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文學

【道德經】道經 將欲噏之章第三十六(2)

文學/道德經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註解: 此為返掌之道,能用此者事無不從。 以靈修觀點解說: 世人做事如此回復道之自然運行,能夠時常以自然方式行事之人,則萬物沒有不服從及順服。 這一句是說,修道人在凡俗上做事情,從自然地發展、穩定、興旺到長久這四個連貫性階段,才能永恆符合著    道本體之自然運行。也就是回復到古時候凡俗上一切很清閒沒有貪念。 所以時常以自然方式做事情之人,就會由    道本體運行著,則萬物沒有不服從及順從。 靈修方面,假若一個人有一顆修道之心,不受凡俗上的一切而動心,則自然地演化形成一顆求道之 心;再由一顆求道之心,自然地受到神仙點化,得神仙之道,脫離輪迴。    

【道德經】道經 將欲噏之章第三十六(1)

文學/道德經 將欲噏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註解: 先以道張之;先以道強之;先以道興之;先以道與之。 以靈修觀點解說: 世人做事必須自然地發展,再求以穩定,而求以興旺,以求終至長久。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修道者做事情必須符合    道本體之法則,自然地發展。凡俗一切自己努力地去做,再以修道的力量以穩定下來,穩定之後,再進展興旺,最後形成長久。古時候道家思想,天下之事則是農、工、商、士。農為基礎;工是農產品加工,加工之後交給商經營;有商之後,才有士。也就是先有農夫耕種,耕種所得農作物,由工加工;加工之後,農產品交給商人去買賣;有了買賣之行為,才有士辦理行政工作。這四個行政串連起來,天下事才能長久。 所以人類力行修道也是一樣。首先要有一顆靈修之心,再由這顆心不受凡俗上一切誘惑或是影響,再由靈修之心演變成一顆求道乙心,到最後受到神仙點化才能長久。  

【道德經】道經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2)

文學/道德經 道出言,淡無味。視不足見。聽不足聞。用不可既。 註解: 不如守淡靜無味之道,即用不可盡也。(既猶盡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修行至高無上之人執大道規則以管理天下,必須以清靜感化之方式來治理,才能促使百姓長久地遵守道之規則。 這一句是說,    靈性上師是在天地前生出來,因此可以使用     大道本體之規則以管理天下;並且以自己的清靜磁場感化,來治理百姓之心神,促使百姓之心安定下來,百姓才能永恆地遵守著    道本體清純、清靜的規則。 〔本章要旨〕 合乎「道」之眞理及法則,則「無為」而治。

【道德經】道經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1)

文學/道德經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 註解: 聖人執大道往天下而治,人多安泰,安泰之後,皆重歡樂飲饌,樂極則哀禮,煩則亂,又以道約之歡樂,似遊客所止,不久便過。 以靈修觀點解說: 修行至高無上之人執大道之眞理以治理天下,天下立即安定下來,而百姓皆歡樂。天下安定之後,百姓皆歡喜地飲酒作樂,極樂過度則產生哀傷,內心產生愁煩而天下大亂。因此修行至高無上之人又以道之規則約束百姓之歡樂,以安定人心,平定天下。 這一句是說,靈性上師以    大道本體之真理治理天下事情,天下立刻平安無事,形成了平和之世界,而百姓都歡樂過著太平的日子。但太平的世界,百姓卻忘形而貪求物質的享受,不安份守己,以致造成人心互相爭鬥,形成樂極生悲的局勢;人人內心憂愁仇恨,而產生天下大亂。因此靈性上師又以    道本體之法則教化百姓貪求物質享受之生活,回歸純樸以安定人心,平定天下之亂象。 此可見,人不能有任性。假如人人有了任性,則人人生活墮落於貪求的慾望的生活,而造成人人互相產生爭鬥,形成大亂。 因此唯有人人修道,把自己的靈性提昇,才能安定自己的心神,促使心神不亂;也就是    道本體化出萬物,雖然任萬物成長,但萬物必須遵守著    道本體之法則存在,才能不亂。 所以人類也是一樣。假若一個人沒有修道,則他的心神會受到凡俗上的濁氣而動盪不安。因此 道    本體在每一個時代都指派神仙教化人類走在靈性生活,才是真正太平世界。這種情形只有修道者才能領悟到    道本體只要人類過著純樸太平的日子。因此成為    道主的弟子,必須珍惜    道本體指派道主下凡開示靈修,並且走在道主的神性軌道,才能永恆地喜悅過日子。

【道德經】道經 大道氾章第三十四(4)

文學/道德經 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註解: 聖人體道不有其名,故成可大之名。 以靈修觀點解說: 修行至高無上之人,他的形體是由道所化,因而沒有其他之名字,因此可稱他為大。 這一句是說,    靈性上師的形體是由    道本體所化出來的,因此沒有其它的名字,所以可以稱祂為大。也就是說    靈性上師是    道本體的化身,因此,祂本身也是大。 〔本章要旨〕 教化世人必須了悟「大道」超然之尊位,唯有追隨聖人修行才能領悟萬物賴以「大道」為主之自然真理。

【道德經】道經 大道氾章第三十四(3)

文學/道德經 萬物歸之不為主。可名於大。 註解: 萬物終賴大道為主,故名其大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萬物終至賴大道為主,因此稱大道名為大。 這一句是說,萬物被    道本體化出來,雖然    道本體任由萬物自然生長,但萬物一直都依賴    大道本體為主,因此稱    大道本體名為大。靈修也是一樣。雖然靈修者自己在努力修行,但是必須依賴    靈性上師開示。古時候求道者入山尋找神仙都自稱凡夫,而求神仙點化成為神仙。因此,求道者都依賴著神仙為主,而沒有自我思想存在。    

【道德經】道經 大道氾章第三十四(2)

文學/道德經 萬物恃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依被萬物不為主。可名於小。 註解: 萬物雖恃大道而生,名立功成,不知名屬於大道,萬物依大道不恃其主,故名於小。 以靈修觀點解說: 萬物雖然依靠著大道出生而名立功成,但不知是屬於大道建立;萬物依靠大道而不依仗自己為主,因此名為小。 這一句是說,萬物雖然倚靠著大道而出生,而所作所為得到之成功,此種是屬於自己的努力,但卻是    大道本體所賜予的;也就是萬物所得到的一切成果,都是    大道本體的賜予。所以萬物倚靠著    大道本體為主,而自稱為自己為小。 靈修也是一樣。靈修者自己所努力的靈修成果都是    靈性上師所賜予。就如同華興靈修弟子一樣,所獲得的一切成果都是由    道主的神性力量造化出來;雖然自己所努力的成果,但卻是    道主之神性所散發出來,因為    道主本身是道本體的化身。由此靈修弟子必須依賴    道主為主,而自己稱為晚輩。 古時候修道者要提昇到求道者,都必須倚靠著神仙力量為主,而以求道之心向神仙求道,才能得到神仙點化。因此靈修弟子必須效法古時候求道者之心,走在    道主之神性軌道,靈修才能符合    道主之神性法則。

【道德經】 道經 大道氾章 第三十四(1)

文學/道德經 大道氾。其可左右。 註解: 大道氾溢,無有涇際,不可立其左右。 以靈修觀點解說: 大道之體迷漫著虛空,而沒有邊際,以致不能分其左右。 這一句是說,    大道之本體是虛無,因此佈滿了虛空,所以沒有邊際,因此不能分化出左右。靈修也是一樣。靈修是單一的,也就是修個體的元神體。 古時候修道者都入山尋找神仙,向神仙求道,而神仙也單一 點化求道者以得神仙。因為不論是修道者或是求道者因果有所不同,所以在修道當中所得的成果也有不同。也就是你前世沒有修,而他前世有修;或是你前世有修,而他前世沒有修,則兩個人所得的果位又不同。因此,修道者本身的未來的修道成果只有守著神仙求道,才能得知。

【道德經】 道經 知人者智章 第三十三(3)

文學/道德經 強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註解: 強行上件之事,有志於道,不失其由,可以長久,人死之後,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道德不亡可謂壽矣。 以靈修觀點解說: 強行於道德之事者,則有志於道之運行,而不失去原本之眞性且可以長久留存。人死之後,魂氣升歸於天,形魄歸於地,道德不亡,可說是壽終,而德光留流於世。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力行修道,以    道本體法則以及自己的德性去做事情的人,則是符合    道本體之運行,而不失去自己的靈性,而且可以長久留存在人間。雖然人體消失在人間,但靈體與天地合一,而道德不敗,也就可以說是得神仙,而名聲流傳於人間。因此古時候修道者都盼望有神仙點化而得神仙,使自己的德性永存於人間。 〔本章要旨〕 教化世人以「道」之真理處世。    

【道德經】 道經 知人者智章 第三十三(2)

文學/道德經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 註解: 以力勝人不若自勝,自勝者強於勝人;世財無限,己身有限,苟或知足便是富有。  以靈修觀點解說: 以力足取勝人,但以力勝人者必定會遇到強敵 ,不如自勝 者强;以力克而自勝者則是真強,世間財物無限,但以自己之力量去爭取是有限,如果知道滿足便是富有。 這一句是說,假如一個人用人為因素去取得勝利,但到後來也會遇到強敵。什麼是強敵?強敵就是自然災害。所以不如以修道所得靈性之力量自己取得勝利之人,這種人才是真強;也就是人力行修道所得到的成果,是    靈性上師所賜予的,而別人無法去勝過你。因為    靈性上師就是    道本體之化身,因此別人無法勝過    靈性上師所賜予的成果。 也就是說,凡人力行修道所得的成果才是真強。所以物質上的一切財物是無限的,假如用凡俗上之努力去取得,則是短暫性的。唯有修道之人專一守著靈性上師修道,而對於物質上之一切知道滿足,則是富有;也就是    靈性上師之神性會永恆地運轉你的凡俗上之一切,則是富有。此種是靈性上的福報。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