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共下來打嘴鼓」保存客家智慧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錄製長者客語對話 傳承客家文化
記者古傳風/新竹報導 客家委員會推動的「共下來打嘴鼓」計畫,以影音方式錄製客庄長者的對話內容,保存寶貴的客語資源,讓年輕一代得以從長輩的日常閒話中學習客語,傳承客家文化中的生活智慧。此計畫期望透過30年的努力,在一代人的時間裡守護並延續客家語言,讓客語在下一代「聲聲」不息。 「打嘴鼓」在客語中是指聊天,這種閒話家常中蘊含了豐富的生活智慧,從耆老的經驗中反映了客家人對於生活、文化、家庭的深刻認知。然而,客語流失的情況十分嚴重,客委會因此提出「一代人來救轉客家話」的目標,希望在30年內重新帶回客家話,傳遞給更多年輕人。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在客委會的指導下,於8月20日在新竹縣新豐鄉成功舉辦了一場「共下來打嘴鼓」活動,邀請當地耆老齊聚一堂,包括前新竹縣議員吳金清先生等資深客家人士,以海陸腔的客語暢談客家美食、傳統習俗,甚至與子孫輩以客語交流的趣事,場面溫馨而親切。這些話題透過專業影音錄製,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日後將被納入客委會的語音資料庫,為學術研究、語言學習和文化保存提供重要素材。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表示,保存並傳承客家語言與文化是協會的長期志業。未來將持續協助推動更多「共下來打嘴鼓」活動,擴大影響力,讓更多地方耆老的智慧透過影音得以保存,同時也計畫舉辦客家文化主題活動,涵蓋傳統節慶、生活習俗與語言學習等主題,期望更多年輕一代能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豐富內涵,進一步加強認同與傳承。 中小企協表示,根據客委會的指導方針,未來這些影音資料不僅是語言資源,更是珍貴的文化記憶,透過「共下來打嘴鼓」計畫的持續推動,讓客語成為家庭和社會的日常語言。希望藉由這些真實且富有情感的對話內容,讓客家語言在現代社會中重新煥發生命力,讓客家聲音在未來世代間不斷延續。
「共下來打嘴鼓」—客委會攜手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 錄製客家語言影音資料 傳承客家文化
記者古傳風/新竹報導 為保存並傳承客家長者的珍貴語言與文化記憶,客家委員會特別推動「共下來打嘴鼓」計畫,徵集熟悉在地文化的團隊,深入長者日常聚集之地點,以影音錄製方式採集自然流露的客語對話。錄製完成的影音資料將收錄至客委會的客語語料庫和語音資料庫,不僅保留語言資源,也期望讓客家語言的生命力在時代中「聲聲」不息。 ▲與孫輩的客語溝通,是客家耆老們的樂事也是煩心事,快樂的是子孫輩們沒有忘記祖先流傳下來的母語,煩心的是雖然會聽會說,但是很多古早的俚語和固有的海陸腔,在外面就被遺忘了。(圖/記者古傳風攝)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在客委會的指導下,於新竹縣新豐鄉成功舉辦了兩場「共下來打嘴鼓」活動,邀請當地資深客家人士,包括前新竹縣議員吳金清先生等人聚集一堂,以海陸腔的客家話進行對談。長者們暢談客家義民節的傳統意涵、客語傳承的珍貴、年節習俗等多樣話題,充滿文化情感的討論由專業團隊完整錄製下來,並將這些影音素材整理為珍貴的語料,供學術研究、教育推廣等用途,讓後代得以一窺過去的客家生活與文化。 為確保錄製過程的專業性,「共下來打嘴鼓」計畫特別舉辦了影音採集工作坊,向參與團隊詳細介紹錄製的基本原則、技術和注意事項。工作坊強調如何透過影音錄製忠實呈現長者的語言細節、語境和情感,同時確保訪談和拍攝過程中尊重長者的真實表達。這些影音紀錄將成為客語學習者的重要資源,更是文化保存的重要資產。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強調,保存客家語言與文化資產是他們的長期志業,未來將持續支持並參與此類文化保護工作。他們計畫在全台各地舉辦更多「共下來打嘴鼓」活動,以影音紀錄的方式,攜手客委會及社會各界力量,守護這些無形的文化瑰寶。同時,協會計畫開展更多客家文化主題活動,包括傳統習俗、節慶及語言學習,期望讓更多年輕一代深入了解並認同客家文化的價值。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表示,這些珍貴的影音紀錄不僅是語言資源,還象徵著文化的延續,承載著一代代客家人的記憶和情感,讓客家社群的歷史在影音中持續傳承。透過「共下來打嘴鼓」計畫,期望讓更多人感受客家文化的豐富底蘊,使客家語言文化在生活中常「聲」常新。
清峰之旅尋幽訪勝鐵道風光 龍騰斷橋勝興車站
記者/清峰苗栗報導 龍騰斷橋可從國一高速公路下三義交流道,接龍西道路即可抵達,它是台鐵舊山線因地震崩壞的遺跡,從這可以看出大自然力量的可怕,距離斷橋不遠處是舊山線鐵道電動自行車的龍騰站,可在此選擇搭乘,共分ABC三條路線,沿途可欣賞鐵道風光,彷彿進入時光隧道,到了世外桃源。 ▲舊山線鐵道電動自行車的龍騰站。(圖片/清峰提供) 其搭乘時間共約為70~80分鐘,所以一日的行程,僅能選擇其中之一,每個班次有專業導覽老師,可讓你了解歷史典故,要搭乘請先上網預訂,以免向隅。 ▲鐵道電動自行車。(圖片/清峰提供) ▲勝興車站。(圖片/清峰提供) ▲勝興車站鐵道電動自行車。(圖片/清峰提供) 離開龍騰斷橋可前往不遠處的勝興車站,勝興車站是舊山線的最高點,此站也有鐵道電動自行車可搭乘,務必事先上網預訂。 ▲勝興車站內的咖啡小站。(圖片/清峰提供) ▲勝興老街。(圖片/清峰提供) ▲勝興老街客家擂茶。(圖片/清峰提供) 車站旁是勝興老街,遊人如織,優游其間時空交錯、商家林立,除了客家菜餐廳之外,甜點冰淇淋、窯烤麵包、臭豆腐、客家擂茶、牛肉麵、炒粄條都是不錯的選擇。 ▲勝興老街的客家小館。(圖片/清峰提供) ▲熱鬧的勝興老街。(圖片/清峰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勝興客棧的老奶奶,幫顧客點菜態度親切,中氣十足,忙裡忙外,毫無老態,令人印象深刻,來此一定要品嘗客家鹹湯圓,會讓你驚豔,下次還會再點;爆炒山豬肉可以測試一下,你的牙口是否年輕堅固。 ▲勝興老街一隅。(圖片/清峰提供) 來苗栗體驗一趟慢速鐵道之旅,除了尋幽訪勝,還可飽覽群山和著名龍騰斷橋之美景。#
清峰之旅 向天湖林相優美景致獨特
清峰/苗栗報導 向天湖位於距苗栗南庄25分鐘車程的高山上,從南庄沿苗21縣道進入可抵達,向天湖隸屬南庄東河村,海拔約738公尺,經常雲霧繚繞,此處的矮靈祭是賽夏族人的重要慶典,向天湖畔的文物館,收藏了不少古文物,記錄了原住民的歷史源流,可順道參觀。 ▲向天湖文物館。(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湖邊小徑。(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向天湖咖啡民宿是位於湖中央的民宿,有提供餐宿及咖啡,氣氛極佳,漫步湖邊步道或坐在湖邊,可體驗湖光山色,湖邊林相優美,針葉林與闊葉林錯落有致,形成獨特的風景。 ▲向天湖一隅。(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向天湖一隅。(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步道上偶遇護幼的鵝群,呱呱大叫,有趣極了。 ▲步道上偶遇護幼的鵝群。(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小粒苦茶油和蜂蜜是此地特產,小粒苦茶油據說有保護胃壁的效果,採購的人很多;而蜂蜜是在無污染的環境下生產,濃醇可口,有需求可帶上一罐。 ▲停車場。(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停車場寬廣好停,場邊有當地特色的小攤販,販賣小米酒、馬告香腸、馬奧蛋…等,可滿足你飢渴的需求。 ▲停車場旁攤販。(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苦茶綠色隧道。(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湖邊步道高低起伏不大,老少咸宜,其中有一段是苦茶樹交錯形成的綠色隧道,非常難得,等你來體驗。#
新型態旅遊實境秀《這群人在旅行-泰國特別篇》 9/14起 MyVideo全台獨家首播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YouTuber團體「這群人TGOP」雙胞胎兄弟展榮、展瑞主持新型態旅遊實境秀《這群人在旅行-泰國特別篇》,上週六已在MyVideo全台獨家首播,每週六上架兩集。 https://youtu.be/JKOkgqs9FcA?feature=shared ▲影片來源:甲上娛樂提供 《這群人在旅行-泰國特別篇》由甲上娛樂、台灣大哥大MyVideo、這群人TGOP共同開發,透過新型態旅遊實境秀方式,讓主持人展榮、展瑞化身蹦桑(收音師)出任務,挑戰在5天4夜內收集各種泰國特色聲音,融入他們創作的EDM單曲〈好熱〉中,並在最後一晚與神秘嘉賓一起上台演出。兩人展開蒐集聲音之旅。 節目更多精采內容就在MyVideo全台獨播的旅遊實境秀節目《這群人在旅行-泰國特別篇》!隨著節目即將上架,展榮展瑞的全新單曲〈好熱〉也預計在9月20日上線。 更多資訊請追蹤甲上娛樂官方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pplausemovietaiwan/。
泰安溫泉區之旅 青翠山巒疊立 時而雲霧繚繞猶如仙境
記者/清峰苗栗報導 從國道一號苗栗公館交流道下,轉接72號快速道路往汶水方向前行,一路青翠山巒疊立,令人不禁讚嘆連連! ▲汶水園區遊客中心。(圖片/清峰提供) 前往泰安的路上,首先造訪位於汶水溪旁的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汶水園區,此地可準備望遠鏡賞鳥,常見鳥類有樹鵲、繡眼畫眉、五色鳥、紅嘴黑鵯、綠繡眼、白頭翁、大卷尾、黃尾鴝等,看看你有幸碰上幾種? ▲汶水園區常見鳥種。(圖片/清峰提供) ▲汶水園區常見鳥種。(圖片/清峰提供) 遊客中心每週二至週日,每天放映七場影片,介紹雪霸公園的種種,如櫻花鉤吻鮭的復育…等,另外展示廳介紹雪霸遊憩區四季之美,想體驗登上雪山主峰眺望聖稜線的美景嗎?這裡就有。 ▲八角樓是眺望園區的最佳視角。(圖片/清峰提供) ▲八角樓遠眺園區。(圖片/清峰提供) 遊客中心後方的八角樓販賣各式紀念品,也是眺望園區的最佳視角;生態池內有烏龜和柯爾鴨悠游其間,小朋友看到應該會驚訝又開心。 ▲生態池內有烏龜曬太陽。(圖片/清峰提供) ▲生態池柯爾鴨悠游其間。(圖片/清峰提供) 離開公園管理處,可至洗水坑豆腐街稍事停留,此地水質好,做出的豆腐甘甜醇美,喜歡品嘗豆腐、豆干、臭豆腐的人不可錯過,不喜歡人擠人,就選平日來,整條街讓你獨享。 ▲洗水坑豆腐街臭豆腐。(圖片/清峰提供) ▲洗水坑豆腐街現做手工豆干。(圖片/清峰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此地餐廳提供的鱒魚,肉質Q彈可口,這是冷水魚特有的,也是苗栗山區的特色產品,等你來品嘗。 ▲山頭時而雲霧繚繞,猶如仙境。(圖片/清峰提供) ▲夕陽餘暉下的山巒。(圖片/清峰提供) 進入泰安溫泉區,旅館林立,旅館都建在汶水溪旁的山谷中,舉目四望四周山峰高聳,直入雪霸公園的深處;山頭時而雲霧繚繞,猶如仙境;時而一陣大雨過後,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山上林木又清晰可見,氣象變化萬千,等你來體驗。#
全國機採茶菁競賽 新北市坪林區奪冠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為解決茶產業從農人力高齡化與短缺問題,並為持續提高茶菁採收效率與品質。該場自民國111年起舉辦全國機採茶菁技術競賽,邀請全國主要茶區優秀機採茶師傅透過競賽活動達到技術交流學習及觀摩,今(113)年邁入第三年成效逐步呈現。茶改場說明,未來運用機械採茶勢必逐漸替代手工採摘茶菁作業,但茶農朋友必須加強運用茶園智慧化栽培管理技術,以有效控制茶菁生長整齊度、成熟度與機採最佳時機,進而提升茶菁產量與茶葉品質。 ▲2024全國機採茶菁技術競賽選手競賽實況。(圖/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提供) 因此,茶改場8 月27 日首次利用該場之智慧化管理茶園辦理「2024 全國機採茶菁技術競賽」,當日邀請有限責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廖俊融主席講解採茶機操作要領,及進行單人與雙人採茶機操作與示範。該場說明,本次競賽活動全國主要茶區縣市政府全數派員參加,共計有機械採茶好手19組57人,冀由透過現場的相互切磋及單人式採茶機操作示範與簡單機械維護與故障排除的說明,將此技術擴散至全國各茶區廣為茶農朋友利用。 ▲機採茶採摘標準講解說明。採摘標準(由上至下依序為採剪過淺、適中、過深)。(圖/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提供)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利用機械採收的茶園必須控制茶芽生長整齊,茶農朋友可透過茶樹修剪枝技術、肥培及病蟲害管理來達成;倘若茶農擔心機採後樹勢易衰老之問題,只要機採作業時能控制採摘面勿過低,至少保留當季茶梢1~2葉母葉,再配合適當留養和肥培管理,一定可持續維持茶樹良好的生長勢,並確保茶葉的產量與品質。該場說明,本次機採茶菁競賽場域之茶園係導入智慧農業管理,其透過科技監測進行氣象資料蒐集及管控茶園灌溉與施肥排程,可大幅減少約50%之灌溉水量,運用合理化施肥也可減少氮肥施用過量所產生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之問題。總之,運用具韌性農業特性的茶園智慧化管理系統能監控茶園微氣候環境變化,及建立精準灌溉與施肥之決策模式,提供做好生育期管理及預測茶葉採收期的重要資訊,即時提供茶菁最佳採摘時機與品質,達到省工、省時及高效之目的。 ▲本次觀摩競賽與會貴賓合照,由右至左分別是茶改場蘇宗振場長、農糧署特作雜糧組張金榮副組長、閻安琪視察、坪林區農會花雲雄常務監事、林文恭總幹事、陳文慶理事長、木柵區農會張朝翔總幹事與茶改場邱垂豐副場長。(圖/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提供) 蘇宗振場長說明,茶葉採收機械一般可分為單人式、雙人式及乘坐式採茶機等三種。乘坐式採茶機單價高,適用於坡度小、地勢平坦的茶園,面積太小或丘陵地茶園不適合作業。本次競賽採用雙人式採茶機,其適用於緩坡或小面積之丘陵地茶園, 3人一組進行採收作業,每公頃茶園約8~9小時即可完成,每天茶菁採收量可達2,000-2,500公斤。然而,在高海拔茶區其坡度大或茶樹行株距較小的茶園,因受空間限制則適合採用單人式採茶機,本次賽前則進行單人式採茶機之操作示範,提供茶農瞭解不同地形地貌之茶園,適地適用均有便利之採茶機械可以使用,可有效提升茶菁採摘之效率及品質。 ▲2024全國機採茶菁技術競賽選手大合照。(圖/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提供) 茶改場補充說明,本次競賽場域種植茶樹為臺茶17號(白鷺),該品種具有樹型直立茶芽粗壯等特性,適合機械採收。配合智慧茶園的管理模式,推估此季臺茶17號經修剪枝樹冠整形後,從萌芽至採收約需45~48天,此時茶芽長至一心6~9葉為最適合機採之茶芽長度。機採茶原則以採嫩為主,透過機採作業剪取一心2~4葉或對口葉2~4葉之鮮嫩茶菁,此時之茶菁原料品質最佳,適合製造各種特色茶類。 一般茶葉品質主要取決於茶菁原料良窳,而本次競賽評審標準重質不重量,採剪茶菁重量僅占20 %,茶菁品質、茶菁採剪高度與平整度各占40 %。茶菁品質為評分關鍵指標,計算方式以標準芽數所占重量之百分比來進行評分,另一項評分重點,為機採後維持茶樹採摘面的平整度及最少需留1~2葉母葉,俾為下一季茶芽萌發的均一性及養分供應預作準備。 本次競賽經過各縣市選手激烈的角逐後,由新北市坪林區奪冠(參賽者陳宥達、王盛翔、鄭佳宏);苗栗縣南庄鄉及南投縣名間鄉榮獲亞軍;嘉義縣番路鄉、南投縣名間鄉、臺北市文山區獲得季軍;新竹縣關西鎮、南投縣名間鄉、花蓮縣瑞穗鄉、臺東縣鹿野鄉獲得特別獎。該場說明,相關獎項將於11月中旬假南港世貿展覽館臺灣茶業博覽會進行頒獎。本次全國機採茶菁技術競賽期藉由各茶區機採茶高手現場技藝展現,互相切磋觀摩學習,在機採茶活動中期能為茶業薪火相傳做見證,持續提升臺茶競爭力。
廖阿公兒時學徒之路 與中藥結下不解之緣 暢聊創業生涯甘苦談
記者陳錦蘭/桃園報導 中藥行是一個承載著豐富歷史和文化價值的行業,蘊藏著古老的醫學智慧結晶,也是街坊間許多人所熟悉的存在,位於中壢區的巷弄內,由廖文男老師傅所創立的正興中藥行,是間經營超過40年的中藥批發商行,人稱廖阿公,今年雖已高齡86歲,開朗健談,中氣十足,思路清晰有條理,顯見老當益壯,養生有道,本身亦可成為善用中藥材的最佳代言人,平日總是樂於分享自身創業心路歷程及養生之道。 ▲廖阿公14歲就當學徒,與中藥結下不解之緣,練就一身本事。(圖/睿傳媒提供) 廖阿公訴說著往事:國小畢業,因家中食指浩繁,為紓解經濟困境,14歲就去台北迪化街當學徒,每天清晨就是一連串洗藥、曬藥、切藥、打磨炒藥等,繁瑣的製藥過程樣樣來,更兼做打雜工作,小小年紀就需看人臉色行事,多年辛苦當學徒,與中藥也結下不解之緣,更練就一身本事,為日後懸壺濟世紮下厚實的基礎,由於年輕時的窮困,深知沒錢之苦,平素已養成勤儉之風,同時只要店門一開,每天都期待著生意興隆,財源滾滾而來。 ▲懸壺濟世,如華陀再世,與兒媳婦開心合影。(圖/睿傳媒提供) ▲廖阿公雖已交棒,後繼有人,對中藥始終充滿熱忱。(圖/睿傳媒提供) 於民國八十九年已交給兒子媳婦接棒,他們繼承家業後依然遵循樸實、淳厚的態度來經營,慎選藥材,品質保證,親切對待每一位客戶,更為民眾量身調配適合保健或調理的藥膳茶飲,以中藥專業的角度來把關,令人安心,客源也穩定有增無減地持續回流,多年來在當地已建立良好的信譽與口碑,更是人們心中充滿人情味的「好厝邊」。 ▲新鮮的中藥材,玲瑯滿目。(圖/睿傳媒提供) 隨著時代的變遷、民眾習慣的改變,促使整體中藥產業日漸式微,如健保制度改變市場生態,及消費族群老化,年輕的一代則習慣到中醫診所就醫、服用科學中藥,或服用西藥,並在一般大眾的認知中,西醫著重於治療,中醫著重於預防養生,西醫能在短時間緩解症狀,中醫則要花費較長時間調養,因此在追求快速、效率的現代化浪潮下,中醫和中藥就面臨許多新的挑戰。關於健保開辦又只納入中醫健保制度的推行,對傳統的中藥商更是造成極大的影響。 ▲正興中藥行的正門,熟客特地光顧,親切招待的畫面。(圖/睿傳媒提供) ▲古代著名的中藥師~藥王孫思邈的十三法,到現在仍適用的一種功法,貼於牆面上,與中藥相輔相成,希望更多人在養生層面能獲益良多。(圖/睿傳媒提供) 至於政策的制定,據了解,受限於[藥事法]規範,政府僅核准1993年以前列冊的中藥商執照,相關的配套政策又懸而未決,已超過20年未核發藥商執照,讓中藥行急遽地減少,面臨傳承斷層的窘境。而且在台灣想開中藥行,除非是念中醫系或者醫學系,考取醫師證照才能執業,但對於中藥行的學徒出身者則認為要講專業性,他們有多年的打拼,每天耳濡目染實地經驗的專精,希望有合法正式管道延續下來這些知識,讓經營造成的困擾能獲得解決。 ▲已漸得真傳的兒媳婦,面臨大環境的影響,也在尋求解決之道。(圖/睿傳媒提供) 目前國內大部分的中藥材都是由中國進口,近年來價格持續上漲,尤其疫情過後更是成倍翻漲,這波漲幅,勢必會衝擊到臺灣相關產業,讓民眾也很有感,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面臨諸多的挑戰,廖阿公仍懷著信心,期許未來,認為這個傳統產業不會消失,中藥其實遠比人們所想像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消費市場始終存在。應該怎樣讓現代人去了解中藥的好,可從試圖改變普羅大眾認為「治病才吃中藥」的思維,「把預防勝於治療」的保健養生觀念帶給顧客,加深民眾對中藥材的接受度,而科學中藥和傳統水煎藥的湯劑其實各有優缺點,本店亦有提供科學中藥,方便顧客依需求取捨。中藥行雖已不如以往的盛況,未來如何從傳統中找出符合現代生活的經營方式,隨時代傳承下去,秉持用心為民眾守護健康,加強服務動能,努力朝著目標持續精進,正是正興中藥行期許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店名︰正興中藥行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復華三街45號 電話︰03-4528746
廖阿公細說正興中藥行創業艱苦歷程
記者鄭玉吟/桃園報導 位於中壢地區的巷弄裡,由廖文男老師傅,人們習慣稱他廖阿公經營的正興中藥行,是一家開店超過40年的中藥批發商行,廖阿公從14歲學習中藥,至今已86歲,平日樂於分享自己的創業歷程及養生之道。 ▲廖阿公從14歲開始學習中藥,雖已交棒給兒子及媳婦,對中藥仍未忘情。(圖/記者鄭玉吟攝) 廖阿公表示:那時候鄉下生活艱苦,所以國小剛畢業才13~14歲就去藥店當學徒,一個月賺30塊,可以拿回家裡幫忙家庭經濟;然而在什麼都不大懂的年紀要看人家臉色,一早起來就要洗湯盤、洗藥、曬藥,做很多打雜的工作,當學徒的日子很辛苦。廖阿公進一步指出,年輕的時候沒有錢,給隔壁借20塊都借不到,深深體會到沒錢的辛苦,所以現在年紀大了,每天在店裡就想錢,不會老年痴呆(哈哈一笑)。 ▲廖阿公從小歷盡艱辛,深知沒錢的辛苦,至今勤儉自持。(圖/記者李津攝) 民國89年,廖阿公將正興藥行交棒給兒子及媳婦管理,由於藥店的價格合理、藥材新鮮,長久以來建立良好的口碑,客戶來源穩定。惟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與西方藥品的普及,加上大眾生活方式及健康觀念的改變,以及近來中藥進口成本大幅增加,導致部分消費者對中藥的需求降低,連帶影響中藥店的銷售。 ▲正興藥行雖有固定客源,但仍面臨諸多經營挑戰。(圖/記者鄭玉吟攝) 廖阿公的媳婦楊麗珠指出:年輕的一代對中藥的接受度比較少,所以現在的客戶群也慢慢的減少了,尤其在疫情過後中藥的成本已經翻了很多倍,原本當歸一斤可能才二、三百塊,跳到現在已經一千多塊,成本增加導致部分民眾選擇用中醫健保拿藥粉取代煮水藥,加上政府已經20年沒有發藥商執照,致使中藥行的家數大幅減少,皆對中藥店的經營帶來嚴峻挑戰。廖阿公則認為學中藥的人雖然少了,但這個行業即使再50年依然不會消失,市場照樣會有對中藥的需求。 ▲正興中藥行媳婦楊麗珠,提及中藥店面臨藥材成本增加及家數減少等困境。(圖/記者鄭玉吟攝) 時代的變遷,使得中藥店不如以往那麼興盛,未來如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及服務量能,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將是正興中藥行持續努力的目標。 ▲中興中藥行來店客人互動一景。(圖/記者鄭玉吟攝) 店名:正興中藥行/電話:03-4528746/地址:桃園市中壢區復華三街45號# https://youtu.be/xP8Y-B308Ps ▲影片/記者鄭玉吟製作
粽葉飄香慶端陽 香包驅邪保平安
記者楊麗珠/桃園報導 端午節前夕(6/1),在中壢區中山里民活動中心舉辦一場包粽子、做香包的體驗活動,吸引將近200位里民熱情參與,當天早上由中山里的不老樂團太鼓演出揭開序幕。 接著是中壢社區大學蔡文錦老師帶來的佛朗明哥舞及30分鐘體適能帶動跳,現場的阿公阿嬤、大朋友、小朋友非常有活力的跟著老師音樂律動,整整30分鐘沒休息,讓大家在運動中享受快樂與健康。端午節帶香包是常見的習俗之一,香包本身有驅邪、防蟲、保平安功用,當天很多家長帶著小孩們參加,志工們準備好香包袋,每個人挑選自己喜歡的樣式,將艾草、丁香、香茅、白芷、艾蓉等…多種中藥材裝進袋子,塑型,綁好即可完成,藉此讓里民認識到好多種中藥材,一舉兩得。 ▲高舉自製香包開心合影。(圖/楊麗珠攝) 另一個重頭戲是包粽子體驗,現場提供40位里民參與,每桌由一位志工教導包粽子的技巧,里民表示可以把自己包好的粽子帶回家,內心興奮不已,現今社會以小家庭為主,由於備料的前置作業繁雜,幾乎都是買現成的,感謝社區發展協會提供這次難得的機會,大家不僅能夠提前感受端午節的氛圍,同時沉浸在傳統文化的魅力中。 ▲志工們為里民提前準備好400顆端午節粽子。 (圖/楊麗珠攝) 整個活動現場洋溢著歡樂和笑聲,里民們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展現出中山里的團結與活力。這場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更加促進了社區的凝聚力和穩定發展,期待未來還有更多這樣的活動,讓民眾感受中山里的溫暖和活力。 ▲活動現場結合暴力防治宣傳活動。 (圖/楊麗珠攝) https://youtu.be/3kn_mK_FjYA ▲粽葉飄香慶端陽 香包驅邪保平安。 (影片/楊麗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