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願格鬥賽VS紋身展 攜手八角籠擂台搬進高雄展覽館
小馬(中)與拳願執行長秋偉及旗下選手和金鋼刀、李育昇等人合影 照片提供:拳願明星格鬥賽 記者梁偉華/ 台北報導 曾因孫安佐現身而聲名大熱的《FOF拳願明星格鬥賽》,今年迎來第22屆賽事,於前(22日)於高雄正式揭開序幕,賽前記者會在高雄亞洲新灣區核心五星級飯店承億酒店24樓無邊際泳池舉行。本屆賽事話題焦點之一,即「金鋼刀」張景雄與「鬼殺隊隊長」李育昇的激烈對決,兩位選手將在記者會上首次正面交鋒,並在公開訓練中展現巔峰狀態。演藝圈熱愛運動,曾獲金鐘主持人獎的藝人小馬,亦以贊助商「META WATER未來萃能水」董事代表的身份出席記者會,為選手們加油打氣。 小馬亦上台致詞給予祝福,他表示希望參賽者們能夠在格鬥賽事當中盡其自我,「我們把不管你從什麼樣的環境、你是什麼樣的身份、你在哪裡,只要喜歡熱衷於這種格鬥的賽事,站到這個舞臺上面的時候,我就鼓勵大家,當你站在這舞臺當中的時候,你就要認定一件事情,你是一個運動員!你是在做一場運動的賽事!」更勉勵大家透過你各種格鬥的方式,希望大家都有一個目標在前進,更表示自己也很喜歡看格鬥,「我從小時候看日本、美國的摔角,一直到後來有這個MMA、UFC我都一路在看。」也祝福臺灣的賽事,可以慢慢萌芽和醞釀。小馬舉自己也是三鐵運動者,要鼓勵每一個參賽者,「擊倒別人是結果,但是戰勝自己是目的,一定要在擂台上戰勝自己,因爲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小馬(右)支持拳願明星格鬥賽推廣發展 照片提供:拳願明星格鬥賽 更生人「要命小翰」狠嗆「比賽時不要給我閃拳,我們就在擂台中央互毆!」,並在格鬥賽選手記者會中常見的言語衝突下,兩人發生激烈肢體推擠,最終意外導致宗健的眼鏡破碎劃傷眼部,留下少見的掛彩傷勢!現場媒體驚呼連連,安全人員立刻介入,才成功平息這場混亂。 衝突畫面隨即在網路上瘋傳,引發熱烈討論,許多粉絲留言為宗健抱不平,直言「這不是擂台,不該亂出手!」、「宗健一向沉穩,被弄到掛彩真的誇張!」,但也有部分拳迷力挺要命小翰的強悍態度,讓這場對決更加話題十足! 「金鋼刀」張景雄(左)拳願執行長秋偉(中)「鬼殺隊隊長」李育昇(右) 首次正面交鋒 照片提供:拳願明星格鬥賽 台灣格鬥界傳奇人物「金鋼刀」張景雄,此次將與曾為館長弟子的「鬼殺隊隊長」李育昇,在高雄展覽館首次登場的八角籠內一決高下。張景雄表示:「這場比賽不只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尊嚴之戰,我已準備好迎接最強挑戰!」而李育昇則回應:「這不只是個人勝負,更是一場證明自己的戰役!」雙方劍拔弩張,戰火一觸即發,讓拳迷引頸期盼! 本屆《拳願明星格鬥賽》第22屆,與高雄 Taiwan Tattoo Convention 台灣國際紋身藝術展第十三屆聯手,史無前例地把八角籠擂台搬進高雄展覽館,帶來前所未有的跨界震撼。各路頂尖格鬥選手將決戰高雄,掀起台灣格鬥歷史的新篇章! 除了選手間的巔峰對決,禁藥王、大法DAFAA 也將擔任開場表演嘉賓,為觀眾帶來震撼視聽體驗。賽事門票現已開賣,格鬥迷們千萬別錯過這場年度最強對決,3月8日齊聚高雄展覽館,一同見證這場勢不可擋的格鬥盛事!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拳願格鬥賽VS紋身展 攜手八角籠擂台搬進高雄展覽館
武俠劇熱潮再現 安心亞為愛吊鋼絲飛來飛去
當替身的文秀(安心亞飾)不斷被要求吊著鋼絲來回重新拍 照片提供:華視、公視台語台 記者梁偉華/ 台北報導 華視與公視台語台再度攜手推出的2025台語生活情感劇《火車來去》昨(23)日晚間8點公視臺語台、10點華視主頻播出第七集、第八集,本週劇情高潮迭起,武雄(鍾承翰飾)帶劇組返鄉拍戲,然而,對武雄有好感的當紅女星玉霞(徐千京飾)因為吃醋,刻意在片場刁難擔任她替身的文秀(安心亞飾),不斷要求文秀吊著鋼絲上下來回重新拍攝同一個鏡頭,讓所有人都替文秀捏把冷汗。此段劇情,讓網友們紛紛留言:「以前的藝人有這麼大牌嗎」、「讓替身來回吊來吊去,擺明就是整人吧!」也讓不少觀眾對於女明星跟星媽擺架子欺負劇組人員的態度氣得牙癢癢的,因而對後續發展更加期待。文秀(安心亞飾)為了不讓武雄為難,也為了可以順利完成電影拍攝,向有福(許孟哲飾)提議當她的「假男友」。一場戲裡戲外的角力戰,掀起三角戀情的高潮戲,面對玉霞的刁難與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武雄究竟該如何抉擇?是堅守導演夢想,還是捍衛青梅竹馬的情誼?電影能否順利完成,仍充滿未知變數,劇情走向更加撲朔迷離! (右起)武雄(鍾承翰飾)帶劇組返鄉拍戲、特別照顧青梅竹馬的文秀(安心亞飾) 照片提供:華視、公視台語台 《火車來去》本週播出的劇情中,玉霞成為武雄的貴人,想幫助他離導演夢更近一步。戲外,安心亞、張育綺、石知田都曾遇到改變他們人生的貴人,讓他們在迷茫時找到方向。安心亞笑說:「真的很感謝李岳峰導演的信任。」因之前《牛車來去》挑戰從年輕演到老的角色,自己的演技能夠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獲得金鐘獎的入圍肯定,讓她更勇於挑戰。此次合作,安心亞坦言,《火車來去》的角色與以往不同,無論語氣、舉止或思想都很具備挑戰性,也是透過與導演一次一次的討論,才逐步塑造出更生動的文秀。張育綺毅然辭去穩定工作,只為追逐演員夢,離職時寫下「我要去追求夢想!」前公司老闆不但沒嘲笑,還全力支持,甚至包場觀看她的劇團演出,讓她在演員路上更有信心。鍾承翰回憶模特兒時期,曾遇貴人賞識並推薦參與品牌選拔,讓他能踏上精品秀舞台,累積寶貴經驗。鍾承翰回憶:「他曾對我說,一定可以做到,不要懷疑自己!」鍾承翰感謝這段經歷,讓他在模特兒生涯中學習許多,也開啟了更多可能性。石知田原本走的是土木工程之路,直到錢小琍發掘他、鼓勵他,讓他走上演員之路,石知田感慨道:「她的信任,讓我願意堅持這條路。」後來,錢小琍病重,他最後一次透過電話向她道別,淚水潸然,哭到安全帽都被淚水浸濕。儘管她已離世,但當初那份無條件的信任與鼓勵,仍然深深影響著他,支撐著他在演員這條路上勇敢前行。 女明星玉霞(徐千京飾)於電影中扮演俠女 照片提供:華視、公視台語台 在《火車來去》中,玉霞和其母親為劇組添了不少麻煩,讓拍攝進度卡關,最後武雄與阿華還在夜晚舉杯消愁,戲外的演員們,同樣有各自的舒壓方式,幫助自己調適情緒。許孟哲選擇「揮汗解憂」熱衷於在冰場上馳騁:「當我專注在冰上曲棍球比賽上時,所有煩惱都會自然而然消失。」安心亞則用舞蹈、念經,或透過遊戲和音樂來轉移注意力,讓自己重新充滿能量,把壞心情徹底甩開!鍾承翰表示:「運動時能暫時忘記煩惱,聽著音樂,感覺自在又舒服。」運動不僅能讓身體更健康,也能幫助他釋放壓力、調整心情。石知田則分享,最溫暖的療癒來自他的貓旺旺:「有時候心情低落時,看著牠,陪著牠,雖然牠不愛被抱,但我幫牠梳毛或摸摸牠,心情就會平靜下來。」此外,他還會透過彈吉他、畫畫、看書,甚至是打泰拳或跳舞來紓壓,讓自己從情緒的漩渦中釋放出來。無論是運動、藝術,還是與寵物相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壓方式,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排解方式,便是維持內心平衡的關鍵。 (右起)文秀(安心亞飾)向有福(許孟哲飾)拜託當她的「假男友」 照片提供:華視、公視台語台 即將於3月2日播出的《火車來去》第九集,文秀與有福的「假情侶」戰術是否真能奏效,讓玉霞不再為難文秀?而武雄看著文秀與有福的親密互動卻是滿頭問號,他們究竟是在演哪一齣?拍戲提前收工,玉霞竟主動邀請武雄出遊,阿華更添一把火,讓武雄難以推辭。面對玉霞接連出擊,武雄似是而非的回應,真的能敷衍過去嗎?《火車來去》每週日晚間8點在公視臺語台、10點於華視主頻播出全新兩集,11點於中華電信MOD、 Hami Video影劇館Plus、Line TV同步上架。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武俠劇熱潮再現 安心亞為愛吊鋼絲飛來飛去
別怕荷爾蒙,妳抗衰防病的關鍵》當年被妖魔化的荷爾蒙,現在竟成救命關鍵?
還記得2002年那場震驚全球的記者會嗎?鴻馨診所院長吳佳鴻醫師最新出版的《別怕荷爾蒙,妳抗衰防病的關鍵》一書提到,「女性健康促進計畫」(WHI)研究團隊拋出重磅炸彈,宣布停經女性補充荷爾蒙會增加乳癌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瞬間讓全世界的女性陷入恐慌!一夜之間,無數人停掉了原本幫助自己緩解更年期不適的療法,醫生們也紛紛收手,生怕自己開錯處方。但二十多年過去,新的數據卻狠狠打臉當年的結論——真相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 當年報導鬧得沸沸揚揚,真的沒問題? 當年,全球媒體瘋狂轉載WHI的初步研究結果,《紐約時報》甚至以「震驚醫療界的荷爾蒙補充療法研究」為標題,把補充荷爾蒙和乳癌畫上等號。試想,當時美國約600萬名女性正使用這項療法,這個消息無異於投下一顆核彈,讓許多人當場停藥。但你知道嗎?這場「科學危機」的根源,竟是因為研究數據沒有分年齡層來看! 50歲的妳,真的和70歲的受試者一樣嗎? WHI研究的受試者年齡從50歲到79歲不等,且平均年齡高達63歲。這些人當中,將近70%的人超過60歲,40%患有高血壓,過半數有吸菸習慣——這和剛進入更年期、健康狀況良好的50歲女性,根本是兩種不同的群體! 結果呢?當這些數據被混在一起分析,得出的結論當然會讓人誤解。後來科學家發現,如果只看50到59歲這群剛停經的女性,補充荷爾蒙的效果完全不同:整體死亡率竟然下降30%,心血管健康也有所改善!然而,這樣的重要細節,卻沒有在當年的記者會上被強調。 我們因為一場誤解,錯過了更好的選擇? 這些年,醫學界不斷檢討當年的錯誤,發現荷爾蒙補充療法並非罪魁禍首,甚至對剛停經的女性有許多健康益處,包括減少骨質疏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然而,大眾仍被2002年的錯誤解讀影響,至今仍對荷爾蒙補充抱持高度警戒,導致許多女性錯失緩解更年期症狀的機會。 20年後,我們該用新眼光看待荷爾蒙補充療法 如果當年沒有這場錯誤解讀,女性的健康選擇會不會不一樣?如果醫界當時能更審慎地分析數據,現在的妳,會不會有更多選擇? 科學一直在進步,但觀念卻被20年前的誤會給凍結了。現在,我們有了新的證據、新的理解,該是時候擺脫舊有迷思,重新審視這場影響全球女性的重大決策,讓健康選擇回歸理性,而不是基於恐懼!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別怕荷爾蒙,妳抗衰防病的關鍵》當年被妖魔化的荷爾蒙,現在竟成救命關鍵?
美學修煉》美術館不只是看展的地方?當代美學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視角
在快速變遷的時代,美學已經不再只是藝術家的專利,而是一種影響生活品質的關鍵素養。從國際間博物館參訪熱潮到社群媒體上「美感生活」的興起,現代人愈來愈意識到,美學不只是關於藝術,更是關於如何看待世界、理解環境,甚至影響我們的決策與創造力。美學博士CEO盤龍William Pan在其新書《美學修煉:看見不一樣的世界,美學博士 CEO 教你打開視角拓展審美力》中,便透過自身的經驗,帶領讀者探索如何透過美學改變人生視角,並從不同的場域找到美的價值。 走進美術館,找到屬於自己的審美視角 現代人的美學體驗不再局限於畫廊與博物館,而是融入生活的每個角落。對於許多都市人來說,美術館早已不只是藝術愛好者的聖地,而是一個放鬆、沉澱思緒的避風港。作者盤龍回憶自己如何從日常的繁忙工作中,逐漸將美術館視為一種心靈充電的方式——不僅僅是為了看展,更是為了享受那種遠離塵囂、純粹感受美感的氛圍。 這種觀點其實與當前的趨勢不謀而合。近年來,全球博物館的訪客數據顯示,參觀者不再只是為了特定的藝術品或展覽,而是將美術館視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延伸。例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與巴黎羅浮宮等知名美術館,除了展覽內容外,也越來越注重營造沉浸式體驗,讓觀眾可以透過不同形式參與藝術、感受當代美學的多元性。 超越藝術作品,美學是一種生活態度 對於許多人來說,美學往往被誤解為高深莫測的藝術理論,然而,真正的美感經驗其實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蘇珊.桑塔格曾強調,觀看藝術最重要的是回歸感受,而非急於分析其意義。這樣的觀點,也與盤龍的實踐不謀而合——他認為,美學不僅僅存在於畫布與雕塑之間,更可以從咖啡廳、城市建築,甚至是一場與陌生人的無聲交流中獲得啟發。 盤龍曾在MoMA偶然遇見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進行無聲對坐的藝術行為,這場簡單的眼神交流,卻讓無數參與者流下眼淚。這樣的經驗再次證明,美感經驗不一定來自於傳統的藝術作品,而是取決於我們如何觀看、如何感受。這種「從環境出發」的美學觀點,也呼應了近年來「日常美學」(Everyday Aesthetics)的興起,強調美不只是存在於博物館,而是無處不在。 審美力如何改變我們的選擇? 當美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它也自然地影響著我們的決策與價值觀。從品牌設計到商業策略,許多企業早已意識到美學素養的重要性,並將其應用於產品開發與行銷策略之中。盤龍在書中提到,他曾與美國的經銷商在MoMA會面,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雙方能夠拋開傳統商業談判的框架,從美學素養與哲學觀點切入,進而找到創新的合作模式。 這也與當代趨勢不謀而合。近年來,許多知名企業如蘋果(Apple)與愛馬仕(Hermès)都在強調美學設計如何影響品牌價值,甚至成為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因素。這些案例顯示,當審美力提升,人們的選擇標準也將有所改變,從純粹的功能性,轉向更具質感與意義的產品與體驗。 讓美學成為一種自我修煉 究竟該如何提升審美力,讓自己擁有更豐富的美感經驗?盤龍認為,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練習觀看」,讓自己主動去接觸不同的視角,而非只是被動接受所謂的「主流審美」。這可以從最簡單的方式開始,例如在城市中漫步,留意建築細節、自然光影,或者走進一間美術館,單純享受當下的感受。 他也建議,不必執著於理解藝術作品的背景或意義,而是讓自己沉浸其中,享受視覺與情感的直覺反應。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我們擴展思維,也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有趣。 當我們學會以更開放的態度面對美學,會發現世界變得更加立體。無論是欣賞藝術、走進博物館,甚至是在日常環境中尋找美感,這些經驗最終都會轉化成我們獨一無二的審美力。而這種修煉,並非為了追求某種標準答案,而是為了讓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美學修煉》美術館不只是看展的地方?當代美學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視角
淡江大學與菲律賓愛特諾德達沃大學締結姊妹校
【記者侯逸蓁淡水校園報導】淡江大學與菲律賓愛特諾德達沃大學(Ateneo de Davao University, AdDU),2月19日上午10時40分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HC405,由校長葛煥昭及愛特諾德達沃大學校長Fr. Karel S. San Juan,代表兩校簽訂學術交流及學生交換協議書,締結姊妹校。國際事務副校長陳小雀、理學院院長施增廉、工學院院長李宗翰、國際長葉劍木、物理系系主任莊程豪、愛特諾德達沃大學學術行政副校長Fr. Antonio M. Basilio、工程與建築學院院長Dr. Randell U. Espina、副院長Dr. Renyl B. Barroca等人參與。 葛校長首先歡迎Fr. Karel S. San Juan一行人蒞臨本校,介紹本校秉持「三化」教育理念和校園特色,期許今後兩所學校能建立長期的友誼,增加學術交流與學生交換的機會,共同提升學校在國際合作上的發展與聲譽,最後誠摯邀請他們參與本校75週年校慶。Fr. Karel S. San Juan向本校在場的主管們分享愛特諾德達沃大學的校園風氣,期待未來在教學與研究等方面,兩校能互相學習。 座談由陳小雀主持,葉劍木介紹淡江的校園環境與教學資源,莊程豪說明物理系的發展與特色,以及「物理學系半導體量子檢測專班」的學制及規定,Fr. Karel S. San Juan亦介紹該校特色,增進彼此的認識。另安排參觀校史館,認識本校的歷史與發展。 菲律賓愛特諾德達沃大學於1948年成立,位於菲律賓達沃市,在菲律賓南部享有高度學術聲譽。該校秉持耶穌會教育理念,致力結合學術卓越與道德教育,注重社會責任和公益服務,並重視國際合作,與全球多所高等教育機構建立交流,讓學生有更多雙聯課程及國際交換的機會。曾於2024年6月4日蒞校訪問物理系,為今日的合作奠定基礎。(相關報導: https://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57993 )。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淡江大學與菲律賓愛特諾德達沃大學締結姊妹校
2025 THE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淡江大學教育、社科、物理表現出色
【賴映秀淡水校園報導】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1月22日公布「2025年THE世界大學學科排名(2025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淡江大學教育(Education)學科延續去年優異表現,仍為私校之首。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物理科學(Physical Sciences)較去年提升,分獲私校第二、三名,商業與經濟(Business and Economics)成績持平,為私校第五,另有工程(Engineering)及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入榜(詳表)。 淡江大學教育學科再次登上私校榜首,為去年通過世界未來學研究聯盟機構認證(WFSF Program Accreditation Council)的教育學院再添光彩,也為本校自1960年起開創未來學研究至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再添一筆。目前全世界僅有美國休士頓大學前瞻碩士學程、芬蘭土庫大學、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通過認證,本校為第四個通過認證的學術機構。 排名採計教學、研究品質、研究環境、國際展望、產業等5大領域,共18項績效指標進行評分。今年淡江大學教育學科在研究品質、產業兩項表現皆優,而物理、工程學科在研究品質項目出色,社會科學、商業與經濟、電腦科學則在產業項目相對表現較佳。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 THE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淡江大學教育、社科、物理表現出色
基隆武崙國小水管破裂 教育處迅速應變確保師生用水
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基隆市武崙國小近日發生水管破裂事件,影響校內供水,然而直到2月21日傍晚才正式通報市府。基隆市政府教育處接獲消息後,立即派遣副處長率領工程小組與業務科人員連夜前往現場會勘,展現高度應變能力與積極處置態度。 經現場勘查確認,校內滲水情形確實由水管漏水所致,惟因漏水點難以精確判定,加上供水管線由校外山區延伸至校內,修復工程較具挑戰。工程人員建議,採取開挖方式尋找破裂點進行修繕,或以拉明管方式處理,以確保長遠供水穩定。 基隆市教育處處長徐嬿立強調,水資源為學校日常運作的關鍵,目前已請自來水公司派遣水車進行補給,以確保師生用水無虞,營養午餐供應亦可如常進行。此外,教育處將全力支持學校進行自來水管修復,並提供必要經費,確保學校擁有良好的教學環境。 此外,教育處也將要求學校檢討通報流程,以避免類似事件延誤處理,確保校園安全機制能夠即時發揮作用。此次事件充分展現基隆市政府教育處勇於任事、迅速應變的積極態度,全力守護師生權益。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基隆武崙國小水管破裂 教育處迅速應變確保師生用水
基隆AI教育再升級 首批10位教師獲認證 百師培訓計畫啟動
為推動AI素養教育,基隆市政府教育處與基隆市教育網路中心積極提升教師的數位能力,讓AI融入教學,為未來教育做好準備。2月19日,首批10位來自基隆市AI教師社群的教師順利通過AI素養級認證 (AIATCL),正式取得專業證書,成為基隆市智慧教育的先行者。 AI素養認證 強化教師數位能力 此次AI素養級認證由台灣人工智慧學院舉辦,測驗內容涵蓋人工智慧基礎概念、應用實務與倫理規範,不僅考驗教師對AI技術的理解,還要求具備實際應用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處表示,通過認證的教師未來將在校內推動AI素養教育,讓學生從小建立AI概念,學習如何在生活與學習中運用科技,迎接智慧時代的挑戰。 百師培訓計畫啟動 AI教育全面推廣 基隆市教育處宣布,將持續開辦AI教師培訓課程,目標在未來培育100位AI教師,讓AI教育能夠深入校園,影響更多學生。培訓課程將涵蓋AI基礎理論、實作應用以及AI教學方法,並透過工作坊、實作課程與案例研討,讓教師能夠將AI融入日常教學。 教育處強調:「AI教育是未來趨勢,透過專業培訓與認證,讓教師掌握AI技能,不僅提升教學品質,也能培養學生的科技競爭力。」 除了AI教師認證外,基隆市教育處與教育網路中心未來也將持續推動AI相關課程與進修計畫,如: 開設AI教師工作坊,讓更多教師掌握AI應用技巧 引入AI教學工具,幫助學生透過互動方式學習AI 鼓勵學校舉辦AI專題競賽,提升學生的實作與創新能力 未來,基隆市政府將持續推動教育數位轉型,鼓勵更多教師參與AI認證,打造更完善的智慧學習環境,培養新世代的科技人才!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基隆AI教育再升級 首批10位教師獲認證 百師培訓計畫啟動
基隆再現街舞熱潮 第二座街舞空間正式啟用
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持續打造青年揮灑青春的室內空間,繼112年底於基隆車站南站打造第一座街舞空間後,再次與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合作,利用七堵車站室內閒置場域,打造第二座街舞空間,並於今(24)日正式開幕,基隆市長謝國樑等人出席開幕盛會。「SHINING ON 七堵!街舞空間」以美式復古的街頭藝術風格進行呈現,彩繪中大量運用了鐵道、火車及音樂元素,讓民眾感受到城市的活力與文化魅力,期待提供市民及青年朋友一個舒適、乾淨的舞蹈空間。 謝國樑表示,基隆的第二個街舞空間不僅提供更多練習的場地,更顯現市府對街舞文化的重視,期許藉此吸引更多街舞愛好者聚集,互相激勵、分享交流。市府團隊也將持續推動街舞文化的普及與發展,與青年朋友保持順暢的溝通管道,一起打造街舞友善城市。 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長林鼎超補充表示,市府再次透過協力合作的方式賦予車站空間更多的可能性,街舞不僅是一種舞蹈,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讓年輕人可以表達自己、激發創意的方式,期許每一位舞者都能夠在這裡突破自我,享受舞蹈所帶來的快樂與成就感。 基隆市政府於112年7月首次辦理全國街舞大賽,同年11月更在基隆車站南站啟用首座街舞空間,成為街舞文化在基隆的起點,如今市府於七堵區的交通樞紐-七堵車站再度打造優質且舒適的街舞練習空間,期望能夠提供青年朋友一個全新的舞蹈平臺,激發更多年輕人加入街舞運動,並為街舞文化在基隆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基隆再現街舞熱潮 第二座街舞空間正式啟用
高雄熊出國了 高雄熱氣球首度飛向國際 2025泰國清萊聖獅熱氣球節浪漫升空
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高雄市第一顆IP造型熱氣球——高雄熊熱氣球,首度飛向國際!超吸睛的高雄熊造型熱氣球繼去年首度於愛河亮相,成功吸引參觀人潮、創造全國IP最高聲量,今更進一步參加2025泰國「清萊聖獅國際熱氣球節」(Singha International Balloon Fiesta),同時與來自13個國家、22顆熱氣球齊聚一堂,讓高雄的城市魅力翱翔國際。高雄熊超萌可愛又吸睛的造型,再加上球體上特以國際語言英文,寫上TAIWAN和Kaohsiung Love,吸引大量國際遊客駐足拍照,成功強化台灣高雄城市品牌形象、推廣高雄國際觀光。 觀光局長高閔琳表示,高雄是台灣觀光旅遊第一品牌,去年吸引6794萬名觀光客到訪、位居全國之冠;而高雄熊也在去年成功奪下台灣最受歡迎最夯吉祥物、網路聲量第一。為持續加強高雄國際觀光與城市行銷、拓展城市IP經濟(Intellectual property),特別委託全球知名熱氣球製造商Ultramagic,將高雄觀光大使「高雄熊」打造成高達28.3公尺、體積3400立方公尺,最多可乘載1173公斤 的3D造型熱氣球。高雄熊熱氣球不僅以熊熊可愛的笑臉象徵高雄的陽光與溫暖,更搭配展開雙臂、擁抱愛心的設計,象徵著高雄對來自世界各地遊客旅人的熱情友好與歡迎;而熊熊球體上印製大大的Kaohsiung Love和TAIWAN字樣,更為台灣和高雄帶來更多曝光與關注。 高閔琳表示,本次選擇東南亞最大規模、已持續舉辦第十年的熱氣球嘉年華「泰國清萊聖獅國際熱氣球節」,做為高雄熊首度到海外參展的處女航(maiden voyage)。有著大大愛心寫著Love愛字眼的高雄熊熱氣球,無論在球體展示、夜間光雕、搭乘熱氣球飛行、熱氣球技術挑戰賽等都成功引起現場遊客爭搶拍照,成為現場最吸睛並受到矚目的熱氣球。而主辦單位更特別介紹,航空登記號碼為B-94520的高雄熊熱氣球,在台灣與中文語境裡,因諧音而具有「就是我愛你」意涵,更讓高雄熊熱氣球受到高度歡迎與喜愛,成功吸引當地15對情侶和新人合影並體驗搭乘。 觀光局指出,高雄去年狂吸6794萬名觀光客到訪,整體遊客人次相較2023年成長11.8%,相較疫情前(2019年)大幅增長97.6%。其中國際觀光客增加至136萬人次,而住宿高雄的泰國旅客較2021年成長恢復約350%,約吸引近3萬名泰國人住宿高雄旅遊。力拚疫後觀光,高閔琳局長上任後積極邀集高雄旅宿飯店餐廳等觀光產業,組成「高雄觀光隊」,2023年十月更率團赴泰國曼谷舉辦觀光行銷推介會,成功掀起高雄旅遊熱潮,並促成多項新增「高雄—泰國」直飛航班及觀光商機。 目前高雄與泰國除有「高雄—曼谷」航線,「高雄—清邁」航線亦於今年1月復飛。截至114年2月飛往曼谷的每週單向航班共計25班,涵蓋華航、泰航、泰亞航及泰獅航等4家航空公司,飛往清邁每週1班,則由泰獅航公司直飛。顯見泰國市場已快速復甦,未來觀光局將持續推動航班增設與觀光推展與交流,提升高雄與泰國之間的旅遊便利性、吸引更多泰國及東南亞旅客造訪高雄。 觀光局表示,本次高雄熊首度飛向國際熱氣球大成功!積極接軌國際旅遊市場,展現高雄熱情的城市魅力,高雄市政府觀光局今年透過高雄熊熱氣球再度成功話題、提升國際知名度,未來也將持續推展高雄國際觀光,並透過高雄熊超萌及吸睛造型,在國際舞台積極展現高雄的熱情與活力,讓世界看見台灣,進而愛上高雄! 更多活動資訊可至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官網 ( https://khh.travel )或「高雄旅遊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khh.travel/ ) 查詢。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高雄熊出國了 高雄熱氣球首度飛向國際 2025泰國清萊聖獅熱氣球節浪漫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