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地方

幽默大師林語堂 中文打字機發明者 陽明山故居展出

記者鄭玉吟/台北報導 林語堂先生出生於清光緒21年福建省龍溪縣,是一位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外的作家,因其提倡幽默文學,有「幽默大師」之稱,著有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及蘇東坡傳等經典名著,文學上的成就,使他在生前獲得兩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而位於台北市陽明山麓的林語堂故居,是一座藍白相間的歐式洋房,在故居的閱覽室,擺放著先生的全部著作、藏書及手稿等,還有他花費多年的時間,投入十幾萬美元所發明的「明快中文打字機」。 ▲林語堂先生於民國55年離美返台定居,故居的閱覽室,擺放著林先生的藏書及手稿。(圖/記者鄭玉吟 攝) 林語堂先生說:「我對華文打字機及華文檢字問題,可以說是自1916年起,經過50年的思考,並傾家蕩產為之。」林先生運用暢銷書的版稅收入試製中文打字機,經過不斷的摸索及改良,「明快中文打字機」於1947年在紐約發明成功,造價12萬美元,後於1951年,由美國麥根塔勒公司收買過去。 ▲林語堂先生發明第一台有鍵盤的華文打字機。(圖/記者鄭玉吟 攝) 然而機器雖好,成本太高,所以麥根塔勒公司不敢進行製造;多年以後,林先生的女兒試著向廠商要回這台機器,但恰逢公司在幾個月前搬遷,機器裝在箱子裡面已被清走,以致我們未能見到打字機的原型。後來,這台打字機的鍵盤授權使用於IBM的中譯英機器,另神通計算機也根據林先生發明的上下字形檢字法,發明簡易輸入法,可見其卓越貢獻。 ▲林語堂先生著有: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老子的智慧、蘇東坡傳等經典名著。(圖/記者鄭玉吟 攝) ▲林語堂故居開設「有不為齋」餐廳,透過飲食來重溫林語堂家的滋味。(圖/記者鄭玉吟 攝) ▲比利時畫家Alard所繪林語堂先生年輕時神態。(圖/記者鄭玉吟 攝) ▲本次假日參觀,巧遇餐廳於開放前,為華興中學的學生準備午餐。 (圖/記者鄭玉吟 攝) 林語堂先生因思鄉情切,於民國55年離美返台定居,該住所是政府所贈,由林先生親自設計,平日先生喜歡行至陽台,欣賞夕照落於觀音山際,去世後長眠於故居後園中,享壽82歲。目前故居開設之「有不為齋」餐廳,主打閩廈家常菜,提供各式餐飲茶點;林語堂故居則委託東吳大學經營,提供研究林語堂學的資料,並宣導林先生的各類成就。# ▲林語堂先生於民國65年長眠於故居後園,山上故居清幽靜謐,墓園對面是觀音山。(圖/記者鄭玉吟 攝) 林語堂故居參觀時間: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週一休館。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141號。

美濃蝶舞澗 花旗木盛開八成 粉紅色花海 令人流連忘返 愛花人士盡早安排參觀

記者施宇寬/高雄報導 記者於2023年3月28日來到美濃的蝶舞澗參觀,見園區花旗木己開八成,接下來到四月初都是盛開的時候,請愛花、賞花的民眾,可以安排時間,前來參觀欣賞。 ▲花旗木俗稱泰國的櫻花,每年的三月中旬開花,花期一直到四月份。(圖/記者施宇寬  攝) 花旗木俗稱泰國的櫻花,每年的三月中旬開花,花期一直到四月份,四月份如果有下雨的話,花期會縮短,目前是花旗木盛開的時候,也是旅客最多的時候。 ▲園區種植大約2000株的花旗木,一片花海相當壯觀。(圖/記者施宇寬  攝) ▲園區開發提供美濃在地居民就近服務工作的機會。(圖/記者施宇寬  攝) 張吉安總裁租了約兩甲地來開發園區,裡面種植大約2000株的花旗木,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在地美濃居民有一個就近服務工作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培育在地的青年,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企業家。花旗木盛開的時候,是非常的壯觀,其實蝶舞澗鄰近在黃蝶翠谷旁邊,會有很多的黃蝶在附近的飛舞,旁邊又有溪流河谷,所以就稱為蝶舞澗。當天看到一兩隻的黃蝶,還有許多的蜻蜓飛舞,目前不是淡黃蝶的季節,淡黃蝶的季節在每年的5~7月。 ▲蝶舞澗鄰近黃蝶翠谷,園區可見黃蝶,及蜻蜓飛舞。(圖/記者施宇寬  攝) ▲蝶舞澗園區內可以露營。(圖/記者施宇寬  攝) 門票平常100元,目前是在花季時間,每人200元,可折抵消費100元,限當天使用,現場有提供午餐、晚餐,都需要預約,園區的活動時間是早上10點到下午6點,大約5點就要離場。現場可以露營,目前花旗木盛開,假日的時間幾乎都已約滿。營區附近也有一些親子活動的設施,如彈跳床、滑樓梯、沙池…等。 ▲陽光的照耀下花旗木隨風飄蕩,更顯得詩意。(圖/記者施宇寬  攝) 園區的花旗木約已開了八成,看起來非常的美麗壯觀,在陽光的照耀下,隨風飄蕩,更顯得詩意,園區也有提供遮陽帳、石桌,方便親朋好友坐下來泡茶聊天。夕陽下、清風吹拂、花旗木隨風飄動,在輕鬆的氛圍中,聊聊天,喝喝茶,喝喝咖啡,的確令人心情非常的舒暢。喜歡花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喔!記得來美濃蝶舞澗看花旗木。 ▲營區附近也有一些親子活動的設施,如彈跳床、滑樓梯、沙池等。(圖/記者施宇寬  攝) 愛在蝶舞澗,盛開的花旗木,粉紅色的花海,襯托出美麗的人生。#

彩繪老社區迷幻又迷人 高雄衛武迷迷村 震撼您的眼睛

記者上官芸/高雄報導 鄰近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附近的建軍路及尚勇路、行禮街與行仁路口(捷運衛武營站5號出口),原先只是個平凡國宅老社區,苓雅區公所於2016年開始推動以「藝術美感」作為社區特色發展主軸。 經過多次與居民的溝通達成協議,邀請國內外優秀藝術家進行牆面彩繪創作,讓在地居民的住家成為戶外美術館,並取名衛武迷迷村,現在社區處處充滿色彩,也成為遊客拍照景點。 ▲藝術家進行牆面彩繪創作,讓在地居民的住家成為戶外美術館。(圖/記者上官芸  攝)  為什麼取名為衛武迷迷村呢?因為彩繪的藝術之美迷幻又迷人,當時的里長(也是現任里長)叫邱秀迷,所以就取名為「衛武迷迷村」了。(來自邱里長接受媒體PeoPO公民新聞訪談中的說明)。 記者在社區拍照時,發現社區整體規劃雖有大力整頓過,這些可以在主要拍照區看到公所的努力成果,但我們由照片中看到堆放雜物影響行走及私人雜物太多有礙觀瞻,建議公所規劃社區汽機車停放及花盆、雜物的清理;社區就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旁,一個規畫完整且潔淨的社區是很吸引目光的。 ▲堆放雜物影響行走及私人雜物太多有礙觀瞻,建議公所清理強化市容美感。(圖/記者上官芸  攝)  ▲每一棟都是獨特的巨型藝術壁畫。(圖/取材自高雄市苓雅區公所fb)  ▲透過QR code 行動條碼可顯示彩繪地圖及壁畫創作資訊。(圖/記者上官芸  攝) ▲迷迷村內以「苓雅」諧音為發想的「羚羊」裝置藝術。(圖/記者上官芸  攝)  目前迷迷村各明顯地點已放置苓雅區街頭藝術彩繪觀賞地圖及QR code 行動條碼,顯示彩繪地圖及壁畫創作資訊,便於民眾以手機等行動通訊設備,快速掃瞄連結,提供更簡單方便的迷藏尋圖資訊。 更多詳情請上苓雅區公所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ingyadt ,或電洽(07)3322351#2569郭小姐查詢。(資料來自苓雅區公所)  

旗山香蕉 辛勤耕作 細心栽培 農家採收慶豐年

(記者甄如意/高雄報導) 三月,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更是萬物復甦的開始,早上六點不到,旗山農婦已經收拾好工具開始了忙碌的一天,今天對香蕉園主夫婦來說也將是豐收的一天,今天要割香蕉囉! ▲香蕉苗種到地裡,要等7-9個月才能吐蕾。(圖/ 甄如意攝) 割香蕉意味著經過一整年的辛勤耕作,終於要有收獲了!你沒看錯,一棵香蕉苗種到地裡,要等7-9個月才能吐蕾(一棵香蕉一弓蕾,一弓蕾有10-13把香蕉,但為了產值一弓香蕉只留7-9把香蕉),12-13個月才能收割,真可謂蕉路漫漫啊! ▲收割之後,以強力水柱噴洗香蕉上蟎蟲。(圖/ 甄如意 攝) 等每把香蕉長成更是真功夫的開始,藪花,疏蕉,套袋是刻不容緩的,因為一但太慢套袋,外觀會有瑕疵,就會影響到價格,因此,大部分的人,為了美觀和價格,還有效率,都願意噴灑大量的農藥來保持青蕉美麗的外表。 香蕉園主說:同行有人每年噴藥8-10次,甚至更多,但他的香蕉一年噴2-3次,因此,割下來的香蕉往往比不上別人家的漂亮,價格自然也比別人差,但因曾聽一位長輩說過:農藥對人體與土地有莫大的傷害,才會造成目前罹癌人數劇增,所以在接下父親留下的香蕉園時就傾向自然農法耕種,以有機肥料為主,農藥更選擇短效性的,能力許可時也會以有機農藥來噴灑,但能不噴藥就不噴,總之,前人留給我們的資源,就要好好善待之。 割下來的青蕉需馬上小心翼翼的,嚴格分級,確實磅重,先裝籃脫水,再進恆溫冷藏催熟,把青蕉轉成香蕉,整個流程走完須約五天,當消費者在市場上買到黃橙橙的香蕉時,約一週後了,這個流程也是體力與耐力的考驗。 ▲嚴格分級、磅重、脫水準備進凍庫催熟。(圖/ 甄如意 攝) 熟成程續完成,再快速以農會制式箱子,確實包裝封箱,箱子外面更要確實載明箱內水果的品名,重量,等級,大,中,小,與會員編號,旗山農會更對長期合作的會員提供到府服務,只要一定數量以上,就可專車到府取貨,也省卻很多會員的麻煩! ▲裝箱完成等待農會專車來載回併大車。(圖/ 甄如意攝) 貨寄出了,先小鬆一口氣,一年的成果就等隔天早上3:00的拍賣結果了,香蕉園主夫婦從普通上班族轉換為農夫的角色,一路也是磕磕碰碰的,做中錯,錯中學,學中問,再問中做,這樣一步一步的穩紮穩打,希望在這片前人揮過汗的土地,持續開出美麗的花朵!#  

逛逛 永和智光黃昏市場

記者李金/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智光商職附近,民享街與民光街周邊的智光黃昏市場,市場主街還是以民享街為首要而向四方延伸,約下午二到三點左右攤位上的吃食、物品陸續擺放出來,到四點後就已就位完成,五點後便可見人潮洶湧。 市場一入口就可看到賣『麥仔煎素食餅』的傳統麵餅,小小一個並不起眼的,就一爐灶而已,但已有40年以上的資歷了,甜鹹皆有,可當正餐又可當點心,新品 (高麗菜餅)餅皮內餡都好吃,先買一個邊走邊吃囉。 ▲市場入口處的傳統美食『麥仔煎素食餅』攤位。(圖/李金 攝影) ▲一個爐灶就是一生,煎出了店家的輝煌歲月。(圖/李金 攝影) 往裡走沿途可看到販賣煎炸物、炒飯、炒麵、炒菜、滷味等等,各電視媒體爭相報導的美食。還有現切食物及各式即食菜餚,讓下班或無法下廚的人,回家後餐桌上增添幾份美味菜色,蔬菜水果則可買回去現炒現吃,當然還有賣服飾用品的攤位,讓大家慢慢逛慢慢買。 ▲炒飯、炒麵即食佳餚讓下班或無法下廚的人,回家後餐桌上立即增添幾份美味菜色。(圖/李金 攝影) 另有一家排隊美食就是『永安蔥油餅』,幾乎天天是排隊的,不只賣蔥油餅還賣黑豬肉餡餅、蘿蔔絲餡餅、韮菜盒子等,平價又實吃。 ▲蔥油餅、豬肉餡餅、蘿蔔絲餡餅平價又實吃,攤位前幾乎天天都是排隊人潮。(圖/李金 攝影) 約傍晚五點半後,天色已暗,回頭一看,哇哇!!真是人潮滿滿,人手提好幾袋,想想這就是市井百姓生活的一部份天地,還蠻趣味的。 ▲市場內川流不息, 滿滿的人潮。(圖/李金 攝影) 續向前走突然被叫賣聲吸引,原來是魚貨產品叫賣,有時聽不懂他喊什麼但覺有趣,喊到一價格可以買的人就買走,然湊熱鬧觀望的人也是有的,或許在等越晚越便宜才下手吧。 夜暗了,收穫也有,該回程了。黃昏市場約到晚上八點左右就陸續收攤了,這或許是跟夜市不同之點,夜市是越「夜」越熱鬧的。#  

⦍ 藝文 ⦎ 旗山農婦首部曲

文/王文鈴 早起的鳥叫聲嘰嘰喳喳,不知又為了何事大吵了一架,是的,旗山農婦每天早晨就是在這蟲鳴鳥叫聲中(有時是鳥吵聲)拉開一天的序幕! 跟著香蕉園主(農婦的阿娜達)回鄉種香蕉,不知不覺中已經來到第八個年頭 ,由於公公的驟逝,留下了幾甲的香蕉園,(說到這兒 ,你們該以為農婦有幸嫁了個土豪二代吧?恰恰相反,香蕉園主繼承的是不能私有的河川地),哈哈 ,既然土豪二代的夢碎,那就踏踏實實地,好好的把公公留下的美意給整治整治吧! ▲農婦公公留下的香蕉園。(圖/王文鈴攝) 這接手的第一年,就非常豪氣干雲的把許多塊香蕉園犁平,叫來怪手, 耕耘機把原來看似原始林的香蕉園給掃蕩整平,香蕉園主雖然是被香蕉養大的,但種香蕉卻從不曾當過主角,問他吃過那麼多香蕉,種香蕉總會吧?得到的答案卻叫人很迷茫,只好互相取暖兼打氣,期盼有個好的開始,結果大刀闊斧下第一年香蕉園的實耕率約六成,而收益率更是慘不忍睹的只剩四成,這下才意識到,公公婆婆靠種香蕉養大一群蘿蔔頭,可算是蓋世功勛了! 有了第一年鐵的教訓,腦海中才想到某位長輩曾說過,不懂就要問啊!對啊!我們村子幾乎有一半人在種香蕉,不恥下問總有人會願意教吧?於是憑著農婦和藹可親的笑容,柔軟的身段和香蕉園主的親和力,果然香蕉園的氣勢也就蒸蒸日上(自我期許), 第二年的實耕率也已提升到了七成,收益率也來到了七成,真的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分耕耘卻不一定有一分收獲呢!那你是不是又要說:耕耘就是為了要收獲呀!當然耕耘是為了要有收獲,而現在農婦的心境是,全心努力耕耘,至於收獲嘛~嘿嘿嘿就看天哪!#

[土地公的故事] 鳳山赤山福德祠 神威庇蔭鄉村變城市 兩井泉水賜福當地人

記者黃雪若/高雄報導 肇建於清光緒20年間的赤山福德祠,位於高雄市鳳山文山特區內文南街,終年領受當地居民香火不斷,走近祠門前,供桌案前祭品、鮮花整齊擺放,室內環境整潔光亮,看得出居民對當地的土地公的敬戴。 ▲ 赤山福德祠終年領受當地居民香火不斷。(圖/記者黃雪若 攝) 鄰近社區因為都市更新土地開發,已經從樸實的農村,蛻變成熱鬧繁華的現代商圈,尤其近10年來,南高雄近鳳山的餐飲消費圈,已漸成氣候,商圈內各種商店林立,幾條重要街道,也各有特色。 ▲ 赤山龍目井,相傳是兩百多年前赤山居民熱忱款待一名地理師而得的水源。(圖/記者黃雪若 攝) 早年赤山當地以看天吃飯的農民居大多數,福德祠旁不遠處有一口龍目井,現在仍有泉水湧出,若有過往路人,可以自己使用壓水機取水(見圖),相傳兩百多年前一名地理師,受到赤山居民熱忱款待,非常感謝,臨去時回禮讓居民做個選擇,一是好水,二是賢人,「出賢人」得到庇蔭的人有限,赤山不是很富裕的小農村,若得好水可是全庄受惠。 ▲ 赤山龍目井,現在仍有泉水湧出,提供民眾自行使用壓水機取水。(圖/記者黃雪若 攝) ▲ 赤山龍目井泉水甘醇 二百餘年泉水不斷。(圖/記者黃雪若 攝) 在地理師的指點下,開鑿的赤山龍目井共有兩口,兩百多年來水源終年不竭,一座位於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門口西側(鄰赤山福德祠旁),另一座位於文育街(鳳邑玄天宮旁邊),是早期赤山地區居民的重要飲用水,鳳山傳統美味赤山粿就是用這泉水製作,甘醇的水質,讓做出來的赤山粿遠近馳名。聽了上面這則饒富古趣的傳奇故事,讀者是否跟記者有同樣的想法,莫非地理師(指點水源的奇人)就是赤山土地公。 ▲赤山粿馳名遠近。(圖/記者黃雪若 攝) 物換星移,世事更迭,赤山已不復一眼望去阡陌綿延,一片綠油油的舊情景,熱鬧繁榮的街景,直逼高雄市區精華地帶,赤山土地公的轄下,居民大多由外移入,人口倍增,住在赤山福德祠附近居民仍是秉持傳統,讓赤山福德祠香煙縈繞。#

蔣萬安上任首拆釘子戶 木柵公辦都更案順利推動

記者鄭玉吟/台北報導 蔣萬安就任台北市長之後,首次下令拆除釘子戶,為木柵都市更新案的順利推動奠下基礎。 文山區木柵更新案位於木柵路二段、興隆D2社宅旁,由台北市政府捷運局公開甄選將捷公司為實施者,權利變更計畫於110年核定,並於同年8月取得拆除執照,然而截至112年3月13日代拆戶期滿後,仍有1戶沒有搬離,不願拆遷戶為3層樓的老屋。由於多數同意戶皆已搬離家園,經台北市政府權衡同意戶及代拆戶的情況後,決定依法執行代拆,爰於3月22日由北市都發局及營造廠商到現場完成拆除作業。 ▲木柵都更案位於木柵路二段、興隆D2社宅旁,由將捷公司施作。(圖/記者鄭玉吟攝) 據瞭解,該公辦都更案之前的屋況老舊,且消防、結構不安全,因此有迫切更新之必要。經實施者與多數地主協商後,啟動後續搬遷計畫,並於半年完成安置,更新後預定興建3棟建物提供544戶,其中分回公有地部分,將規劃282戶社會住宅及環狀線南環段捷運共構宅。本次處理的釘子戶問題,已存在一年多,產權所有人,一切依照都更相關規定,有分回相關權值房子及車位,但屋主遲未搬遷也不住裡面,經市府再次協商及公告後仍未搬離,才由北市都發局進行代拆;這將是台北市蔣萬安市長上任後,辦理都更案開拆的第一個釘子戶。 ▲木柵都更案施工過程,注意交通維持及灑水措施,避免工地揚塵污染。(圖/記者鄭玉吟攝) 蔣萬安市長表示:「我們就是依法執行代拆,最重要就是促進公益確保權利。」而為了不讓釘子戶,成為都更案的阻礙,蔣市長已於今年3月3日公告實施「公辦都更7599專案計畫」,推出「早進場、幫試算、助選屋」3大服務,其中,公辦都更案的第一階段受理意願門檻,從原本的90%降到75%,藉由政府提早進場協助,協助民眾推動都更程序。期盼未來在市府、民眾及民間專業團隊的攜手努力下,台北市的老舊房屋能加快更新腳步,讓市民早日見到一個幸福、宜居且安全的嶄新城市。#

[土地公的故事] 木柵渡船頭福德宮-守護木柵在地的居民

記者梁志祥/台北報導 木柵渡船頭福德宮,是屬於駐守河流的土地公廟,傳說昔日木柵道南橋未設,先民往來景美溪,依賴船隻擺渡,潺潺流水危險四起,有人因此而溺斃,因此有“死人窪口”的舊地名。在此建立廟宇,說明了護佑船渡的生命安全,而本廟駐守於景美溪畔,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守護木柵人的財富不使外流之意。 ▲木柵渡船頭福德宮內義工。(圖/記者梁志祥攝) 早期的木柵渡船頭福德宮,廟身只有半人高,無法容人進入。隨著時代進步,在當地地方人士的努力擴建下。現已大不同,前有拜亭,上有高大的篷頂,旁有圍牆,足以遮風擋雨。大門口石階處有鐵門,保護廟產安全。 ▲木柵渡船頭福德宮神像。(圖/記者梁志祥攝) 廟內除了供奉土地爺ㄧ尊,亦供奉石頭公一尊。平時雖少有專人在場服務,但主事者和義工,亦投注不少心力維護整潔使其井然有序。隨著時空流逝,昔日木柵的渡船頭已不復存在,只留存在人們記憶中,然而只有土地公,世世代代默守在溪畔,守護木柵在地的居民。# ▲福德宮內石頭公。(圖/記者梁志祥攝)    

農耕鍛練讓城市農民感受來自農地的療癒與收穫

記者秦毅君/屏東報導 近年來假日農場成為都市居民投身自然的消閒方式之一,運用假日結合三五好友共同承租農地耕作,既可健身又有可享用有機農產品,水底寮農場以此模式運作的20餘年,讓城市農民感受來自農地的療癒與收穫。 ▲綠油油的玉米田讓城市農民感受來自農地的療癒與收穫。(圖/記者秦毅君  攝) ▲在照顧及呵護農作物的過程中,亦慢慢地療癒了心扉。(圖/記者秦毅君  攝) ▲豐收的稻穀。(圖/記者秦毅君  攝) ▲稻穀收成之後吸入穀倉的烘乾機內。(圖/記者秦毅君  攝) 水底寮農場的天空十分湛藍,二十年前,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為了身心靈的健康而來從事農耕鍛練。 在這裡大家收獲豐盛的自然食物,更是使人精神上取得無比之舒暢,植物不僅解決了溫飽,在照顧它及呵護的過程中,亦慢慢地療癒了心扉。 ▲有機白花椰菜與高麗菜。(圖/記者秦毅君  攝) ▲有機綠豆夾,剝開之後裡面就是綠豆。(圖/記者秦毅君  攝) 現代人在極度高端又忙碌的生活下,非常需要一個釋放壓力的出口,每個人的喜好都不同,找尋自己的愛好,放鬆忙碌的心靈,藉由農作放鬆自己,也收穫好心情。#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