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響應2024國家海洋日 環保局6月7日推「永續東海岸×淨灘尋寶趣」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為響應6月8日國家海洋日,並傳遞海洋保育觀念,臺東縣環保局將於6月7日(五)上午八點三十分至十二點在臺東市海濱公園(馬卡巴嗨公園)舉辦「永續東海岸×淨灘尋寶趣」活動,當天除了淨灘活動之外,更推出「打擊海廢闖關」遊戲,亦有優質環保攤商美食市集,歡迎自備環保餐具、環保杯踴躍參加,共同維護臺東美麗海洋的環境。 ▲臺東享受著臺灣最長最美的海岸線。(圖/臺東縣環境保護局提供) 臺東享受著臺灣最長最美的海岸線,守護海岸環境並落實海洋保育,更是臺東的責任,透過長期辦理淨灘活動,鼓勵人民親近海洋向海學習,進而達到海洋永續保育目的,喚起民眾對海洋環境議題的重視,同時響應SDG第14項「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的目標。 此次「永續東海岸×淨灘尋寶趣」活動,除了進行淨灘行動外,特別規劃「打擊海廢闖關」遊戲,沙坑尋寶、海怪對決-射擊及海洋清道夫-擲沙包等三項關卡,讓當天活動更多元有趣,並且有效傳達海洋保護的意識。 6月7日當天全家大小朋友踴躍前往參加淨灘活動,用實際的環保行動,守護美好環境與永續臺東,都能成為愛護海洋資源的一份重要力量,若對活動有相關疑問,可撥打服務專線089-239687 廖小姐洽詢。#
「達魯瑪克傳統刺繡」藝術與傳統工藝成果展 即日起臺東縣圖書館展出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經過90小時的精彩研習之旅後,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推動辦理達魯瑪克傳統刺繡班,並自即日起至11日止在臺東縣圖書館1樓大廳展出其豐碩的學習成果,這場限定展覽展示一系列精美的抱枕、背包、掛飾及背心等工藝作品,為平日寧靜的圖書館帶來一絲夏日的歡樂氣息。 ▲達魯瑪克傳統刺繡工藝成果展。(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為了深化臺東縣豐富的傳統工藝文化,於今年3月開設這項傳統工藝研習推廣課程,在魯凱族傳統工藝師羅美玉老師的細心指導下,部分學員們從零基礎開始,學習傳統刺繡的材料選擇與工藝技巧,逐步掌握基礎技能,最終創作出令人驚艷的作品。這不僅讓初學者感受到傳統工藝的魅力,也讓具有一定基礎的部落族人對自己文化的傳統技藝有了更深的理解,進而促進了族群意識的發展。 ▲經過90小時的精彩研習。(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臺東縣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是臺灣東部唯一的魯凱族部落,羅美玉老師繼承了家族與部落前輩的傳統智慧,精通魯凱族的刺繡、貼飾和綴珠等多種技法,自從民國76年成為原住民傳統服飾教師以來,羅老師已經投入了近40年的時間,不斷地傳承這門精湛的工藝。她於108年被登錄為臺東縣傳統工藝保存者,並於109年被選入台灣工藝之家。 ▲達魯瑪克傳統刺繡工藝成果展。(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經過90小時的精彩研習。(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這次的成果展為公眾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近距離欣賞達魯瑪克傳統刺繡的精緻之美。# 展出地點:台東市南京路25號1樓(臺東縣立圖書館) 展出時間:113年6月4日至6月11日(圖書館開館時間)
南島文化「南島漣藝」國際交流計劃 泰國新加坡東加等工藝家陸續抵臺東駐村對話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以推動臺東成為「南島文化原鄉」為願景,自2023年啟動「南島漣藝」的國際交流計畫,透過工藝交換駐村、國際參展等活動,與南島語系國家建立交流對話;今年邀請泰國、新加坡與東加等國共3位南島語系工藝創作者,將於5月至7月間陸續抵達臺東駐村創作,同時舉辦一系列工作坊與分享會,在臺東創造更多當代南島文化的精彩對話。 ▲南島漣藝國際交流計畫。(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臺東在地有深厚的南島工藝、藝術與文化,縣府多年來積極透過不同面向的推廣,將臺東推向國際,呈現獨特的文化核心,希望藉由持續與南島語系國家進行工藝家的交流駐村,從擴散到深化「島與島之間的流動分享」,也讓更多人能看見臺東的南島文化之美。 ▲南島漣藝國際交流計畫。(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臺東縣政府辦理國際工藝交流計畫已行之有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暫停,在2023年重新啟動,並有系統地與馬來西亞、東加開啟友好連結、建立交換駐村機制,促進雙方在地社區工藝文化合作;今年度更吸引多位國際藝術家申請來臺東駐村創作,獲選的國際工藝創作者分別為泰國當代珠寶工藝家- 魯蒂.譚恰倫 (Rudee Tancharoen)、新加坡編織工藝家- 凱利·利默里克 (Kelly Limerick)及來自東加的樹皮彩繪工藝家- 圖伊·艾瑪·吉利斯 (Tui Emma Gillies)等3位,將分別在九鳥陶燒工作室(魯蒂)、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坊(凱利)及臺11開放工作室駐村(圖伊),進行為期30天的駐地創作與交流。 首位進駐的泰國當代珠寶藝術家Rudee,已於5月抵達臺東,Rudee曾於2017、2018年受邀到臺東參與「南方以南」藝術駐村計畫及「臺東國際文化工藝、設計交流計畫」,她期望透過這次駐村在九鳥陶燒工作室,能深入瞭解排灣族豐富的文化底蘊,並以自然和臺東在地文化體驗作為靈感,創作出與臺東在地文化共鳴的藝術作品。Rudee將在6月8日下午於九鳥陶燒工作室與廖光亮老師進行一場開放式創作實驗工作坊,13日下午則在臺東設計中心舉辦駐村交流分享會。 後續2位國際藝術家也將於6至7月間陸續抵達臺東駐村,同時也會搭配駐村期間工藝家的交流討論靈感,擇期辦理工作坊或講座,關注臺東縣政府文化處粉專及南島漣藝粉專,掌握最新活動消息,與國際駐村工術家有更多的交流。#
「一技在身 亮麗一生」花蓮縣國中技藝競賽86名學生獲獎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112學年度花蓮縣國中技藝教育課程學生技藝競賽今舉行頒獎典禮。競賽共分為機械、動力機械(汽車)、動力機械(機車)、電機與電子、商業與管理、化工、土木與建築、農業(食品)、農業(農業資源)、農業(寵物飼養保健)、餐旅(餐飲服務)、餐旅(中餐)、設計、家政(美容)、家政(美髮)等10個職群15個主題分別進行競賽。 競賽過程中,每位參賽者使出渾身解數,展現自我才能,驗證學習成果,共計有86名學生獲獎。花蓮縣政府教育處為表揚國中技藝教育學程技藝競賽成績優異的學生,特於今(29)日在花蓮高農舉行頒獎典禮。 ▲技藝教育課程希望同學們能藉由技藝的學習,擁有一技之長。(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縣府秘書長饒忠代表縣長徐榛蔚蒞臨會場以行動來鼓勵和支持這次技藝競賽獲獎的學生,並強調為了提供多元職業試探,技藝教育要向下扎根,讓花蓮孩子肯定自我專長、了解未來職場方向。 縣府教育處表示,非常肯定得獎學生的努力,也感謝國中端和高中職端指導老師,全心全意陪伴學生渡過人生中重要的競賽時刻,在此感謝承辦學校與各國中協辦學校在這段期間不斷協調溝通,讓練習許久的學生們,能夠在這個舞臺上安心發揮所長、盡情揮灑所學。並對活動承辦單位花蓮高農表達謝意,經由工作人員細心規劃和安排,才讓這一年一度頒獎典禮圓滿完成。 ▲12年國教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12年國教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各國中所開辦的技藝教育課程正是希望同學們能藉由技藝的學習,擁有一技之長,從多樣的試探課程中,找到適合自己性向的職群,逐漸肯定自己的特長,重拾學習的樂趣與自信,為自己未來的生涯發展立下基礎,期待能實現夢想,打造無限發展的未來。
臺東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6/1盛大登場 永續方舟館配合開放免費參觀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為鼓勵民眾養成友善環境的生活習慣,臺東縣環保局永續方舟館將於6月1日(六)上午九點至下午兩點,在館內及門口草皮舉辦臺東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活動將匯集環境教育場域、綠色遊程體驗、無塑美食及MUJI無印良品等30多家綠色品牌,當日也推出市集限定親子線上集章闖關活動,響應無紙化學環保,體驗永續新生活的各式樣貌;永續方舟館當日亦配合市集時間,特別開放民眾自由參觀,活動詳情請查詢永續方舟館臉書粉絲專頁(https://pse.is/4wqarq)。 ▲臺東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圖/臺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愛地球也可以是一項很潮的生活態度,「淨零綠生活」更將永續理念具象化,邀請民眾以食、衣、住、行、育樂、購等六大面向作切入,從小小的行動開始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鼓勵環境教育結合學校、企業、民間團體、社區,以及在地組織的力量共同推廣,透過執行低碳飲食、減少衣物採購與循環利用、居家減碳、低碳交通、綠色旅遊、綠色消費等環保行動,讓守護環境的力量得以持續深根,從而建構出臺東獨特的淨零綠生活風格。 ▲臺東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圖/臺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6月1日的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將是一場淨零綠生活饗宴,當天將聯合臺東縣內七大環境教育場域,共同推廣環境保護、生態保育、食農教育及文化保存的知識與內涵,現場也規劃環境教育教具體驗區,讓民眾認識回收資源分類與循環再利用的重要性。活動現場並邀請在地樂團、臺東社區大學舞團,以及無塑美食攤位與攤車等眾多綠色商家,民眾可自備環保餐具與環保杯,一邊享受美食一邊欣賞表演,並加入線上集章闖關活動,在遊憩中響應無紙化,用實際行動支持環保愛地球、落實全民綠生活。 ▲臺東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圖/臺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永續方舟館配合環境教育綠生活市集時間同步開放免費參觀,並於6月3日起至8月30日止,於行政機關上班日的下午兩點至五點止,開放自由參觀,館內有許多富含環保教育知識的數位互動裝置、多媒體遊具等體驗。#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環境教育中心 承先啟後持續推動臺東優質環境教育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是繼米國學校環境教育園區後,臺東縣第七處通過認證的環境教育場域,更是縣內第一個布農族的環境教育場域,他們響應SDG4優質教育、SDG11永續城鄉、SDG15保育陸地生態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長期在地深耕融入珍貴的布農族傳統文化,嘗試找回人和大自然的永續及對等關係,同時促進了眾多原住民青年返鄉,一同為環境教育和生態倫理的推廣事業奮鬥。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環境教育中心。(圖/臺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經過2年的努力,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在今年3月通過環教場域認證,為許多有興趣參與認證且正在努力的夥伴注入一劑強心針,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在未來透過各種分享和交流活動,將申請經驗傳遞給更多具有潛力的場所,讓臺東的環境教育可以持續點亮更多場域。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保留珍貴森林及布農文化。(圖/臺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阿力曼館長則說,為了要保留珍貴森林及布農文化,避免被財團開發,他以個人力量推動保護,找回人類跟大自然的永續共存的模式,至今已累積20餘萬人次進入,「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並不在彰顯人類知識權力的偉大,相反的,它讓人謙卑走入森林,成為森林的一部份」,正式獲得認證成為環境教育場域,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會持續讓森林博物館的精神被更多人看見與認識。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在未來能夠透過各種分享和交流活動,將申請經驗傳遞給更多具有潛力的場所。(圖/臺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以森林銀行概念為出發點,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環境教育中心規劃了「一日布農生活」及「森林銀行之小樹之歌」兩大環教課程方案,讓來訪的朋友可以通過課程體驗布農族的文化,並了解氣候變遷及環境永續議題,館方在辦理環境教育體驗的同時也不忘考量土地的環境負載力,所以一天僅開放300人進入,可透過博物館網站(http://www.forestculturemuseum.com.tw)預約體驗,一起感受傳統文化及原始森林之美帶來的震撼。#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保留珍貴森林及布農文化。(圖/臺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2024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繫留體驗5/15、22線上開賣 HELLO KITTY氣球送給你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每年全臺最大夏季盛事「2024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即將於7月6日至8月19日在鹿野高台繽紛展開,除欣賞來自世界各地造型熱氣球在臺東高空綻放異彩,年年開賣秒殺的熱氣球繫留體驗更是必玩重點。今年購票分為現場販售及線上預購兩種方式,其中,線上預購平台訂於5月15日與5月22日中午12點分兩階段開放預訂,臺東縣政府搭配HELLO KITTY 50周年活動,加碼提供100顆HELLO KITTY充氣小球,隨機抽出送給預購成功並到場民眾。想要搭乘熱氣球享受高空俯瞰鹿野大地之美的球迷們,線上預約平台(https://www.eztravel.com.tw/activity/taitungballoon/)。 ▲2023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圖/臺東縣政府提供) 2024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與三麗鷗攜手合作,以「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X HELLO KITTY 50週年生日慶」為主題聯名,辦理12場光雕音樂會,其中8場將與500架無人機進行聯合展演,除了HELLO KITTY,布丁狗、美樂蒂、酷企鵝及大耳狗喜拿,將於熱氣球與無人機的聯合展演中閃耀亮相。另外,7/11、8/19的熱氣球光雕音樂會分別邀請天王周湯豪、人氣男團WOLF(S)五堅情擔任壓軸嘉賓。 熱氣球繫留體驗每日提供05:30-07:00上午場與17:00-18:30下午場兩個場次(7月6日上午配合開幕活動,僅提供下午場次),平日票(週一到週四)每場線上預約開放80位名額,線上預約依搭乘月份分兩階段購票,第一階段5月15日中午12點開放預約7月份場次,第二階段則於5月22日中午12點開放預約8月份場次,總計82場,共8,510位名額,每張體驗票為單人單場使用,每筆訂單最多限購2張;今年搭配Hello Kitty 50周年活動,加碼提供100顆Hello Kitty充氣小球,將從預購訂單中隨機抽出並公佈於活動官網及臉書,抽中的民眾於搭乘日現場預購報到處領取(中獎訂單每筆1顆為限)。 繫留體驗票價每張550元,假日票(週五至週日)則是每場開放130位名額,票價為650元。部分光雕音樂會日期(7月11、18、25日及8月1、8、15、19日)下午場次僅開放現場售票,如欲安排該場次體驗敬請提前至現場購票。除了「繫留體驗票」的單票預購外,結合交通與旅宿的「自由行套票」也將同步開放預購,方便一次搞定臺東熱氣球之旅的需求,更多預約繫留資訊請參閱線上預約平台網站,探索不一樣的臺東。# 繫留體驗線上預購諮詢專線:(02)5573-6886(服務時間07:30-22:00,服務區間6/24-8/19,24小時服務)。 熱氣球繫留體驗線上預約平台網址(https://www.eztravel.com.tw/activity/taitungballoon/) 「2024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官網(https://balloontaiwan.taitung.gov.tw/)
臺東啟動阿美族傳統竹筏培訓課 重拾振興海洋文化精髓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臺東縣政府為開展、復振原住民族海洋文化及航海精神,今(113)年與卑南鄉莿桐部落辦理「阿美族傳統竹筏培訓課程」,日前於莿桐部落聚會所廣場辦理說明會,與會耆老肯定縣府原住民族行政處推展阿美族傳統海洋文化復振工作,並表示各部落將全力合作推進計畫,讓阿美族船筏文化和航海精神重現東海岸。 ▲阿美族傳統竹筏培訓課程。(圖 /原住民族行政處提供) 原住民族行政處長方銘總在說明會中指出,世居東海岸的阿美族人和海洋關係密不可分,擁有與海洋相關的知識和文化體系,尤其「竹筏」扮演相當重要角色。莿桐部落鄰近太平洋和杉原灣,因此以莿桐部落作為復振海洋文化及開展海洋休閒活動的示範部落和基地,邀請東海岸族人共同參與,期許在東海岸的海面上見阿美族人船筏。 ▲原住民族行政處長方銘總致詞。(圖 /原住民族行政處提供) 計畫的船團組織團長、莿桐部落前頭目Cinaw劉裕義致詞時呼籲族人,打造傳統阿美族竹筏,讓年輕人回鄉在太平洋海域工作和生活,復振傳統文化是部落耆老責任,帶青年一起參與。 ▲莿桐部落前頭目Cinaw劉裕義致詞。(圖 /原住民族行政處提供) 部落說明會除了莿桐部落族人熱烈參與外,另有大馬蘭議事平台多位部落傳統領袖及會議主席出席共襄盛舉。耆老表示此次以莿桐部落作為開展原住民族海洋文化及復振海洋文化的基地非常好,為發展阿美族傳統竹筏文化,將通力合作,把阿美族竹筏文化發揚光大。 ▲阿美族傳統竹筏培訓課程。(圖 /原住民族行政處提供) 未來將與關島查莫洛族合作打造屬於臺東、具有阿美族、雅美族(達悟族)特色的南島帆船。此次培訓課程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4月30日止,招收學員人數至少20名,有興趣族人把握機會。報名方式請見「臺東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臉書粉絲專頁」,或洽蔡先生,電話:02-89116211、0963-533076。# ▲「阿美族傳統竹筏培訓課程」日前於莿桐部落聚會所廣場辦理說明會。(圖 /原住民族行政處提供)
臺東戶政所品鑑藝術之美 歲月靜好黃慧芳個人創作美展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臺東戶政所攜手藝術家,打造藝文空間品鑑藝術之美,讓洽公民眾等待之餘能順道欣賞美麗的藝術作品陶冶身心,透過藝術打動心靈,讓藝術進入戶所空間,於3月起在所內一樓大廳展出黃慧芳老師的水墨畫特展,一起來體驗藝術之美。 ▲3月起在臺東戶政所所內一樓大廳,展出黃慧芳老師的水墨畫特展。(圖/臺東戶政事務所提供) 黃慧芳老師為土生土長台東人,也是該所石秋風主任的昔日同學,自幼熱愛水墨繪畫,尤其以自然美景以及花卉之美為主要創作靈感。黃老師的創作理念為「萬事萬物順其自然」,她認為春花秋月夏日冬雪皆有其美,經由一筆一畫,用細膩的筆觸把大自然一隅的美景呈現在畫紙上。 ▲黃慧芳老師的水墨畫特展。(圖/臺東戶政事務所提供) 黃老師現任蘭若藝術工作室總監,並擔任高雄市國際文化藝術協會副秘書長。同時也是佛光山法寶堂社教課程水墨畫指導老師,教導出許多水墨畫人才。 ▲黃慧芳老師的水墨畫特展。(圖/臺東戶政事務所提供) 這次所展出的作品為老師以水墨手法描繪自然美景,像《春之舞》、《夏之盛》、《秋之詩》、《冬之戀》、《尋》等作品。其中也有以「水干」方式作畫的《新生》及《雨荷》,用日本水墨方法的《杉林有清音》等特殊技法,顯示出老師對對故鄉的思念及水墨畫作的熱愛,畫入畫作中的藝術情懷。#
宜蘭青農憂心農舍激增 良田快速流失問題
記者鄭玉吟/宜蘭報導 宜蘭員山鄉是水的故鄉,這裡有許多青農投入友善農耕行列,當地的八十佃穀倉,即是田菁等5位小農組成的共同品牌,成員中個個是斜槓高手,具備插秧、駕曳引機、稻米烘焙、農產品加工及環境體驗推廣等能力;這群熱愛土地的青農,在此地快樂的耕種,共創美好的生活。但田菁憂心表示:「由於農地農用政策未予落實,導致農舍激增良田快速流失;一塊良田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夠培育出好的農作物,卻在一夕之間把它變成水泥地,這件事情是非常可惜且不永續的,對後代子孫也很不公平。」 ▲宜蘭地區好山好水,純樸的農耕景象處處可見。(圖/記者鄭玉吟攝) ▲宜蘭地區突兀及日益增多的農舍,破壞整體農地景觀且造成良田流失,不利永續發展。(圖/記者鄭玉吟攝) ▲宜蘭在地青農田菁返鄉從事耕種多年,與其他小農合力推廣農耕體驗活動。(圖/記者鄭玉吟攝) 在外工作十多年的田菁,返鄉從頭學習種植金棗及水稻等,只希望把土地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回來務農之後,由爸爸帶著她修補田梗、拉水管接水、築攔水壩,一步步把水引進來做農田的灌溉。田菁哽咽的表示:「我一步一步踩去抓福壽螺、除草、種植水稻田,對土地充滿感恩,但是當人們在旁邊蓋了一棟又一棟的房子,重點是那個房子並不是每天都有人居住,然後我就看著我種的田,每塊田的旁邊開始蓋房子,每塊田隔壁都有民宿農舍,我覺得好難受。」 ▲田菁致力推行友善農耕,親自除草、引水及撿拾福壽螺。(圖/記者鄭玉吟攝) 田菁語重心長指出:「土地沒有說話,可是它還是會表達它的不滿,當高溫不斷,氣候異常,正是大地對人類發出的警訊。」看見這群充滿熱情的青農繼續留在農村,堅持不用農藥、不用化肥的方式種植,其刻苦耐勞之精神著實令人佩服,尤其一塊田要養到肥沃可以收成,可能要3年的時間。為保護珍貴的農地,期盼中央及地方政府能夠嚴守法規,蓋農舍以外的土地仍然要農用,尤其針對農舍違建情形,希望政府相關單位主動稽核及取締,民眾也要勇於檢舉,大家合力保護農地,讓我們的家鄉美景永續流傳。# ▲農地農用政策需要政府與民間攜手努力,共同嚴守法規,並加強取締違建之農舍,才能確保農地妥善運用,留給下一代良田美景。(圖/記者鄭玉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