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生活
113年養和盃開賽 海內外好手中壢比武展太極之美
記者黃俊育 / 桃園報導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17)日上午前往中壢區,出席「 113年養和盃第10屆全國太極武術錦標賽」時表示,太極拳不僅是運動,更包含冥想和哲學元素,是中華文化的精華。蘇俊賓特別感謝中華熊氏太極拳總會邀請海內外好手齊聚桃園,用以武會友的方式,將太極拳推廣至各地及各個年齡層,期望錦標賽圓滿成功,各個選手們都能取得優異佳績。 ▲海內外好手齊聚桃園。(圖/桃園市新聞處 提供) 中華熊氏太極拳總會大會長林朝來表示,太極武術不僅是強身或防身,更重要的是傳承先人傳武的精神,進而將太極武術的文化發揚光大,期勉選手們都能秉持著運動家的態度,展現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參賽。 桃園市熊氏太極拳協會表示,養和盃自1999年首屆至今已有25年歷史,而本次的第十屆養和盃共有18個隊伍、近5百人參加,比賽項目包括太極拳、太極刀、太極劍、太極桿、太極拳推手、太極拳散手對練、太極對刀、太極對劍等。參賽選手的年齡層橫跨10歲至84歲,甚至還有從遠至美國麻州的選手前來桃園參賽,可見太極拳不論年齡、地點,都受到許多人歡迎,期望這次錦標賽透過太極拳武藝互相切磋,讓太極拳運動繼續發光發熱。
全國環境知識競賽台中舉行 宜蘭縣20位環保菁英參賽
記者蘇凱中/宜蘭報導 113年度環境知識競賽全國賽16日在臺中逢甲大學舉行,競賽組別分為國小組、國中組、高中組及社會,宜蘭縣環保局長許嘉琦表示,環境知識競賽題目層面廣泛,涵蓋各面向環境保護政策與時事,並納入最潮議題如淨零、氣候變遷調適、空氣品質與減碳等相關資訊,參賽者除需長期累積環境保護相關知識,更需隨時關注與追蹤最新環境保護動態,透過賽事交流各地高手相會,相信參賽選手一定收穫良多,未來也將成為宜蘭縣推動環境教育的最佳生力軍。 環保局說明,環境知識競賽自100年開始辦理,聚集來自全臺各界環保菁英,透過豐富且具趣味性的答題活動,讓參賽者與各縣市環保知識達人同場切磋交流,參賽者不僅可驗證與學習最新環保知識,也展現各年齡層透過競賽累積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及正確知識的傳達。許多參賽者由國小開始參加、年年參賽,時刻關切並蒐集與了解環境資訊已成習慣並落實於生活,歷年來參與環境知識競賽從地方初賽到全國賽,參賽者越來越多,也等同呼應環境知識競賽目的,切中永續發展目標SDG 4優質教育細項指標之永續發展與全球公民教育之體現。 環保局補充,推廣環境教育重點在於使民眾從了解環境做起,並開始關注與探討環境問題,從各角度出發思考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案並化為具體行動,以提升環境保護認知與素養,環保局將持續透過社區、學校、機關團體與媒體力量,積極推廣環境保護具體策略與措施,期待透過環保知識之不斷累積化為行動,全民一起守護蘭陽美麗環境。
士敏國小師生共學淨零 探索公正轉型議題
記者蘇凱中/宜蘭報導 「淨零田野環境教育-氣候公民素養系列課程」成果分享暨戲劇工作坊,17日在蘇澳鎮士敏國小舉行,此次活動為期10週的系列課程,帶領六年級學生進行田野調查、社區訪談與多元創作,深入探索淨零排放與公正轉型的議題。 活動設計涵蓋學習知識,還強調實踐操作,學生們在課程中製作了訪談影片、圖文明信片及地方刊物,透過實際行動展現學習成果,環保局局長許嘉琦指出,此次活動嘗試結合國小進行淨零公正轉型田野調查,充分展現環保局推動環境教育的創新與在地連結。課程設計特別串聯了蘇澳地區的產業和社區,學生們在外部專家的指導下,學習氣候變遷基礎知識、實地進行台泥礦區的田野調查,並透過採訪鄰近社區長安里、永光里等地方領袖,以及從木屐館走出永續之路的白米社區,了解淨零轉型如何影響在地生活。 活動亮點之一戲劇工作坊,學生們在課程成果展示後,參與了一場戲劇互動工作坊,透過表演深化對淨零轉型的理解。學生們以戲劇形式表達對氣候議題的思考,並展現創意與行動力,這樣的體驗讓學生們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並透過自身表現傳達公正轉型的理念。
士敏國小師生共學淨零 探索公正轉型議題
記者蘇凱中/宜蘭報導 「淨零田野環境教育-氣候公民素養系列課程」成果分享暨戲劇工作坊,17日在蘇澳鎮士敏國小舉行,為期10週的系列課程,帶領六年級學生進行田野調查、社區訪談與多元創作,深入探索淨零排放與公正轉型的議題。 活動設計涵蓋學習知識,還強調實踐操作,學生們在課程中製作了訪談影片、圖文明信片及地方刊物,透過實際行動展現學習成果,環保局局長許嘉琦指出,此次活動嘗試結合國小進行淨零公正轉型田野調查,充分展現環保局推動環境教育的創新與在地連結。 課程設計特別串聯了蘇澳地區的產業和社區,學生們在外部專家的指導下,學習氣候變遷基礎知識、實地進行台泥礦區的田野調查,並透過採訪鄰近社區長安里、永光里等地方領袖,以及從木屐館走出永續之路的白米社區,了解淨零轉型如何影響在地生活。 活動亮點之一戲劇工作坊,學生們在課程成果展示後,參與了一場戲劇互動工作坊,透過表演深化對淨零轉型的理解。學生們以戲劇形式表達對氣候議題的思考,並展現創意與行動力,這樣的體驗讓學生們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並透過自身表現傳達公正轉型的理念。
展現青創成果 東區青聚點成果展中興文創登場
記者蘇凱中/宜蘭報導 「叮東!112-113年度東區青聚點成果展」17日在中興文創園區開幕,即日起至12月8日止,展出東區青聚點與宜花東青年團隊串聯合作成果。 「東區青聚點」以中興文化創意園區4號建物為基地,透過整備場域空間,打造屬於東部青年地方創生據點,111年揭幕啟用後,招募各地創生青年來到東部,以宜蘭為基地,積極串聯宜花東資源辦理跨領域、跨縣市地方創生交流學習活動,給予東區青年團隊全方位的支持,112-113年累計招募25組創生青年進駐,串聯創生團隊30組,空間使用人次近6萬人。 成果展以「Water the Trees」為發想,象徵著東區青聚點對東岸地方創生的支持,灌溉成長中的森林,展覽規劃為5大主題展區,包含「青聚點幕後花絮」、「聽見青聚點」、「宜花東之寓」、「東映所」及「心願樹」,以影音、視覺、互動牆等形式與民眾互動,呈現2年來辦理的精彩活動紀錄,也展現東區青聚點在地方創生的豐碩成果,多組宜花東3縣市創生青年團隊參與展出,皆是過去2年曾參與活動或申請進駐的青年團隊,有音樂團體「蘭陽印象樂團」及「五六上公尺」、獨立書店「彼心書店」、運動場館「久淘攀岩抱石館」、陶藝創作「鵜陶工作室」等。 進駐團隊「久淘攀岩抱石館」陳信豪分享,青聚點讓他連結不同領域的青年,原來大家都是創業路上的夥伴;參與都蘭探chill聚活動的宜蘭業者「卡稻農」表示,活動邀請許多在地很珍貴的團隊,把大家串在一起,也從中體會,做地方創生很難,但也看到很多人正在努力;及「野孩子創意空間」秀珠分享,活動最驚豔是把大家帶出宜蘭,去看看一樣愛護環境的人怎麼做,地方創生就是每一天都是考驗,當他遇到想放棄的時候,活動的啟發感受,就會在腦袋裡冒出來,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宜蘭縣長林姿妙說,成果展除了將創生青年聚在一起交流外,更讓大家看到在宜蘭、在東部生活、創業與成家的各種樣貌,也讓大家看到未來在東部有更多發展、更多機會;青年署張春蓮副組長表示,這3年多以來,看見宜蘭縣政府致力推動東區青聚點,雖然東部幅員較廣,透過場域整備、縣府資源投入以及計畫實踐,積累豐富的成果,成為未來發展的養分。 宜蘭縣政府表示,東區青聚點這2年間辦理50場活動,捲動近千位青年一起參與,這期間辦理了「宜花東市集論壇」及「夏日青市集」,邀請宜花東60家特色品牌參與;「聚在太巴塱部落」帶領青年深入太巴塱部落生活方式;東岸小客廳邀請在地青年林哲宇與星期三的畫畫課姚玟帶領青年手作甜米釀與燈籠。 「叮東!112-113年度東區青聚點成果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2月8日,活動內容,可至「東區青聚點官網」(https://eryh.e-land.gov.tw/)及粉絲專頁「東區青聚點-宜居東部請問我 」(https://www.facebook.com/East.Youth.Hub)查詢。
致力推動藝文事業 佛光大學謝元富榮獲東華大學傑出校友殊榮
記者蘇凱中/宜蘭報導 佛光大學創意與科技學院院長謝元富,榮獲東華大學傑出校友殊榮,謝元富表示,這份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對他多年來推動藝文事業的支持與鼓勵,尤其在佛光大學多年來,校長和董事會始終鼎力支持他推展音樂教育的各項活動,讓他得以一展長才,是此次得以獲得東華大學傑出校友殊榮的最大原因。 謝元富院長為國立花蓮師範專科學校(現為東華大學前身之一)65級校友,畢業後長年致力於推動台灣各地的藝文發展,為地方文化注入活力,謝元富對母校表達了真摯的感謝,他說:「母校滋養了我,給予我知識,更教會我堅持與奉獻的精神。」回顧在花師的五年學習時光,他與同窗好友一起成長,經歷了求知若渴、孜孜不倦的青春歲月,母校給予他的啟發,成為他日後推動藝術的動力。 謝元富長年致力於音樂素養的推動,不僅在各地成立了愛樂協會、管弦樂團,還策劃了多場音樂會與藝術季活動,並在佛教音樂、原住民音樂等不同領域貢獻良多。他深信,藝術是人類心靈的共鳴,希望透過音樂與藝術,讓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的光彩與溫暖。「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透過藝術找到生活的美好。」謝元富說道。 多年來,謝元富見證了台東、嘉義、宜蘭等地藝文氛圍的成長,這些努力在各地開花結果,讓地方文化逐漸蓬勃發展。「今天的榮譽,是對我過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所有參與藝文建設的朋友們的鼓勵。」他表示,未來將繼續為台灣的藝文發展貢獻心力,推動更多元化的文化活動,讓下一代在藝術氛圍中成長。 謝元富感謝母校東華大學的栽培與支持,也感謝遴選委員對他的肯定,會繼續在佛光大學深耕音樂教育,同時也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藝文行列,共同推動台灣的文化發展,讓藝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致力推動藝文事業 佛光大學謝元富榮獲東華大學傑出校友殊榮
記者蘇凱中/宜蘭報導 佛光大學創意與科技學院院長謝元富,榮獲東華大學傑出校友殊榮,謝元富表示,這份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對他多年來推動藝文事業的支持與鼓勵,尤其在佛光大學多年來,校長和董事會始終鼎力支持他推展音樂教育的各項活動,讓他得以一展長才,是此次得以獲得東華大學傑出校友殊榮的最大原因。 謝元富院長為國立花蓮師範專科學校(現為東華大學前身之一)65級校友,畢業後長年致力於推動台灣各地的藝文發展,為地方文化注入活力,謝元富對母校表達了真摯的感謝,他說:「母校滋養了我,給予我知識,更教會我堅持與奉獻的精神。」回顧在花師的五年學習時光,他與同窗好友一起成長,經歷了求知若渴、孜孜不倦的青春歲月,母校給予他的啟發,成為他日後推動藝術的動力。 謝元富長年致力於音樂素養的推動,不僅在各地成立了愛樂協會、管弦樂團,還策劃了多場音樂會與藝術季活動,並在佛教音樂、原住民音樂等不同領域貢獻良多。他深信,藝術是人類心靈的共鳴,希望透過音樂與藝術,讓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的光彩與溫暖。「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透過藝術找到生活的美好。」謝元富說道。 多年來,謝元富見證了台東、嘉義、宜蘭等地藝文氛圍的成長,這些努力在各地開花結果,讓地方文化逐漸蓬勃發展。「今天的榮譽,是對我過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所有參與藝文建設的朋友們的鼓勵。」他表示,未來將繼續為台灣的藝文發展貢獻心力,推動更多元化的文化活動,讓下一代在藝術氛圍中成長。 謝元富感謝母校東華大學的栽培與支持,也感謝遴選委員對他的肯定,會繼續在佛光大學深耕音樂教育,同時也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藝文行列,共同推動台灣的文化發展,讓藝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屆廈門集美青春影展 台灣青年作品備受評審肯定
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2024第二屆海峽兩岸青春影展暨看見集美青春電影展頒獎典禮12日在廈門舉辦,影展以「潮起兩岸、映像青春」為主題,挖掘、匯聚青春影人、兩岸影人的力量,共同探討兩岸青年電影的新機遇。其中得獎作品不少來自台灣青年導演的創作,很多評審委員私下表示,台灣電影連年不景氣,但有才華的年輕人很多,可惜缺乏一展長才的機會。 集美青春影展經過14位影視專家複審,遴選出85部作品進入終審階段,再嚴格評選出23部優秀作品,其中2部獲特設「集美題材」短片。據主辦單位表示,這些優秀作品在故事表達、視聽表現和人文關懷等方面均表現突出,展現了多元化的創作特點。 同時,頒獎典禮當日也正式發布「青春光影成長基金,提供資金和技術扶持,精心定制「集美青年影人發展計畫」,通過專業視角和精准的資金支援,推動產業結合招商引資深度融合,為青年影人提供展示才華、實現夢想的平臺,助力影視產業多元化和高品質發展。 ▲兩岸青年的作品選材都相當有多元性和包容力,包括關懷社會議題都是熱門題材。﹝圖/集美區承辦單位提供﹞ 廈門理工學院影視與傳播學院院長郭肖華指出,「我覺得金雞給年輕人影像創作帶來的這種夢想、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通過此平臺能讓其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有機會把它推到更高質的平臺。」 台灣導演黃朝亮則認為,「我更希望可以看到有更多兩岸年輕人合作,一起創作、一起拍攝的作品出現。共同創作出華語電影的一些作品,且整個華語電影圈的市場其實是很龐大的,我覺得未來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今年的獲獎作品中,有不少關於社會議題的表達,如台灣藝術大學的《四坪半戀人》,關注的是台灣外來勞工群體,青島電影學院的《口吃患者》以口吃患者為主人公展開故事。」黃朝亮表示。 在23部獲獎作品中,北京大學傅藝超的作品《離原》獲得最高獎項「評委會最佳短片」。《離原》是一部科幻題材短片,編劇徐泓鈺在頒獎儀式上說,她和導演都曾有台灣求學經歷,「希望兩岸交流因為電影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台灣青年執導的影片極受評審青睞,包括獲得「評委會榮譽短片」獎的《馬來亞虎》;拿下「評委會潛力短片」獎的《榴梿芭》、《四坪半戀人》;以及評委會推薦短片《珠》、《深層壓迫》、《下風處》、《懸崖邊的山羊》、《肉人:精神病人的時間》、《聆聽者》、《阿峰》、《莉莉》等。
嘉義優鮮進駐新加坡「新台灣館」 極光哈密瓜限量秒殺
記者蔡佳坊/嘉義報導 超過40個品項的嘉義優鮮農漁產品進駐新加坡「新台灣館」,透過此一展示平台,進軍新加坡及東南亞市場。其中人氣商品「嘉義極光哈密瓜」更是空運新加坡限量首賣,300顆一開賣就被當地消費者搶購一空。 嘉義縣副縣長劉培東偕同番路鄉農會、鑫溶水產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打貓果菜生產合作社、林韻茶園等多家業者出席新台灣館開幕活動,帶來嘉義極光哈密瓜、烏魚子、金桔、柿子冰淇淋、椪柑橘瓣果乾、卡拉脆蝦、鳳梨酥、高山茶及阿里山精品咖啡等特色產品,並與當地網紅合作直播銷售,拓展嘉義農漁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提升嘉義農產品競爭力。 新台灣館負責人李如濤表示,作為台灣名品在海外的首家展銷中心,新台灣館將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商業模式,配合食農教育體驗,為新加坡消費者帶來全新購物模式,也提升台灣農產品在東南亞市場的能見度與競爭力。 ▲新加坡消費者人手一顆嘉義極光哈密瓜,幸運搶到樂開懷。(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新台灣館還邀請當地知名直播主、網紅與劉培東和農業處長許彰敏現場直播,尤其當季人氣商品「嘉義極光哈密瓜」直接空運至新加坡,駐新加坡大使童振源也加入直播推薦行列,300顆一上線就被秒殺,再次證明嘉義優鮮產品的高人氣與市場潛力。 番路鄉農會總幹事趙幸芳現場分享柿子與茶食農教育體驗,教導民眾製作柿餅冰淇淋;鑫溶水產公司展示創意料理烏魚子蘿蔔糕;打貓果菜生產合作社帶來鳳梨豆醬苦瓜雞湯家常料理;林韻茶園則以馬告紅烏龍茶、柚香金萱等高山茶風味,讓消費者近距離體驗嘉義農產品的風味。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表示,為擴展海外行銷通路,縣府今年持續推動農產品海外行銷,嘉義縣已在日本山口縣推廣鳳梨,並赴沖繩行銷阿里山精品咖啡,在福岡、宮崎及東京等地展售的嘉義優鮮農產加工品,也都獲得不錯的反響。 農業處指出,東南亞將以新加坡為起點,與當地高島屋台灣週及Hao Mart超市合作設立嘉義優鮮專區,並新台灣館展示超過40項嘉義特色產品,還有跨境電商平彈性物流模式,輔導業者上架新加坡生鮮食品網購平台Redmart,以及北美最大亞洲網路超市Weee,多元化的海外銷售渠道,將嘉義縣農特產品推向國際,為嘉義縣農業創造更多商機。
新加坡「新台灣館」盛大開幕 雲林良品成功進駐大受歡迎
記者楊青琪/雲林報導 新台灣館-台灣名品(體驗)展示中心於16日在新加坡舉行開業慶典,集結全台各地優質物產,為台灣品牌建立一個全年365天的線上+線下銷售平台,以拓展新加坡及東南亞市場。「雲林良品」農特產亦成功進駐,透過此次新通路的亮相,可望使雲林良品品牌在世界知名度更上一層樓。 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表示,雲林縣近幾年持續不斷開拓國際市場,除帶領縣內業者參加國際食品展,生鮮蔬果外銷國外超市也有相當實績,此次雲林農產於新台灣館上架,讓雲林良品在星國宣傳成果再添一筆。 ▲雲林良品上架新加坡,大受當地民眾歡迎。(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本次以裝櫃進口與預購模式銷售,所有產品迅速清空。特別是直播帶貨,首次嘗試即成功吸引多名新、馬網紅合作,為雲林農特產品打開全新通路。午後雖下大雨,但林內木瓜、虎霸王花生、地瓜Q妹、展鮮冰釀蕃茄及蕃茄梅子飲、蜜蜂工坊、筍友部落的鮮脆筍茸海帶芽湯、鮮脆筍絲酸辣湯、蕎拉燕麥等雲林產品仍全部完售,充分展現雲林良品的魅力。 謝淑亞進一步表示,雲林縣農產不僅在國內產值屢屢位居第一,近幾年打入國際各地市場像是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也常常帶回好成績,未來也將持續耕耘並拓展更多通路,讓雲林良品名號響徹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