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文學
【道德經】道經 天地長久章第七(3)
文學/道德經 以其無尸。故能成其尸。 註解: 不爲萬物主,故萬物賴其爲主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因此道不為萬物爲主,而萬物卻以道爲主。 這一句話是說,萬物是從 道本體化出太極,再由太極滾動產生五行氣,一連串的作用力而產生出來。因此 道本體不賴以萬物為主 ; 相反地, 萬物要以 道本體為主,因為萬物必須依靠 道本體所化出的磁場滋潤成長以及生存。
【道德經】道經 天地長久章第七(2)
文學/道德經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註解: 聖人後身先人,外身守道。 以靈修觀點解說: 修行至高無上之人的元靈是眾生的導師,而人身行為亦隨著道之運轉行事。 這一句是說, 靈性上師元神體是在天地之前由 道本體所化生出來,而天地亦由 道本體化生出判分出來。當天地判分之後,才有萬物存在。 人類是萬物其中之一,所以 靈性上師可以說是人類修道的導師。
【道德經】道經 天地長久章第七(1)
文學/道德經 天地長久。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註解: 天地體,道而生,任萬物自生,故能長久。 以靈修觀點解說: 天地形體,是由道體出生,而萬物亦由道化出生。因此天地任由萬物隨著道之運轉而生長,所以天地能長久。
【道德經】道經 谷神不死章第六(3)
文學/道德經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註解: 鼻納清氣、口吐濁氣,使聯綿不絕、恬淡養神,外不入、内不出,即終身無勤勞之事,唯聖賢能修,世人罕有能行之者。 以靈修觀點解說: 假如人時常能用鼻納清氣,用口吐濁氣,連續不間斷。而清静修養神,外界濁氣不侵入體內,而體内之真氣不耗散,則終身無操勞之事。那只有聖賢之人才能修得之,凡人很少能修行到此境界。
【道德經】道經 谷神不死章第六(1)
文學/道德經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註解: 谷養也,玄屬鼻,牝屬口。 以靈修觀點解說: 養神而長生不死,可說是鼻納清氣,口吐濁氣。 這一句是說, 道本體化出陰陽與五行之後,立即演化形成萬物。因此每一個萬物皆有神體,這種神體就是先天炁體。在人類方面,就是元神體。古代修道者都很注重養神;養神就是修煉元神體。而古代中醫學理,也很講究養神,所以古代醫學家也就是修道者。因此一個人要身體健康必須做到神氣旺盛,而神氣旺盛必須力行修道,才能達到這種境界。也就是修道是以修煉元神體為主,以達到元神體強壯,督促神氣旺盛,便造化了鼻納清氣、口吐濁氣,不斷地反覆地,如此納清排濁,便形成長生不死的境界。
憶兒時 大溪溪底摸蜆仔拾趣
文/鄭俊宏 小時候頑皮,我與弟弟俊民除了在田裡抓草蜢外,還經常偷溜到大漢溪底戲水。 奔流的河道上,西風迎面吹來,夕陽從西邊曬了下來,那些像我一樣貪玩、滿心無憂的小孩子正陶醉在摸蜆兼洗褲的溪水中 當我捲起褲腳在溪裡撈蜆仔、釣螃蟹時,是那麼的開心,玩累了,就躺在岸邊,編草環戴在頭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聽鳥語,聞花香,不一會,就陶醉在了清涼的河風中……不知不覺,天已暗,踢著疲憊的腳步,帶着撿獲的蜆仔一步一步走回家。 此時聽到了流行歌曲《夕陽下的祝福》,我不禁又勾想起那勝似世外桃源的老故鄉 大溪。#
【道德經】道經 天地不仁章第五(3)
文學/道德經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註解: 橐籥空虛如天地受氣愈出謂行道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道體空虛,發氣化孕出清氣與濁氣,清氣升為天,濁氣降為地,因此可以說道運行之理。 我們從這一句話可以了解: 道本體的本質是空虛,由動態而化生出太極;太極中一陰一陽,陽極是清氣,陰極是濁氣。清氣自然地飛昇而變化為天,濁氣自然而下降變為地。假如沒有陰陽與清氣、濁氣,也就沒有春、夏、秋冬四季洗刷。四季節氣不存在的話,則萬物無法生存,因為萬物是隨著春、夏、秋、冬而成長或消失,人類也是一樣。人類是萬物其中之一。人類一誕生則由小孩子之靈性清純而顯出天真無邪,長大之後便受到凡俗上的濁氣影響,而產生了因果業障。所以 道本體化出萬物的旨意是要萬物自然地回歸清純,符合 道本體運轉。
【道德經】道經 天地不仁章第五(2)
文學/道德經 天地間,其猶橐籥。 註解: 蒞物謂百姓與萬物各有自然之性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道判分天地之後而化生形成萬物,因此可以說是百姓與萬物各具有自然之天性。 我們從這一句可以了解 : 道本體化出太極,一陰一陽兩種氣判分出天地之後,而化形成萬物,因此百姓與萬物共同存在。因此可以說是人類與萬物各有具有自然之天性。例如 : 水性是柔弱的 ; 泥沙的性質是散散的 : 水跟各種油混合在一起的性質是各分東西 ; 稻米的性質是遇熱達到火候程度則變成米飯。
【道德經】道經 天地不仁章第五(1)
文學/道德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註解: 聖人奉天地合道,德之不以仁。 以靈修觀點解說: 修行至高無上之人,信奉天地合乎道之運行,因此他的美德則由仁慈之心建造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