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地方

米香從童年開始 學童食米教育啟動文化傳承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米飯一直是我國的主食之一,隨著現今飲食方式西風漸進,農糧署為推廣食米教育,傳承米食文化及營養均衡之觀念,鼓勵全國公立國民小學結合在地農業資源與友善永續環境等內容為主題,建立以「國產稻米」為主要素材,結合在地特色之米食教案與體驗活動,推動「食米學園計畫」,讓我國稻米傳承向下紮根。 本年度除了維持原有的「推動在地特色食米」、「均衡營養概念」以及「米食文化傳承」等主題外,更增添了「稻米多元加工利用」、「友善永續環境」等項目。透過學校、家庭以及區域資源的互助合作,從小建立起學童對於食米文化的認可與學習,並透過帶領學童了解稻米生產過程、親自參與插秧、觀察生長期與收割等農事活動,促進對國產稻米的認識,強化支持在地農業。 藉由食米學園計畫教育學童農業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透過實作學習減少農藥及肥料的使用、有機農業、安全用藥等觀念,有助於提升學童及地區家庭對於稻米永續環境保護意識,並培養惜食、減少食物浪費之觀念,同時在帶領學童了解稻米生產過程中,結合鄰近農業改良場、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或農場,還能促進學童及家庭對於國產稻米的認識,塑造對於地方的認同感。 我國食米文化源遠流長,米食更是大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極端氣候加劇,農業也會受到相應的衝擊,於此同時,創新求變並追求永續農業,是一種趨勢,更是一種人類與環境、與自然的和解,如何在對自然造成最小影響的同時,維持農業及地域的發展平衡,是我們需要思量的,而食米學園計畫,透過讓學童了解稻米的生產過程、農業相關知識,讓文化從小扎根、傳承,亦如我們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飲食文化,多樣而又充滿活力。#

蘆洲長安街313巷完成標線型人行道 提升學童通行安全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改善學童及行人通行安全,蘆洲區長安街313巷成功國小旁人行環境改善計畫已完成第一階段工作,交通局於長安街313巷完成劃設標線型人行道,並將原本兩側機車停車格調整為斜向停車格,以確保人車動線分明,提升行走安全也滿足居民停車需求。 ▲(圖/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提供) 交通局專門委員林昭賢表示,蘆洲區公所於6月中旬召集成功國小、養工處及民意代表等相關單位辦理會勘,依照會勘結論,交通局已於8月7日完成劃設標線型人行道及斜向機車格,讓道路空間配置更符合人行優先的理念。此舉不僅可有效引導行人安全通行,另搭配巷口行人專用時相號誌,也減少車輛與行人交織的風險,特別是在上、放學時段,可大幅降低學童穿越馬路的危險。 交通局表示,標線型人行道的完成只是改善計畫的第一步,經一周以來觀察實際使用情況,居民反映良好,機車停放空間也獲得紓解,公所後續將評估設置實體人行道的可行性,期望能進一步打造安全、友善的通學環境。也呼籲駕駛人行經校園周邊路段時,務必減速慢行,禮讓行人,共同守護孩子們的上學安全。

職人帶路品好茶賞生態 新社蛙境公園連結居民生活與遊客體驗

生活中心/臺中報導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與抽藤坑休閒農業觀光文化發展協會攜手合作,融入生態友善及產業體驗等多元理念,將社區居民既有生活場域「蛙境公園」,改造成為無圍牆的「永續生態戶外教室」。全區採全齡友善設計,適合親子家庭散步踏青、認識生態,除為抽藤坑休閒農業區增添旅遊亮點,永續理念更獲2025建築園冶獎肯定。 ▲園區動線採用自然碎石及循環塑木等永續資材,融入地景。(圖片來源/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  蛙境公園於2016年由淘氣小農創辦人家無償捐贈社區使用,並陸續經農村再生協助投入開放環境營造。蛙境公園不只是一座生態資源豐富的公園,也是鄰近學生放學後的遊戲場、居民蹓狗放風的散步道及長輩話家常的集會所,已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多功能利用場域。這次再度透過農村再生的加值,使公園升級成為安全、友善且具通用性的生活空間,也為人、產業與生態建立更緊密的連結。 ▲園區串聯在地生態及產業導覽介紹,成為鄰近中和國小最佳的生態戶外教室。(圖片來源/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 ▲面天樹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蛙境公園鄰近淺山次生林,為打造人與自然共好的環境教育場域,既有生態池採自然塊石及緩坡化等友善設計重新修砌,並運用透水混凝土、碎石鋪面及循環塑木等永續資材,建構出通行安全且全齡友善的步道動線。漫步其中,除可欣賞優美的水杉倒影、聆聽悅耳的蛙鳴鳥語,園內還設置有大型解說書本等導覽設施,帶領到訪者認識在地棲息的面天樹蛙、黃嘴角鴞、黃裳鳳蝶等「新十二生肖」物種及茶樹品種特色,可深度探索農村多元的生態魅力與產業風情。 ▲黃裳鳳蝶。(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蛙境公園串聯周邊職人產業及小孩市集等活動,為抽藤坑休閒農業區帶來更豐富多元的旅遊體驗。(圖片來源/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 中95線沿線集結茶農、蕉農、擺渡人、藤藝師傅及文化工作者等眾多在地職人、特色產業及農村賣店,由新一代職人帶路的食農與生態教育活動,串聯職人村、農夫市集、中和國小及蛙境公園等農村場域,帶領遊客品淘氣茶、體驗拓碑、可可產業及兒童歌仔戲,為抽藤坑休閒農業區開拓更深度的旅遊體驗。今年夏末,一同來走進生機盎然的抽藤坑,深度品味新社揉合自然與人文的無限魅力。#

英駐台代表拜會侯友宜 再生能源及科技合作 提升城市韌性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包瓊郁(Ruth Bradley-Jones)昨(11)日拜會新北市長侯友宜,雙方就城市韌性、再生能源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並期盼拓展更多合作契機,推動產業升級與永續發展。 侯市長表示,新北與英國同樣致力打造城市韌性,新北長期保持高度危機意識,積極與中央合作推動防災演練與預警系統,並在多項應變措施上率先啟動,以確保市民安全。侯市長強調,發展再生能源是提升城市韌性的關鍵之一,英國在離岸風電及氫能等領域具領先優勢,未來將與英方加強合作,共建永續且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安全城市。 包瓊郁代表指出,台英雙方除在再生能源領域互補外,也是理想的高科技夥伴。新北擁有堅實的先進製造能量,英國則具卓越的研發環境,雙方可在半導體產業深化合作,並在資安韌性及災害應變方面加強交流與經驗分享,促進雙邊關係與產業合作向前邁進。 本次拜會訪賓尚包括英國在台辦事處政治暨新聞署署長何泰曦、英僑服務處處長何永海、政治處主任陳宥瑋;市府則由副秘書長柯慶忠、秘書處長祝惠美、交通局長鍾鳴時、經發局副局長黃碧玉陪同出席。

基隆防災士培訓 讓社區安全更添力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基隆市消防局於8月9日及8月10日兩天,辦理年度防災士培訓,這次共有50位來自各各業市民朋友參與,其中包含基隆市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7 名組長以及輔導員幹部成員。經過兩天共15小時密集實務課程,包含災害知識、急救技能與社區防災策略,為基隆社區安全更添一層力量。 ▲學員於課程中學習急救包紮。(圖/基隆市消防局提供)  基隆市自 2018 年推動防災士制度以來,已經培養千名合格防災士,分布在各行政區與社區基層。隨著氣候變遷加劇,災害規模與頻率日益升高,平時防災準備重要性更為重要,防災士持續培訓,有助於災害發生時降低災損與提升居民安全感。 ▲AED在使用時要注意貼片的位置。(圖/基隆市消防局提供) 本次課程邀請多位專業講師授課,由強韌台灣劉芷妤教授分享近年災害特性、防災士任務與社區防災資訊管理。救護教官曾慶祥與EMTP助教周佳慧,帶領學員實作 CPR 與 AED 操作,當身邊有人因心肌梗塞等緊急狀況中,及時給予正確的急救處置可以在關鍵時刻救人一命。 ▲安樂分隊長黃軍緯介紹火災案例。(圖/基隆市消防局提供) 安樂分隊長黃軍緯以火災為主題介紹火災應變演練,加強生活周遭的熱源與可燃物的管理,以避免火災發生。災管科長陳進源強調地震搖晃發生時,第一時間「趴下掩護穩住」保護自己身體,之後再進行關閉火源或關閉電源等動作,家中或社區可安裝如「微電腦瓦斯表」、「電梯地震感知裝置」等智慧裝置,當發生地震時可自動採取安全措施。 ▲洪志評教授介紹災民收容所營運。(圖/基隆市消防局災害管理科提供)  洪志評教授引。導學員進行防災計畫與避難收容情境演練,當大規模災害需要開設收容所時,對於收容所的環境規劃、災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現場的寵物區、心理諮商區等需求,讓學員在討論中建立完整的應變思維。 ▲義消顧問團長何沛紳分享嘉義搶險經驗。(圖/基隆市消防局災害管理科提供) 基隆市義消顧問團長何沛紳也參與這次訓練,團長於上月丹娜絲颱風重創嘉義時,隨基隆市政府救災團隊南下支援救災,並以乾泰豐營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身份,協助災區重建復原。他表示這次防災士培訓讓自己在實務經驗之外,更增添許多系統化的防災知識與應變策略,相信能在社區防護上發揮更大作用。 義消宣導大隊總幹事褚金蓮指出,防災意識必須從日常養成,才能在危急時沉著應對。此次培訓不僅強化了個人防護與急救技能,也能將正確觀念帶回社區,號召更多居民投入防災行列。她強調,唯有社區每位成員具備基本防災能力,才能在災害來臨時形成堅固的守護網。 ▲定國里長徐寅禹介紹收容所環境配置。(圖/基隆市消防局災害管理科提供) 安樂區定國里長徐寅禹分享,身為里長平時肩負守護社區安全的責任。此次參訓讓他更清楚在災害發生時,如何有效帶領里民應變、協助避難與整合社區資源。他表示,平日應與里辦公處定期檢視避難收容處所與物資儲備,才能在第一時間引導居民撤離、降低損害,並承諾將此次所學落實為行動,推動社區防災演練,全面提升居民防災意識與能力。 消防局長游家懿表示,防災士不僅能在災害發生時保護自己與家人,更能在平時發揮社區連結與協助的功能,是建構韌性城市的重要力量。期盼透過持續的教育與培訓,讓更多具備專業知能與行動力的防災力量,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守護家人及社區。

炎炎夏日好去處 援中港濕地奏響招潮蟹樂章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夏季是招潮蟹最為活躍季節,每日退潮時分,更是與招潮蟹近距離接觸的最佳時機。台灣擁有十多種招潮蟹,而援中港濕地就有10種,各呈現不同小巧迷人的生命力,週末不妨造訪典寶溪出海口旁的援中港濕地,讓湖面涼風拂去工作疲憊,欣賞灘地上活躍的招潮蟹們,揮舞大螯,演奏出一首首獨特的濕地交響曲。 ▲這隻雌性窄招潮蟹披上鮮橘色的甲殼,宛如一顆熟透的芒果。(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援中港濕地生物多元,生態豐富,現有10種招潮蟹,包括今(114)年陸續捕捉到身影的「糾結清白招潮蟹」、「麗彩招潮蟹」及「窄招潮蟹」等。這些身披堅硬甲殼的海洋生物,在牠們一生中會經歷多次蛻殼,每一次蛻變都可能帶來令人驚豔的色彩變化。 ▲3月援中港濕地中,窄招潮蟹展現夕陽般的橘紅漸層,色彩流動如晚霞染上泥灘。(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4月剛蛻殼完成的窄招潮蟹穿上紅白相間的新衣,藍螯襯托出牠的鮮明層次。(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透過定點觀察同一隻「雌性窄招潮蟹」,在不同時間變化性大,去(113)年11月呈現芒果橘黃色澤,今年3月轉為夕陽漸層,至4月則展現紅白分層的鮮明對比,色彩斑斕,令人目不暇給!即使是同一種螃蟹,個體之間差異也十分明顯——像是「雄性麗彩招潮蟹」雖都擁有紅色大螯,但背甲花紋或足部色彩仍可能略有不同,展現自然界的多樣與獨特。 ▲即使都是擁有紅色大蟹鉗的雄性麗彩招潮蟹,背甲和腳的花紋顏色也不盡相同。(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週末不妨造訪援中港濕地觀賞招潮蟹。(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熱情陽光與微涼海風交織,是與牠們近距離接觸的最佳時機,在援中港濕地放慢腳步,仔細觀察泥灘地上這群招潮蟹的精彩活動,由鳥兒、彈塗魚、招潮蟹與海風共同演奏的這首獨特濕地之歌。#

台灣小姐2025創紀錄前六名皆加冕 高雄網紅羅嵐榮耀奪三獎專訪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台灣年度最具指標性的選美盛事——第13屆台灣小姐總決賽,於2025年8月3日(星期日)下午2點在臺北國軍英雄館隆重登場。今年賽制創下26年來首次「前六名皆加冕后冠」的紀錄,高雄網紅女神羅嵐脫穎而出,榮獲第六名殊榮,並勇奪「最佳人緣獎」與「最佳才藝第三名」,為高雄再添光彩。 ▲羅嵐(中間)台灣小姐榮獲並勇奪「最佳人緣獎」與「最佳才藝第三名」。(圖/蒂思綠新聞提供)  有著四分之一荷蘭血統的羅嵐畢業於國立藝術大學,擁有主持、唱歌等多元才藝,是認證網紅秀導。此次代表高雄參賽,她以亮麗外型、清晰口條與優雅自信的台風,贏得評審與觀眾青睞。她笑稱泳裝秀是自己最大挑戰:「第一次在百人面前穿泳裝,還要走台步,其實很緊張,但只能裝作很專業!」幽默自嘲的態度讓全場留下深刻印象。 本屆決賽分為五大項目,包括開場舞、泳裝秀、機智問答與旗袍秀、禮服魅力介紹,以及冠軍加冕典禮,全面考驗參賽者的自信、臨場反應與舞台表現力。羅嵐在禮服介紹中,以身穿紫色長裙、滿面笑容的形象,向評審與觀眾熱情推介高雄的城市魅力,展現她的親和力與城市驕傲。 羅嵐賽後表示,能在眾多優秀佳麗中脫穎而出,十分感謝家鄉與粉絲的支持,她會持續努力學習,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援中港濕地迎熱鬧育雛季 處處可見生命延續的喜悅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夏季是鷺鳥繁殖育雛的黃金時節,在濕地潮溝與小島之間,處處可見生命延續的喜悅。高雄援中港濕地正展現生命的精彩景象,晴空耀眼,海風輕拂,紅樹林枝頭傳來鷺鳥此起彼落的鳴叫,宣告著育雛季節熱鬧展開。大白鷺、小白鷺、黃頭鷺及夜鷺等鷺鳥家族,經過春季求偶,現正細心照顧巢中逐漸成長的幼鳥。 ▲鷺鳥用枝條在樹上搭建的巢雖然略顯雜亂,但卻是鳥寶寶們的避風港。(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每年春夏之交,援中港濕地便成為鷺鳥群聚築巢的理想之地。鷺鳥父母們各司其職,有的警惕地環顧四周,有的忙碌地來回穿梭,銜回食物與築巢材料。在親鳥們悉心照料下,部分幼鳥已開始嘗試走出巢外,探索這嶄新世界。 ▲濕地內的紅樹林上棲息著眾多鷺科鳥類。(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黃頭鷺媽媽守候在鳥寶寶旁。(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隨著海岸線上自然棲地日益減少,援中港濕地這片鬱鬱蔥蔥的生態綠洲顯得彌足珍貴,不僅為沿海動植物提供了安全繁衍棲所,是水鳥與螃蟹的安居家園,更是人們親近自然、學習自然知識的絕佳場域。 ▲大白鷺駐足於紅樹林上。(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盛夏時節,來援中港濕地一同放慢腳步,駐足於紅樹林下,欣賞這片由泥土、水域、飛鳥、彈塗魚、招潮蟹與海風共同繪製而成的濕地美景。#

盧市長訪澳今回台 外交、經貿、文化交流成果豐碩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中市長盧秀燕8月5日率市府團隊,7天行程參訪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多個城市,包括雪梨與布里斯本等兩個州首府,今(11)日清晨返抵台灣。此行盧市長不僅親自主持「2025台中市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開幕,參訪多處重要藝文及會展場館,並與新南威爾斯州議會上議院議長、副議長會面,期深化兩地合作,同時與當地僑胞互動熱烈。盧市長表示,這次台中市政府出訪澳洲「非常順利!」,預期的城市外交目標全都達成,成果豐碩。 ▲盧市長表示,這次台中市政府出訪澳洲「非常順利!」,預期的城市外交目標全都達成,成果豐碩。(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盧市長表示,此次出訪,重要的會面對象都如期見到,關鍵建設項目也順利參訪,行程緊湊且成果顯著。同時,她也藉此機會了解世界各國面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因應情況,澳洲的美國關稅為10%。她認為,澳洲是南太平洋各個國家當中,台灣人聚集最多的地方,透過這次的出訪,未來台灣和澳洲之間,可以擴大加強經貿的交流,以澳洲作為分散全球市場一個不錯的經貿布局。 盧市長提到,澳洲有非常多優秀的台僑,他們在當地奮鬥多年,不僅事業有成,對台灣也懷有高度向心力與忠誠度。她代表台中市政府,感謝許多僑胞一路上的熱情協助,讓出訪行程更加順利。此外,「2025台中市大墩美展」在澳洲盛大開幕,展覽正熱烈進行中,盼此次展出促進雙方在文化藝術領域的互動與合作。 「這次的出訪非常順利!」盧市長進一步表示,感謝澳洲政府與華僑,也感謝市府同仁在行前的細心規劃與準備,更感謝外交部、僑務委員會及眾多友人的支持與協助,讓整個行程圓滿完成。    

高雄市圓夢美術推廣畫會「盛夏采逸」 開幕典禮圓滿成功

記者秦毅君/高雄報導 2025年8月9日,高雄市圓夢美術推廣畫會於高雄市客家文物館藝廊展館盛大舉辦「盛夏采逸」藝術展,開幕典禮圓滿成功。活動現場貴賓雲集,包括顧問許智傑立委專員謝新昌理事長、顧問陳慧文議員、李明龍、陳韻如、蔡玉祥、蘇伯欽、高雄藝協柯光慶主席、蒂思綠新聞創辦人吳佳楨、社長林意雯、顧問漫畫家木笛,以及林一鳳老師與登真國樂團等,共同為展覽揭開序幕。 ▲本次展出作品涵蓋多元媒材與風格,包括水彩、油彩、漫畫、水墨、壓克力彩等。(圖/蒂思綠新聞提供)   本次展出作品涵蓋多元媒材與風格,包括水彩、油彩、漫畫、水墨、壓克力彩等,每件作品皆展現創作者獨特的藝術語彙與情感表達,呈現盛夏的繽紛與藝術的多彩。「盛夏采逸」展覽自8月1日至8月29日於高雄市三民區同盟二路217號 客家文物館藝廊展館展出,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六上午9時至下午5時,歡迎各界蒞臨參觀,共享藝術之美。#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