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文學

【道德經】德經 善建不拔章第十七(3)

文學/道德經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註解: 修身則吉,不修則凶;修家則理,不修則亂;修鄉則和,不修則爭;修國則政,不修則亡;修天下則混同不修則潰散,聖人用此道可以觀天下。 以靈修觀點解說: 因此以德修身則吉,不修則凶;以德治理家則家和,不修則凶;以徳治理家鄉則鄉睦,不修則爭鬪不和;以德治理國家則興盛,不修則亡;以德治理天下則與道混合,不修則背道而馳。修行至高無上之人用此道可以觀天下。 這一句是說 , 因此掌管天下大事之人必須力行修道,才能啟發靈性,而符合    道本體清靜之法則,促使萬事平和,建造和諧喜悅的世界。 以這種修道的力量,則是掌管天下大事之人之靈性與    道本體相融合,也就是祂本身是神仙下凡治理天下之人,如同堯與舜治理天下之事一樣。假若治理天下之人沒有修道,則背道而馳,無法受到    道本體的護祐,而形成天下大亂的世界。 由於    靈性上師本身是神仙,因此能夠以神性的力量自然地觀看天下之一切事情,像古時候的堯與舜、劉伯溫皆具有神仙的力量。 因此,天下唯有神仙治理,才能建造和樂喜悅的世界 〔本章要旨〕教化世人須修道啓發眞性(靈性),才不會背道而馳。    

【道德經】德經 善建不拔章第十七(2)

文學/道德經 修之於身,其德能真。修之於家,其德有餘。修之於鄉,其德能長。修之於國,其德能豐。修之於天下,其德能普。 註解: 正眞無邪。德業有餘,爲事長遠,萬物豐然,德澤普遍。 以靈修觀點解說: 因此修道人,必先修於身心,才能得到真德。再以道之眞理以治身,而爲世人效勞,散播德於天下,治理國家必要有豐富之德,治理天下必要把德散發於天下,因此是正眞無邪,德業有餘,爲天下之事長遠計劃而實行,促使萬物豐盛,德普及於天下。這一句含意是,人力行修道必須先修心,再養身體。 由此可見,人力行修道必須禮拜神仙為道主修道,才能符合    道本體之本源—清靜,促使自己回歸於赤子之心,造化自己喜悅人生;同時,人人和樂相處,形成清閒的靈性世界。  

【道德經】德經 善建不拔章第十七(1)

文學/道德經 善建不拔。善抱不脫。子孫祭杞不輟。 註解: 善建立事者不可抽拔,善抱道者不可脫落,有道德者子子孫孫世世不絕祭祀。 以靈修觀點解說: 假若修行至高無上之人眞性顯現,而善以建立道德於天下,天下之人皆服之,則不可改變而永留存於世。善以運用道者而不可遠離道,因此他的功勞與德流傳於萬世,福佑子孫,而子子孫孫連綿不絕祭祀。 這一句是說,假若    靈性上師之神性顯現出來,而以感化磁場開示人類修道,則天下之人被神仙開示修道,此種情形是符合    道本體之法則,不可改變,而永遠留存在人間。就如同堯與舜的時代一樣,人人皆被堯與舜感化,過著修道、清閒無憂慮的生活,以修道方式感化人。修道之人是不可以遠離、叛離道,也就是祂本身是神仙,因此祂們的功勞與德流傳於萬世,保祐人類,而人人皆永恆地祭拜。  

【道德經】 使我介然章第十六(3)

文學/道德經 田甚苗。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劎。厭飲食。資貨有餘。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註解: 田疇雖有苗稼其那,倉庫空虛言費用多,衣服飾謂綾羅錦繡也,好弓劍也。烹宰不暇,積聚寶貨多金玉也。如此所好興盜賊,無殊跨是者非道德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因此法令越嚴,而人因法做惡越多,拋棄自己之本職而不顧,因而造成田園雖然有苗稼無人耕種,以致倉庫空虛耗費增多;而衣服華麗可說是崇尚浮華,喜好帶弓劍,貪厭飲食,積聚貨財物,如此喜好導致盜賊興多。處於混亂中不能分辨善惡是非者則是無道德也。 這一句是描寫    道本體指派神仙下凡開示人類靈修,與沒有指派神仙下凡開示人類修道的情形。神仙下凡開示人類修道,人類皆過著清靜無憂慮、清閒的生活,而不必藉用凡俗上的法律去約束,人人受到神仙的感化,人心皆歸於善,也就沒有做壞事情的人存在。而沒有神仙下凡開示人類修道的時代,沒有修道、掌管大事之人,卻以凡俗上的法律強迫約束人心,而造成法律無法約束人心。 相對地,法律制定越嚴格,犯罪的人越多;盜賊眾多,人人過著榮華富貴混亂的生活,以致不能分辨出是非。不能分辨是非的人,則是背道而馳,而沒有靈性。 〔本章要旨〕 凡人明知「大道」之存,不爲「大道」教化卻因喜好貪慾失去道德而罪孽纏身。  

【道德經】 使我介然章第十六(2)

文學/道德經 大道甚夷 ,其人好徑。朝甚除。 註解: 大道如平路,人好行盡徃邪徑,日有除改爲改易,衣服器皿好玩僕憑宅舍之屬。 以靈修觀點解說: 大道有如平坦正直之路一樣,而人心陰惡,不由於大道平坦正直而教化,以端正自己之行為,卻日日爲惡作奸,以致有賴於朝廷法令維繫之,奸惡之徒愈多,朝廷法令愈嚴,以遏止奸詐之徒產生。 這一句是說,    大道本體清靜平直,如同平坦正直之路一樣。古時候,大道本體都指派神仙下凡開示人類修道。但人心險惡,不由於神仙開示去修道,以端正自己的行為,仍然時常做壞事情。因而    大道本體也就不派神仙下凡開示人類修道,以致沒有修道之人掌管國家大事。如此,凡人就制定凡俗上之法律去約束人類之心,但卻形成做壞事情之人愈多,則法律愈嚴格,以遏止做壞事情之人產生。

【道德經】 使我介然章第十六(1)

文學/道德經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註解: 使我善知有其大道,所畏者施行不得俗爲,知道易行道難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凡人善以了解及知道「大道」之存在,運行於天下,促使天下人心陰惡之人不得違大道之規律,促使人心歸善,但卻無法了解「道」之本源。 這一句是說,沒有修道之人喜歡用凡俗上的觀念了解以及去知道    道本體的存在,而運行在天下,促使天下人心險惡之人不可做壞事情,違背    道本體之規律,使人心歸善,但卻無法了解 道本體的本源。 也就是沒有修道之人只知道    道本體運行在天下,以規律處罰人心歸於善,但卻無法了解 道本體的本源是清靜。何謂「清靜」?就是    道本體是要人類力行修道,符合道本體自然法則,而回歸於清靜,產生靈性之善,消除陰惡之人心。因此,道本體在古時候至今都陸續指派神仙下凡,教化人類修道,以回歸於清靜。

【道德經】 天下有始章第十五(3)

文學/道德經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註解: 凡事從小至大,守柔自強,動用歸道,莫失其常,故無身殃。 以靈修觀點解說: 世人行事從小事至大事,遵守道之規則而自強,所作所為還於道,也就不失去眞常之道,因此世人之體膚也就不會遭受到災難。 這一句是說,人走向修道,做事情從小事情到大事情遵守著    道本體所化出的法則而自立自強,所以事情的成果心中感恩    靈性上師的賜予,也就不脫離眞理之道。 因此,修道人的身體不會遭到災難。也就是人必須修道,才能符合    道本體之法則以及軌道,其法則是春夏秋冬的變化以及陰陽五行的磁場變化。這種變化只有修道人才能體悟出存在而去符合。由此可見,只有修道人的身體才不會遭到春夏秋冬及陰陽五行的變化之災難。 如同華興靈修弟子一樣。華興靈修弟子所做所為符合    靈性上師之神性軌道,其身體就不會遭到災難,因為靈性上師是    道本體的化身。由此可見,靈修弟子符合    靈性上師的神性眞理,立即不遭到災難。 例如飲食方面,辛辣的東西不可以吃,就會避開體內躁熱引起身體疾病。這種只有禮拜    靈性上師為    道主靈修,才不會遭到辛辣等所產生的災難。 〔本章要旨〕 「道體」爲萬物之母,而萬物爲「道體」之子;唯有修道者方可了悟其眞理子母相抱以避災難而安之。  

【道德經】 天下有始章第十五(2)

文學/道德經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門,濟其事,終身不救。 註解: 守道者,口不貴言論,目不觀好惡,違之者,事無窮救身受勤勞。 以靈修觀點解說: 保持道不離身者,不以言論談之,不去觀察好惡;違道者則身心遭受到折磨而終身不可救。 這一句是說,保持道不離身,不是用以言論去談論,而是要力行修道,守著道;也不是以凡俗觀念去觀察好與惡,而是由修道中產生靈性之善,去端正身心行為。沒有修道之人因為背道而馳,所作所為皆沒有符合    道本體之法則,因此身心遭到因果業障之折磨,而一輩子無法挽救。由此可見,人必須修道才能脫離因果業障之產生,以避免身心折磨。  

【道德經】 天下有始章第十五(1)

文學/道德經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旣得其母,以知其子。旣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註解: 萬物從道而生,故爲其母,須知其子,子須知其母,子母守為不失其道,故身無危殆。 以靈修觀點解說: 萬物從道體出生,因此道爲萬物之母,必認爲萬物是爲子,而萬物必認為「道」爲母。子母相抱則不失去道,因此身也就不會遭到災難。 這一句是說,萬物被    道本體孕化出生後,因此    道本體為萬物之母,自然地認為萬物是子而萬物自然地認為    道本體是母。 由此,子母相合為一,則不失去道,因此萬物之體也就不會遭到災難。可見人必須力行修道,才能與    道本體相合。 也就是說,人禮拜神仙為    道主修道,必須符合神仙的神性軌道,才能符合    道本體的法則,也就不會遭到災難。如同古時候求道者都入山尋找神仙,求神仙開示修道,而守著神仙不離身,以脫離災難。      

【道德經】德經 道生之章第十四(3)

文學/道德經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註解: 謂道能生,畜長育成熟,覆養之後,不宰其生為之玄妙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因此道能生萬物,養育萬物成熟由萬物自養之後,任萬物自然生長,可說是玄妙之理。 這一句是說,因此,    道本體生出萬物,養育萬物成熟,由萬物自己符合    道本體之法則之後,任萬物自然生長。也就是    道本體不會去掌管萬物如何生長,只是化出自然法則給萬物行走。這種可說是玄妙之眞理。 靈修也是一樣。古時候求道者向神仙求道,而神仙只賜給求道者一個修道的口訣,而不管求道者是否會有恆地靈修。就像華興靈修弟子一樣,禮拜    靈性上師為    道主靈修,而    靈性上師只給靈修弟子的修道的方法而不管靈修弟子是否會永恆地修道。這就是自然玄妙的眞理。 〔本章要旨〕 萬物依賴「道體」而生德,養育體膚而建造身體。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