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活
觀光局發表新書 觀光五十 胼手築夢.領航前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觀光產業發展走過半個世紀,近年受到 COVID-19 疫情影響,造成全球觀光產業前所未有的衝擊,回顧臺灣觀光發展50年,期間也曾歷經多次政經環境波動、重大事件衝擊,但憑藉紮實的觀光建設基礎、靈活彈性的全球布局策略、觀光產業發展政策的支持及觀光產業的韌性,終能挺進觀光低迷時期,化危機為轉機,創造觀光發展新契機。 為完整記錄五十年來觀光產業遭逢困境時轉折躍起經歷,交通部觀光局編撰《觀光五十 胼手築夢・領航前行》專書,並由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觀光局局長張錫聰,以及前行政院院長毛治,透過開啟專書亮點儀式,宣告本書正式對外發行,新書發表會現場聚集了觀光局及觀光產業界老、中、青三代百人出席,共同回首半世紀觀光局肩負推動臺灣觀光的時代責任,以及推行的重要政策軌跡與布局。 本專書編撰記錄,專訪超過五十位歷任局處首長與基層夥伴,透過基層到歷任局長等相關訪談、交流故事,細細話說從頭,帶領讀者穿越過去,看見臺灣觀光發展的歷程及點滴、重大事件時代意義及趣味的觀光活動發軔典故。引用博學鴻儒「觀光事業管理局」局長蔣廉儒先生之五句名言「觀光是沒有煙囪的工業、是沒有教室的教育、是沒有文字的宣傳、是沒有會議的外交、是沒有口號的政治」,樹立了臺灣觀光乃為不容小覷的產業潛力,更拓展觀光視野與高度。 本專書全書總共劃分為六大章節,主要以年代區分,從民國六十年代起,每十年區分闡述臺灣觀光推動重點,共同見證觀光產業的啟航耕耘至蓬勃發展,記錄精華五十的動人時刻,期許未來能持續累積觀光量能,創造永續觀光發展,並實現觀光立國之願景。
金門有機蔬果栽培專區 提供離島學童午餐安全食材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為學童營養午餐食安把關,農委會及教育部共同推動學校午餐使用國產可溯源食材,透過中央政策引導及地方政府、學校與生產供應鏈中各單位努力,統計111年11月全國學校三章一Q食材覆蓋率達97%,對於偏鄉離島地區投入更多協助與政策支持,遠在金馬地區學校亦有98%、93%的成績,讓偏鄉學童也享有相同品質的飲食照顧。 ▲離島第一座公設有機集團栽培專區坐落在金門縣農業試驗所(圖/農委會提供)。 農糧署與離島金門縣政府共同推動成立的「金門有機集團栽培專區」於111年初啟用,所建置環控溫網室可穩定生產蔬菜瓜果,配合縣府政策供應學校每週吃在地新鮮有機食材,符合地產地消、淨零排放目標,並帶領學童至園區認識有機農業,不只是金門安全食材生產基地,亦成為推廣食農教育、傳承知識的體驗教室。 ▲金門學童至園區體驗採收有機高麗菜相當開心。(圖/農委會提供)
慢飛天使不孤單 臺北市放寬弱勢家庭療育補助至未滿18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北市放寬「弱勢兒童及少年醫療補助」對象,6歲以上未滿18歲弱勢兒少也可申請健保不給付須自費發展遲緩療育訓練費用,針對低收入戶兒少,每人每月最高得補助5,000元;中低收入戶、領取本市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緊急生活扶助、罕見疾病或重大傷病兒少,每人每月最高得補助3,000元,減輕弱勢家庭後續療育費用的負擔。 姚淑文說,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個案通報概況數據」顯示,2021年臺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通報就有26,392人,其中以「2至未滿3歲」的6,383人(占通報個案24.2%)為大宗,臺北市每年約有2,500至3,000名通報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需要投入許多的時間與金錢,過去臺北市政府設有早療補助,提供經醫師鑑定發展遲緩兒童可以申請療育費用補助,讓孩子能透過早療課程習得所需技能,進步成長。 姚淑文強調,自112年放寬臺北市「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補助計畫」自費補助規定,增列補助自費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且取消同一日同處進行療育項目者,其交通費及療育訓練費僅得擇一補助之限制,讓發展遲緩兒童可就近及時獲得療育服務。未來,針對弱勢家庭持續幫助慢飛兒童延續就醫及復健效益,「弱勢兒童及少年醫療補助」也將放寬低收、中低收家戶持續補助療育費用至未滿18歲兒少,減輕家庭負擔,重視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過程,協助每個慢飛天使的家庭,及早給予所需的資源。
【道德經】道經 道可道章第一 (1)
文學/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 註解: 道分為三等,上道字屬無為無名之大道。中道字是有形可名之道。下道字是常行應用之道。 以靈修觀點解說: 道分為道,可道,非常道三等。上道字(道)是屬於感化無名之大道,為何說是感化無名之大道呢?因為它是感化萬物而無法取名之大道,因此強稱為感化無名之大道,它的形態亦稱為虛無。中道字(可道)是屬於有形可取名之道,也就是有形體可稱呼名之道,它就是萬物之道,如人類、樹木等皆屬之。下道字(非常道)是屬於人類可應用之道,亦是人類生活力行之規則,如孝道、忠道皆屬之。
中華郵政發行李登輝百年誕辰紀念郵票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生於民國12年1月15日,109年7月30日辭世,112年1月15日適逢百年誕辰,為感念及緬懷其為臺灣首任民選總統,中華郵政公司訂於112年1月13日發行「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百年誕辰紀念郵票小全張」1張,內含面值28元郵票1枚。 本套郵票以簡潔穩重的畫面呈現,李登輝歷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臺北市長、第7任副總統、第7、8及9任總統,啟動多項民主改革,讓臺灣踏上憲政民主之路。 配合郵票發行,中華郵政公司特印製首日封、貼票卡、護票卡及活頁集郵卡各1批,提前於112年1月11日發售;另製作預銷首日戳小全張封及鐫刻紀念郵戳,於郵票發行當日供售及蓋用,歡迎至全國各地郵局、郵政博物館洽詢或至「中華郵政集郵電子商城」(https://stamp.post.gov.tw)訂購。
彩虹飄浮傘海重新升起 板橋435熱門打卡景點展現新北多元新美學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新北市4百萬的人口數位居全臺之冠,多元族群自國內外匯聚於此成為新北市民,在新北的廣袤山海間落腳生活,讓城市在文化多元上交融出豐富的獨特面貌!新北市政府的城市願景以「新住民、新創生」、「新領導、新聯結」,「新趨勢、新美學」等面向推動各項市府政策,如國際接軌、培植在地發展、提升多元族群權益等目標,致力打造「最友善的城市」。 板橋435藝文特區熱門地景藝術「飄浮彩虹」六色彩虹傘海在今年初重新升起,以嶄新的鮮豔姿態飛揚在435白砂遊憩區上,除了增添豐富色彩並成為435的重點視覺印象外,更透過「飄浮彩虹」,展現新北市對「多元匯聚」與「族群融合」的目標展望,以藝術傳達堅定支持的力量。 ▲六色彩虹傘海今年初重新升起吸引民眾至435園區參觀並拍照留念。(圖/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長龔雅雯表示,飄浮傘的設立寓意,是希望透過435園區作為新北「藝術進駐基地」與「親子藝術樂園」所擁有的藝文動力,能夠作為新北市致力推行「多元族群融合」的能量意象,經由「飄浮彩虹」的視覺象徵,向大眾傳遞充滿愛與希望的正能量。 435彩虹飄浮傘地景藝術自2017年起在園區中創作設立,多彩雨傘懸飄在純淨白砂之上,映襯園區古典建築與蔚藍天空,遂成為園區廣受歡迎的攝影打卡留念景點,在民眾心目中已是435經典必遊場景!在2022年辦理進駐藝術家年度展覽期間暫時休息,2023開年重新回歸!以嶄新又令人熟悉的樣貌重現大眾眼前。
【道德經】德經 吾言甚易知章第三十三
文學/道德經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 古人註解: 無私也,無難也,深奥也,出言依宗祖,為事存君臣。 老子對修道者之開示,道德經是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應用之真理。 道德經不是拿來研究,它是一本真理,不是凡俗上的經典,而是人類修道的寶藏及做人處世之法則。
告別徐州路 史博館南海路辦公室正式啟用
記者翁一如/台北報導 國立歷史博物館自從啟動館舍整修計畫之後,自107年12月17日起,暫搬遷至徐州路臨時辦公室辦公,隨著館舍整修工程的進展,史博館行政辦公室即將於112年1月16日遷入新址。 史博館館長梁永斐於1月7日與全體館員一同告別徐州路臨時辦公室,感謝這棟陪著館員度過五個寒暑的建築古蹟,透過向周邊環境告別,並卸下館匾移至新辦公場址之儀式,宣告史博館進入下一個新紀元。梁永斐表示,史博館重新整修後的新館舍空間,將會與行政辦公室分流,館舍全數作為博物館核心業務及公共服務空間使用,以發揮博物館最大功能與效益,至於行政辦公空間則是由文化部撥用的南海路20號9樓及10樓裝修設置,並將自112年1月16日遷移至新址辦公。 ▲史博館館長梁永斐與全體館員與徐州路臨時辦公室合影。(圖/史博館提供) 梁永斐特別以「信、願、行、證」四字,勉勵全體館員力拚開館回應社會期待:「信」相信可以克服萬難;「願」有願就有力,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行」攜手同心同行,行動、創新、智慧、果決;「證」是透過全面品質管理(TQM),進行工作檢視、驗證外部評價。梁永斐最後以「史博68創新猷;璀璨永續永傳薪」,期許未來能與所有史博館同仁,一起為開館齊心努力,用創意、創新、負責的態度落實為民服務的工作,向社會各界積極展現史博館活力。
臺東績優文健站頒獎 饒慶鈴推動歌謠發揚傳統文化
記者翁一如/台東報導 臺東縣政府透過在文健站採集傳統歌謠,邀編曲家以流行音樂方式改編再創,於(1/6)日舉辦歌謠採集分享記者會,會中縣長饒慶鈴也頒發38站績優文健站、以及25個照服員獎項,饒慶鈴表示,在原民會辦理文健站年度查核,臺東站為全國之冠,除表揚鼓勵辛苦的照服員、給予文健站照顧品質的正向肯定,縣府也將持續努力,更加完善照護部落長者的工作。 ▲台東績優文健站頒獎。(圖/台東縣政府提供) 饒慶鈴提到,部落耆老是我們的知識寶庫,縣府不僅推動青銀共學、邀請長者至原民電台錄節目、擔任體適能運動的老師,今年更委託金曲獎得主昊恩統籌製作,由知名音樂人保卜、MUSA明馬丁及林明陽等編曲,融合流行音樂全新風格的族語歌謠,以新穎的音樂形式,讓社會大眾更貼近原住民族音樂,同時也理解部落發展的歷史軌跡,向世界展現臺東作為南島文化首都的藝術能量。 饒慶鈴表示,臺東是一座保有豐富的藝術文化資產的城市,部落的每位長者都是原民文化產業重要的瑰寶,透過部落歌謠的採集,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在地青年回鄉駐村工作,透過不同文化發展形式,讓民眾看見文化與藝術兼融的南島文化首都—臺東,更能讓TTICC成為原鄉文化傳承及藝術創作的重要場域。
花蓮「2023希望工程-與科磊樂讀Read With Kids」縮短學習落差
記者翁一如/花蓮報導 在全球化與國際化的氛圍下,花蓮縣從108學年度推動雙語教育,致力打造英語友善城市,而社團法人大中華婦幼關懷成長協會與美商科磊企業合作,聯手舉辦線上英語閱讀活動,前往花蓮、新竹、澎湖等地區16所偏鄉學校,將募集的書提供給學校,致力於改善偏鄉教育問題,讓孩子們透過英語遠距教學,突破空間的隔閡與限制,縮短學習落差,以期建立學童良好的閱讀習慣。 ▲「2023希望工程-與科磊樂讀Read With Kids」。(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社團法人大中華婦幼關懷成長協會於2010年啟動希望工程-英語遠距教學課程,於(112)年1月4日至6日於花蓮縣太巴塱國小、北林國小、月眉國小及吉安國小推廣閱讀活動,透過英文遠距教學與書籍贈與,提升學童的英語與閱讀能力,協助改善環境對弱勢家庭的不利影響,期以多元的學習方式,增加學童的自信及成就,進而提高學習意願。 花蓮縣政府重視教育資源的挹注,致力實踐公平正義、建構平等的學習環境,縮小城鄉教育之學習落差,與社團法人大中華婦幼關懷成長協會一直以來致力推廣線上教學,有著相同理念,期藉由創新、多樣的合作模式,創造不一樣的學習火花,發掘孩子的多元能力,深耕品格及閱讀的好習慣,提升花蓮孩子們的學習競爭力,同時感受到社會各界的溫暖與關懷,長大後由受助者轉變為助人者,為社會付出更多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