家人散步的好地方,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是高雄人人皆知的後花園,澄清湖水面寧靜,生態豐富,占地約有103公頃。 ▲水面佇立的蜻蜓全都是由不銹鋼鍋碗瓢盆所組成。(圖/記者梁志祥攝) 澄清湖風景區以「三橋」﹑「六勝」﹑「八景」著稱。三橋:九曲橋﹑鵲橋﹑吊橋。六勝:自由亭﹑更上臺﹑豐源閣﹑百花岡﹑富國島﹑千樹林。八景:梅隴春曉﹑曲橋釣月﹑柳岸觀蓮﹑高丘望海﹑深樹鳴禽﹑湖山佳氣﹑三亭攬勝﹑蓬島湧金。 水面上有一區佇立者許多蜻蜓,走進一看才知此蜻蜓全都是由不銹鋼鍋碗瓢盆所組成。這也太有創意了吧,內心不覺完爾會心一笑!標示牌上『作品說明』寫著:『風光明媚的大貝湖是一個很美的地方,記得小時候的印象非常深刻,非常多的魚;擠在湖面飛翔的蜻蜓,真的很美。如果這種感覺可以永久,那湖中的精靈是不是可以永久飛翔』。 ▲繞著湖走一圈,沿途盡是綠樹成蔭。(記者梁志祥攝) 繞著湖走一圈,沿途盡是綠樹成蔭,點綴著美麗的湖泊讓人流連忘返,走著走著聽到遠處傳來悠揚的笛聲,原來是有人在樹陰下吹著笛子,此情此景,真讓人心曠神怡。 https://youtu.be/xilmWGdx7xQ ▲美妙悠揚笛聲讓人心曠神怡。(記者梁志祥攝) 地址:高雄市鳥松區大埤路32號 / 電話:07-3700821(更多旅遊資訊) 營業時間: AM06:00-PM18:00(四月至九月)  /  AM06:00-PM17:30(十月至三月) 公休日:每週一 收費:全票100元、半票50元、團體票30人以上打8折優待。大型車60元、小型車60元、假日100元、機車30元。烤肉區清潔費每爐100元,活動場地費請內洽,在地人憑身份證免費。#

美國研究顯示散步不只減肥還有「小確幸」

記者顧一華/台北報導 無特殊目的、四處走走的行為,可統稱為散步,它就是種輕鬆悠閒、可快可慢、隨意走停的行走。 散步也可以是有目的的,網路上就可搜尋到各種散步的好處等資訊。 ▲美國楊百翰大學研究發現散步對人體有9種好處。 (圖/記者顧一華攝) 美國楊百翰大學研究選取了18名體重正常女性和17名肥胖女性,讓她們每天早上進行45分鐘的散步,通過腦電圖測量她們大腦的神經反應,發現兩組人大腦對食物圖片的注意力都下降,有利於減肥。 國外網站《Prevention》就分析散步對人體有9種好處,會更快樂、避免失憶、降血壓、降低心臟病發的風險、避免罹患肺癌、增強骨骼健康、避免脂肪堆積、看起來更年輕、避免一些其他疾病,基本上大家對於“ 散步”都是抱持一種舒適、健康的態度。  ▲光影的變化,常會有意料之外的美。 (圖/記者顧一華攝) 散步除了這些好處之外,其實在記者的眼中,倒是常有一些微小事物的發現,如閃耀在草尖上露珠、雨天過後長出的菇菌類、光影變化等等,從身邊事物發現這些小確幸的雀躍,反倒成為記者散步的主要目的,小小幸福,隨時可拾哦! # ▲雨後長出的菌菇彷彿帶人進入了童話故事中。(圖/記者顧一華攝)  

國民營養健康報告蔬菜攝取量偏低 營養師:蔬果5色越多色越健康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98歲的徐姓老阿嬤之前感染covid-19住院,沒大礙後出院,阿嬤說已經10多年未曾看病,被問到健康及長壽秘訣時笑著說:「老一輩的人說『著愛減呷肉,加呷菜』,我只是照著做。」彰化醫院營養師吳佩芬表示,相對於現今國人每日蔬果攝取不足,阿嬤的這句話更如暮鼓晨鐘;至於蔬果要怎麼吃,可以簡單的說「蔬果5色,越多色越健康」。 營養師吳佩芬說,依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顯示出國人各年齡層蔬菜攝取量均偏離每日飲食指南的建議攝取量;許多研究也指出,蔬果攝取不足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除了大家熟知的蔬果中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礦物質,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血糖、血壓、血脂控制;最不可忽視的是其豐富的植化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劑,能調整免疫力,還能抗老、防癌。 吳佩芬指出,植化素是植物在演化、生長過程中,為保護自己而合成,普遍存在於植物體各部位中,也賦予其不同的色彩及特殊氣味,由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植化素,必須透過飲食中攝取。大家常聽到的花青素、兒茶素、 葉黃素、玉米黃素等都歸類為植化素,可以簡單以5種顏色去分類。 5色分類如下:紅色:富含茄紅素、檞皮素、花青素;代表性蔬菜為紅鳳菜、紅椒、大番茄、紅蘿蔔,代表性水果為西瓜、草莓、紅石榴、蔓越莓、小番茄。 橙黃:富含B-胡蘿蔔素、玉米黃素、類黃酮素;代表性蔬菜為紅蘿蔔、金針花、金針菇、黃椒,代表性水果是木瓜、檸檬、芒果、鳳梨、柳橙。 綠色:富含葉綠素、兒茶素、葉黃素、吲哚、類胡蘿蔔素,代表性蔬菜包括所有綠色葉菜、青椒、蘆筍、綠花椰菜,代表性水果奇異果、青葡萄、芭樂、棗子。 白色:富含硫化物、蒜素、多酚、植物性雌激素,代表性蔬菜為苦瓜、大白菜、冬瓜、白蘿蔔、洋蔥、竹筍,代表性水果香蕉、桃子、梨子。 紫黑:富含大量花青素及類黃酮素,代表性蔬菜為海藻類、黑木耳、香菇、茄子,代表性水果是黑棗、葡萄、桑葚、藍莓。 吳佩芬強調,每天吃的食物最好是5色都吃齊,至少也要吃到3色,把握「越多色越健康」的簡單原則。吳佩芬提供一份早餐彩虹食譜,簡單方便又能攝取各種植化素,1人份的彩蔬豆腐蛋餅,備料彩椒35g、香菇30g、小白菜(任意綠色菜)40g、豆腐1塊、雞蛋1顆,將所有蔬菜切小及豆腐壓碎備用後,打入雞蛋混合均勻,用少許油煎香後即可。1人份的火龍果芭樂汁,火龍果切塊100g、芭樂切塊50g,可加少許蜂蜜及冰塊打汁。

營養師「舞告健康」驚豔快閃彰化火車站 呼籲民眾吃的重要性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為迎接222營養師節的到來,彰化縣營養師公會舉辦「食健康、食營養,營養師予你身體更佳勇!」快閃活動,公會中各領域(包括學校、團膳、社區及醫院)營養師,17日晚上齊聚人來人往的彰化火車站大跳「我的餐盤舞」,全場散發出健康活力氣息,吸引往來車站的民眾駐足觀賞。 彰化縣營養師公會理事長晏傳婌營養師表示,現在國人的慢性病許多都是吃出來的,110年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中,大腸癌、口腔癌、停經後乳癌、胃癌等皆與飲食有相關,慢性病中心臟病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 、高血壓 、慢性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及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皆跟飲食息息相關。此次舉辦「食健康、食營養 ,營養師予你身體更佳勇!」快閃活動,就是要呼籲民眾吃的重要性,藉由「我的餐盤舞」告知民眾「量」的概念,利用簡單的口訣,從兒童到老年人都能朗朗上口,進而在生活中運用並執行,達到良好吃的習慣。 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游欣亭表示,不適當飲食是造成全球人類死亡的首要原因,衛福部為全國人民打造「我的餐盤」健康飲食,營養師有責任及義務教導民眾;透過這次活動,期待更多民眾知道何謂「我的餐盤」健康飲食;也認識「營養師」 ,讓營養師可以協助您「飲食加分」、「健康加分」。 「食健康、食營養,營養師予你身體更佳勇!」快閃活動,透過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召集,彰化縣營養師公會理事林玉施籌劃及會員汪育珊編舞,公會中各領域的營養師齊聚一堂並走出各工作領域,一起踏入社區推廣「我的餐盤」健康飲食,讓民眾也更認識營養師,並在222營養師節前夕,預祝營養師節快樂。

提高50歲以上縣民新冠疫苗接種率 臺東縣祭100元禮券

記者池文中/臺東報導 臺東縣政府為提高長者新冠疫苗接種率及便利性,2/11-2/18在各鄉鎮市開設50歲以上新冠疫苗接種站,接種者可獲100元禮券,呼籲未完成基礎劑及追加劑儘快完成接種提升保護力,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衛生局長孫國平指出,臺東感染新冠肺炎導致重症死亡年齡多為65歲以上長者,而死亡個案中未接種新冠疫苗和未完成基礎劑接種逾6成,接種疫苗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為方便民眾接種及提升民眾接種,於各鄉鎮市加開50歲(含)以上民眾新冠疫苗社區接種場次,請民眾前往接種。 衛生局提醒,此次加開新冠疫苗接種場次接種對象為50歲以上未完成基礎劑、追加劑或免疫力不全及低下未完成基礎加強劑民眾,而基礎劑疫苗可選擇BNT或Novavax,二劑疫苗需間隔滿4週(28天)才可接種。已完成兩劑基礎劑者,需與前一劑間隔12週(84天)才可接種追加劑,追加劑疫苗建議接種雙價Mo BA.4/5。 COVID-19疫苗前請確認疫苗間隔是否已期滿,如符合接種條件請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新冠疫苗接種場次,可上臺東縣衛生局官網-主題專區-新冠病毒防治中查詢:https://www.ttshb.gov.tw/Announcement/C000046

45-79歲慢性C肝治療比例全國第一 張麗善籲踴躍篩檢

記者楊青琪/雲林報導 雲林縣為達到2025年根除C肝的目標,自108年推動精準式C肝篩檢計畫,結合多元合作策略,積極透過篩檢支持治療,防治成效良好。108年篩檢涵蓋率30.4%,至111年已提升為52%;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統計資料顯示,雲林縣45-79歲慢性C肝獲治療比例達59%,遠高於全國平均值47%,居全國第一。 衛生局表示,近年特針對特殊族群包括洗腎、愛滋及毒癮患者加強篩檢治療,資料顯示雲林縣特殊族群慢性C肝獲治療比例達63%,也高於全國平均值57%,愛滋慢性C肝獲治療達77%,洗腎慢性C肝獲治療達93%。感謝轄內醫療院所及各鄉鎮市衛生所積極動員、投注人力辦理篩檢並主動協助確診個案就醫。 ▲雲林縣每年都會辦理社區整合性健康篩檢活動。(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雖然民眾篩檢意識提升,但尚有約14萬人未接受B、C型肝炎篩檢。縣長張麗善提醒鄉親,不要放棄自己的權益,只要年滿45至79歲(原住民40至79歲),均可享有終身一次免費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請攜帶健保卡前往190家成人預防保健合約院所及衛生所,或利用社區整合性健康篩檢活動接受免費肝炎篩檢,且會針對血液檢查仍有C型肝炎病毒者,提供口服新藥治療約二至三個月,用藥簡便,副作用小,治癒率達97%以上,約18-20萬藥費完全由健保支付。 更好康的是扶輪傳愛「顧肝免驚遠,替你省車錢」補助設籍雲林縣民C型肝炎治療交通費用,費用依醫療機構與申請人居住地之距離而定,若是就醫治療民眾的住家離醫院超過5公里未達20公里,補助就醫交通費每人每次300元;超過20公里未達40公里,補助就醫交通費每人每次600元;40公里以上補助就醫交通費每人每次1000元,每人申請上限3次。補助方案至今年6月30日止,相關條件及各項相關申請資訊如有疑問可撥打05-7001327洽詢。

COVID-19確診2/8公布23,893本土347境外移入 另增54人亡

記者楊淨嵐∕台北報導 國內COVID-19確定病例,8日公布23,893例本土個案、34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4例死亡,皆屬重度感染、50例具慢性病史、38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23,893例本土病例,10,955例男性、12,932例女性、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 本土染疫個案分布縣市為:新北市(4,619例),臺中市(2,879例),高雄市(2,841例),桃園市(2,739例),臺北市(2,243例),臺南市(1,890例),彰化縣(1,126例),新竹縣(754例),屏東縣(675例),新竹市(598例),苗栗縣(569例),基隆市(510例),宜蘭縣(502例),雲林縣(478例),南投縣(410例),花蓮縣(297例),嘉義縣(292例),嘉義市(203例),臺東縣(136例),金門縣(63例),澎湖縣(60例),連江縣(9例)。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733,094例確診,分別為50,876例境外移入、9,682,16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自2020年起累計16,84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6,828例本土、21例境外移入。本土死亡個案居住縣市為:新北市3,287例、臺北市1,852例、臺中市1,801例、高雄市1,686例、臺南市1,245例、桃園市1,238例、彰化縣1,077例、屏東縣666例、雲林縣543例、南投縣536例、苗栗縣466例、嘉義縣445例、宜蘭縣348例、基隆市336例、新竹縣279例、嘉義市277例、花蓮縣275例、臺東縣204例、新竹市184例、澎湖縣44例、金門縣39例。

下肢復健機器人 病友重行好幫手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自2018年引進「下肢復健機器人」,幫助許多病友重建行走能力,功能性大受肯定。醫院復健醫學部副主任洪裕洲今(6)日強調,在病人還沒辦法站立或走路時,透過下肢復健機器人協助,再搭配鏡子增加視覺回饋,可加速神經復健進程。 ▲「下肢復健機器人」是病友重建行走能力的好幫手。(圖/花蓮慈院提供) 什麼樣的患者可以進行復健機器人的復健治療呢?洪裕洲指出,包括腦中風、脊髓損傷、頭部外傷,或者是一些因肌肉骨骼、神經病變而導致下肢無力的病人,都可以借助復健機器人的力量,達到訓練目的。此外,全球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部份長者可能因為疾病短時間住院,之後出現下肢無力的症狀,也可以利用機器人的復健運動改善情況。 洪裕洲表示,其中主要以認知功能佳、能溝通無礙,或是體力好的病人,比較適合做這個復健療程;相對的,若認知功能不好、無法順暢溝通、體力也無法負荷,甚至是有骨折、骨質疏鬆的病人,以及懷孕的女性,則較不適合做下肢復健機器人的治療介入。 ▲花蓮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副主任洪裕洲闡述「下肢復健機器人」協助復健的絕佳功能性。(圖/花蓮慈院提供) 一般神經物理治療需要由治療師協助病人在平衡桿裡訓練走路,通常都要等病人有足夠的站立能力才能夠開始訓練;但下肢復健機器人的復健,可以在病人還沒有站立能力或力量還不足的時候,就利用機器外骨骼開始進行訓練,讓病人在機器主動式、被動式或部份協助的狀態下,即可開始進行行走訓練。 除了恢復下肢運動神經的希望,洪裕洲說,若病人早日能站起來走動,也能改善姿勢性低血壓的問題,並幫助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也比較不會有便秘的問題;從精神層面而言,對病人或病人家屬也是很大的鼓勵。 洪裕洲提醒,如有相關需求者都可到花蓮慈院復健科門診,經由醫師專業評估,確定適合進行機器人復健訓練,即可向物理治療師諮詢並安排治療時間;物理治療師會依患者狀況調整訓練內容,包括測量腳長、設定多種跨步模式等,並在每次課程中確保病人能安全上下機器人,裝上骨盆安全帶及固定膝蓋腳踝的束帶後,才開始復健。他希望透過傳統的復健加上機器人復健,早日協助病友獲得行走和生活自理的能力。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