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文學

【道德經】德經 道生之章第十四(2)

文學/道德經 道尊。德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註解: 道德自然非因爵賞而稱尊貴。 以靈修觀點解說: 道德是自然的不是因功而賞識以尊稱爲貴。 這一句是說,    道與真炁是自然地產生、形成。因此,不是用因功而讚賞,以尊稱為尊貴。也就是    道本體最崇高至上的。而    道本體所化生出的眞炁是珍貴無比,如同    靈性道主是崇高至上的,而靈性的力量賜予弟子是珍貴無比。    

【道德經】德經 道生之章第十四(1)

文學/道德經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註解: 萬物賴道生德,畜形立身成,故尊道而貴德。 以靈修觀點解說: 萬物依賴「道體」而生德,養育體膚而建造身體,因此萬物尊敬「道體」而珍重其德。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    道本體化生出萬物,因此萬物依賴    道本體而生出真炁,培養生命、建造身體; 因此萬物尊敬     道本體    而珍惜真炁。 相對地,靈修弟子自然尊敬    道主,而珍惜修道的機緣。      

【道德經】德經 出生入死章第十三(3)

文學/道德經 兕無所駐其角,虎無所錯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其故,以其無死地。 註解: 陸行知晨夕,入軍識進退能養生善避害,故無死地。 以靈修觀點解說: 人在陸上行走必須知道朝夕,起兵必須辨別進退,才能養生避害,如此行事才不會遭致死亡之境。 這一句是說,人生活在地球上必須要知道一朝一夕之循環。也就是人必須修道,才能領悟到地球上轉動時間的磁場會造成萬物生與死之循環。 其中包括人也會受到地球上的轉動磁場,而產生生與死的循環。由此可見,地球轉動是由天地之陰陽五行而牽動,形成生與死之循環。相對地,人身中的陰陽與五行,也會由地球的轉動而產生,生與死之循環。 對於做事情方面,必須辨別進退。也就是在物質世界做事情,必須符合    道本體之自然法則,才能培養生命、永恒存在,而且因果業障、災害才可避開。如此,人在物質世界上做事情才不會遭到死亡之境地,而脫離生與死紀綱之約束。 也就是唯有修道者,才能符合    道本體之自然法則,而不受生與死之循環。因此,古時候修道者都入山專一尋找神仙,求神仙開示與點化,以求得到神仙之道,避開死亡之境地。 〔本章要旨〕 開示世人要靈修才能了悟「生死」之紀綱,以脫離『死亡之境」。

【道德經】德經 出生入死章第十三(2)

文學/道德經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註解: 害人者兕有角、虎有爪、兵有刃。 以靈修觀點解說: 殘害生物者不養其生,而不以養生為主,則兕必有角、虎必有爪,兵必有刃,一切行事必以甲兵為主。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沉溺在物質生活享受之人,就是不注重培養生命體。也就是生活在不以養生為宗旨,則必定會遭到生與死之循環,而不可避免;做事情必定會以強迫方式為主。也就是所作所為不符合    道本體之法則,而以唯我獨尊為主。  

【道德經】德經 出生入死章第十三(1)

文學/道德經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註解: 人之在世,生死是常,縱死十分之中三分有其生路,縱生十分之中三分是其死路,爲其求生之厚,不免有死有生,故動則犯其死地。 以靈修觀點解說: 人生活在世間,「生死」是人出生入死之紀綱,世人如果不了解「生」之本爲「無生」之理,即是貪生怕死。因此超出生死者唯有修行至高無上之人。然而為了求取「生」之欲者,必遭「生死」之循環,因此嗜好殘害生命者必入於死境。 這一句是說,人生活在物質世界上「生與死」是人類出生入死之紀綱,也就是有生有死,形成輪迴定律。沒有靈修之人不了解「生」之本質是由「無」而來的眞理,也就是萬物是從無形而產生有形體。此種眞理沒有靈修之人是無法領悟,以致產生貪生怕死。因此,能夠不受生死約束、脫離生與死的循環,那只有    靈性上師,因為    靈性上師是神仙,也是    道本體的化身。然而,沒有靈修之人為了求取生命永久地存在,而貪求物質上的東西去培養生命體。 譬如:用人為因素、科技去延長生命體,必定遭到道本體所毀滅,而形成了「生死」的循環。因為生與死是    道本體衍化春、夏、秋、冬所形成,如果人類沒有力行修道,而專注於科技或是殘害動物延續人類生命,必進入    道本體的生與死的法則。由此可見,人類不受生與死循環,必須要力行修道,由神仙開示及點化得神仙,才能夠符合    道本體的法則,而不受春、夏、秋、冬形成生與死的循環,也就不遭到輪迴。      

【道德經】德經 聖人無常心章第十二(3)

文學/道德經 聖人在天下。惵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㤥之。 註解: 聖人惵惵孜孜與百姓混同其心,百姓注目望恩,聖人皆㤥恤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修行至高無上 之人降於天下與百姓同甘共苦。百姓以目專視而觀察是非與光明,心懷憂慮,修行至高無上之人以純厚之德、災厄相憂之心安撫百姓,促使百姓心安定而安居樂業。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    靈性上師從天界下凡行道,行走在凡俗上與人類同甘共苦;也就是神仙下凡開示人類靈修,與人類相處在一起生活,而形成了共同生命體。人類在凡俗都以眼睛專心去觀察凡俗上的是非與光明,以致造成心中產生憂慮。因此,    靈性上師以神性、純樸的力量安定人類之 心,促使人類安心過著無憂慮的生活。 〔本章要旨〕 百姓之災厄,唯有聖人方可治之除之。    

【道德經】德經 聖人無常心章第十二(2)

文學/道德經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 註解: 善者善解只對不善者,亦善解只對爲得其善道,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爲得其信理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善者之善含義只對於不善者而言;也就是「善」之含義只對為了求得「善」之道而言。信者之信理念只對不信而言;也就是「信」理念只對為了求以「信」之理而言。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    靈性上師之神性眞理只適合修道者或是求道者,也就是    靈性上師的神性眞理只對修道者或是求道者而闡說。相對地,    靈性上師以神性的眞理去開示修道者或是求道者修道。  

【道德經】德經 聖人無常心章第十二(1)

文學/道德經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註解: 百姓有欲,聖人無為,以無為之心從有欲之心隨其性矣。 以靈修觀點解說: 百姓有情欲,修行至高無上之人心懷感化,而感化之心以矯正情欲,使情欲之心跟隨眞性而端正。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百姓有貪求物質的慾望,    靈性上師的神性力量發出感化磁場,感化百姓之心靈,以矯正貪求物質之慾望,促使貪求慾望之心隨著    靈性上師之神性而靈性提昇、端正。  

【道德經】德經 為學日益章第十一

文學/道德經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無所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註解: 爲博學日有所益爲道德,日有所損謂損情欲也,使至於無爲無事之際則天下之心無難取矣。 以靈修觀點解說: 增長靈性之知識及了悟眞理日有所幫助即爲道德,既爲道德者日有所損情欲,損可說爲克制情欲;忘情則智慧顯現,促使心境清淨,私欲盡除,可達感化之境;以感化督促百姓自化則爲正,此乃由感化而得,因此我無欲則百姓自化為正,而百姓爲正即天下之心得,此天下之心得則是治國以天下之眞理行事而不難取得。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人力行修道提昇靈性,引發出知識及了悟眞理,源源不斷地顯現出來,這就是道德。為什麼說是道德?因為了悟眞理,就是融合    道本體的磁場;提昇靈性所引發出來的知識,就是德。因此,擁有道德之修道者,才能消除對物質貪求的慾念。 消除對物質貪求之慾念,就是靈性之善磁場出現,促使心神清淨,貪求物質之心徹底消除,這就是完全達到感化之境地。 由這種感化的力量,督促百姓自然地端正心靈,此種是由感化所得到的功效。也就是百姓 必須要掌管國家大事之人,以修道發出感化的力量,才能端正心靈;而百姓之心靈歸於善,就是天下之眞理所得到的功效。此種功效則是治國與天下之眞理做事情,才可以得到無憂無慮之生活。由此可見,人人必須靈修,才能受到神仙的感化,得到喜悅 、 無憂無慮的生活。 〔本章要旨〕 「無為」行事即得自化為正,以眞理行事則自然成「無為之境」。  

【道德經】德經 不出戶章第十

文學/道德經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註解: 天下之道一也,戶內與天下無二也,但修其內自知其外,天道與人道合。但修其身,天道必應,何假遠行窺牖也。故聖人不以出門求,不以見聞取,不以言論得,自然而成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天下與道合爲一,眞性與天下大道不能分開。但以修持可由眞性體會生命之眞諦,而了悟天道與人道合一。因而以修其生命則天道必有回應,何必假借書本去了悟眞理,因此修行至高無上之人不以出門去求取知識,不以由看到或聽到去得到知識,也不以言論去得到成果,而以靈性去自然體會締造成果。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    道本體化出太極一陰一陽,陰屬於濁氣,陽屬於清氣。清濁二氣各化開,清氣是天,濁氣是地;因此,天下與    道本體合而為一,真性與天下大道也就不能分開。 真性是    道本體之真氣。假若人力行修道,則可以以自己的靈性體會出生命之真諦;也就是修道者可以由神仙賜予靈性的力量,領悟到萬物之生命體是來自於    道本體之真无;甚至了悟天道與人道是合一。 為什麼說天道與人道合一 ?因為人道是由天地之陰陽互變,化生出五行氣,再衍化形成萬物,而人類是萬物中之一,由此可以說是天道與人道合一。因而人只要禮拜神仙修道,提昇自己元神體之靈性,則天道必有回應。由此,何必研讀書本去了悟眞理? 也就是人只要禮拜神仙修道,即由神仙的清氣啟發靈性;接受神仙的開示,便了悟眞理。因此,    靈性上師不以出門去求取知識,不以由看到或聽到去得知識,也不以言論去得到成果,而以神性去自然造化成果。因為眞理來自於    道本體,而    靈性上師是神仙,也是    道本體之化身;由此    靈性上師不必藉著書本去了悟眞理,也不必出門去求取知識,不必由看到或聽到去得到知識,甚至不以言論去得到成果。 由此可見,人只要禮拜神仙為師修道,守著神仙神性軌道,就可以了悟一切真理。甚至自然得到靈性所造化出的成果。 〔本章要旨〕 靈修即是修煉身內之靈性了悟真理。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