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專題

中華傳統節日-清明節

記者蕭從智/高雄市報導 開車往台1線路上,瞥見路旁停滿了車,延綿數百公尺。人群簇擁在露天的墳墓區,焚香祭拜。腦海裡直覺地閃過:「又到了清明節」。 ▲清明節是華人掃墓祭祖及追念先人的日子。(圖片來源 / 屏東縣內埔鄉公所)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民俗節日、華人掃墓祭祖及追念先人的日子。清明時節雖然已是春光明媚,卻因為天氣變化大,給人的感受總是陰晴不定,細雨綿綿的灰濛色彩。最傳神的筆墨描寫莫過於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清明》,勾勒出清明春雨紛紛,淒迷煙雨的意境。 清明節氣,是春季的第五個節氣,此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反映了這個節氣天地間陰氣潛退,陽氣漸盛的特點,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氣象。而桐花是清明最具代表的節氣之花,全台各地桐花祭約在每年4~5月間,白色桐花接力綻放,枝頭一片雪白,引人入勝。 ▲每年4~5月間是全台繽紛浪漫的桐花祭。(圖片來源 /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清明除了是對先人表達慎終追遠的緬懷,清明連假也是家人相聚,外出踏青賞春的好時光。可以說清明的美是文化之美,也是風光之美。清明嚐鮮正當時,傳統應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春捲,又稱「潤餅」。在薄薄的餅皮裡灑上糖粉,包覆著各樣的配料,讓人口齒留香。古早味的紅龜粿、草仔粿也是清明習俗小食。這些習俗冷食的傳承與歷史上感人肺腑的寒食節故事息息相關。 ▲清明節日高雄市三民傳統市場春捲攤商生意興隆。(圖 / 記者蕭從智 攝) 清明時序天地陰氣衰退、陽氣漸昇,相對的人體內肝陽亢盛,容易發怒跟急躁。清明養生著重不怒,這時候可以多聽聽音樂、看看書,讓心情靜下來,愉快的心情有助於養肝。 春雨紛紛草木新,我們在清明掃墓祭祖,飲水思源;更在和煦的春風裡,擁抱自然,展望未來。 #

彩繪老社區迷幻又迷人 高雄衛武迷迷村 震撼您的眼睛

記者上官芸/高雄報導 鄰近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附近的建軍路及尚勇路、行禮街與行仁路口(捷運衛武營站5號出口),原先只是個平凡國宅老社區,苓雅區公所於2016年開始推動以「藝術美感」作為社區特色發展主軸。 經過多次與居民的溝通達成協議,邀請國內外優秀藝術家進行牆面彩繪創作,讓在地居民的住家成為戶外美術館,並取名衛武迷迷村,現在社區處處充滿色彩,也成為遊客拍照景點。 ▲藝術家進行牆面彩繪創作,讓在地居民的住家成為戶外美術館。(圖/記者上官芸  攝)  為什麼取名為衛武迷迷村呢?因為彩繪的藝術之美迷幻又迷人,當時的里長(也是現任里長)叫邱秀迷,所以就取名為「衛武迷迷村」了。(來自邱里長接受媒體PeoPO公民新聞訪談中的說明)。 記者在社區拍照時,發現社區整體規劃雖有大力整頓過,這些可以在主要拍照區看到公所的努力成果,但我們由照片中看到堆放雜物影響行走及私人雜物太多有礙觀瞻,建議公所規劃社區汽機車停放及花盆、雜物的清理;社區就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旁,一個規畫完整且潔淨的社區是很吸引目光的。 ▲堆放雜物影響行走及私人雜物太多有礙觀瞻,建議公所清理強化市容美感。(圖/記者上官芸  攝)  ▲每一棟都是獨特的巨型藝術壁畫。(圖/取材自高雄市苓雅區公所fb)  ▲透過QR code 行動條碼可顯示彩繪地圖及壁畫創作資訊。(圖/記者上官芸  攝) ▲迷迷村內以「苓雅」諧音為發想的「羚羊」裝置藝術。(圖/記者上官芸  攝)  目前迷迷村各明顯地點已放置苓雅區街頭藝術彩繪觀賞地圖及QR code 行動條碼,顯示彩繪地圖及壁畫創作資訊,便於民眾以手機等行動通訊設備,快速掃瞄連結,提供更簡單方便的迷藏尋圖資訊。 更多詳情請上苓雅區公所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ingyadt ,或電洽(07)3322351#2569郭小姐查詢。(資料來自苓雅區公所)  

旗山香蕉 辛勤耕作 細心栽培 農家採收慶豐年

(記者甄如意/高雄報導) 三月,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更是萬物復甦的開始,早上六點不到,旗山農婦已經收拾好工具開始了忙碌的一天,今天對香蕉園主夫婦來說也將是豐收的一天,今天要割香蕉囉! ▲香蕉苗種到地裡,要等7-9個月才能吐蕾。(圖/ 甄如意攝) 割香蕉意味著經過一整年的辛勤耕作,終於要有收獲了!你沒看錯,一棵香蕉苗種到地裡,要等7-9個月才能吐蕾(一棵香蕉一弓蕾,一弓蕾有10-13把香蕉,但為了產值一弓香蕉只留7-9把香蕉),12-13個月才能收割,真可謂蕉路漫漫啊! ▲收割之後,以強力水柱噴洗香蕉上蟎蟲。(圖/ 甄如意 攝) 等每把香蕉長成更是真功夫的開始,藪花,疏蕉,套袋是刻不容緩的,因為一但太慢套袋,外觀會有瑕疵,就會影響到價格,因此,大部分的人,為了美觀和價格,還有效率,都願意噴灑大量的農藥來保持青蕉美麗的外表。 香蕉園主說:同行有人每年噴藥8-10次,甚至更多,但他的香蕉一年噴2-3次,因此,割下來的香蕉往往比不上別人家的漂亮,價格自然也比別人差,但因曾聽一位長輩說過:農藥對人體與土地有莫大的傷害,才會造成目前罹癌人數劇增,所以在接下父親留下的香蕉園時就傾向自然農法耕種,以有機肥料為主,農藥更選擇短效性的,能力許可時也會以有機農藥來噴灑,但能不噴藥就不噴,總之,前人留給我們的資源,就要好好善待之。 割下來的青蕉需馬上小心翼翼的,嚴格分級,確實磅重,先裝籃脫水,再進恆溫冷藏催熟,把青蕉轉成香蕉,整個流程走完須約五天,當消費者在市場上買到黃橙橙的香蕉時,約一週後了,這個流程也是體力與耐力的考驗。 ▲嚴格分級、磅重、脫水準備進凍庫催熟。(圖/ 甄如意 攝) 熟成程續完成,再快速以農會制式箱子,確實包裝封箱,箱子外面更要確實載明箱內水果的品名,重量,等級,大,中,小,與會員編號,旗山農會更對長期合作的會員提供到府服務,只要一定數量以上,就可專車到府取貨,也省卻很多會員的麻煩! ▲裝箱完成等待農會專車來載回併大車。(圖/ 甄如意攝) 貨寄出了,先小鬆一口氣,一年的成果就等隔天早上3:00的拍賣結果了,香蕉園主夫婦從普通上班族轉換為農夫的角色,一路也是磕磕碰碰的,做中錯,錯中學,學中問,再問中做,這樣一步一步的穩紮穩打,希望在這片前人揮過汗的土地,持續開出美麗的花朵!#  

[土地公的故事] 鳳山赤山福德祠 神威庇蔭鄉村變城市 兩井泉水賜福當地人

記者黃雪若/高雄報導 肇建於清光緒20年間的赤山福德祠,位於高雄市鳳山文山特區內文南街,終年領受當地居民香火不斷,走近祠門前,供桌案前祭品、鮮花整齊擺放,室內環境整潔光亮,看得出居民對當地的土地公的敬戴。 ▲ 赤山福德祠終年領受當地居民香火不斷。(圖/記者黃雪若 攝) 鄰近社區因為都市更新土地開發,已經從樸實的農村,蛻變成熱鬧繁華的現代商圈,尤其近10年來,南高雄近鳳山的餐飲消費圈,已漸成氣候,商圈內各種商店林立,幾條重要街道,也各有特色。 ▲ 赤山龍目井,相傳是兩百多年前赤山居民熱忱款待一名地理師而得的水源。(圖/記者黃雪若 攝) 早年赤山當地以看天吃飯的農民居大多數,福德祠旁不遠處有一口龍目井,現在仍有泉水湧出,若有過往路人,可以自己使用壓水機取水(見圖),相傳兩百多年前一名地理師,受到赤山居民熱忱款待,非常感謝,臨去時回禮讓居民做個選擇,一是好水,二是賢人,「出賢人」得到庇蔭的人有限,赤山不是很富裕的小農村,若得好水可是全庄受惠。 ▲ 赤山龍目井,現在仍有泉水湧出,提供民眾自行使用壓水機取水。(圖/記者黃雪若 攝) ▲ 赤山龍目井泉水甘醇 二百餘年泉水不斷。(圖/記者黃雪若 攝) 在地理師的指點下,開鑿的赤山龍目井共有兩口,兩百多年來水源終年不竭,一座位於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門口西側(鄰赤山福德祠旁),另一座位於文育街(鳳邑玄天宮旁邊),是早期赤山地區居民的重要飲用水,鳳山傳統美味赤山粿就是用這泉水製作,甘醇的水質,讓做出來的赤山粿遠近馳名。聽了上面這則饒富古趣的傳奇故事,讀者是否跟記者有同樣的想法,莫非地理師(指點水源的奇人)就是赤山土地公。 ▲赤山粿馳名遠近。(圖/記者黃雪若 攝) 物換星移,世事更迭,赤山已不復一眼望去阡陌綿延,一片綠油油的舊情景,熱鬧繁榮的街景,直逼高雄市區精華地帶,赤山土地公的轄下,居民大多由外移入,人口倍增,住在赤山福德祠附近居民仍是秉持傳統,讓赤山福德祠香煙縈繞。#

[土地公的故事] 木柵渡船頭福德宮-守護木柵在地的居民

記者梁志祥/台北報導 木柵渡船頭福德宮,是屬於駐守河流的土地公廟,傳說昔日木柵道南橋未設,先民往來景美溪,依賴船隻擺渡,潺潺流水危險四起,有人因此而溺斃,因此有“死人窪口”的舊地名。在此建立廟宇,說明了護佑船渡的生命安全,而本廟駐守於景美溪畔,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守護木柵人的財富不使外流之意。 ▲木柵渡船頭福德宮內義工。(圖/記者梁志祥攝) 早期的木柵渡船頭福德宮,廟身只有半人高,無法容人進入。隨著時代進步,在當地地方人士的努力擴建下。現已大不同,前有拜亭,上有高大的篷頂,旁有圍牆,足以遮風擋雨。大門口石階處有鐵門,保護廟產安全。 ▲木柵渡船頭福德宮神像。(圖/記者梁志祥攝) 廟內除了供奉土地爺ㄧ尊,亦供奉石頭公一尊。平時雖少有專人在場服務,但主事者和義工,亦投注不少心力維護整潔使其井然有序。隨著時空流逝,昔日木柵的渡船頭已不復存在,只留存在人們記憶中,然而只有土地公,世世代代默守在溪畔,守護木柵在地的居民。# ▲福德宮內石頭公。(圖/記者梁志祥攝)    

[土地公的故事] 永和店仔街福德宮 庇佑一方百姓

記者李金/新北市報導 福德宮供奉的福德正神就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土地公,保護一方百姓家園,掌管人間鄰里大小事,普受人民尊敬愛載,雖是天上派下的一小官,卻是民間最接近的保護神。 ▲永和店仔街福德宮廣場也是民眾休憩閒聊處 。(圖/記者李金 攝) 新北市永和區秀朗路的永和店仔街福德宮建於清朝康熙年間,迄今已有350年以上的歷史,原本只是鄉村路邊小祠,後因屢顯靈驗,有求必應,幾經擴建,現已成為北台灣有名土地公廟之一。 永和店仔街福德宮主殿內供奉土地公及土地婆,最有名的是他們的前方還有尊『帶子土地公』照看鄉里小孩,全台僅此有帶子土地公。另一般虎爺公都在神桌下方,此間的虎爺公是獨立出來建於廟後方自己有神桌的。 ▲土地公土地婆前方的帶子土地公。(圖/記者李金 攝) 永和店仔街福德宮另建側殿,配祀多位神明金身,包括關聖帝君、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五路財神等等,而五路財神有獨立空間,他們的前方有一大型金元寶,信徒只要摸摸金元寶再摸摸自己的所有口袋意謂保佑荷包滿滿,很受信徒喜愛。另廟內有尊彌勒佛及廟外一尊土地公都可摸摸肚子鬍鬚拐杖手等各有其代表意義。 ▲有獨立神桌的虎爺公。(圖/記者李金 攝) 土地公聖誕為農曆二月初二與十二月十六,商家也都會固定在每月的農曆初二、十六供奉水果或牲禮以示尊崇。 ▲摸元寶荷包滿滿。(圖/記者李金 攝) 永和店仔街福德宮週邊附近有樂華夜市,如是傍晚後過來可逛逛夜市或走約15分鐘左右往頂溪捷運商圈逛逛韓國街及探索美食或一樣走約15分鐘左右往永安捷運商圈逛逛,都是很棒的回程。#

[土地公的故事] 高雄小港福德祠 平安麵乞龜文化祭

記者蕭從智/高雄市報導 位於高雄市小港區的「小港福德祠」是當地著名的土地公廟,據廟方提供訊息,本廟創建於清光緒年間,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正殿中龕主祀福德正神,左龕奉祀文判官,負責文書庶務;右龕奉祀武判官掌管懲惡肅兇。中龕下方有侍奉虎爺。 ▲「小港福德祠」正殿外觀。(圖/記者蕭從智攝) ▲左龕奉祀文判官,負責文書庶務。(圖/記者蕭從智攝) ▲右龕奉祀武判官掌管懲惡肅兇。(圖/記者蕭從智攝) 福德祠管轄區僅有小港區港興里,據廟公分享, 1970年政府計劃興建十大建設居民們遷村重建福德祠於現址,當時廟裡供奉神明有幾十尊,1978年一場無名火將所有神像燒毀,只有福德正神是土雕沒有損傷,且祝融後神像頂上覆蓋紅瓦片令信徒嘖嘖稱奇。同年由眾信徒合資敬獻「福德正神」匾於正殿正門上方。 ▲中龕下方侍奉虎爺。(圖/記者蕭從智攝) ▲廟埕有搭建棚子,是提供香客休息的地方。(圖/記者蕭從智攝) ▲福德祠熱心公益,行善不落人後。(圖/記者蕭從智攝) 福德祠每年盛事為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日及八月十五日土地公得道日。當天除了會在戲台安排歌仔戲團演戲酬神外,還有信徒贊助上千萬斤的素麵條供香客免費食用。而農曆元宵節亦是一年一度的乞龜文化祭,遊客更是萬頭攢動。廟方會提供香客祈求各式的平安龜和金龜,也會結合附近學校舉辦藝文表演,還有各式美食打卡攤位,與大小朋友歡慶同樂,人潮絡繹不絕。#

[土地公的故事] 美濃開基伯公廟歷史悠久 承載客家人的信仰與回憶

記者施宇寬/高雄報導 在高雄市美濃區,常見的土地公廟大約就有四百多座,分布在各個村莊,有時候在路邊、橋頭、田邊、墳墓旁邊等,幾乎是無所不在,堪稱是台灣土地公廟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可以說美濃客家文化跟土地公信仰有著非常緊密的結合。 俗話說「田頭田尾土地公」,可見土地公信仰的普遍性,土地公就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由來故事很多,據說在堯舜時代有一個專門在教導民眾農耕的農官,百姓們感謝祂對於農民的照顧,歸天之後尊稱祂為土地公,並且建廟祭祀。 ▲美濃伯公廟入口全景。(圖/記者施宇寬攝) 美濃最早的土地公廟是「開基伯公壇」,位於靈山山麓下的「美濃開基伯公壇」,建於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當時右堆統領林豐山、林桂山兄弟帶領四十餘人從武洛越過荖濃溪入墾美濃山下,並在靈山山腳下建立開基伯公,每日往返於美濃和里港武洛之間,是為客家人移墾美濃地區之始。乾隆元年開始至今,大概280多年了,是相當古老的一座土地公廟。百姓感念土地公靈佑地方,為報恩情多次擴建到今天的規模。 ▲在美濃伯公廟每天都有附近住家長輩主動為土地公上香供茶。(圖/記者施宇寬攝) 清朝初年,百姓從大陸渡海到台灣開墾,對於未來的結果完全無法預料,雖然抱持著十足的決心,但是生活中身體病痛各種不如意,只能真心懇求土地公庇佑,求得全家平安、農田收穫順利。基於對土地的認同、未來的期許,與生活的安定和繁榮,而將信仰融入在生活當中,形成精神的寄託,這是美濃客家人對於土地公非常獨特而且親近的情感,也造就了美濃與眾不同的土地公在地文化。 ▲重建後紀念的碑文序。(圖/記者施宇寬攝) ▲重建紀念碑,記錄捐助人及金額。(圖/記者施宇寬攝) 「春祈秋報」是美濃開基伯公每年最重要的祭典,農曆元月百姓向伯公祈福,又稱「新年福」。美濃民眾對土地公虔誠的信仰,以及靠自身勤勉的努力,展現出自助天助,帶來豐收,創造美好的家園,心中更敬畏大自然以及感恩土地公庇佑。#

[土地公的故事] 台北市中庒仔福德宮 散發濃濃人情味的土地公廟

記者陳諭瑩/台北報導 中庒仔福德宮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上,為主祀福德正神之廟宇,該廟宇興建於1941年,後來也成立財團法人的組織型態,更於1995年重新修建,為仿古之建築,廟宇上也雕龍畫棟,相當美觀。 土地公的尊稱是『福德正神』,台灣每個地方幾乎都有土地公的存在,這是我們特有的人文情懷,對土地公的信仰淵遠流長,除了「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更源自於民眾對土地的尊敬與感恩,土地載育萬物生成五榖,供給民眾生活之所需,有了土地公的庇佑,可以過得更安心,是最貼近人民生活的神明,也是各行各業的守護神。 ▲中庒仔福德宮主祀為福德正神,是當地居民的守護神。(圖/記者陳諭瑩攝) 中庒仔福德宮同時也奉祀福德正神夫人~俗稱土地婆,以及配祀觀音佛祖、保儀大夫、玄天上帝、關聖帝君、天上聖母、五府千歲、三太子、地藏王菩薩等多位神明,還有相傳是福德正神的坐騎~窩在神明桌下的虎爺公。 土地公廟旨在宏揚五倫八德,鼓勵人群正義,促進信眾和睦福利,並對於參與地方公益事業不遺餘力,管轄的範圍為附近之中庒里、中卲里、新生里、興亞里、中原里等信眾都會來朝拜,香火鼎盛。 ▲土地公廟旨在宏揚五倫八德,鼓勵人群正義,促進信眾和睦福利。(圖/記者陳諭瑩攝) 因為中庒仔福德宮頗為靈驗聲名遠播,且公益善行有口皆碑,獲得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前副總統連戰及前台北市長高玉樹致贈匾額以示嘉勉,上面的題字依序為『福佑平安』、『慈德佑民』、『福佑吾民』、『三星拱照』,也正是這塊土地上的民眾最直接、最殷切之盼望。 ▲廟宇雖不大,卻頗受好評,前總統李登輝及陳水扁都致贈匾額。(圖/記者陳諭瑩攝) ▲前副總統連戰致贈的匾額。(圖/記者陳諭瑩攝) 福德宮透過很多方式與社區保持互動,散發濃濃的人情味,固定舉辦各種活動,包括土地公聖誕及得道升天的日子,也就是每年農曆之二月初二及八月十五會盛大舉辦祭典,並邀請附近的里民共襄盛舉,營造熱鬧喜氣的氣氛,就在今年的二月份為慶祝土地公生日,特地發給入廟信眾一人一顆雞蛋,正當全台鬧蛋荒、價格也上漲之時,溫馨送禮暖人心,民眾爭相排隊,長長的人龍,隊伍綿延數百公尺,空前盛況令人大開眼界,現場還備有多種美食,供應「平安餐會」讓民眾填飽肚子,也凝聚了地方感情。 ▲前台北市長高玉樹也致贈匾額。(圖/記者陳諭瑩攝) 福德宮照顧鄉里回饋社會,善行義舉繁多,捐贈清寒紓困,急難救助等公益,除於106年捐贈消防局1000只住宅用火災警報器,108年捐贈消防局熱影像探測器3具外,更致力於提升緊急醫療救護品質,去(111)年再度集十方信眾善款,捐贈消防局高頂救護車1輛,增進消防人員救災救護效率,保障民眾生命安全,協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守護鄉里,關懷社區的精神不落人後,處處可見。# 中庒仔福德宮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庒里236巷35號

[土地公的故事] 旗山芒果樹下的土地公廟 鄰里瑣事的情報交換站

記者王文鈴/高雄報導 座落於高雄旗山旗南三路邊的土地公廟,其存在的年限已不可考,一間占地不到10坪的小土地公廟,是當地許許多多人的回憶,居住在附近的大姊說:30多年前她的結婚喜筵就是在土地公廟對面擺的,熱鬧非凡。土地公廟的存在,更像是周圍鄰居情感的交流園地,前面王家剛換了一部馬力十足的鐵牛,後面林家的媳婦剛生了個大胖小子,隔壁表哥帶個女朋友回家等各種消息都在土地公廟前的鄰居們閒談中流動,土地公廟也是鄰里情報的交換站呢! ▲從日據時期就存在的小土地公廟,年限已不可考。(圖/王文鈴攝)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小廟的主神土地公的壽誕(但鄰里會說是土地公伯仔生日),平時極少謀面的外出遊子,也會趁此機會來向土地公伯上柱香,燒燒金紙,並向土地公伯報告自己在外的喜怒哀樂,在外遊子賺了錢,也會在這一天回來,請來布袋戲團來土地公廟前連演三天的布袋戲,那時整個土地公廟前是鑼鼓喧天,大人小孩擠在戲臺前,小孩嘴裏吃著零食,在戲臺下穿來跑去,大人眼睛盯著戲臺,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著,直到戲演完了才心滿意足的回家。 鄰居大姊說:剛嫁過來的第一年,興沖沖的跟老公去土地公廟前看布袋戲,結果發現戲臺下的觀眾,除了她自己,其他的都是男的,而老公更在戲臺下開起了小學同學會,她不禁好奇問一下,怎麼沒看到其他女生?答案是:女生不愛看布袋戲,都躲家裏看電視了!喔喔!原來如此,從此之後,她也不再跟去土地公廟前看布袋戲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小土地公廟前依然會有布袋戲團的演出,只是戲臺已換成中型貨車了,而戲臺下除了偶爾來上香的人們外,整場戲幾幾乎乎都是空盪盪的,但戲臺上的演出卻也不含糊,一樣乒乒梆梆到晚上十點鐘,而附近的居民,也早就習慣了在家聽布袋戲的福利了,只是儘管時代不斷的變遷,人們對芒果樹下的土地公廟,依然放在心中的深處,時不時的拿出來咀嚼回味那少時的甜蜜滋味!#

最新新聞