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地方
3/29~30 逛北市花博農民市集 品嘗嘉縣當季農特產 體驗芽菜潤餅捲DIY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本週末(3月29日至30日),臺北花博農民市集將迎來一場結合美食、趣味與在地風味的農產品盛會。市集執行單位台北市農會特別邀請嘉義縣農會攜手當地優質農民北上,舉辦「嘉義縣香蕉、木瓜、高山茶暨農特產品展售活動」,帶來嘉義在地的代表性農產,讓民眾一次品嚐最道地的南台灣滋味。 ▲嘉義縣當季水果香蕉。(圖/北市農會提供) 活動現場除了有香氣撲鼻的香蕉、鮮甜多汁的木瓜以及風味獨特的高山茶,更規劃一系列趣味互動活動。嘉義縣農會將舉辦以香蕉、花生、木瓜與虱目魚為主題的品嘗行銷體驗,讓民眾在品味的同時,也能深入了解這些農特產品的產地故事與栽培特色。 ▲嘉義縣農產花生。(圖/北市農會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消費滿500元以上的民眾,憑收據還可參加「芽菜食農教育—潤餅捲DIY」活動。此項體驗融合春日傳統與健康概念,名額有限,額滿為止,建議民眾早早前往報名。 除了農產展售與體驗活動,本週花博音樂饗宴也將於週日下午隆重登場。特別邀請宜蘭青年管樂團帶來一場精采的管樂器重奏音樂會,為市集增添優雅氛圍,帶給民眾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 這個週末,不妨走一趟臺北花博農民市集,一同感受嘉義農特產品的魅力,享受春日午後的慢活時光。美味、趣味、健康一次滿足,錯過可惜! 臺北花博農民市集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玉門街 1 號,捷運淡水信義線圓山捷運站 1 號出口,更多活動內容介紹,歡迎至Facebook粉絲專頁「台北花博農民市集」查詢, 或至臺北花博農民市集官網https://www.expofarmersmarket.gov.taipei/)查詢。 (臺北花博農民市集營業時間為每周六、日早上10:00至晚上18:00)
清峰之旅/白河林初埤木棉花道
記者清峰/台南報導 林初埤木棉花道位於台南市後壁區小南海環湖步道的附近,全長約1.7公里,每年三月左右當木棉盛開時,總是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賞花而來,木棉樹形成的綠色隧道似乎沒有盡頭,散步其間真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橘紅色的木棉花。(圖片/清峰提供) 每當木棉花開時,總吸引許多白頭翁、綠繡眼、大捲尾、五色鳥前來吸食花蜜,枝頭上真是熱鬧。 ▲高大的木棉樹,吸引許多鳥類前來吸食花蜜。(圖片/清峰提供) ▲林初埤木棉花道,木棉樹形成的綠色隧道似乎沒有盡頭。(圖片/清峰提供) 這裡除了木棉之外,周圍有許多農作物種植,都市小孩來此定可大開眼界,認識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這裡有水稻、玉米、芭蕉、隧道式洋香瓜種植,若有需求可以跟農民購買價格實惠。 ▲除了木棉之外,周圍有許多農作物,圖為玉米。(圖片/清峰提供) ▲飽滿的芭蕉。(圖片/清峰提供) ▲隧道式洋香瓜種植。(圖片/清峰提供) ▲除了木棉之外,周圍有許多農作物,圖為金蜜洋香瓜。(圖片/清峰提供) 初春三月是苦楝與黃花風鈴木開花的季節,這裡也有少數幾棵可以讓你驚豔,苦楝的花是淡紫色看起來很夢幻,黃花風鈴木是鮮艷的黃,總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初春三月也是苦楝開花的季節,這裡也有少數幾棵可以讓你驚豔。(圖片/清峰提供) ▲初春三月正是黃花風鈴木開花的季節,這裡也有少數幾棵可以讓你驚豔。(圖片/清峰提供) ▲花季舉辦活動時,設有許多攤位提供餐食。(圖片/清峰提供) 每年白河區公所於花季舉辦活動時,會在網路公告訊息,想參與的可留意一下,活動期間設有許多攤位提供餐食,不然這附近餐飲店很少覓食不易。#
海口製圖洪明爵劉秋兒雙個展 當代風景測繪與回望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洪明爵、劉秋兒兩位傑出藝術家於3/22下午2:00在屏東美術館101展覽室舉辦海口製圖雙個展。兩人交織出來的「山」「海」匯聚激起了陣陣的浪花,4~50年的藝術文件催化了這個展覽的激情,展場所到之處盡是玄機,一步步地發現藝術潛藏的當代符碼,值得你一探究竟。 ▲《二魚五餅》洪明爵複合媒材。(圖/蒂思綠新聞提供) 屏東海口地區的自然與人文變遷,一直是台灣藝術家關注的議題。在當代藝術語境下,如何透過創作回應環境的演變,並進一步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由策展人鄭勝華策劃的「海口~製圖人:洪明爵、劉秋兒雙個展」,即是圍繞這一核心命題,透過兩位藝術家不同的視角與創作手法,展開一場關於風景、地景與藝術製圖的對話。 風景的轉譯,從自然書寫到當代製圖。本次展覽聚焦於三個關鍵藝術問題:首先風景模式的轉移,從傳統風景畫到當代風景的詮釋,當人們與家園的距離因時間與地理而拉遠,對於風景的感知如何產生變化?其次是人與自然的關聯,透過圖像、文件與藝術行動,探討環境、物種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係,特別是屏東海口地的變遷;最後為海與山的製圖對話,兩位藝術家分別關注海洋與山林,透過自身的實踐與研究,展開對於地景的藝術思考。 ▲藝術家-洪明爵致詞。(圖/蒂思綠新聞提供) 洪明爵與劉秋兒的創作,皆源於對自身成長環境的回望與再詮釋。兩人皆來自屏東,卻各自踏上不同的藝術道路。洪明爵聚焦於海洋景觀與生態,試圖在繪畫實驗中尋找自然與人類活動間的平衡;劉秋兒則從1970~80年代的繪畫出發,最終走向社會行動與地質研究,透過踏查與文件紀錄,重新審視風景的意義。 洪明爵:海洋記憶與創作的「漂移」,洪明爵的創作與小琉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旅居台北、墨爾本、高雄多年後,他始終感到自身創作的核心缺乏強烈的生命連結,直到閱讀夏曼·藍波安的《大海浮夢》,才喚醒對於家鄉的深刻記憶,成為「歸鄉省思」的重要契機。 小琉球的風景與生態,在洪明爵的作品中轉化為抽象的符號與色彩。他透過繪畫探索形式、材質與語言,並在矛盾與衝突之間尋找美感,生態與經濟的拉扯、土地與港口的開發、小七商店的展店擴張,這些島嶼變遷的現象,都成為他創作的切入點。他的作品不僅描繪自然景觀,更試圖喚醒觀者對於空間與環境的自主感知。 洪明爵的創作不只是對家鄉的紀錄,更是一種「漂移」的藝術實踐。他透過跨領域的嘗試與實驗,在島嶼與城市間移動,並在此過程中形塑對於「家鄉」的多重視角。 ▲水彩畫1980鹽埔仔恩龜橋-劉秋兒。(圖/蒂思綠新聞提供) 劉秋兒:《少年風景》與風景的消逝,與洪明爵的創作相對,劉秋兒的藝術實踐是一場從繪畫到行動的轉變。本次展覽特別選出他在1970~80年代的早期風景畫,這些作品不僅呈現當時的屏東景觀,更是他日後走向社會行動與地質研究的重要起點。 劉秋兒的《少年風景》系列,是一次對過去風景的回溯。他重新審視四十年前所描繪的場景,卻發現當時的田野、山丘、街道、港口,早已消失或被新的建設取代。這些變遷是否代表著社會的進步?抑或是對於環境記憶的侵蝕? 在這次展覽中,他將二十二幅早期繪畫與Google街景進行對照,透過新的文字描述與地景疊合,重構個人經歷與環境變遷的對話。他的作品不只是風景畫,而是一種對歷史與空間變遷的測繪,一種對於藝術體制的反思。 從屏東出發,尋找山海的交會點「海口-製圖人」雙個展,不僅呈現洪明爵與劉秋兒長期的創作歷程,也讓觀者看到藝術如何成為探索環境與人文變遷的方式。兩位藝術家分別關注海洋與山林,儘管路徑不同,卻在當代藝術對於環境與土地的思考上,產生了微妙的交會與對話。當我們重新審視風景,我們究竟在觀看什麼?這場展覽,或許能讓我們在洪明爵與劉秋兒的藝術製圖中,找到一些答案。# 展期:2025年3/18~4/13 地點:屏東美術館101展覽室 開幕:2025/3/22下午2:00 座談:2025/3/22下午3:30 策展人 鄭勝華 與談人:李根政、鄭勝華、劉秋兒、洪明爵
3/29青年節「嘉有好市集」 戀人公園歌唱大賽震撼開唱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嘉有好市集」3月29日(星期六)將在嘉義縣治特區戀人公園再度登場,除了有超過150個特色攤位,縣府還結合青年節辦理歌唱大賽,讓青年朋友有展現歌喉的機會,在舞台上盡情展現自我與對音樂的熱情。 ▲嘉有好市集資料畫面。(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青年歌唱大賽目前已吸引超過140位歌唱好手報名,第一名將可獲得最高獎金3萬元,歌唱大賽由專業老師評選出前三名,還加入民眾票選「人氣王」的環節,只要參與投票,就可獲得限量市集折價券及摸彩券,歡迎大家來逛市集、抽大獎,感受年輕朋友的歌唱魅力。 另外,民眾於市集消費滿額集章,集滿5點可兌換限量好禮還能抽大獎,獎品有65吋電視、iPad、Airpods、吸塵器、氣炸鍋、水離子吹風機及電動牙刷等多項好禮。 月底登場的市集攤位琳瑯滿目,有嘉義農特產品、伴手禮、異國美食、文創手作、嘉減碳專區及青年特色攤位等154攤,還有免費DIY黏土畫、街頭藝人演出、美聲歌手演唱、魔術表演及青年熱舞秀,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度過美好的周末時光。# 相關活動資訊可至勞青處-有青嘉大聲Facebook粉絲專頁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7788076816)。
3/23 微笑山線平溪孝子山 體驗山林聽覺饗宴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3月23日下午於平溪孝子山步道舉辦微笑山線「在山林裡歌唱」山林主題活動,讓參與者不只是來參與活動,而是與整個山林有更多元的身心體驗及互動層次感受。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楊宗珉局長表示,新北市推出「微笑山線」旅遊品牌,提倡「全齡樂遊、共創山林」的低碳近鄰旅遊,吸引民眾走進山林。這次藉由山林展演,讓民眾一同參與微笑山線活動,認識山林與家的緊密關係,從快節奏的都會生活,走進山林放慢生活步調,深呼吸感受山林的美,讓家山成為心靈的靠山。 本次結合環境地景以「整座山都是我的展演場」為策劃概念,特別邀請專業藝術團體《粲音集》 在充滿原始林相特色的平溪孝子山,當天下午1點半在孝子山步道登山口,獻唱為台灣山林植物所創作的台語歌謠,以療癒的歌聲讓參與活動的民眾能感受微笑山線的力量。 本次活動除了獻唱歌謠外,也以天然樂器演奏,將現場的自然聲響融合進節奏裡,在這片綠意盎然的山林裡,不只是登山,而是與自然共鳴,讓樹葉、微風與樂聲交織成一場令人驚豔的微笑山線聽覺饗宴。 跟著微笑山線走入新北家山城鎮探訪,打開五官、釋放五感。活動相關訊息,請上新北市觀光旅遊網、新北旅客Facebook粉絲專頁、新北旅客官方IG或官方網站查詢。
春季東高雄慢活氛圍 感受客庄人文自然交織魅力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嚮往大自然、希望遠離城市喧囂的旅客,東高雄的慢活氛圍是不容錯過的選擇。來到東高雄美濃地區,可深入探索保育類野生動物水雉與當地的濕地生態,除了騎車環湖、悠閒賞鳥,更可順遊客家文物館、美濃窯、東門樓、菸仕物所等景點,品嚐道地客家美食,體驗客家擂茶、藍染以及彩繪製作油紙傘等傳統工藝,感受美濃地區客庄人文與自然交織的魅力。 ▲美濃客家文物館也是美濃的重要景點。(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除造訪美濃體驗水雉生態之旅、感受客家文化外,可順遊旗山、杉林、六龜、桃源、內門、那瑪夏等地,體驗東高雄的慢活氛圍與自然景觀。其中,以「美人湯」聞名的六龜寶來與不老地區,一年四季都可享受泡湯樂趣。而寶來花賞溫泉公園旁的浦來溪頭社戰道,更可遠眺荖濃溪壯麗溪谷,沿途更可欣賞遼闊山景、岩壁與蓊鬱森林,堪稱東高雄不可錯過的生態秘境。 ▲三四月是寶來花旗木綻放的季節。(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每至春季時分,3、4月份為六龜寶來地區花旗木綻放花期,桃源區3月份也到了櫻花盛開的時節,而那瑪夏地區在4月份不僅可觀賞到螢火蟲、品嚐在從欉紅的新鮮水蜜桃,此外還能體驗東高雄不同原住民族獨特的文化,春季休閒旅遊,東高雄山區與原鄉部落是絕佳選擇。 結合傳統藝陣文化、陣頭表演與總鋪師美食的「2025高雄內門宋江陣」系列活動,也將於3月28日至4月6日在內門順賢宮舉行;誠摯邀請民眾參香祈福、品嚐美食,感受傳統技藝與熱鬧氛圍,來深度體驗東高雄的山城魅力。更多旅遊資訊歡迎至高雄市政府觀光局「高雄旅遊網」(https://khh.travel/zh-tw/)查詢。#
週末盛宴「梅」好滋味 神農市集春季好時光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神農市集」於本週末(3月22日、23日)在高雄凹子底森林公園舉辦,匯聚百攤在地小農展售優質農特產品,包括有機蔬果、天然蜂蜜及當季盛產的寶來梅子,讓市民朋友能夠一次購足新鮮、健康的食材,支持在地農業發展。熱門單元「食農教育」將帶領民眾認識梅子的生產環境、健康功效與飲食文化,讓民眾體驗並感受梅子的多變樣貌,適合親子同樂、朋友共遊,享受一場結合農業、文化與美食的週末盛宴。 ▲本週末「神農市集」讓民眾深度體驗梅子的魅力。(圖/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提供) 「食農教育」單元則以「農業生產與環境」及「飲食健康與消費」兩大面向為主軸,特別邀請高雄市六龜區寶來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吳明芳先生,帶領民眾深入認識高雄六龜寶來地區的野放梅子,深入介紹梅子品種、健康功效、製品種類及料理分享等,讓民眾從產地到餐桌全面了解梅子的價值與應用。現場更提供脆梅、酵素梅、梅醋等梅子等製品,讓民眾了解梅子從採收到加工的過程,並將舉辦「梅好滋味有獎徵答」,讓民眾深度體驗梅子的魅力。 ▲「神農市集」固定於每月第四個週六、週日下午3點至9點在高雄凹子底森林公園舉辦。(圖/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提供) 「神農市集」固定於每月第四個週六、週日下午3點至9點在高雄凹子底森林公園舉辦。即日起加入「神農市集」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123Nr31),即可獲得專屬優惠,並即時掌握參展小農、神農百味料理秀及食農教育等最新資訊。更多活動詳情請至「高通通-高雄Super Go-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官方粉絲專頁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KSSG12。#
推展美濃湖生態旅遊 深度體驗水雉棲地天堂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高雄美濃不僅是南台灣客家文化重鎮,美濃湖更是台灣第二級珍貴稀有之保育類動物的水雉之重要棲地,於不同季節造訪美濃湖,都可以觀賞到水雉多樣的姿態與習性,每月第二個週六,更可參加由「高雄野鳥學會」舉辦的水雉棲地據點觀察或水草種植體驗等活動。該課程全程免費,並由專業解說員介紹美濃棲地生態與水雉復育工作;目前4月12日及5月10日場次已開放報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在水草池體驗槳板觀察濕地。(圖/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提供) 美濃位於東高雄九區門戶,是南台灣最重要客家族群與文化聚集地,曾於2019年獲交通部觀光署「經典小鎮」與「客庄小鎮」殊榮肯定;其中,擁有豐富濕地生態環境的美濃湖,更為台灣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水雉(學名:Hydrophasianus chirurgus),提供了理想繁殖與棲息的環境。為積極維護並營造適合水雉棲息的自然生態環境,觀光局於108年度「美濃湖水環境改造工程」中,於美濃湖北側積極打造大灣棲地、種苗池及水雉復育工作站等,闢建「水雉復育園區」;並與高雄野鳥學會合作,協同地方社群共同投入保育工作,透過生態監測、棲地維護與環境教育,確保水雉族群穩定繁衍。 ▲美濃湖水雉身影。(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因其輕盈優雅的步態,被譽為「凌波仙子」的水雉,於每年4月至9月之繁殖季節會在湖面漂浮的水生植物上築巢育雛,形成獨特的生態景觀。目前於美濃湖與湖畔野蓮田,全年均可觀賞到水雉翩翩飛舞。而高雄野鳥學會於3月底推出兩梯次的水草種植活動,一經公告即報名額滿;目前4月12日及5月10日的「棲地據點觀察」免費活動仍有部分名額,有興趣的民眾可至高雄野鳥學會官網報名(https://www.kwbs.org.tw/)。#
春日賞花彰化正當時 浪漫花海美食特色活動一次玩透
生活中心/彰化報導 三月正是萬物甦醒之時,彰化縣各地繁花盛開,為旅人獻上一場浪漫的視覺饗宴。從3月開始,木棉花道的火紅花海、黃花風鈴木的燦爛金黃,到苦楝花的淡紫輕舞,各式美景輪番登場,一同來沉浸在春日風光。 ▲長達5公里的木棉花同時綻放,交織成一條壯麗的橘紅色隧道。(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長達5公里的木棉花道,在東螺溪的埤頭至二林段沿岸迎來盛開期,超過600株木棉樹同時綻放,交織成一條壯麗的橘紅色隧道,倒映在潺潺溪水與翠綠稻田間,成為春日限定的夢幻景點,此外,竹塘鄉也有一處木棉花秘境,長度約100公尺,需翻越堤防才能抵達,別有一番靜謐幽遠的氛圍。 彰化市大肚溪棒壘球場畔的「苦楝花」秘境,也悄悄開花,爆滿盛開時就像春天雪一樣美麗,預計3月底迎來盛開,順道走訪台灣觀光100亮點八卦山大佛風景區、扇型車庫,漫步充滿文青氣息的小西街、職人美學生活聚落卦山村及八卦山自然生態園區,品嚐必吃排隊美食肉圓、爌肉飯等小吃及點心,來趟半線小旅行。 田中鎮梅州街的巨型九重葛花牆綿延300公尺,七彩花海如瀑布自由垂落,每到花季就掀起打卡熱潮,現已綻放五成,來到田中可順遊田中老街,逛貓村、田中窯創藝園區,銅板美食水煎包、高麗菜飯等也不容錯過。 ▲社頭鄉的杜鵑花大道綿延約1.9公里的道路。(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社頭鄉的杜鵑花大道綿延約1.9公里的道路,兩側栽植杜鵑花與小葉欖仁,每到3月,紅、粉、白色的杜鵑花交織成花海,小葉欖仁接續綻放,讓整條道路幻化為金黃色隧道,展現不同風貌,社頭是織襪及芭樂的故鄉,除了品嚐脆口的芭樂,還可以親子同遊樂活襪之鄉博物館、台灣手套博物館,前往百年老店新和春醬油進行鳳梨醬DIY,或前往福井食堂享用鐵路便當並欣賞豐富的鐵道文物收藏。 二水鄉則擁有夢幻的花旗木隧道,每年3、4月間,花旗木猶如櫻花般盛開,沿著鐵道旁綻放,成為鐵道迷與賞花族爭相前往的打卡勝地,遊客可順遊二水老街,探訪百年老店三義泉和德醬油,品嚐獨特風味的火燒麵,或前往董坐石硯藝術館體驗水墨DIY,在賞花之餘感受濃厚的人文懷舊氛圍。 ▲黃花風鈴木如燦爛陽光般點亮彰化的春天。(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盛開中的「黃花風鈴木」如燦爛陽光般點亮彰化的春天,賞花熱點有花壇虎山巖山頭、芬園彰南路沿線、溪州台1線彰化溪州段、社頭忠義路等地盛開成為黃金隧道,二水坑內坑步道花開約三成,請民眾把握花期前來。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前來彰化欣賞花鄉絢爛風采,探索迷人景點,品嚐在地美食,度過一段難忘的春日時光!更多最新花況及旅遊資訊就在「彰化旅遊資訊網」與「愛玩彰化」臉書粉絲專頁。#
大埔藝術節「潯歌」3月29日登場 共賞湖光山色與樂音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自2021年起嘉義縣大埔鄉公所舉辦的大埔藝術節,匯集音樂、戲劇、舞蹈等藝術演出活動,結合地方創生與永續經營理念,讓民眾看見不一樣的大埔。邀請民眾用行動支持大埔鄉,親自到藝術節感受美景結合音樂的魅力。 ▲大埔藝術節「潯歌」3月29日登場,邀民眾共賞湖光山色與樂音。(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2025第五屆大埔藝術節「潯歌」將在3月29日登場,大埔鄉公所指出,藝術節由在地演出團體大埔愛樂、大埔國中小管樂隊開場,汐羽箏樂團、禾作社劇團、大埔長青運動舞蹈班及嘉頌重奏團輪番帶來精彩表演;會場周邊安排阮劇團、口琴演奏家謝發東及貓頭鷹樂團演出。 遊客可購票搭乘遊艇前往湖中賞鷹平台,近距欣賞嘉義民族管弦樂團的「潯歌水上音樂會」,將呈現旅美作曲家謝惠如創作的樂章,知名DJ DINPEI也將為音樂注入新活力;晚會以「多元文化大匯演」作為壓軸,呈現傳統音樂、現代舞蹈及鄒族原住民音樂劇。 透過藝術節邀請大家來到大埔,感受這裡的獨特魅力。藝術節當天不僅有豐富的演出,還有迷人的湖光山色和濃厚人情味。這次藝術節將活動時間從兩天調整為一天,然而活動本身依然精彩豐富,希望用音樂為民眾帶來慰藉,今年除了安排水上音樂會外,還特別邀請鄒族表演團隊參與,展現多元藝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